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共筛选出400道题,至于还有2道,找出来工作量略大,各位有空的自己找找吧。
●肾小管酸中毒可继发于
A、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B、服用过期四环素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肾病综合征
√ E、以上均是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有以下特点
A、临床表现比少尿型轻
B、多由造影剂所致
C、与早期应用速尿、多巴胺等有关
D、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关
√ E、以上均是
●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临床表现为
A、尿量突然减少或逐渐减少
B、尿量可>500ml/d以上
C、少尿期一般为1~2周
D、恢复期尿量可大于3000ml/d
√ E、以上均是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可发生
A、脱水
B、低钾血症
C、高钾血症
D、氮质血症
√ E、以上均是
●在酸中毒时,将出现
A、肾小管细胞内碳酸酐酶活性增强,H+生成增加
B、H+-Na+交换增加
C、高血钾现象
D、睫状肌松驰,瞳孔缩小
√ E、以上均是
●肾功能衰竭是指
A、持续少尿或无尿的病理过程
B、引起氮质血症的各种疾病
C、尿中出现蛋白质、管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病理过程
D、各种肾实质疾病引起的病理过程
√ E、因肾功能障碍导致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综合征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高钠血症
√ B、高钾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低镁血症
●下列哪项可以做判定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或是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指标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小管分泌功能
√ C、尿比重
D、尿钾含量
E、氮质血症
●尿中出现管型表明病变在
A、肾小管和输尿管
√ B、肾小管和肾小球
C、输尿管和肾盂
D、肾盂和肾小管
E、集合管
●关于尿量,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多尿:24小时尿量>2500ml
B、少尿:24小时尿量<400ml
√ C、无尿:24小时尿量<50ml
D、正常人一昼夜尿量约1000~1800ml
E、正常人的尿量仅为原尿量的1%
●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出现多尿的机制
A、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B、肾小管阻塞解除
√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浓缩功能低下
E、渗透性利尿
●关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肾小球滤过率早期仍可低于正常
B、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完善
√ C、早期应补充KCl
D、血中NPN可逐渐恢复正常
E、初期仍可排出低比重尿
●下述哪项在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时不常见
A、尿量在400~1000ml/24小时
B、低比重尿
C、尿钠含量减少
D、氮质血症
√ E、高钾血症
●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哪方面的肾功能恢复得最慢
A、肾小球滤过功能
B、肾血流量
C、肾小管分泌功能
√ D、肾小管浓缩功能
E、集合管分泌功能
●下列哪个不是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A、水潴留,低钠血症,高钾血症
B、高血压和心力衰竭
C、代谢性酸中毒
√ D、低磷血症
E、氮质血症
●关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发生高钾血症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尿量减少,排出钾少,钾在体内蓄积
B、热量不足使体内蛋白分解,释放钾离子
C、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离子移向细胞外导致高血钾
D、由输入库存血引起
√ E、血钾越高,心电图表现越严重
●急进性肾炎和肾小管坏死鉴别中最有意义的是
A、肾功能减退
B、尿量减少
C、RBC管型
D、高钾血症
√ E、上皮细胞管型
●急进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的常见死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肺水肿
B、消化道出血
C、高钾血症
√ D、代谢性碱中毒
E、原有感染或继发感染未能控制
●下列哪种抗生素不常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A、妥布霉素
B、丁胺卡那霉素
C、环孢素A
D、两性霉素B
√ E、氨苄青霉素
●最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
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 C、上皮细胞管型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有关高钾血症下列错误的是
A、一般无特异症状
B、血钾>5.5mmol/L
C、可有四肢软弱
√ D、血钾>7mmol/L时心电图出现u波
E、高钾血症严重时可引起心跳骤停
●男性,68岁,术前肾功能正常,目前因心脏手术后急性肾衰竭在监护室观察,以下何者是衡量该病人肾功能最可靠的指标
A、尿量减少
B、血尿素氮突然升高
C、尿钠<20mmol/L
√ D、血肌酐突然升高
E、高血钾
●患者因急性肾衰竭入院,以下哪一条不适合其治疗
A、低蛋白饮食
B、限制水、钠摄入
C、限制钾摄入
D、早期并且经常进行透析
√ E、超负荷容量时及时给予西地兰及硝普钠
●患者因急性肾衰竭入院,入院后查血钾6.8mmol/L、血肌酐742umol/L,心电图提示QRS波增宽,此时最需要处理的是
A、血液透析治疗
B、5%碳酸氢钠静推
C、25%葡萄糖加胰岛素静推
D、利多卡因治疗
√ E、10%葡萄糖酸钙静推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是
A、急性肾炎
B、肾血栓形成
√ C、休克
D、汞中毒
E、尿路梗阻
●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汞中毒
C、急性间质性肾炎
√ D、输尿管结石
E、肾结核
●急性肾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A、肾小管阻塞
√ B、肾缺血
C、原尿返流
D、肾细胞肿胀
E、肾内DIC
●挤压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时首先出现的变化是
A、肾内血流分布异常
B、白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 C、肾小管阻塞
D、原尿回漏
E、肾合成前列腺素减少
●引起肾小管阻塞的原因不包括
A、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 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C、蛋白凝块沉积
D、原尿流速减慢
E、磺胺等药物结晶沉积
●急性肾衰竭常见的首要症状是
A、血尿
B、多尿
√ C、少尿
D、蛋白尿
E、脓尿
●引起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最常见的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肾结核
C、肾结石
D、肾小动脉硬化
√ E、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的指标为:
A、GFR >50%, Cr<450μmol/L
√ B、GFR 25%~50%,Cr<450μmol/L
C、GFR 20%~40%, Cr>267μmol/L
D、GFR <20%, Cr>356μmol/L
E、GFR 10%~25%, Cr>450μmol/L
●导致尿毒症高血压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为:
√ A、水钠潴留
B、肾素增加
C、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D、儿茶酚胺增多
E、前列腺素减少
●尿毒症时糖代谢的异常表现为:
A、空腹血糖过低
B、空腹血糖增高
C、饮食后出现糖尿
√ D、葡萄糖耐量降低
E、葡萄糖耐量增加
●临床上尿毒症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为:
√ A、感染
B、高蛋白饮食
C、心力衰竭
D、失水
E、服磺胺类药物
●尿毒症患者血液系统的临床表现为:
A、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B、白细胞出现中毒颗粒,核左移
C、血小板异常增多
√ D、贫血常为中、重度而难于纠正
E、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尿毒症时脂肪代谢的异常主要表现在:
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高
B、血胆固醇增高
C、血胆固醇降低
√ D、血甘油三酯增高
E、血甘油三酯降低
●尿毒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手足抽搐症状的原因是:
A、大量利尿
B、严重腹泻
C、血磷增高
D、血浆白蛋白降低
√ E、纠正酸中毒后出现低钙血症
●尿毒症患者发生肾性骨病的主要原因是:
A、尿钙排泄增多
√ B、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尿磷排泄减少
D、低蛋白血症
E、活性维生素D合成障碍
●尿毒症病人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
A、皮肤感染
B、原发性腹膜炎
C、口腔粘膜溃疡
D、胃肠道广泛粘膜炎症
√ E、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
●有关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贫血,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血透可使血红蛋白浓度很快转为正常
B、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增强
C、发生贫血与氮质血症的程度无关
√ D、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贫血治疗方案应首先考虑输
●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伴有水肿,应选择的利尿脱水药是:
A、汞利尿剂
B、甘露醇
C、双氢克尿塞
√ D、速尿
E、右旋糖酐
●尿毒症在纠正酸中毒后发生抽搐,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口服镇静剂
B、肌肉注射维生素D3
C、肌肉注射安定
√ D、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E、静脉注射速尿
●慢性肾衰竭患者易于感染,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红蛋白减少
B、淋巴细胞减少
C、血浆白蛋白减少
D、骨髓受尿毒症毒素抑制
√ E、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尿毒症高血压可用下列降压药,但其中应避免用的是:
A、利血平
B、肼苯哒嗪
√ C、硫酸镁
D、可乐定
E、巯甲丙脯酸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尿毒症性高尿酸血症均可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为:
A、丙磺舒
B、苯磺唑酮
C、双氢克尿塞
D、速尿
√ E、别嘌呤醇
●有关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下列哪项错误:
A、高磷血症用氢氧化铝凝胶
√ B、肾性骨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C、高钾血症用碳酸氢钠
D、贫血用红细胞生成素
E、充血性心衰按肌酐清除率减量用地高辛
●关于尿毒症的治疗,下列哪项错误:
A、肾盂肾炎所致者,应选用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 B、庆大霉素每天24万u肌注,卡那霉素每天1g肌注
C、使用必需氨基酸可降低氮质血症
D、透析疗法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
E、肾移植是尿毒症的理想治疗方法
●诊断肾性骨病的金标准是:
A、血PTH水平
B、活性维生素D3水平
√ C、骨活检
D、血钙测定
E、铝的测定
●关于慢性肾衰竭水负荷过多所致心力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大剂量速尿
B、饱和量洋地黄类药物
C、低盐和控制水分
√ D、血液或腹膜透析
E、立即给予硝普钠
●慢性肾衰竭病人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以下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
A、利尿
B、纠正酸中毒
C、纠正贫血
√ D、透析
E、降血压
●能作为慢性肾衰竭与急性肾衰竭鉴别的依据,下列哪一项最可靠:
A、血BUN/Scr>20
B、蛋白尿与低白蛋白血症较明显
C、贫血严重
D、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严重
√ E、双肾体积缩小
●女,43岁,反复浮肿、尿少10余年。查:Hb 70g/L,血压 150/100mmHg,尿蛋白++,尿红细胞6~10个/HP,尿白细胞2~3个/HP,尿比重1.010~1.012,BUN 11mmol/L,Cr 187μmol/L, GFR 40%。该患者肾功能分期应属于哪项:
A、肾贮备能力下降期
B、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 C、氮质血症期
D、尿毒症期
E、肾衰竭期
●男,51岁,高血压15年,因纳差、恶心、呕吐就诊。查:血压 200/100mmHg, 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尿沉渣红细胞6个/HP,血肌酐881μmol/L, Hb 10g/L,CO2CP 14mmol/L,眼底检查为II级动脉硬化。诊断应考虑为:
A、慢性肾炎尿毒症
B、慢性肾盂肾炎尿毒症
C、急进型肾炎尿毒症
D、狼疮性肾炎
√ E、高血压肾病尿毒症
●男性,30岁,主诉头晕、乏力。血压171/121mmHg,无浮肿,血红蛋白80g/L,尿比重1.014,尿蛋白+,颗粒管型0~2个/HP,BUN 22mmol/L,Cr 795μmol/L,CO2CP 23mmol/L,近日来经常下腹部肌肉痉挛,骨痛,X线片骨质疏松,诊断尿毒症考虑并发:
A、酸中毒
√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C、尿毒症心肌病
D、周围神经病变
E、尿毒症溶血
●某患者慢性肾衰竭已数年,再次出现尿毒症酸中毒入院。尿量显著减少,强效利尿剂效果不佳。查:血压180/120mmHg,BUN 28mmol/L,CO2CP 14mmol/L。给小剂量的碳酸氢钠静脉滴注后,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达120次/分,肺底少许湿罗音。该病人进一步的处理应选择:
A、改用乳酸钠纠正酸中毒
B、改用口服碱性药物
C、给予10%葡萄糖酸钙
D、改用碳酸钙
√ E、强心降压后进行透析治疗
●男性,50岁,近2周来恶心、呕吐、发热、咳嗽,每日尿量约400ml,血压165/97mmHg, 血红蛋白78g/L,Scr 545μmol/L,Ccr 15ml/min,为明确诊断,应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A、静脉肾盂造影
√ B、双肾B超
C、同位素肾图
D、肾活检
E、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在中国列哪种疾病是导致尿毒症最主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 A、IgA肾病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新月体肾炎
D、膜性肾病
E、毛细血管内皮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病主要病理类型是
A、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 C、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E、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IgA肾炎最常见于
√ A、上呼吸道感染后
B、尿路感染后
C、皮肤感染后
D、消化道感染后
E、妇科感染后
●IgA肾病最常见的尿检异常是
A、蛋白尿
√ B、血尿
C、白细胞尿
D、管型尿
E、脓尿
●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膜性肾病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新月体肾炎
√ D、IgA肾病
E、FSGS
●IgA肾病诊断依靠以下那种检查
A、CT
B、B超
C、肾功能
D、MRI
√ E、肾活检
●IgA肾病患者IgA主要沉积在以下哪个部位
A、内皮细胞下
B、上皮细胞下
C、基底膜
√ D、肾间质
E、系膜区
●IgA肾病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
√ A、防治感染
B、使用激素
C、抗凝治疗
D、使用细胞毒性药物
E、使用环孢素
●十年内IgA肾病患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比例约为
A、20-30%
√ B、10-20%
C、30-40%
D、5-10%
E、<5%
●某男,32岁,因反复检出蛋白尿入院行肾穿刺活检发现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该患者最有可能是哪种疾病
√ A、感染后肾炎
B、药物中毒
C、IgA肾病
D、狼疮性肾炎
E、先天性肾炎
●非典型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尿化验异常
B、肾小管功能损害
√ C、肾活检发现肾间质弥漫性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侵润
D、肾功能异常。
E、血常规异常
●下列哪类药物可引起微小病变型肾病
A、磺胺类
B、氨基糖甙类
C、头孢类
√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镇静剂
●下列关于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首先要停用致敏药物;
√ B、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C、重症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
D、发生急性肾衰的应尽早透析治疗;
E、使用抗过敏药物。
●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药物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间质导致;
B、药物导致溶血后继发肾小管-间质炎症;
√ C、药物诱发机体超敏反应导致肾小管-间质炎症;
D、药物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时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E、药物以原体形式经肾脏排出时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某男,42岁,长期服用龙胆泄肝汤,近期出现恶心、纳差、劳累、乏力等不适,检查发现血肌酐456 .5μmmol/L,导致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是
A、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梗阻性肾病
C、重金属肾病
√ D、中草药肾病
E、放射线肾病
●某女,30岁,服用复方新诺明后出现发热、皮疹、少尿3天,尿液检查白细胞3+,红细胞3+,蛋白尿1+,血肌酐254.3μmmol/L,可诊断为: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过敏性紫癜肾炎
C、肾病综合征
D、尿路感染
√ E、急性间质性肾炎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绿脓杆菌
√ B、厌氧菌
C、葡萄球菌
D、产气杆菌
E、大肠杆菌
●尿路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血行感染
B、直接创伤感染
√ C、上行感染
D、导尿器械导入感染
E、全身性感染
●以下关于机体抗尿路感染能力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A、在尿路通畅时,尿液可冲走绝大部分细菌
B、尿路粘膜有杀菌能力
C、男性在排尿终末时,前列腺收缩,排泄前列腺液于后尿道,可杀菌
√ D、尿液PH高,不利于细菌生长;
E、尿渗透压高,不利于细菌生长。
●下列关于尿路感染流行病学的论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有临床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见于老年女性
B、已婚妇女尿路感染发病率急剧增高
C、男性50岁以后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增高
D、尿路感染主要发病于女性
E、已婚男性尿感发病率明显增高
●下列哪项症状不是尿路感染常见症状
A、尿频
√ B、尿潴留
C、耻骨上不适感
D、尿急
E、尿痛
●下列关于尿液细菌学检查的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尿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尿含菌量为104-105/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
B、尿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尿含菌量为<104/ml时,多为污染
√ C、尿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尿含菌量≥102ml,菌株为球菌,则为有意义的细菌尿
D、膀胱穿刺尿细菌定量培养出细菌,可诊断为尿感;
E、尿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尿含菌量≥105ml,应诊断为尿感。
●关于尿路感染的诊断,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真性细菌尿可确诊尿路感染;
√ B、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临床无症状,可诊断为尿感;
C、女性尿频、尿急、尿痛,尿检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可拟诊为尿感;
D、女性尿频、尿急、尿痛,尿检白细胞增多,可疑为尿感;
E、尿细菌定量培养提示尿含菌量≥105ml,应诊断为尿感。
●关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膀胱炎主要采用口服抗菌素治疗;
B、有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应尽快解除梗阻;
√ C、轻型急性肾盂肾炎首选静脉用抗菌素;
D、尿路感染原则上应根据药敏选用抗菌素;
E、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为14天。
●某女,25岁,因连续加班后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2天。尿液检查白细胞3+,红细胞3+,蛋白尿1+。可拟诊为:
A、急性肾炎
B、急性膀胱炎
√ C、急性肾盂肾炎
D、慢性肾盂肾炎
E、无症状性细菌尿
●某男,36岁,行膀胱镜检查3天后出现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该患者最有可能感染哪种致病菌
√ A、绿脓杆菌
B、厌氧菌
C、葡萄球菌
D、变形杆菌
E、大肠杆菌
●下列那项是肾病综合征的始发因素
A、中等程度高血压
B、尿透明管型>5/HP
√ C、尿蛋白定量>3.5g/d
D、高度水肿
E、高胆固醇血症
●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治疗时最严重的副作用是
A、脱发
B、消化道症状
C、出血性膀胱炎
D、抑制性腺功能
√ E、骨髓抑制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激素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A、始量足
B、撤药缓慢
C、无明显禁忌证时
D、维持时间长
√ E、抗生素预防感染
●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为:
A、肾小管重吸收蛋白不足
B、肝脏合成蛋白不足
C、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 D、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
E、蛋白质摄入不足
●治疗肾病综合征,CTX累积总量为:
A、20g
B、15g
C、2~4g
√ D、6~8g
E、10~12g
●对肾病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
A、免疫抑制剂
√ B、糖皮质激素
C、非甾体消炎药
D、抗凝药
E、抗血小板聚集药
●膜性肾病早期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时,可选用:
A、消炎痛
B、潘生丁
C、肝素
D、血透
√ E、糖皮质激素
●对“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无效型”肾病综合征最适合的治疗是:
A、加大激素用量
√ B、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C、中药治疗
D、使用抗凝剂
E、改用消炎痛
●下列哪项中对原发肾病综合征诊断无帮助的是:
A、尿蛋白定量≥3.5g/d
B、血清白蛋白<30g/L
C、腹水
D、血胆固醇升高
√ E、尿素氮大于8mmol/L
●不能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疾病是:
A、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B、狼疮性肾炎
√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糖尿病肾病
●肾病综合征水肿最主要的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D、抗利尿激素增多
E、全身毛细血管扩张
●系膜增生性肾炎补体C3的特点为:
A、血C3持续下降
B、血C3在发病初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C、C3在发病初下降,半年内恢复正常
D、血C3在疾病活动时下降
√ E、血C3正常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血清补体C3的特点是:
√ A、血C3持续下降
B、血C3在发病初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C、C3在发病初下降,半年内恢复正常
D、血C3在疾病活动时下降
E、血C3正常
●狼疮性肾炎是:
A、血C3持续下降
B、血C3在发病初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C、C3在发病初下降,半年内恢复正常
√ D、血C3在疾病活动时下降
E、血C3正常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
A、血C3持续下降
√ B、血C3在发病初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C、C3在发病初下降,半年内恢复正常
D、血C3在疾病活动时下降
E、血C3正常
●患者男性,15岁。全身重度水肿,尿蛋白(4+),血白蛋白24g/L,应选择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 A、糖皮质激素
B、输血浆或白蛋白
C、应用利尿剂
D、补充钙剂
E、使用CTX
●患者男性,16岁,全身水肿10天,查体血压120/100mmHg,腹水征阳性,尿蛋白(4+),尿蛋白定量6.5g/24h,尿沉渣RBC0~2/HP,血ALT302Iμ/L,血Alb22g/L,胆固醇8mmol/L,BUN10.5mmol/L,Scr98μmol/L,抗“O”200IU/ml,血IgG4.5g/L,血C3为0.88g/L。该例临床诊断是:
A、急性肾炎综合征
√ B、肾病综合征
C、慢性肾炎综合征
D、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E、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炎综合征
●患者男性, 6岁,全身水肿10天,查体血压120/100mmHg,腹水征阳性,尿蛋白(4+),尿蛋白定量6.5g/24h,尿沉渣RBC0~2/HP,血ALT302Iμ/L,血ALB22g/L,胆固醇8mmol/L,BUN10.5mmol/L,Scr98μmol/L,抗“O”200UI/ml血IgG4.5g/L,血补体C30.88g/L。该例最可能的病理诊断应:
A、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
B、恶性IgA肾病
C、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 D、微小病变肾病
E、新月体型肾炎
●下列哪项是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特殊免疫抑制剂(爱若华)的
√ A、最主要副作用
B、肝功能损害
C、脱发
D、骨髓抑制
E、柯兴氏征
F、股骨头坏死
●ACEI和ARB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
√ A、降低肾小球内压,控制蛋白尿
B、控制血尿
C、改善肾脏循环
D、促进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
E、改善肾病综合征时的高凝状态
●儿童易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为
√ A、微小病变型肾病
B、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C、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小球肾炎
E、肾淀粉样变性
●某患者经强的松60mg/d治疗,尿蛋白转阴,当激素减至20mg/d时,尿蛋白又增至2g/d,血Alb29g/L,此时应用的方案是:
A、强的松加量
B、甲强龙冲击
C、环孢菌素A
√ D、强的松加细胞毒药
E、瘤可宁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常出现
A、AG正常的代谢性碱中毒
B、AG低的代谢性碱中毒
√ C、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D、AG高的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分泌缺陷型Ⅰ型RTA主要机制是:
A、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
B、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
C、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
D、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a++泵衰竭
√ E、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
●骨病常见于哪型肾小管酸中毒
√ A、Ⅰ型RTA
B、Ⅱ型RTA
C、Ⅲ型RTA
D、Ⅳ型RTA
E、Fanconi综合征
●下列关于近端肾小管性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
A、尿PH多低于5.5
√ B、尿PH多高于5.5
C、尿钾排泄增多
D、尿碳酸氢盐排泄增多
E、尿氯排泄减少
●下列关于Ⅰ型RTA的治疗错误的是
A、纠正酸中毒
B、防治骨病
C、补充钾盐
√ D、补充钙盐
E、补充镁盐
●下列关于Ⅳ型RTA的治疗错误的是
√ A、补充钾盐
B、补充钙盐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肾功能
E、使用糖皮质激素
●Fonconi综合征的一般不出现:
A、碳酸盐尿
√ B、硫酸盐尿
C、全氨基酸尿
D、磷酸盐尿
E、尿酸盐尿
●某糖尿病患者,70岁,因乏力5天就诊,经查:血PH 7.、K+5.56mmol/L、CL-118.1mmol/L、TCO217.8 mmol/L、Scr321.2umol/L,可拟诊为:
A、Ⅰ型RTA
B、ⅡⅠ型RTA
C、ⅢⅠ型RTA
√ D、ⅣⅠ型RTA
E、Fanconi综合征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目标是控制______。
A、高血压
√ B、慢性进展性肾病
C、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D、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E、肾动脉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常常是继发性高血压及_______的常见原因。
A、肾病综合症
B、肾静脉血栓形成
C、肾动脉栓塞
D、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 E、心血管事件
●女性,35岁,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5天伴血尿、腰痛3天入院,确诊风湿性心瓣膜病10年,初步考虑____诊断可能性最大。
A、急性左心衰
B、肾结石
√ C、肾动脉栓塞
D、肾癌
E、急性肾功能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伴随_______的发生。
√ A、冠心病
B、肾病综合症
C、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慢性肾功能衰竭
E、肾静脉血栓形成
●男性,16岁,全身浮肿、尿少、尿蛋白(++++),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突发右下肢不对称性肿胀伴胀痛,最可能的原因是:
A、高尿酸血症――痛风
B、动脉栓塞
√ C、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右下肢静脉炎
E、肾性骨病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伴随___的发生。
√ A、冠心病
B、肾病综合症
C、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D、慢性肾功能衰竭
E、肾静脉血栓形成
●男性,50岁,已确诊冠心病2年,肺水肿反复发作多次,应用ACEI类药物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骤然上升,为明确诊断,需行___检查可确诊。
A、双肾B超
√ B、肾血管造影
C、尿常规
D、血液粘滞度测定
E、双肾CT检查
●女性,35岁,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5天伴血尿、腰痛3天入院,确诊风湿性心瓣膜病10年,初步考虑________诊断可能性最大。
A、急性左心衰
B、肾结石
√ C、肾动脉栓塞
D、肾癌
E、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主要目标是控制___。
A、高血压
√ B、慢性进展性肾病
C、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D、恶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E、肾动脉栓塞
●目前观点,___已成为治疗进展性肾动脉狭窄的首选。
√ A、介入治疗
B、ACEI药物
C、钙离子拮抗剂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E、免疫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常常是继发性高血压及___的常见原因。
A、肾病综合症
B、肾静脉血栓形成
C、肾动脉栓塞
D、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
√ E、心血管事件
●男性,65岁,因受凉后头痛、呕吐3天,不伴腹痛。查血压180/120mmHg,双肾B超提示:一侧肾脏萎缩,另一侧肾脏形态、大小正常。尿检:蛋白(+),初步诊断为:___。
A、慢性肾衰
B、多囊肾
√ C、一侧肾动脉狭窄
D、急性间质性肾炎
E、肾动脉栓塞
●肾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 A、动脉粥样硬化
B、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C、大动脉炎
D、临近组织压迫
E、肾动脉栓子堵塞
●肾血管性高血压最根本病因是由于:
A、激肽系统被强烈抑制
B、血管内皮素大量分泌
C、一氧化氮合成释放锐减
√ D、肾素分泌
E、水、钠潴留
●肾动脉栓塞主要来源于:
A、癌栓
B、脂肪栓子
√ C、心脏
D、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
E、空气栓子
●肾动脉狭窄的“金指标”:
A、超声检查
B、放射性核素检查
C、磁共振血管显像
D、螺旋CT血管造影
√ E、肾动脉血管造影
●肾静脉血栓最常并发于:
A、肾静脉受压
√ B、肾病综合征
C、肾静脉血管壁受损
D、血液淤滞
E、癌栓脱落
●下列哪一项不是肾病性水肿的机制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C、肾小管重吸收增加
√ 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在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其原因是
A、所有血浆蛋白分子均较大,不能通过滤过膜上的孔
B、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涎基,可以排斥血浆蛋白
√ C、滤过膜上孔的大小和带负电荷的涎基两个因素共同作用
D、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
E、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
●患者男,65岁,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半月就诊。查体:血压160/110mmHg,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双下肢轻度水肿。既往史有黑大便史。辅查:血常规WBC4.5×109/L ,Hb65g/L,PLT60×1012;血肌酐796umol/L,血尿素氮22.4mmol/L;大便OB(-)。骨髓穿刺:增生性髓相。患者贫血主要考虑:
A、缺铁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感染性贫血
√ E、肾性贫血
●多数肾小球疾病是:
A、感染性炎症疾病
√ B、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C、与体液免疫无关的疾病
D、与细胞免疫无关的疾病
E、非免疫非炎症性疾病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为:
√ A、刺激骨髓红系造血
B、改善食欲,使造血原料增加
C、使RBC寿命延长
D、改善血小板功能,减轻出血
E、增加血小板数量
●下列哪项不是肾脏合成分泌的激素:
A、肾素
B、前列腺素
C、1-羟化酶
√ D、醛固酮
E、EPO
●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是判断:
√ A、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
B、原发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C、膀胱癌与泌尿道良性肿瘤
D、泌尿系统结石与炎症
E、IgAN与过敏性紫癜肾
●肾小球源性血尿
A、尿红细胞形态正常
√ B、尿红细胞形态异常
C、尿沉渣颗粒管型
D、尿沉渣白细胞管型
E、尿沉渣上皮细胞管型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 A、尿红细胞形态正常
B、尿红细胞形态异常
C、尿沉渣颗粒管型
D、尿沉渣白细胞管型
E、尿沉渣上皮细胞管型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血浆流量增多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 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E、醛固酮分泌减少
●肾小球旁器指:
A、球内系膜细胞,肾小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
B、球内系膜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C、肾小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
D、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 E、肾小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