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食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45页).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93787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4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食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4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吉林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 颁布日期:2017年7月12日 吉林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本公司在遇突发性事故时,能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处理,使组织、指挥协调,现场处理救援工作能快速展开,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吉林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安全生产。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请本单位各部门及相关人员按本预案严格实施执行。 签发人: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目 录 1 总则-------------------------------------------------------第1页 1.1 编制目的---------------------------------------------------第1页 1.2 编制依据---------------------------------------------------第1页 1.3 适用范围---------------------------------------------------第1页 1.4 应急预案体系-----------------------------------------------第2页 1.5 应急工作原则-----------------------------------------------第3页 1.6 应急预案的条件---------------------------------------------第3页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第3页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第3页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第3页 3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4页 3.1 应急组织体系-----------------------------------------------第4页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第5页 4 预防与预警-------------------------------------------------第6页 4.1.1 危险源监控-------------------------------------------------第6页 4.1.2 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第6页 4.2 预警行动---------------------------------------------------第8页 4.2.1 预警级别---------------------------------------------------第8页 4.2.2 预警信息---------------------------------------------------第8页 4.2.3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第8页 4.3 信息报告处置-----------------------------------------------第8页 5 应急响应---------------------------------------------------第9页 5.1 响应分级---------------------------------------------------第9页 5.2 响应程序---------------------------------------------------第9页 5.3 应急结束---------------------------------------------------第11页 5.3.1 应急终止条件-----------------------------------------------第11页 5.3.2 应急终止程序-----------------------------------------------第11页 5.3.3 应急结束后续工作-------------------------------------------第11页 5.3.3.1 应急总结---------------------------------------------------第11页 5.3.3.2 应急事件调查-----------------------------------------------第11页 5.4 应急结束---------------------------------------------------第12页 5.4 .1 应急终止的条件---------------------------------------------第12页 5.4 .2 恢复现场---------------------------------------------------第12页 5.4 .3 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第12页 6 信息发布---------------------------------------------------第13页 7 后期处置---------------------------------------------------第13页 7.1 善后处置---------------------------------------------------第13页 7.2 调查与评估-------------------------------------------------第13页 8 保障措施---------------------------------------------------第14页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第14页 8.2 应急队伍保障-----------------------------------------------第15页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第15页 8.4 经费保障----------------------------------------------------第15页 9 培训与演练--------------------------------------------------第15页 9.1 培训--------------------------------------------------------第15页 9.2 演习--------------------------------------------------------第15页 10 奖惩--------------------------------------------------------第16页 10.1 奖励--------------------------------------------------------第16页 10.2 责任追究----------------------------------------------------第16页 11 附则--------------------------------------------------------第17页 11.1 术语和定义--------------------------------------------------第17页 11.2 应急预案备案------------------------------------------------第17页 11.3 维护和更新--------------------------------------------------第18页 11.4 制定与解释--------------------------------------------------第18页 11.5 应急预案实施------------------------------------------------第18页 12 附件--------------------------------------------------------第18页 12.1 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架构图----------------------------------第18页 12.2 应急物资装备清单--------------------------------------------第19页 12.3 平面图第----------------------------------------------------第20页 12.3.1 安全疏散通道图----------------------------------------------第20页 12.3.2 消防器材布置图----------------------------------------------第21页 12.4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第22页 12.4.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第22页 12.4.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第23页 12.4.3 组织机构及职责----------------------------------------------第24页 12.4.3.1应急组织体系------------------------------------------------第24页 12.4.3.2指挥机构及职责----------------------------------------------第25页 12.4.4 预防与预警--------------------------------------------------第25页 12.4.4.1危险源监控--------------------------------------------------第页 12.4.4.2预警行动----------------------------------------------------第26页 12.4.5 信息报告程序------------------------------------------------第26页 12.4.6 应急处置----------------------------------------------------第27页 12.4.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第29页 13 现场处置方案------------------------------------------------第30页 13.1 机械事故处置方案--------------------------------------------第30页 13.1.1 事故特征----------------------------------------------------第30页 13.1.2 应急组织与职责----------------------------------------------第30页 13.1.3 应急处置----------------------------------------------------第32页 13.1.4 注意事项----------------------------------------------------第32页 13.2 触电事故处置方案第------------------------------------------第33页 13.2.1 事故特征----------------------------------------------------第33页 13.2.2 应急组织与职责----------------------------------------------第33页 13.2.3 应急处置----------------------------------------------------第35页 13.2.4 注意事项----------------------------------------------------第36页 13.3 初期火灾事故处置方案----------------------------------------第36页 13.3.1 事故特征----------------------------------------------------第36页 13.3.2 应急组织与职责----------------------------------------------第36页 13.3.3 应急处置----------------------------------------------------第38页 13.3.4 注意事项----------------------------------------------------第39页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食品加工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本单位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等条款、《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一、主要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主席令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28号)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4、《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1号) 二、主要技术标准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吉林省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内发生安全生产突发事故(火灾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处置。 1.4 应急预案体系 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培训与演练 应急保障 应急响应 信息报告与处置 预防与预警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应急预案体系 1.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各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1.6应急预案的条件 厂内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到位落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各单位所有人员都必须无条件服从领导小组的指挥。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公司生产厂地址位于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内,在职员工20人,公司主要以加工生产冷面、米线、玉米馇条、牛筋面食品为主。原材料主要以面粉、玉米淀粉、食用盐等食品为主。生产车间在地面,主要设备有一些和面机,成型机组,包装机,建筑面积共1000平方米以下,设有安全出口5个,周边为道路及空地,基本没有其它设施和重大危险源。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根据对本单位固有危险性分析确定以下事故(事故危害后果严重)做为预案目标,具体是:1机械伤害事故,2触电事故,3火灾事故。 (一)、设备设施的固有危险危害,如设备有缺陷或超压安全附件失效或使用不当,可引发对人体伤害。 (二)、触电事故的危害。变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如产品质量不佳、绝缘性能不良或因运行不当、机械损伤、维修不善导致绝缘老化破损或设计、安装不规范,安全净距不足,或违章操作,均可能引发触电危险。 (三)设备设施电气设备如出现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也可引发电气火灾危险。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成立金泉食品有限公司文铎分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队(领导小组): 安全警戒疏散组 初 宾 通讯联络组 武丙涛 医疗救护组 谢春红 抢险抢修组 龙 岗 副组长:王志强 组长:王 武 姓名 现任职位 联系电话 小组职务 王 武 总经理 13844820010 组长 王志强 副总经理 18244058809 副组长 谢春红 安全主任 15944162745 安全警戒疏散组 初 宾 办公室主任 15526869035 通讯联络组 丛志华 员工 14743986762 医疗救护组 龙 岗 电工 13756631289 抢险抢修组 倪东艳 员工 15704403970 抢险抢修组 刘 丹 组长 13578740406 安全警戒疏散组 腾春斌 组长 15981031828 医疗救护组 贺玉国 组长 13166882736 医疗救护组 郑文虎 仓管 13089376010 通讯联络组 郑家男 员工 15143116661 抢险抢修组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组长职责: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组长职责:负责应急状态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及信息传递;保障物资供应、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讯、消防等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执行组长的命令。 3、抢险抢修组职责:应急状态下的各项抢险工作。组织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铁锹、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 4、安全警戒疏散组职责: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5、医疗救护组职责:负责联系医疗机构;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6、通讯联络协调组职责: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4 预防与预警 4.1 .1危险源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2.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4.1 .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1.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做好各项安全用电的管理,及时做好电器设备的检查维护和定期保养工作,使电器设备能保持良好安全正常状态; 3. 车间内必须保持清洁干净,对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料必须及时做好清理,特别要做好每天下班前的清洁清理工作。人离必须切断电源、气源; 4. 生产车间内要合理堆放生产材料或产品(半成品),运输车仔不得乱置乱放,必须保持车间里的通道、安全出口等通道畅通无阻; 5. 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及消防设施,保证“拉得出,用得上”; 6. 加强对员工的各项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7. 生产车间人员使用机械,电器设备时要先检查其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维修。严禁机电设备带病运行,一切电器设备的安装,维修必须由持有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 8. 加强对日常生产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整改处理,消除隐患; 9. 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应定期检查及检修所有的设备管道和密封装置,防止设备带病运转而造成管道或设备泄漏、液体挥发,造成易燃液体与空气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混合物积聚。 (二) 防触电及电气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对电气设备及时检查检修,保持电机等接地或接零设施完好;手持或移动电动工具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电工作业工具完整好用,无缺损;严格执行电气作业有关安全规程,电气设备检查检修时,要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殊工种作业许可证上岗。 2)加强变配电室的管理,变、配电所必须有专人负责。设防雷、防静电和电气设备保护接地(零)装置,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检修后绝缘电阻测试合格方可投入运行。检修、试验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易发生触电危险的场所,设遮栏并悬挂警示牌。 (三)灭火处理措施 1)当车间内的电器线路,电器设备起火并未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发现人应在起火的初期尽快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并同时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如火已引烧了附近的其它可燃物时除以上处理外还可在确认切断了电源的情况下用消防水枪进行灭火扑救及阻止火势蔓延扩大; 2)当车间内除电器设备及化工油类外的其它可燃物着火燃烧时,发现人应在起火的初期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或视当时实际情况用水进行扑救;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级别 依据本单位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级别。 1、黄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1)有发生二起轻伤工伤事故时; (2)发生一起较小机械电器设备突发事故时。 2、红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1)连续发生多起轻伤工伤事故时; (2)发生一起较大机械电器设备突发事故时。 4.2.2 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主要发布途径有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等。 4.2.3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 1、黄色预警红色预警:由企业应急救援小组发布和解除。 4.3 信息报告处置 1、所属车间班组发生一般事故应在半小时内用电话或直接上报厂部 2、所属车间班组发生较大突发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厂部,厂部接报后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同时上报区安监等相关部门。 3、在处理突发事故时,应先对危险目标(事故现场)迅速作出潜在危险的估计,对发生的事故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破坏危害程度确定向何部门报警请求支援。火警拨打119报警,医疗抢救拨打120电话。 5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本预案应急响应分为三级应急响应: (1) 三级(现场级)响应 三级(现场级)响应是指事故发生的初期,或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处于现场可控状态,未波及到其它现场,而做出相应的响应。 (2) 二级(企业级)响应 二级(企业级)响应是指事故后果严重性或影响范围超出现场的控制能力,或可能波及到企业其它现场,未波及相邻企业的状态,而做出相应的响应。 (3) 一级(社会级)响应 一级(社会级)响应是指事故后果严重性或影响范围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可能或已经波及到企业外的状态,而做出相应的响应。 5.2响应程序 5.2预警、响应、指挥机构、预案对应表 序号 预警分级 响应分级 指挥机构分级 预案体系分级 1 三级预警 三级响应 现场应急小组 现场处置方案 2 二级预警 二级响应 应急指挥部 工厂应急预案 3 一级预警 一级响应 上一级预案指挥部 德惠市应急预案 本预案的响应程序内容如下: (1) 事故发生后,现场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类型,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并判定预警级别是否超过三级预警,若超过三级预警,则上报应急指挥部,并请求启动二级响应。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判定预警级别,若预警级别超过三级,应急指挥部启动工厂应急预案,并报告荔湾区安监局。 (3) 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影响到周边社区时,一旦预警级别超过二级,则由总指挥请求上一级预案指挥部启动社会级应急响应并给予支援。上级应急救援队伍未到达前,总指挥负责指挥应急救援行动,上级应急救援队伍到达后,总指挥负责向上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人交代现场情况,服从上级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 该程序所涉及的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等内容,见专项应急预案和各类现场处置方案。本预案的响应流程见图 事故发生 启动三级响应 否 预警级是 否超过三级 是,且超出二级 是 启动二级响应 预警级是 否超过二级 否 是 请求启动一级响应 5.3响应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消除,无继续发生可能; (3) 环境污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4) 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 5.3.2应急终止程序 (1)事故现场负责人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三级预警后报告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事故现场负责人关于解除应急预警后,派人到现场确认,根据应急终止条件,做出解除二级事故预警; (3)若涉及到周边社区和单位的疏散时,由荔湾区预案指挥部通知周边单位负责人或社区负责人解除预警。 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5.3.3.1应急总结 1)二,三级应急终止后,事故发生部门负责编写应急总结,应至少包括以上内容:(1)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发生初步原因;(2)应急处置过程;(3)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4)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5)对预案的修改建议。 2)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总结和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 3)应急指挥部负责向荔湾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上报。 5.3.3.2应急事件调查 按照事故调查组的要求,事故部门应如实提供相关材料,配合事故调查组取得相关证据。 5.4 应急结束 5.4 .1应急终止的条件 当事故处置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向上级各有关部门报告。 5.4 .2恢复现场 1.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2.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相、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人员。 3.清理现场需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 5.4 .3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1、企业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收集有关资料,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4天内,将事故应对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报区安监等。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 2、在处置突发事故的同时,由相关部门适时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在20天内将评估报告报送区安监等部门。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6 信息发布 1、突发事故信息报告要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本辖区可能发生突发事故的信息,并及时汇总分析。 2、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对于一般突发事故的信息,事故单位应在1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上报区安监等相关部门。 3、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报告单位等。一般情况下,采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传真形式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口头报告,之后采用文字报告。 7 后期处置 7 .1善后处置 事故单位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等事项。应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维护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生产。抢险处置中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负责解决。 7 .2调查与评估 根据抢险过程遇到的意外情况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对预案进行修订,使之完善。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应急领导小组通信联系方式: 表8-1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络方式 职 务 姓 名 固定电话 手机 住址 组 长 王 武 13844820010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副组长 王志强 18244058809 长春市绿园区 成员 刘 丹 13578740406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腾春斌 15981031828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丛志华 14743986762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倪东艳 15704403970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初 宾 15526869035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郑文虎 13089376010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郑家男 15143116661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成员 谢春红 15944162745 德惠市米沙镇南王家村 2)报告与求助电话 火警电话:119 公安电话:110 医疗急救电话:120 德惠市安监局电话:87237717 8.2 应急队伍保障  本单位根据人员的实际变动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应急救援队(领导小组)成员,确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落实,应急救援小组不少于10人;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较完善的通讯设施; 2)灭火器材; 3)急救车辆,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相、器材等等。(后附表:12.2灭火器材分布图等) 8.4 经费保障 (1)企业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2)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本市的相关规定,单位应为工人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9 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进行机械突发事故应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1)突发事故预防、控制、抢险知识和技能。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个人防护常识。 (4)工作协调、配合有关要求。 9.2演习 1、应急演习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通过应急演习,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2、单位每年组织1—2次应急救援演习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指挥水平和机械制造单位应急救援能力,单位人员必须参加演习活动。 3、单位每月组织一次对重大危险因素、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10 奖惩 10.1奖励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有以下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