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前 言
一、编写本规程的依据。
1、无锡中正锅炉股份有限公司QXF70-1.6/130/70-A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说明书》和《安装使用说明书》。
2、参照原平鑫保供热有限公司QXF70-1.6/130/70-A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规程。
3、水利电力部编写的锅炉运行规程。
二、下列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本规程。
1、主管生产厂长。
2、生技科科长、锅炉专业技术人员。
3、锅炉车间主任、副主任、锅炉运行班长及全体运行操作工。
三、说明。
1、本规程使用范围仅限繁峙县超腾供热有限公司热源厂。
2、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及不完善之处,望发现后及时通知编者更改、讨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3、本规程自颁发之日起执行。
第一章锅炉设备的特性
第一节概述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由鼓泡床沸腾炉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燃煤锅炉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破碎成0-10mm的颗粒后送入炉膛,同时炉膛内存有大量床料,炉渣由炉膛下部配风,使燃料在床料中是‘‘流态化’燃烧,并在炉膛出口或过热器后部安装气固分省器,将分省下来的固体颗粒通过回送装置再次送入炉膛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燃料适应性,一般方式难以燃烧的石煤、煤矸石、煤泥、低值无烟煤以及各种工农业垃圾等劣质燃料都可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有效燃烧。由于燃料量是可调节的,说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良好的负荷调节性能和低负荷运行性能及适应调峰机组的要求与环境污染小的优点。因此,在电力、化工生产等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根据目前状况,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设计和施工工艺不良导致炉内受热和磨损严重,锅炉排渣不畅,炉膛分省器及用料装置之间的膨胀和密封问题,飞灰含碳量高,厂用电率转高等,这些问题即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不过随着全球煤炭储量的不能减少和对环保要求的不能提高,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和推广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作为下一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我厂一台为QXF70-1.6/130/70-A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是由无锡中正锅炉有限公司参照清华大学煤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结合本公司多年生产流化床锅炉的经验进行设计而成的新一代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产品。
该锅炉采用单锅筒、全强制流动的水循环方式,是Ⅱ型布置的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室内布置也可露天布置,锅炉炉膛为全膜式水冷悬吊的封固结构,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作为分离元件,位于炉膛出口和尾部室开烟道之间,旋风筒为半部支撑结构,设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内,该炉型体积较小,结构紧凑合理,循环流化效果好燃烧效率高。
该锅炉循环流化燃烧系统内,给煤装置、燃烧室物料分离装置和炉底风室组成。锅炉水系统从低温回水分配集箱进入下级省煤器下集箱,沿省煤器上行聚集于省煤器上集箱,经省煤器上集箱引出管进入锅筒,通过锅筒下部12根下降管分别进入水冷壁下集箱,经水冷壁管上行,最后经引出管进入锅筒水套内,从锅筒顶部出水口送入各换热站。
锅炉点火为床下油柜点火,燃烧空气分为一次风和二次风分别送风,一次风预热后经水冷风室及布风板送入炉膛约占60%,二次风预热后从前、后、侧墙送入炉膛,约占40%,二次风口设在炉膛密相上部。
第二节、锅炉基本特性
一、锅炉参数
参数名称
QXF70-1.6/130/70-A
额定热功率
70MW
额定循环水量
9P7t/h
额定供水压力
1.6Mpa
额定供水温度
130℃
额定回水温度
70℃
冷空气温度
20℃
锅炉效率
87.20%
排烟温度
136.30%
二、锅炉设计燃料:褐煤
入炉煤粒度0-10mm
石灰石颗粒度0-1mm
三、主要热力汇总表《QXF70-1.6/130/70-A》
名 称
单 位
密相返
匀希相反
分离器
上省煤器
下省煤器
上空预器
下空预器
入口烟温
℃
920
812.64
808.598
439.648
241.746
170.101
出口烟温
℃
920
812.264
808.598
439.648
241.746
170.101
130.314
受热面积
㎡
22.56
401.7
0
590.3
787.1
1875.286
769.302
吸热量
kj/kg
964.434
6031.791
0
2819.32
1462.669
528.1
254.426
烟速
m/s
7.417
5.421
1
10.68
7.55
11.608
10.753
传热系统
w/㎡
164.024
125.432
1
59.591
47.133
17.637
17.514
工职入口温度
℃
93.693
99.006
0
78.128
70
51.124
20
工职出口温度
℃
99.006
132.185
0
73.701
78.13
147.229
51.141
温压
℃
1
666.669
1
518.866
255.255
103.358
122.029
介质流速
m/s
1
1
1
1.4
1.4
5.4
第三节、锅炉结构简述
一、QXF70-1.6/130/70-A
1、锅筒
本锅炉采用单锅筒,内径为Φ1500mm,壁厚20mm,锅筒身长8800mm,全长约为9600mm(包括封头在内),锅筒由一单独水套组成,将回水与出水分开,水套上装有可靠的排气装置,起到停电保护作用,锅筒上部设有安全阀和排气阀。
2、水冷系统
炉膛水冷壁为膜式水冷壁,其管径均为Φ51×5,节距100mm,
前墙水冷壁:66根,引出管Φ159×6 4根
后墙水冷壁:66根,引出管Φ159×6 4根
侧墙水冷壁(左右各一):34根,引出管引出管Φ159×6 2根
3、省煤器
省煤器布置在尾部竖井中,省煤器为蛇形管式,单循环回路,管径为Φ38×3.5,错列布置,省煤器分为上、中、下三级,为防止磨损,省煤器所有弯头及每组省煤器第一排管子上均装有防磨护瓦。
上级省煤器横向68排,间距40mm,纵向24排,间距75mm,
中级省煤器横向68排,间距40mm,纵向16排,间距75mm,
下级省煤器横向68排,间距40mm,纵向24排,间距75mm
4、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采用立管箱式结构,烟气管内流动,空气管外流动,空气预热器分为上、中、下三级,各级均为单行程,每个行程横向布置了三个独立的管箱,分别加热一次风和二次风管箱的管子为Φ50×2的钢管,错列布置,为了防止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将下级空气预热器单独支撑在尾部钢架上,便于检修更换。同时在上下级空气预热器入口处,均装有防磨套管。
5、流化床燃烧系统
该锅炉燃烧系统由给煤机装置、燃烧室、物料分离装置、返料装置、点火装置、炉底沉淀和布风装置组成。
(1)、给煤装置
布置三台给煤机,分别布在燃烧室前水冷壁的三个Φ273的給煤管进入炉膛,同时在給煤管上布置了三组从一次风引出的播煤风,便于均匀給煤,考虑给煤机的检修和燃料变化,给煤机设计出口留有75%的裕量,保证在一台给煤机故障时,两台给煤机保证100%负荷用煤。
(2)、燃烧室
炉膛由膜式水冷壁组成,下部是长方形流化燃烧室,由膜式水冷壁延伸围成,与炉膛形成一个整体,密封及膨胀性好,燃烧室底部为水冷壁布风板,布风板上布置有550个大口径钟罩式风帽,三根Φ159的放渣管连接出渣量以维持适当的料层厚度为准,通常风室风压维持在7500Pa—900Pa左右。
(3)物料分离装置及返料装置
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布置于炉膛出口与尾部烟道之间,烟气及其夹带的物料切向进入分离器是,在旋风分离器内形成两个同心涡流,外部涡流向下,内部涡流向上,由于物料密度大于烟气密度,在离心力作用下,物料离开外部涡流,够向壁面沿壁面滑下,通过返料管落到返料器内返回炉膛再燃烧,分离效率达99.2%,该炉的回送装置采用具有平衡特性的J形阀回送装置,主要特点是锅炉启动后自动建立灰平衡,加松动风后可实现物料的自动回送,当由于燃料中灰分的变化或负荷变化时,无须调节风量,J形阀可根据两侧压差,使物料回送自动平衡。
(4)点火系统
该锅炉采用床下油点火,锅炉启动采用0#轻柴油床下点火,燃油系统采用两支雾化喷嘴的油枪,每只油枪燃烧能力200kg/h,额定进油压力1.5Mpa(油压1.96Mpa),便于观察油枪火嘴着火情况,油枪所需助燃空气为一次风。
第四节辅助设备
70MW
1、引风机
型号: 全压: 流量: 转速: 旋向: 介质温度:
配套电机:
型号:
2、送风机
型号: 全压: 流量: 转速: 旋向:
配套电机:
型号:
3、二次风机
型号: 全压: 流量: 转速: 旋向:
配套电机:
型号:
4、返料风机
型号:转速:进口流量: 升压:
配套电机:
型号:
电流: 转速:
第二章锅炉启动前检查和准备
第一节锅炉点火前的检查
一、燃烧室内的检查
1、燃烧室内无焦渣、杂物和工具
2、检查布风板上所有风帽无松动、脱落、堵塞现象。如有脱落现象,比较严重应及时安装,并检查风室里的是否有落灰,如有落灰应清理干净,然后密封风室,燃烧室底部放灰门应开启灵活,放渣管内无异物、无开裂及明显变形,卫燃带无明显损坏,二次风喷嘴及观察孔内应无炉渣及其他异响,热电偶完好无损。
二、分离器、返料器检查
1、分离器内部应完好无损,返料器无结渣、积灰、杂物,风帽小孔无堵塞,并开关灵活,返料风帽无脱落。
2、检查完毕,将检查门关闭严密。
三、锅炉外部及顶部检查
1、检查炉墙各部应正常,无裂缝等。
2、烟道各部人孔门,燃烧室看火门应能正常开关,关闭严密,防爆门完整。
3、炉顶各部应正常,无裂缝,漏灰现象,各保温层应完整无脱落。
4、锅筒安全阀应开关灵活,准确,外观无杂物卡涩。
5、锅筒水位计应清晰可见,水阀应严密,开关灵活,并应有事故照明,
6、煤仓储煤充足,落煤正常,密封良好,无漏煤等现象,
四、热水管道阀门检查
1、管道支架完好,能自有膨胀。
2、保温良好,颜色符合规定。
3、各管道上应有明显的介质流动方向。
4、各阀门的手轮应完整,开关灵活。
第二节、锅炉点火前的准备和试验
一、检查所有阀门,应处于以下状态。
1、回水集箱进水电动门及旁路门关闭,出水管出水电动门及旁路关闭,锅筒排气阀开启。
2、放水系统,各集箱的流水阀、排污阀关闭。
3、锅筒水位计的上下水阀开启,放水阀关闭。
4、所有压力表、流量表的一次阀门开启。
5、循环泵的进出口门关闭。
二、检查所有风门挡板及有关部位
1、引风机挡板经启闭试验合格后,入口挡板关闭,出口挡板开启。
2、一二次风机及返料风机经试验合格后关闭入口门,返料器风门关闭。
3、返料器放灰门开启,返料风室放灰门、燃烧室底部放灰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4、各人孔门、检查门、防爆门应完整,闭合严密。
三、其他各项检查
1、检查除尘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各加热器提前8小时投入运行。
2、检查转动机械,轴承润滑油洁净,油位正常。开启冷却水门,水流正常,地脚螺丝及安全罩牢固。
3、检查点火油枪及油系统正常。
4、煤仓上煤电器设备送电,按规定向锅炉上软化水,使整个管网系统及锅筒充满水,循环正常。
5、风机连锁试验完毕。
四、通知各岗位人员,做好以下准备:
1、通知值班人员,启动循环泵,准备为锅炉上水,上水时应缓慢,冷态锅炉冬季上水不少于2小时,夏季不少于1小时,锅筒充满水后,关闭排气阀,管网注水由回水管补水,直至管网充满水并形成闭路循环。
2、燃料值班人员,做好煤斗备煤工作。
3、热工值班人员,将各仪表及操作装置置于工作状态。
4、化验人员,制水并化验炉水品质。
五、做好点火所需原料的准备工作:
1、准备好足够的燃油,点火油泵运转正常,管路及油枪接口无泄漏。
2、准备好足够的引火烟煤屑,粒度0-6mm。
3、准备好足够底料,应以过筛及沸腾炉渣为宜,粒度范围0-5mm,平均粒度3mm,以保证锅炉的正常流化运行。
六、点火前试验
1、漏风试验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炉墙的严密性要求很高,因此新安装和检修后的锅炉应进行必要的漏风试验以检验其严密性。一般可用负压检漏法,和正压试验法。
正压试验法:将引风机入口挡板和各炉门关闭,在送风机入口处布置燃着的烟幕弹,随后启动送风机,则烟幕弹的烟波被送入炉膛和烟道中,同时保持30-50Pa的正压范围,这时所有漏风地方,烟就会从这些地方送出并留下痕迹,试验后可按漏风处理下的痕迹进行堵塞。
负压试验法:(1)、将所有人孔门、看火门、检查门关闭。
(2)、启动引风机,保证炉膛出口负压-50mpa。
(3)、用点燃的火把靠近炉墙、烟道、炉顶等处逐一检查,如火舌被吸,则表明漏风,漏风部位经确定无误后做标记,试验结束后消除之。
2、冷态试验
实验目的:
(1)、检查引送风机风量,控制挡板是否灵活、可靠、严密。
(2)、检查引送风机风量、风压是否够用。
(3)、流化状态下,检查布风是否均匀,有无死料。
(4)、确定运行中的良好流化风量、风压。
(5)、测定物料层时布风板阻力(空板阻力)。
(6)、确定热态运行时风量操作范围及最小流化风量。
(7)、判断布风板物性及流化床阻力与料层厚没关系。
3、冷态试验方法
(1)、测定一次风机入口挡板特性及布风板阻力,关闭所有炉门、排渣管、放灰管,给煤风阀门和给煤挡板回送装置入口门,依次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开启引风机入口挡板保证炉膛出口负压为0层,调整一次风机入口挡板,每次开度5%或10%直至全升,然后再关5%和10%直至全关,记录相应的风室风量、风压、电流,上行同下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布风板阻力(空板阻力),最后数据作为检查布风板好坏为依据,
(2)、检查流化质量确定调整冷态流化风量,床内铺300-400mm左右厚的床料,依次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由小到大开启一次风机挡板,保证炉膛出口负压0pa 左右,使物料都达到正常流化时记录风压并根据空板阻力和粒度范围来确定微流化和全流化风量风压。然后停止一次风机、引风机运行,检查床舍,若平整,说明布风均匀,确定冷态最低流化风量,并做好记录,否则,找出原因消除之。
第三章锅炉点火机升温
第一节锅炉点火
锅炉点火启动准备
锅炉点火前,必须先启动循环泵,待供热系统循环水循环后才能点火。如不先启动循环泵,网路系统中的水就不能先循环起来,点火后锅炉内热量就不能被水及时带走,使水温过高而发生汽化。
1、在接到点火命令后,在班长指挥下由司炉领导所有人员执行。
2、点火前8小时投入电除尘电场加热器运行,
3、在布风板上铺厚度300-400mm,粒度0-5mm,含碳量1%-2%的底料。
4、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使炉膛出口压力保持在0pa ,逐渐开启引送风挡板,打开人孔门观察流化是否均匀,并用耙子贴着风帽顶部轻轻来回推动,如有较大阻力,则为流化不良,料层达到流化状态后关闭一次风机,观察料层是否平整有沟流现象,若有沟流现场须及时消除,重做冷态试验,直到布风均匀为止,(次试验主风道和点火风道各做一次,以主风道流化风量作为热态进行时的最小风量,以点火风道确定的最低流化风量作为点火启动时的最小风量。)
5、冷态试验合格后,开启油路循环门,启动油泵,保证油压不小于2.5-3Mpa,油枪雾化良好,安装就位。
6、测温热电偶应完好无损,发现热电偶故障应停止启动。
7、关闭一次风主风道电动挡板,开启燃烧风电动挡板,微开烟气发生的混合阀门(~20%)。
8、高能点火器就位,将电磁塞头伸到燃烧室中心线附近,然后接通电源,从看火孔观察点火花情况,正常后切断电流,待用。
9、开启看火孔和点火器管座吹扫风。
第二节点火过程及升温
点火过程及升温操作步骤:
1、接通点火器电源,确认电火花正常工作后,逐渐开启油路管上阀门,控制油压0.6Mpa ,此时从看火孔应能观察到立即着火,待火焰稳定后,立即关闭点燃电源,将点燃器导电杆后撤,使火花塞前段缩进耐火材料层内,逐渐加大油量,穷化风、燃烧风和混合风量。
2、油阀开启后,电火花持续半分钟后仍未能点燃喷油嘴,应立即停油,并切断点火器电源,加大一次风与引风量,通风5分钟,防止爆炸,并检查油量和风量是否正常,点火器断电2分钟后将点火器通电,再次点火,如这样工作3次后,仍未能点着,则点火器应断电15分钟后,再进行点火,重新点火后应检查原因并加以纠正。
3、点火后,使其进行微流化状态,点火后一小时为预热阶段,目的是锅炉缓慢升温,防止产生过大热应力,不可升温太快,一小时后,逐步提主油压,使床温逐步上升,待床温升到500℃时,开始少量给量,同时开大送风风门,当床温升到700℃并继续往上升时,停止油枪,调整给煤量和风量以控制床温,给煤时先加温,后加煤,减煤时,先减煤,后减风,防止后期超温结焦,床温升至900℃能稳定在900℃±50℃时,点火阶段结束,退出油枪。
4、点火过程中,返料不打开,运行床温稳定后,逐渐缓慢开启返料,并关闭返料器放灰门,开返料风时,要密切注意床温下降情况,如床温下降,应增加给煤量,待床温稳定后,在逐渐调整返料风的大小,直至达到所需负荷。
5、锅炉点火及运行时,必须严格监视回水量、水压和进出水温度,避免压力降落,保证任何部位压力大于该部位高温水汽化压力,当运行压力下降时,要求相应随之降低出口热水温度,当相应出口压力的饱和温度与出口热水温度差小于20℃或水循环不良造成锅水汽化时应立即停炉,(当出水温度为115℃时,锅炉出口压力不得低于0.3Mpa表压。)
6、锅炉压力靠控制补水量维持。
7、每班排污一次,排污时间不得超过30秒,水温超过100℃时,严禁排污。
8、水循环量不能再小于70%下运行。
第四章锅炉运行的调整
第一节锅炉运行调整的任务
1、保证正常的水温、水压。
2、保证锅炉出水温度、出水压力在额定值内,清楚供热用户需要。
3、保持燃烧良好,提高锅炉效率。
4、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二节、锅炉运行中的调整
一、锅炉补水调整
1、锅炉补水是通过手动和自动调整给水门的开度来实现的,应均衡给水,在正常运行中,不得中断锅炉补水。
2、锅炉补水量应根据锅炉压力控制在不小于0.86Mpa内稳定运行,压力下降时应进行补水,压力大于0.86Mpa时停止补水,超过额定压力时安全阀右跳减压到正常压力。
二、燃烧调整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调整,应控制炉床温度,炉床温度应控制在850-950℃之间,炉膛出口压力,风室压力,烟气含氧量及返料温度等通过调整一、二次风量和给煤量,保持良好的燃烧工况,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1、锅炉运行中应根据进出水压力,温度的变化,及时合理的调整一、二次风量和给煤量,保持炉膛负压0—100Pa,保证各参数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水循环量不宜在小于70%下运行,进出水压力的变化采用控制补水量来维持。
3、当负荷需要增加时,应当交替增加风量和给煤量,并适当多放些炉渣,降低料层差压,负荷需要减少时,应交替减少给煤量和风量,在降负荷时,为了保证良好的流化,一次风量绝对不能小于最低流化风量(即冷态时临界流化风量)
4、返料风的调整是根据锅炉负荷的大小进行的调整,锅炉需增加负荷,即开大返料风,反之,减少返料风,一般来讲,返料温度是随着锅炉负荷的升高而上升的,当锅炉负荷达到满负荷时,返料温度与炉膛温度基本相同(温度一般为几十度)。
5、定期检查床层流化情况,看其是否均匀流化,如布风板上任一热电偶显示出低的温度,则表明处于不良好的流化状态,如部分床层失去流化,增大风量并临时增大排渣量。
6、燃用湿煤和劣质煤时,床温应尽量保持的高一些,同时应勤检查是否断煤,以防止床温下降。
7、在正常运行当中,如发现床温突然下降,首先检查给煤情况,是否存在断煤现象,如发生断煤,应加大另外两台给煤机的给煤量,维持床温正常,同时尽快恢复给煤。
8、运行中应加强返料温度的监视,最高不宜超过1000℃,当返料温度过高时,应减少给煤量,降低负荷,并查明原因消除之,。
9、料层厚度通过炉床放渣来控制,在通常运行过程中,料层厚度控制在600mm以上,运行中应维持风室压力在7500-9000pa之间,放渣原则是勤放少放,避免大量放渣,使燃烧不稳,甚至出现结焦和灰火。
10、炉膛差压应控制在0-300pa之间,当炉膛差压偏高时,可放掉返料器里的一部分细灰,降低炉膛差压。
11、在运行时,含氧量应控制在3-5%,不宜大风量运行,但这个数字只能作为参考,通过燃烧调整来确定最佳值。
12、在运行中,应经常检查,观察锅炉各部位的温度和烟气阻力的变化,若不正常时,应检查是否由于漏风、结焦、堵灰或燃烧不正常等引起的,并采取措施清除。
13、当空气预热器后负压明显下降,或引风机电流显著增加,应检查烟道各部及除尘器的严密性。
14、运行时应随时监视给煤情况,严禁将大煤块和其他杂物进入原煤斗和炉膛。
15、在运行中应合理控制床温在允许范围内,运行风量不低于最小流化风量,保持相应稳定的料层厚度,燃料粒度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风煤配比,就可以防止结焦的发生。
三、床温的控制
1、调整一二次风量。
送入炉膛的总风量由实际燃用燃料成分决定,控制流化床密相层温度可以通过调节一、二次风的配比实现。
密相区温度的高低是由密相区燃烧份额决定的,而调节一二次风的比例可有效的控制密相区的燃烧份额从而达到控制床温的目的,例如,当额度大的煤集中给入炉中时,会造成密相区燃烧份额增加,引起床温升高,此时可增加一次风量,减少二次风量,控制床温,最有效的办法减少给煤粒度。
2、调整给煤量
锅炉在稳定运行过程中,风量一般不变,床温波动,可以通过改变给煤量来调整,例如,当煤种改变,热值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给煤量,保证入炉煤热量不变。
3、控制循环灰量
在循环流化床密相区约有50%的燃料被燃烧释放出其热量,这些热量除一部分被用来加热新燃料和空气外,其余大部分热量必须被循环物料带走,才能保持床温的稳定,如果循环量不够,就会导致流化床温过高,无法加煤,负荷上不去,也就是说足够的循环量时控制床温的有效手段,有时固燃料含灰量高,循环量逐渐增大,床温逐渐下降,这时应放掉一部分循环灰。
四、料层厚度的控制
循环流化床虽没有鼓泡床那样明显的流化层界面,但仍有密相区和稀相区之分,料层厚度是指密相区料层静止时的厚度,一定料层厚度对应着一定的料层差压,在实际运行中,就是通过料层差压来达到控制料层厚度的目的,在运行中料层厚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料层太薄,对锅炉运行稳定不利,料层薄而量少,放出的炉渣可燃物含量也高,若料层太厚,增加了料层阻力,虽然锅炉运行容易控制,炉渣可燃物含量低,但增加了风机电耗,所以为了经济运行,料层差压(风室压力)应控制在7500-9000pa,运行中料层差压超过此值时可以通过放渣来调整,放渣的原则是少放,勤放,一次放渣量太多,会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出功和效率,一般来讲,料层厚度应随锅炉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五、炉膛物料浓度的控制
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力的大小主要是其悬浮段物料浓度所决定的,对同一煤种,一定的物料浓度对应着一定的出力,对于不同煤种,同样出力下,对于挥发分高的煤比挥发分低的煤物料浓度低,一定的物料浓度对应一定的炉膛差压值,控制炉膛差压值可控制锅炉出力,若差压值太大,可通过放循环的原则,少放勤放。
六、返料器的调整
返料器时锅炉的主要部件,返料工作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运行状况,返料器的调整主要是指通过料风的调整。返料风过大,将会有大量的风上窜到分离器,从而影响到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致使细灰逃逸,致使循环物料量不足,出力达不到满负荷,返料风过小,不能正常通风,炉膛有可能造成返料器结焦,通过返料器观察孔观察到循环物料大量下流,基本上看不到上窜的颗粒时,证明返料风大小基本合适。
一般来讲,返料温度随锅炉负荷的升高而上升,当锅炉负荷达到满负荷时,返料温度与床温基本相通。(温差一般几十度),但有时在低负荷情况下,由于炉膛内配风不好,造成大量未燃尽碳到达返料器,在返料器内形成二次燃烧,使料温升高,甚至造成熔化结焦。
七、炉内燃烧含氧量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烟气含氧量是十分重要的,正常运行情况下,将氧量控制在3-5%范围内,氧量偏高运行不经济,而氧量偏低,如缺氧燃烧,另一方面造成燃烧温度偏低,炉渣可燃物高,如此时误判断,继续增加给煤量或减少风量,则导致床温更低,停止给煤后,炉内缺氧状态逐渐缓和,由于加入了过多燃料,则会造成床温急剧上升导致结焦。
八、一、二次风量调节。
在实际运行中,总结出这样规律,调整给煤量加减负荷,调整一次风量,控制燃烧室温度,调整二次风量,主要控制含氧量,由于二次风为分层布置,因此增加的二次风量对床温也是有影响的,但主要还是补充炉膛中上部燃烧所需空气。
第三节锅炉维护
一、 锅炉排污
1、定期排污,将水冷壁下集箱中沉淀下来的杂物按时排除炉外。
2、定期排污注意事项
(1)、定期排污应在排污较小、水压稳定,水温在100℃以下时进行。
(2)、排污时应通知司炉人员注意锅炉水压的变化。
(3)、排污时各部应软流进行,不准集中在一处排污,更不能同时开两道排污门。
(4)、两炉并列运行时不允许两炉同时进行排污。
(5)排污时间不超过30秒。
(6)、排污时应戴手套,站在排污门的侧面。
(7)、排污时应先开一次门,再开二次门,关时,先关二次门,再关一次门。
3、水位计冲洗
(1)、打开放水门,冲洗管路。
(2)、关闭上部水门,单独冲洗下管道。
(3)、开启上部水门,关闭下部水门,冲洗上管路。
(4)、开启下部水门关放水门,水位计恢复正常。
二、运行维护
1、在锅炉运行中,应对化床设备定期巡回检查,检查时,除按有关规定执行外,还要重点检查所有承压部件,管道及阀门运行情况。
2、倾听各部声音,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
3、各转动部位无异音和摩擦现象,应定期加入足量的润滑油,各轴承、轴瓦的冷却水应适当,油窗应清晰干净。
4、各安全护罩完整,松动适当,无跑偏,脱落现象。
5、各电机的电流应在额定范围内,点解温度不超过75℃,轴承温度不超过65℃,各风机振动不超过以下数据:
(1)引风机振动≯.1mm
(2)一二次风机≯.06mm
6、各风机调节门连杆应连接正常,完好无损。
7、对检查中发现问题,必须做好详细记录。
第五章锅炉停炉
第一节正常停炉
一、 停炉前准备
接到停炉命令后,填写操作票,并应将预计的停炉时间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在停炉前停炉后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停炉后的检修工作。
停炉前应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发现的缺陷记录并填写检修项目,以便检修时处理。
如锅炉大修或长期备用停炉,应将煤仓内的存煤放完并清理干净,同时排除床料,在炉墙和锅炉部件中残余热量会在相当长时间内陆续产生蒸汽,在这一阶段,水系统应继续向锅炉进水维持一定水循环,一旦所有床料都从锅炉中排完,应对锅炉吹扫5分钟,当锅炉冷却以后,可关闭风机,但此时还应保持对“J”阀通风,直到“J”被冷却到260℃以下为止。
二、正常停炉操作步骤
1、填写工作票
2、降低锅炉负荷,减少给煤,停二次风
3、如锅炉大修或长期备用,在停炉前将煤斗煤用完,再停止给煤机运行
4、停止给煤后,关闭返料风风门,床温降至600℃以下时,依次停返料风机、一次门风机、引风机
5、关闭所有风门,放返料器循环灰
6、停炉后关小风机冷却水(有水流动即可),停运除尘器
7、停炉24小时后,***可启动风机放渣
8、停炉后记录缺陷问题
注意事项
1、停炉4-6小时,应紧闭炉门及各人孔门,以免锅炉急剧冷却
2、停炉4-6小时,方可打开炉门进行自然通风
3、炉水降至50℃以下时,方可停循环泵
4、停运锅炉不允许长时间保持充水,锅炉应全部充满加有防腐蚀的联氨脱氧碱性水,若停炉时间要持续数周或数月,或气候条件不允许锅炉充水,应对锅筒进行疏水、干燥。
第二节锅炉压火
由于某种原因需暂时停止锅炉运行时,可采用压火操作
一、压火时应根据压火时间的长短,来确定燃料曾差压的大小,如停炉时间较短,料层差压可适当低一些,如停炉时间较长,应待料层差压大一些时再压火停炉。
二、调整床温至950℃时停止给煤,待床温开始下降时,关返料风风门,当床温降至900℃左右时,依次停一次风机、二次风机、返料风机、引风机。
三、关闭所有风门,同时放返料器循环灰。
四、压火后要保持一定的水循环,使出水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20℃以下,以免水汽化,可利用循环泵旁通门控制水循环量,来控制出水温度的下降速度。
五、压火时的参数和操作应作详细记录
第三节压火启动
一、床温在不低于700℃时,可直接启动,如压火时料层太厚,可适当放掉一部分,床料再启动。
二、启动引风机(进口挡板应关闭),保持炉膛负压-20pa左右,注意此时一次风门应关闭严密。
三、开一次风机,调整风门迅速使一次风至最低流化风量以上,(床温应有上升趋势,沸下、沸中、沸上温度逐渐接近),同时注意保持炉膛负压。
四、少量投煤,待床温稳步上升后,逐渐加大一次风和给煤量,使床温达到正常后再升二次风机,逐渐开大二次风门,注意控制床温含氧量,并逐渐开大返料。
五、根据锅炉运行情况,加大给水量,关闭返料器循环灰放灰门。
六、床温低于500℃时,投油枪,重新启动。
注意:热态启动前,一定要先打开炉门检查床料是否有结焦,若有焦块,必须清理干净才能启动。
第四节故障紧急停炉
一、紧急停炉
1、因循环不良导致锅水汽化,或锅炉出水温度上升到与出口压力不饱和温度差小于20℃.
2、锅水温度迅速上升失去控制。
3、循环泵或补给水泵全部失效。
4、锅炉承压元件受损,将危及司炉人员安全。
5、补水泵不断补水但锅炉压力持续下降。
6、燃烧设备有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7、安全附件(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计)全部失灵。
8、锅炉爆管,省煤器、水冷壁管泄漏,不能维持正常水位。
二、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给煤。
2、待床温降至900℃时,停止二次风机、返料风机、一次风机、引风机。
3、关闭所有风门、炉门,使炉子自然冷却,同时放返料器循环灰。
4、并列炉解列,同时放空泄压。
5、查明事故原因,等待处理。
第五节、厂用电中断的处理、
一、厂用电中断处理
1、将所有电气设备开关打到停的位置,并关闭循环泵出口门。
2、如电源很快恢复,即启动循环泵,使一次网恢复运行,并打开排气阀,检查锅炉是否缺水,如缺水不严重,可稍关小再循环门,用旁路向锅炉缓慢上水,待排气阀有水冒出,出回水温度基本正常,可关闭排气阀,启动锅炉。
3、如电源一时无法恢复,应关闭锅炉进出口*****动门,封炉。
4、电源恢复以后,启动循环泵,恢复一次网运行,同时打开排气,并检查锅炉缺水是否严重,如缺水不严重,可稍关小再循环门,用旁路向锅炉缓慢上水,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可打开出水电动门,出回水温度正常后,启动锅炉。
第六节热水锅炉的汽化现象原因
一、汽化现象
1、锅炉出口水温急剧上升,超温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
2、锅炉管道发出有急骤的撞击声,并发生振动。
3、锅炉压力表指针摆动,压力升高。
4、安全阀起跳冒汽,膨胀水箱冒汽。
二、汽化原因
1、突然停电停泵,使循环中断,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造成汽化。
2、在运行中停煤,停引送风时,错误的停泵或点火启动锅炉时,先点火后启动泵,停炉时先停泵后停炉。
3、循环回路固******关闭出口阀门,或异物堵塞管道。
4、热水锅炉或循环回路发生泄漏,未及时补水造成水量不足,压力下降。
5、热水锅炉出口温度计、压力表失灵。
6、锅炉结构设计不合理,或由蒸汽锅炉改为热水锅炉,使炉水流速极不均衡,局部受热面固水停滞而汽化。
7、水管内严重结构或存有杂物,使水循环遭到破坏。
三、处理
1、迅速减弱燃烧,降低炉膛温度。
2、停电后应接通备用电源,或启动内燃机带动循环泵。
3、若无备用电源时,也无其他措施时,应关闭出水和回水阀门,向锅炉上自来水,开启锅炉泄放阀进行排水使炉水流动。
第六章辅机运行
第一节转动机械的检查试验
一、风机的检查
1、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和数量,确认符合要求,检查轴承密封******和密封,检查轴承冷却水,确认完好。
2、检查机壳内,联轴器附近,皮带防护装置等处,应无妨碍转动的杂物。
3、检查全部的基础地脚螺栓,应保证牢固,启动前用手转动叶轮1-2次,确认叶轮无卡住和摩擦声。
4、关闭风机入口调节挡板。
5、检查*******可启动风机,并核对风机转向,确认电机电流在正常范围内。
6、风机启动后,逐渐开大风机入口挡板,至合理风量。
二、风机的试验
1、新安装或检修后风机,试运行时间不少于2小时,已验证其工作的可靠性。
2、确认风机及电气设备安装和检修完毕后,联系电气值班人员进行拉合闸做故障按钮和连锁装置试验。
3、上述试验合格后,由电气人员送电,关闭风机入口风门,在一人监护下启动风机,注意转动方向的正确,电力恢复正常后,逐渐开大风门,直至全开,(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试运行中适当保持燃烧室负压,完毕后关闭风门,停止风机。
第二节风机运行
一、风机的检查与维护
1、轴承温度不得超过65℃.
2、振动允许范围
转速250-1000r/min 小于0.1mm
转速1000-1500r/min 小于0.05mm
转速1500-3000r/min 小于0.05mm
3、声音正常,转动方向正确,无摩擦撞击声。
二、遇有下列情况,应停止运行
1、电机电流到最大不返回时。
2、轴承温度超过额定值电机冒烟
3、突然发生强烈振动超过50秒时
4、发生火灾及设备安全是。
5、叶轮与外壳有摩擦及撞击时。
三、风机故障常见原因
1、叶片磨损和叶轮带灰严重,造成转子不平衡。
2、烟气带水,致使叶轮积灰********。
3、风机和电动机地脚螺栓松动。
4、轴承润滑油质量不良、不足,油环稀,油不正常,造成轴承磨损。
5、靠背轮故障,电流指示值降低到最小。
四、风机故障现象
第七章锅炉机组的故障处理
一、遇有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止锅炉运行
1、锅炉爆管不能维持正常水位或威胁设备及人身安全。
2、燃烧室严重结焦。
3、压力表损坏或给水设备无法向锅炉上水。
4、尾部烟道发生再燃烧,排烟温度超过300℃.
5、引送风机故障,不能维持正常运行。
第八章锅炉燃烧结焦
第一节炉床结焦
一、 现象
1、炉床所有温度指示均超过1000℃,炉膛中上部烟温大幅度上升。
2、风室压力增高,一次风机电流大幅摆动,一次风管降低,结焦面积较大时,风室及风道振动。
3、从观察窗可看到有固定的上串火舌,局部或大面积,火焰呈白色。
4、炉膛差压减小或消失,炉膛负压增大。
5、氧量指示降低,甚至降到零。
6、运行中放渣有焦块或放渣困难。
二、原因
1、一次风量低于最低流化风量。
2、给煤粒度大或料层太厚造成流化困难。
3、启动过程中,料层温度较低为了蓄热升温不用较大流化温度,整个料层不能均匀流化,局部温度升高形成局部结焦。
4、运行中固床温度降低而大量给煤,时料层中含煤过多,当床温回升时,没有及时减煤和加一次风,导致床温过高而结焦。
5、表计指示低于实际温度,使运行人员误操作使炉底结焦。
6、运行人员没有及时了解煤的特性,在燃用灰熔点低的煤时,床温控制过高,使炉底结焦。
7、运行中因操作人员失职,床温升高,未及时调整使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