资源描述
《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50028
课程名称:制冷原理与设备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Equipment of Refrige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58
学 分:3.0
适用对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系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旨在向学生系统介绍制冷原理和制冷装置,使学生掌握各种制冷循环的组成、特点及热力计算方法,并以蒸汽压缩式制冷为主线进行讲解,原理部分侧重理论分析,设备部分则侧重讲解各种制冷设备的结构、特点及选型计算,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Principles and Equipment of Refrigeration is one of profession course about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In this course, the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introduced to students. Student will comm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 kinds of refrigeration cycle, thermodynamics calculation. and used the steam compress Refrigeration system to explain in detail. the principle part lays emphasis the theories analyzes, equipments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part then lay emphasis to explain in detail the cold equipments in every kind of system and choose the type comput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制冷原理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工制冷的各种方法、原理、系统和设备。为将来从事制冷技术方面的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规划、以及制冷空调工程装置的运行管理打下系统制冷技术基础。由于制冷空调系统与设备在楼宇建筑的公用设施中占重要地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公用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其要求的知识面涵盖了制冷技术方面。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 目的与要求
了解本课程研究对象、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
(二)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制冷及制冷技术的领域划分,制冷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制冷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制冷技术发展概况。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制冷,制冷技术的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制冷的定义,制冷技术领域的划分。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冷技术的应用和制冷技术最新发展概况。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
第一章 制冷方法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普冷范围几种制冷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热力学特性;
2.重点掌握制冷的热力学基础。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各种制冷方法
1.主要内容有蒸汽压缩式制冷、蒸汽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制冷、热电制冷、涡流管制冷等制冷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热力学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蒸汽压缩式制冷、蒸汽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吸附制冷、热电制冷、涡流管制冷等制冷方法的基本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在普冷领域有哪些常用的制冷方法?
第二节 制冷的基本热力学原理
1.主要内容有机械能、电能或热能驱动的制冷机的能量转换关系以及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为什么能反映制冷循环经济性?
第三节 热泵
主要内容有热泵的定义、性能指标,热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泵的定义、性能指标,热泵系统工作原理。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热泵及其性能指标。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冷技术最新发展概况,提高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制冷方法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认识。
第二章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 目的与要求
1.重点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过程及热力计算;
2.掌握单级蒸汽制冷循环的热力特性分析;
3.掌握液体制冷剂的过冷和回气过热 ;
4.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过程 。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
1.主要内容有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与循环,压焓图及温熵图,制冷循环过程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热力计算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过程及其热力计算方法。
第二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实际循环
1.主要内容有液体过冷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蒸汽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气-液热交换器(回热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热交换及压力损失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不凝气体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过程及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液体过冷、蒸汽过热、气-液热交换器(回热器)、热交换及压力损失、不凝性气体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液体过冷、蒸汽过热、气-液热交换器(回热器)、热交换及压力损失、不凝气体对循环性能有哪些影响?单级蒸气压缩式实际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
第三节 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与工况
1.主要内容有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蒸发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制冷机工况及介绍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工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蒸发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制冷机工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单级蒸汽制冷理论循环的特性分析。
第四节 单级蒸气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1.主要内容劳仑兹循环及其性能计算,单级蒸汽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劳仑兹循环,单级蒸汽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劳仑兹循环,单级蒸汽压缩混合工质制冷循环的意义。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设置“制冷原理及系统认识实验” ,通过模拟的制冷系统,对制冷循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整个制冷过程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并对主要换热设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进行直接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献,既为课堂讨论做准备,更能使其拓展和加深所学知识。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 制冷剂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制冷剂的种类、代号、性质;
2.掌握常用制冷剂的热力特性及选择方法;
3.了解环保型制冷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4.了解常用的载冷剂及其性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制冷剂概述
1.主要内容有制冷剂的种类和符号表示,选择制冷剂时对其性质要求方面的考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制冷剂的种类和符号表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制冷剂的种类,掌握常用制冷剂的符号表示。
第二节 制冷剂的性质
1.主要内容有环境影响指标ODP、GWP,热力性质及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制冷剂的粘性、导热性、比热容,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性,其它物理、化学性质如电绝缘性燃烧性和爆炸性、毒性、溶水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影响指标ODP、GWP,热力性质及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制冷剂的粘性、导热性、比热容,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溶解性,其它物理、化学性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环境影响指标ODP、GWP,热力性质及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第三节 混合制冷剂
1.主要内容有混合制冷剂及其分类,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种类、特点、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特点。
第四节 实用制冷剂
1.主要内容介绍水、氨碳氢化合物、氟利昂的性质和应用,环保型制冷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氨碳氢化合物、氟利昂、环保型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环保型制冷剂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节 第二制冷剂
1.主要内容有载冷剂、对载冷剂性质的要求、常用载冷剂;蓄冷剂、对蓄冷剂性质的要求、常用蓄冷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载冷剂和蓄冷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载冷剂和蓄冷剂的用途。
课后练习
设置“制冷剂专题讨论”课,要求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前环保制冷剂的最新发展状况,写出专题讨论发言稿。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自学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设置“制冷剂专题讨论”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章 两级压缩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采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原因及其基本流程;
2.重点掌握常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形式及其特性分析;
3.了解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组成及特点。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有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局限性,采用两级压缩制冷循环和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局限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有哪些的局限性?
第二节 两级压缩制冷循环
1.主要内容:两级压缩制冷循环过程和分类,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循环过程、系统图、p-h图、热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循环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两级压缩制冷循环中间冷却过程及节流方式对循环的影响。
第三节 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和温度变动时的特性
1.主要内容有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方法,中间压力的确定方法,温度变动时制冷机的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两级压缩制冷机的热力计算方法。
第四节 复叠式制冷循环
1.主要内容有单工质多级压缩循环的局限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原理及组成,介绍D-8低温箱,复叠式制冷热力计算方法,复叠式制冷机的启动与系统设置膨胀容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工质多级压缩循环的局限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流程特点分析。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五章 吸收式制冷机的溶液热力学基础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溶液热力学性质;
2.了解溶液在加热(或放热)过程中状态的变化情况。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溶液、溶液的成分
1.主要内容有溶液、溶液的成分,质量分数、摩尔分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溶液、质量分数、摩尔分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溶液是什么?质量分数、摩尔分数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 相、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相律
1.主要内容有相、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相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相、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相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相、独立组分数、自由度和相律的概念。
第三节 理想溶液两组分体系的相图
1.主要内容有溶液的相平衡、p-x 图、T-χ图和杠杆规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溶液的相平衡、p-x 图、T-χ图和杠杆规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p-x 图、T-χ图和杠杆规则。
第四节 溶解与结晶、吸收与解析、蒸馏与精馏
1.主要内容有溶解与结晶、吸收与解析、蒸馏与精馏的原理、过程、在T-χ图上的表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溶解与结晶、吸收与解析、蒸馏与精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溶解与结晶、吸收与解析、蒸馏与精馏的原理。
第五节 两组分体系的焓-浓度图
1.主要内容有h-ξ图上的等温线、等压饱和线的表示,介绍氨-水溶液的h-ξ图,溴化锂-水溶液的h-ξ图,溴化锂-水溶液的p-t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h-ξ图上的等温线、等压饱和线的表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h-ξ图上的等温线、等压饱和线。
第六节 稳定流动下溶液的混合与节流
1.主要内容有两股两组分溶液的绝热混合、非绝热混合、节流时,溶液的热力状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两股两组分溶液的绝热混合、非绝热混合、节流时,溶液的热力状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两股两组分溶液的绝热混合、非绝热混合、节流时,溶液的热力状态的确定。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使学生掌握掌握溶液热力学性质。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问题解答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 氨吸收式制冷机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吸收式制冷机与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循环的区别
2.了解氨水溶液的性质
3.掌握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流程和特点;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主要内容有吸收式制冷机与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循环对比,吸收式制冷机溶液的要求,常用的溶液工质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收式制冷机与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循环对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吸收式制冷机与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制冷循环的不同点。
第二节 氨水溶液的性质
1.主要内容有氨在水中的溶解、氨对有色金属的腐蚀作用,氨水溶液的密度、比热容、导热率、粘度及表面张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氨在水中的溶解、氨对有色金属的腐蚀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氨在水中的溶解、氨对有色金属的腐蚀作用。
第三节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过程及其在h~ξ图上的表示
1.主要内容有系统中的压力和温度、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循环过程、循环过程在h-ξ图上的表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循环过程机器在h-ξ图上的表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过程在h~ξ图上的表示。
第四节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比较
1.主要内容有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比较,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比较。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性能比较。
第五节 吸收-扩散式制冷机
1.主要内容有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概述,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工作过程,氨水溶液的循环、氨、氢气循环。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设计要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氨水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使学生掌握氨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流程和特点。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过程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七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2.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流程和特点;
3.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计算。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1.主要内容有水、溴化锂、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溴化锂、溴化锂水溶液的性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剂和吸收剂。
第二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原理
1.主要内容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与循环、各组成设备的作用、循环过程及其在h-ξ 图上的表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过程及其在h-ξ 图上的表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循环过程及其在h~ξ图上的表示。
第三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及传热计算
1.主要内容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和传热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和传热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和传热计算方法。
第四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及其提高途径
1.主要内容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流量、水质,加热蒸气的温度、溶液流量等因素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影响,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性能的途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量的调节及其安全保护措施
1.主要内容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量的自动调节及安全保护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量的自动调节及安全保护措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量的自动调节及安全保护措施。
第六节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1.主要内容有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串联流程和并联流程,热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串联流程和并联流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串联流程和并联流程。
第七节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1.主要内容有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特点。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使学生掌握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原理、流程和特点。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各种类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过程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八章 热电制冷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热电制冷的原理、基本热电偶的制冷特性;
2.了解热电堆的设计
3.了解热电制冷的应用。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电制冷原理及分析
1.主要内容有热电效应、基本热电偶的制冷特性和制冷量、制冷系数、热电制冷性能的影响因素、多级热电制冷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电效应、基本热电偶的制冷特性和制冷量、制冷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有哪些热电效应?基本热电偶的制冷特性, 制冷量、制冷系数的计算。
第二节 热电制冷的特点及应用
1.主要内容有热电制冷的特点,在电子器件、工业、畜牧业、医学、空调、冷藏中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电制冷的特点及应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热电制冷的特点及应用。
第三节 热电堆设计
1.主要内容有热电制冷设备的组成、热电堆的作用和设计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电堆的设计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热电堆的设计方法。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设置“热电制冷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对热电制冷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献,使其拓展和加深所学知识。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各种类型的热电制冷循环过程的Flash动画演示,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九章 制冷机的热交换设备
(一)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过程;
2.了解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分类、结构型式、特点及传热计算;
3.了解热交换设备强化传热技术。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交换设备中的传热过程
1.主要内容有热交换设备中平壁传热、圆管传热、肋壁传热的传热过程、和传热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壁传热、圆管传热、肋壁传热的传热过程和传热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平壁传热、圆管传热、肋壁传热的传热过程和传热计算。
蒸发器
1.主要内容有蒸发器的分类、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结构型式和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干式蒸发器、再循环式蒸发器和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蒸发器有哪几种类型?
第三节 冷凝器
1.主要内容有冷凝器的分类、空气冷却式、冷水冷式、蒸发式和淋激式冷凝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气冷却式、冷水冷式、蒸发式和淋激式冷凝器的结构型式和特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冷凝器有哪几种类型?
第四节 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
1.主要内容有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分类,再循环水系统、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分类,冷却塔的工作原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水冷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系统的再循环水系统。
第五节 低温制冷机用热交换器及制冷机的辅助热交换器
1.主要内容是介绍蒸发-冷凝器、中间冷却器、回热器的作用和结构型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蒸发-冷凝器、中间冷却器、回热器的作用和结构型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蒸发-冷凝器、中间冷却器、回热器的作用和结构型式。
第六节 热交换器的对数平均温差、焓差及介质换热系数
1.主要内容有热交换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对数平均焓差,制冷剂冷凝和沸腾时的换热系数、无集态改变时的换热系数、肋片管束外空气横向流动时的换热系数、丝管冷凝器空气侧换热系数的确定和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热交换器的对数平均温差、对数平均焓差,传热介质换热系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热交换器的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第七节 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1.主要内容有水冷冷凝器、空气冷却冷凝器、满液式蒸发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的结构设计、传热计算和阻力计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冷凝器、蒸发器的设计计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结构设计及传热计算。
第八节 有效肋表面积及传热系数
1.主要内容有冷却空气用蒸发器、满液式蒸发器的有效肋表面积及相应的传热系数K/,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压力损失与K/的关系;冷凝器有效肋表面积及相应的传热系数K/,提高K/的强化传热技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蒸发器、冷凝器有效肋表面积及传热系数K/和提高K/的强化传热技术。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冷凝器、蒸发器的强化传热技术。
第九节 热绝缘
1.主要内容有采用热绝缘的主要目的、管道的热绝缘厚度、冷库的绝缘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管道的热绝缘厚度、冷库的绝缘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掌握管道的热绝缘厚度、冷库的绝缘层厚度的确定方法。
(三) 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设置“制冷原理及系统认识实验” ,通过模拟的制冷系统,对制冷循环进行现场演示,并对主要换热设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进行直接的观察。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要求学生广泛阅读文献,使其拓展和加深所学知识。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各种常用热交换设备的幻灯片演示,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第十章 制冷机的其它辅助设备及管道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节流机构(热力膨胀阀、浮球阀等)的基本结构及热力特性分析;
2.了解其他辅助设备(油分离器、空气分离器等)的作用、结构及特点。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膨胀机构及阀门
1.主要内容有膨胀阀的类型,手动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浮球调节阀;截止阀、电磁阀的基本结构及热力特性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手动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浮球调节阀;截止阀、电磁阀的基本结构及热力特性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手动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浮球调节阀;截止阀、电磁阀的基本结构及热力特性。
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辅助设备与管道
1.主要内容有润滑油分离器、集油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干燥器、紧急泄氨器的作用、结构及特点;管道材料和尺寸的确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润滑油分离器、集油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干燥器、紧急泄氨器的作用、结构及特点;管道材料和尺寸的确定。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常用润滑油分离器、集油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干燥器、紧急泄氨器的作用、结构及特点。
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使学生了解制冷机的辅助设备。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提问相结合,并观看各种常用热交换设备的幻灯片演示,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学环节
小
计
绪论
2
第一章
2
第二章
8
3
第三章
2
2
第四章
4
第五章
4
第六章
4
第七章
8
第八章
4
3
第九章
8
第十章
4
合计
50
2
6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吴业正.制冷原理及设备(第二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资料:
1.吴业正.制冷与低温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如竹.制冷原理及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彦启森.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修订日期:2007-4-18
审定日期:2007-4-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