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莞宏诺盛实业有限公司
受控文件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拟 制
审 核
批 准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请在需会签的部门□前打√
□总经理
□管理代表
□工程技术部
□品质部
□生产部
□采购部
□市场市场商务市场部
□行政部
□财务部
□文控中心
此文件为东莞宏诺盛实业有限公司之机密文件,未经许可,不得复印。
文件编号:HNS-COP-01
版本:A
版次: 0
生效日期:
更 改 记 录
更改日期
版本
版次
更改内容
更改人
审核人
批准人
1. 目的
对生产过程的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等实施有效的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环保满足顾客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各车间从生产准备、领料、到产品的生产运作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3. 定义
3.1 生产经济技术指标:根据公司的现状与发展制定出的月销售计划和年度总销售计划。
3.2 交货及时率:按照商务下单要求完成日期内完成的定单批次占当月总批次的份额。
3.4特殊特性:指影响到产品安全性,政府法规,配合、功能、性能或后绩生产过程的产品特性或制造过程参数。
3.5预见性维护:根据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来避免维护性问题,以防止生产中断所进行的活动。
3.6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非计划生产中断而策划的活动,是制造过程设计的输出。
4. 职责
4.1生产部
4.1.1生产副总负责按照公司年度生产经济技术指标计划和商务部客户订单要求编制《月生产计划》总调度负责生产计划安排、协调和调度。
4.1.2负责为生产提供适宜的生产设备,对生产中出现的设备突发故障作出应急措施,保障能源供应
4.1.3负责环境卫生、设备管理、模具管理、下达当日计划及滚动计划,并做好过程检查、监督和考评工作
4.2 生产各车间
4.2.1各车间技术工程师负责编制和下达工艺技术文件,并按相关的生产计划组织好各项排产工作。
4.2.2生产车间按计划组织生产、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控制,按相关要求做好过程管理,并及时将掌握的相关信息反馈,生产部和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4.3 采购部
4.3.1负责提供生产所需的、合格的原辅材料。
4.3.2负责材料仓库物料出入库管理和物料发放,保证生产正常运作;
4.4市场商务部
4.4.1负责制订月度生产计划和销售完成情况统计,并在系统上下达(反馈)到生产部。
4.4.2负责客户订单的交货计划下达,交货及时率的考核和产品的交付跟踪及服务工作。
4.5人力资源行政部
4.5.1 负责培训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人员,处理有关劳动力短缺的应急。
4.5.2负责组织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
4.6品质部:负责整个运作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来料检验、产品检验、测试、验证、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并协助对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培训。
4.7工程技术部:负责工艺的审核和日常技术问题的控制工作。
5. 程序内容
5.1生产的准备
5.1.1.1 工程技术部工艺人员在熟悉产品制造工艺的基础上,编制《工艺流程图》,《P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必须有产品的名称、型号、工作标准、操作内容、必要时要说明所需用的材料、工具、仪器、工装夹具及注意事项。为了使于人工注明,或附加简易说明。
5.1.1.2 为了使《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及时指导生产,可采用如下原则,同类型的产品可以编制一种通用的《作业指导书》,不同产品若有部分工艺不一样时,可以另行编制这些不同工艺的《作业指导书》,但应有相应的文字说明。
5.1.1.3 工程技术部根据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的要求,应对某此制造过程编制控制图表,用以控制过程参数,确保产品质量。
5.1.2 生产部根据年度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和客户定单要求制定《月生产计划》和《每日计划》,并下发到各生产相关车间。
5.2 生产准备的验证
5.2.1有下列状况应进行作业准备
a) 初次作业运作(产品试产);b) 严重停止生产;c) 停线后再开线生产;d) 每批或每日首件产品.
5.2.2作业准备的验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使用是否正确,设备、仪器 等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相关产品的作业文件,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重要岗位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要求,且须经过相关人员确认。
5.2.3如果发现有质量不良状况发生时,则应该立即停线,并将所生产的产品做全检,确保质量没有问题后才可流到下一步骤。
5.3 生产过程控制
5.3.1 试产确认后,累计产品在2K以上的产品生产时,生产线必须在每个工位上配备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操作人员根据《作业指导书》、流程图、PFMEA、生产控制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工作场地配备相相应的设备、工具的材料,根据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过程的操作。
5.3.2 各生产线组长根据工艺要求指挥本生产线生产、检查,监督生产和正常进行,发现工艺问题应及时与工程师工艺人员和主管工程师联系,由工艺人员或主管工程师解决。如工程技术部工艺人员解决有困难时,工程技术部负责人应到生产现场协助解决。
5.3.3 当生产现场发现过程失控时,工程技术部负责人与品质部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如仍无法解决,报告总经理或总工,经批准后立即停产,直至采取了有效纠正措施,使之恢复受控状态后再组织生产。
5.3.4 各车部生产主管负责生产第一线的工艺管理,对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操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5.3.5 生产需适用的生产设备、装配工装夹具按《设备设施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5.3.6 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需戴手套的必须戴。
5.4 关键和特殊的工序控制:关键和特殊的工序应有相应的标识。
5.4.1 关键和特殊工序控制:关键工序是指该工序操作状况对产品性能关系重大,如冲压工序首件检查与巡检,作业指导书需明确规定冲压首检要求,检验员必须做好《首件检测记录表》,一旦发现问题,不允许生产。
5.4.2 特殊工序控制:特殊工序指难以评定其质量特殊性的关键工序:如电镀工序
5.4.2.1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编定要详细、准确,应有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检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指导有定量的要求的特殊工序应规定仪器的精度。
5.4.2.2 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生产部门不得任意调离骨干操作人员,必须调出时须征得主管工程师的同意。
5.4.2.3 主管工程师拟制的工艺要求,工艺操作员应控制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参数,必须每天记录参数,参考工作参数超出控制范围,操作员须立即调整电镀槽工作状态,应由主管工程师与品质部一起分析,必要时,应做好标识,并跟踪质量状况。
5.4.2.4 主管工程师拟制的作业指导书中要求标明各电镀电流、温度、PH浓度、速度等,工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若发现工作参数发生变化,立即调整。
5.5过程能力控制
5.5.1 生产部应和同品质部/工程技术部研究确定每条生产线及相应的质量指标PPK﹥1.67,CPK﹥1.33,这些质量指标应由工程技术部与品质部提出,经管代或总经理批准,作为过程能力考核的依据。
5.5.2 品质部应对每批产品统计相应的质量指标,如果生产部的每一条生产线连续生产的这批产品未达到相应的质量指标,应由生产部与工程师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使之达到相应的质量目标。
5.6 工程技术部应该经常关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必要时应指导生产部解决,并协助生产部管理工艺技术,当生产作业人员发现生产过程有失控现象而在线工艺人员又不能处理时,须立即上报工程师,如仍不能处理,应立即上报总工与品质部,必要时报总经理处置。
5.7生产现场的管理
5.7.1 生产现场应按有关文件规定使人流、物流、信息畅通、做厂房清洁、物品定位堆放且有序,设备清洁、保养完好。
5.7.2 生产现场的物料、零部件、工具等必须做到取放有序,数量清楚,防止其它的物品误入产品内部。
5.7.3 生产现场的物料、部件、半成品、成品应按《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对其检验和试验状态按《制程检验控制程序》执行。
5.8 品质部QC检验员按相应的检验规程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由生产部及时返工,返工后的产品,须重新检验,直至合格放行。生产部技术部负责人应对返检的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意见。
5.9 品质部IQC须严格按《进货检验作业指导书》有关规定,对进货物料进行检验,使采购部提供的生产物料质量符合要求。品质部检验员按《最终检验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半成品、成品批进行抽样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放行。
5.10 生产过程使用的检测设备,必须按《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
5.11对各制造过程用文字标准如:工艺卡、样件/图纸、规定工艺作业方法/技艺评定准则,人力资源部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中培训有关条例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5.12 本程序所产生之记录资料,除非另行规定,则依《记录控制程序》作业。
6、生产计划怀与生产过程标准流程
6.1生产计划标准流程
序号
流程块
工作内容或标准
1
接收订单
市场商务部在ERP系统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部在系统上查看和接收。
2
现状调查(库存量、订单需求、生产能力、在制品)
生产部根据市场商务部下达的生产订单,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在相关报表和ERP系统上,对库存量统计、生产部的生产能力分析,订单需求及在制品评估。
3
分解生产计划
生产部根据掌握有关信息(安全库存、生产能力、订单需求、在制品)按订单需求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的生产需要,做当月订单的分解。
4
生产当日计划、滚动计划
整理完毕后,采用当日计划表、滚动计划表在办公系统上,定期每月、每周或每天下达当日计划和滚动计划到生产各车间。
5
生产实现
一、正常情况下:
1、生产各车间接到生产部下达的当日计划或滚动计划后,结合市场商务部下达的订单的相关需求,对订单进一步的评审,有能力生产的根据市场商务部及生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和指令,分解到班组及个人,并做好工艺的设计、材料的申报、工装设备、领料等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要组织好各项过程排产工作。
2、生产各车间无能力生产或生产计划存在有相关问题的,采用办公系统反馈到生产部和市场商务部,其部门在一天内要作出明确的答复和调整。
二、异常情况下:
1、遇到顾客紧急订单由生产部在办公系统和ERP系统接收。
2、生产部根据应急订单需求的情况作出指令,并按要求下发生产各车间,生产各车间要按快车道的形式组织好排产工作。
6
检查、协调
生产各车间在生产运行过程或当月中,生产部对生产计划的生产进度情况进行检查跟踪,遇到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作出指令性的要求。
7
计划评价
在生产运行当中或月终,生产部根据各生产车间,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即计划完成率、当日完成数、品种完成率、做出汇总分析和通报,并通过生产管理制度作出奖罚考评。
8
设备、人员等需求分析
生产各车间对当月的生产计划、当日计划、滚动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属于无法按照有关计划指标完成任务的要做出整改计划,并及时上报生产部。
9
管理评审
生产部接到生产各车间的整改计划后,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审,并落实有关指令的要求反馈到生产各车间。
6.1生产过程标准流程
序号
流程块
工 作 说 明
一
生产指令
当日计划
滚动计划
各生产各车间及相关部门在办公系统查看和接收当日计划和滚动计划。
二
生产准备:人人、机、
料、法、
环
1、 应实施清洁现场,定置现场。有关厂区清洁,现场物品工具定置的规定,
2、 做好材料准备,需申报的生产各车间按物资部的有关程序执行。
3、生产作业计划按顾客的要求,按轻重缓急、优先级、有利于质量控制的原则进行计划的安排,并有利于物流。
4、对操作者应进行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关键工序的操作人员应加强培训。
5、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定期进行维护,实施预维护工作。
6、生产所用的模具管理,按照《工装模具管理程序》执行。
三
作业准备验证
1、当作业准备完成后,必须再加以确认人员、设备运转、工装模具及材料到位、工作方式改变、间隔时较长时等
2、 执行作业准备的人员应具有作业准备指导书,并在正式的作业前予以作业准备的验证,作业准备的验证应予以记录。
3、 验证结果否决,应及时转回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 为保障向顾客的供应,针对偶发性事故生产各车间和生产部制订应急计划。
四
首件生产
1、生产各车间根据市场商务部下达的生产计划和生产部下达当日计划、滚动计划, 依据产品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范,同时根据内部的分解计划进行组织员工首件生产。
2、首件加工完毕后操作员工进行送检工作,具体按各检验管理程序执行。
五
正常生产
正常情况下:
1、生产各车间根据市场商务部下达的生产计划和生产部下达当日计划、滚动计划, 依据产品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规范组织生产。
2、工艺文件的控制满足技术资料相关的要求。
3、工艺文件必须明确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材料要求、工装模具要求及相关的检验要求等,作为工序控制的依据。
4、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贮存、搬运应按《产品防护和交付管理程序》执行。
5、生产过程中应按工艺控制的要求进行各项检验,具体按《过程检验管理程序》执行。
异常情况下:
1、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可疑或不合格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执行。
2、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后,按《纠正和预防控制程序》提出纠正措施,以不断改进。
3、生产部有关领导(调度),直接负责协调质量有关的活动和问题。
六
生产巡检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现场质检员要进行巡检。
七
标识管理及防护
按标识管理有关程序控制执行。
八
生产记录
1、 根据产品控制计划,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填写相应记录。
2、当日生产结束后,各班组长填写各类生产统计报表,提交本单位生产主管汇总,次日报生产部
九
最终检验
生产过程中或产品加工完毕后,应按图纸和工艺控制的要求进行各项检验。
十
办理入库
1、产品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办理有关的入库手续,如入库单、检验报告单等,并要及时录入ERP系统。
2、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贮存、搬运应按《产品交付与防护管理程序》执行。
十一
统计
1、 市场商务部对各生产各车间入库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并出报表。
2、 生产部对相应生产各车间计划完成情况(完成率)进行统计。
3、各生产各车间对当月的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报生产部。
7. 参考文件
7.1 GUJG-SP-02 《记录控制程序》
7.2 GUJG-SP-08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7.3 GUJG-SP-10 《监视与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7.4 GUJG-SP-13/14/15 《进料、制程、最终检验控制程序》
7.5 GUJG-SP-03 《人力资源控程序》
7.6 GUJG-SP-04 《设备设施控制程序》
8.记录管理
编号
表格名称
PD-F001
生产任务计划书
PD-F002
每日计划表
PD-F003
生产日报表
PD-F004
生产自检表
BD-F006
生产任务通知单
PD-F006
随工单
PD-F007
工件加工单
PD-F008
月生产计划表
附录一
生产计划控制流程图
接收订单
客户紧急订单
现状调查(库存量、订单需求量、生产能力、在制品
生产指令
分解生产计划
当日生产计划、每周滚动计划
生产实现
检查、协调
计划
评价
设备、人员等需求分析
管理评审
生产过程控制流程图
生产指令、当日计划、周滚动计划
生产设备:人、机、料、环、法
作业准备验证
应急计划
首件生产
正常生产
标识管理与防护
最终
检验
办理入库
生产统计
附件二、
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乌龟图
二.过程管理由谁负责、谁配合?
l 生产部
l 工程技术部
l 品质部
l 相关部门
用什么方法? 透过谁?
(人、机、料、法、环5M) (训练、知识、技能)
过程管制
输入 输出
要求
要求
我们将接收什么? 我们交付什么?
a. 生产计划 合格的产品
b. 人、机、料、法、环 完成时间、合格率
c. 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 检验报告、材料利用率、设备
d. 管制计划 利用率、利润额以及各种生产表单
关键准则是什么? 如何做?
(绩效/考核)
四.透过什么文件/程序?
l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l 记录控制程序
l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l 工作环境管制程序
三.用哪些指针进行效率评价?
l 产品合格率
l 客户退货率、客户抱怨次数
l 交期达标率
l 生产计划达成率
一.通过什幺方法使产品处于稳定状况?
l 机器、设备
l 测量设备
l 治、工、量具
l 车间
l 作业指导书
l 人员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