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要点(17)
6.5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5.1 稳定放大倍
通过对公式
( 6.5.1 )
求微分并处理后可得:
( 6.5.3 )
上式说明,负反馈可使闭环增益的相对变化减小到开环增益相对变化的。即负反馈提高了闭环增益的稳定性。
6.5.2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1)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
串联负反馈削弱了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使真正加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净输入电压下降了。因此可以认为,在同样的输入电压下,输入电流将下降。换言之,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用公式表示即为
( 6.5.4 )
(2)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
引入并联负反馈后,其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 6.5.5 )
二.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压在负载变动时保持稳定,也就是提高了放大电路的带负载能力,使之接近于恒压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压负反馈可以减小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其计算公式为
( 6.5.7 )
即电压负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减小了倍。
(2)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流在负载变动时保持稳定,也就是使放大电路接近于恒流源。因此,电流负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增大。
而其计算公式为
( 6.5.9 )
6.5.3展宽频带
(1)闭环时的下限截止频率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
( 6.5.11 )
即闭环时的下限截止频率是开环时的下限截止频率的倍。
(2)闭环时的上限截止频率
其与开环时的上限截止频率的关系为
( 6.5.10 )
(3)闭环时的通频带
其与开环时的通频带的关系为
( 6.5.12 )
画出相对应的曲线图如图5一13
6.5.4减小非线性失真
(参考教材内容学习)
6.5.5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要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里正确地引入负反馈,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由于引入负反馈以后,将使系统的诸多性能发生对应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都能使系统完全向好的性能变化(例如,系统引入负反馈后发生“自激”现象,就是使系统性能变坏的典型事例)。因此,在系统中引入负反馈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正确地运用这些原则,将使系统的设计及调试工作变得容易一些。这些原则是:
(1)如要稳定静态工作点,则应该引入直流负反馈;而要改善交流性能就应该引入交流负反馈。
(2)如要提高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则应采用串联负反馈。反之,采用并联负反馈。另外,如信号源的内阻小而呈现电压源性质时,用串联负反馈的效果较好。反之如信号源的内阻大而呈现电流源性质时,则采用并联负反馈的效果要好一些。
(3)要稳定放大电路中的哪一个输出量(输出电压还是输出电流),就必须对这个输出量进行采样并将电路联接为负反馈状态。采用电压负反馈时会减小输出电阻;而采用电流负反馈则会增大输出电阻。
(4)需要进行信号变换时可根据负反馈电路的四种组态,选择对应的负反馈电路。
(5)根据需要,可以引入局部反馈或整体反馈。从提高负反馈效果来说,应尽量使所包围的放大级数多一些,增益高一些,以提高反馈深度。
6.6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6.6.1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一.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
由于放大电路对各个频率信号的放大倍数和相移特性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放大电路级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附加相移的累积(即各级放大电产生的附加相移相加),很有可能在某一信号频率(叫做临界频率)时,使,从而使原来人为接成的负反馈转变成了正反馈,如果在此同时,该频率的环路增益的幅值,则对频率来说,就完全满足了自激振荡建立的条件,这样,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就必然出现以频率为特征的自激振荡现象。
2.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为两个条件,即
幅值条件 ( 6.6.3a )
相位条件 n = 整数 ( 6.6.3b )
起振条件
( 6.6.4b )
6.6.2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① 一般在级数较多()的负反馈放大器中才会产生自激振荡。
②要产生自激振荡,放大电路中的附加相移要达到,使负反馈转变为正反馈。同时要足够大。所以,反馈深度愈深,愈容易产生自激。
6.6.3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判断
一.判断方法
研究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可从产生自激的条件出发。利用开环放大器环路增益的波特图和曲线进行分析和判断。为方便分析,将特性曲线跨越频率轴的点所对应的频率叫做“切割频率”,并记为;而将特性曲线跨越的水平线的点所对应的频率记为。具体分析如下:
如果在()时,,这样,由于不满足自激条件,因而反馈放大器是稳定的。同时,我们把时,与的差值叫做“相位稳定裕量”,即
( 6.6.6 )
一般要求。
另一方面,当时,的值已在线以下而成为负值,同样,我们把时,的值叫做“幅值稳定裕量”,即
( 6.6.5 )
一般要求。
当时,,即AF>1,在这种情况下,反馈放大器一定产生自激,即处于不稳定工作状态。此时,。
6.6.4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参考教材内容学习)
作业: 6 . 11 6 .12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