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讨论稿)(922).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93533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讨论稿)(9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讨论稿)(9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1: 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 设置论证情况 本次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指标设置是依据国家、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相关规范、制度及规定,同时结合长庆油田开发实际,经多部门论证优选,初步确定出机械采油、油田注水、井下作业、采气工艺、油田集输、气田集输六个专业41项指标(其中:采油7项、作业8项、注水7项、采气6项、油田集输6项、气田集输7项),并对指标的计算与统计方法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如下: 一、机械采油指标 参照石油行业标准《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为基础,参考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确定出采油工艺指标7项: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免修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具体见下表: 机械采油指标论证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指标设置 1 《抽油机和电动潜油泵油井生产指标统计方法》(SY/T 6126-1995) ⑴油井利用率 ⑵采油时率 ⑶泵效 ⑷检泵周期 ⑸免修期 ⑹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⑺平衡度 2 中油股份勘探与生产分公司《采油工程报表系统》 3 股份公司《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4 《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及操作规范》(Q/SY 1233-2009) 5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SY/T 6366-1998) 6 长庆油田《采油工程报表系统》 7 长庆油田《采油作业区油田开发管理考评评分细则》 二、井下作业指标 参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通过论证优选,初步确定井下作业生产指标8项: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平均单井作业频次、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施工一次合格率、返工率、占井周期、资料全准率,具体见下表: 井下作业指标论证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指标设置 1 《采油工程技术指标计算方法》(1997版)(长庆石油) (1)措施有效期 (2)措施有效率 (3)单井维护作业频次 (4)单井检泵作业频次 (5)施工一次合格率 (6)返工率 (7)占井周期 (8)资料全准率 2 《采油工程报表》(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3 《采油工程管理规定》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4 《井下作业报表》(集团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5 《井下作业基础知识》 6 《注水井增注效果评价方法》(Q/SY HB 0049-2001) 7 《井下作业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Q/SY DQ0476-2005) 三、油田注水指标 参考油田开发管理纲要、油田注水管理规定、油田水处理和注水系统地面生产管理规定,初步确定油田注水工艺指标7项:配注合格率、分层配注合格率、分注率、水质达标率、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单耗,具体见下表: 油田注水指标论证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指标设置 1 油田开发管理纲要及规定、《注水开发油田水处理和注水系统地面生产管理规定》 ⑴配注合格率 ⑵分层配注合格率 ⑶分注率 ⑷水质达标率 ⑸采出水有效回注率 ⑹注水系统效率 ⑺注水系统单耗 2 股份公司《油田注水管理规定》 3 《油田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SY/T 6366-1998) 4 长庆油田《采油工程报表系统》 5 长庆油田《采油作业区油田开发管理考评评分细则》 四、采气工艺指标 目前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均无采气工艺指标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故本规范结合长庆气田开发实际,初步确定气田采气工艺指标6项:气井利用率、开井时率、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缓蚀剂加注合格率、气井甲醇消耗率。 五、油田集输指标 依据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初步确定油田集输工艺指标6项:油井计量合格率、外输原油合格率、密闭集输率、原油损耗率、原油稳定率、伴生气综合利用率、具体见下表: 油田集输工艺指标论证确定结果表 序号 标准或管理制度 指标设置 1 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规定》 ⑴油井计量合格率 ⑵外输原油合格率 ⑶密闭集输率 ⑷原油损耗率 ⑸原油稳定率 ⑹伴生气综合利用率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5267-2000《油田原油损耗的测定》 3 《原油集输》相关教材 六、气田集输指标 按照石油行业、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相关标准、规范及要求,参考《气田开发管理纲要》、《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管理规定》、《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程》,初步确定天然气集输工艺指标7项:管道输送效率、清管完成率、阴极保护有效率、恒电位仪运行时率、集气站运行技术经济指标、外输产品气气质合格率和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运行技术经济指标,具体见下表: 气田集输工艺指标论证结果表 序号 项目 标准或管理制度 指标设置 1 集输 工艺 气田开发管理纲要及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管理规定 ⑴管道输送效率 ⑵清管完成率 ⑶阴极保护有效率 ⑷恒电位仪运行时率 ⑸集气站运行技术经济指标 2 长庆油田公司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程 3 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 4 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 GB/T21448-2008 5 净化 (处理) 工艺 天然气GB17820-2012 ⑴外输产品气合格率 ⑵天然气净化(处理)装置运行技术经济指标 6 气田地面工程技术管理规定 7 天然气处理工艺技术管理细则 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工艺技术指标计算规范(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长庆油田采油采气工程主要工艺技术指标计算与统计方法,依据国家及石油行业、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及长庆油田开发需要,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对机械采油、油田注水、井下作业、采气工艺、油田集输、气田集输六个专业41项指标计算及统计方法进行了规范统一。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长庆油田内部所属各单位,油田对外合作单位可参照本规范执行。本规范中未涉及到的内容按照国家、行业、集团公司以及油田公司相关标准、制度及规定执行。 第二章 机械采油指标 第四条 指标设置,共7项: 油井利用率、采油时率、泵效、检泵周期、免修期、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平衡度。 第五条 指标计算 1、油井利用率 油井利用率指油井实际开井数与油井应开井数的比值。 ……………………(1) 式中: Kc ——油井利用率,%; nx ——开井生产井数,口; nz ——总井数,口; ny ——计划关井数,口。 注: ①开井生产井数是指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小时以上,并有产液量的井;间开井是指有间开制度,并有产液量的井。 ②计划关井包括测压或钻井关井,方案或试验关井,油田内季节性关井或压产关井。 ③月度的油井利用率按当月数据统计;季度、半年、全年的油井利用率按统计期的加权平均值统计。 2、采油时率 采油时率指开井生产井统计期内生产时间之和与日历时间之和的比值。 ……………………(2) ……………………(3) 式中:Fr ——采油时率,%;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天数之和,d;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停井天数之和,d; ——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井时间,h。 注: ①采油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 ②开井生产井累计停井时间包括停电、洗井、停抽、维修保养等时间,不包括测压、措施、大修等正常安排的停井时间。 ③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的时间应计入生产时间内(即间开井应按照正常生产井来计算采油时率)。 ④月度采油时率以当月数据统计,季度采油时率以季度累计数据统计,半年采油时率统计1-6月累计数据,年度采油时率统计1-12月累计数据。 3、泵效 泵效指油井实际日产液量与抽油泵理论排量之比。 ……………………(4) ……………………(5) ……………………(6) 式中:——单井泵效,%; ——单井实际日产液量,m3/d; ——单井抽油泵理论排量,m3/d; ——平均泵效,%; ——统计井的之和,m3/d; ——统计井的之和,m3/d; F —— 抽油泵活塞截面积,m2; S ——光杆冲程,m; n ——冲次,min-1; D ——泵径,mm; t ——生产时间(连续抽油井为24h,间开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h。 注: ①泵效按月度统计,月内进行冲程、冲次、泵径等参数调整的井,选取生产时间较长的参数计算泵效,如果调整前后参数的生产时间相同,则以最近一次的参数计算泵效;冲程、冲次以光杆示功图实测数据为准。 ②季度泵效按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泵效为准,半年泵效以6月的泵效为准,年度泵效以12月的泵效为准。 ③平均泵效的统计基数为所有开井生产井,其中泵效大于80%和连喷带抽井不参与平均泵效的统计。 4、检泵周期 (1)单井检泵周期 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检泵作业是指利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及特定工艺方法,将井下抽油泵起出到地面进行检维修,并把检维修合格的抽油泵或更换的新抽油泵下入井下,使油井能够或恢复正常生产的工艺过程。 单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①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②油井不出液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液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③间开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④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⑤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 a)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检泵周期的井,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该井上一次检泵周期,则上一次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c)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起泵之日即为检泵周期终止之日。 (2)平均检泵周期 平均检泵周期指区块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与统计井数的比值。 …………………(7) 式中:——平均检泵周期,d; ——统计井检泵周期之和,d; ——统计井数之和,口。 5、免修期 (1)单井免修期 单井免修期指油井最近两次修井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修井作业是指利用专用的设备、工具及特定工艺方法,对油井进行井下维护性作业(包括检泵、冲砂洗井、隔采、解卡、打捞等)、大修等作业,使油井能够或恢复正常生产的工艺过程。 单井免修期统计方法: ①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免修期截止日。 ②油井不出液而未及时修井作业的井,不出液之日即为本免修期的截止日。 ③间开抽油井的免修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④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作业区平均免修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⑤凡已进行过修井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免修期统计方法。 a)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免修期的井,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该井上一次免修期,则上一次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 b)凡进行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免修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免修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免修期,则上一次的免修期即为该井的免修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免修期的开始。 c)措施作业同时进行修井作业者,按修井算, 施工起始之日即为免修期终止之日。 (2)平均免修期 平均免修期指区块统计井免修期之和与统计井总数的比值。 …………………(8) 式中:——平均免修期,d; ——统计井免修期之和,d; ——统计井数之和,口。 6、抽油机井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指将井内液体输送到地面所需要的功率与拖动机械采油设备的电动机输入功率的比值。 …………(9) ……………………(10) ……………………(11) ……………………(12) 式中:——单井抽油机系统效率,%; ——抽油机系统有效功率,kW; ——抽油机系统输入功率,kW; ——油井日产液量,m3/d; ——有效扬程,m; ——油井产出液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g=9.81 m/s2; ——一个区块的抽油机系统平均效率,%; n——一个区块的抽油机井测试井数,口; ——区块中第i口井的抽油机输入功率,kW; ——区块中第i口井的抽油机系统效率,%; Hc——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m; ——井口油管压力,MPa; Pt ——井口套管压力,MPa; fw ——油井产出液体含水率,%; ——原油密度,kg/m3; ——水的密度,kg/m3。 注: ①对于斜井Hc(单井实测动液面深度)应为垂直深度。 ②抽油机井系统效率至少每年应测试1次,如果油井在当年内测试了多次系统效率,则以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的测试结果进行该井的系统效率计算。 ③区块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统计井数应占本区块总开井数的80%以上;采油单位抽油机井平均系统效率统计井数应占本单位总开井数的80%以上。 7、平衡度 平衡度计算方法只适用于常规游梁式抽油机。 ①功率平衡度 功率平衡度指抽油机的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之比,以较大值为分母,用小数表示。 或 ……………………(13) 假设一个冲程周期测试记录了N组数据,对于曲柄平衡方式从曲柄位于“12点钟位置”开始,对于游梁平衡方式从悬点位于下死点开始,前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就是抽油机上冲程平均功率,后N/2组输入功率值的平均就是下冲程平均功率,计算公式如下: ……………………(14) ……………………(15) 式中:——功率平衡度,小数表示; ——上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下冲程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kW; ——电动机的瞬时输入功率,kW。 注: A、当上下冲程电动机的平均输入功率有一项为零时,功率平衡度为零; B、当功率平衡度小于0.5时,可判定抽油机不平衡,需对抽油机进行平衡调整;其中,功率平衡度为负数时,可判定抽油机严重不平衡,需及时采取平衡调整措施。 ②电流平衡度 电流平衡度指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最大电流之比。 ……………………(16) ……………………(17) 式中: ——单井电流平衡度,%; ——抽油机下冲程最大电流,A; ——抽油机上冲程最大电流,A; ——统计井的平均电流平衡度,%; ——统计期内平衡总井数,口; ——统计井数之和,口。 注:单井电流平衡度保持在85%~100%为合格。 第三章 井下作业指标 第六条 指标设置,共8项: 措施有效期、措施有效率、平均单井作业频次、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占井周期、施工一次合格率、返工率、资料全准率。 第七条 指标计算 1、措施有效期 单井措施有效期为该井从油(水)井措施后见效开始至下降到措施前的日产(或日注)水平之间的天数。 平均措施有效期是指参与统计措施井的有效天数之和与参与统计井井数的比值。 ……………………(18) 式中:——平均措施有效期,天; ∑T——措施井有效期之和,天; ∑Ny——措施井总数,井次。 2、措施有效率 措施有效率是指措施有效井与措施总井数之比。 ……………………(19) 式中:——措施有效率,%; ∑Ny——措施有效井总井数,井次; ∑Nz——措施总井数,井次。 注: (1)油井措施有效井 措施后日增产油量达到0.2吨以上、措施有效期达到30天以上,且投入产出比大于1.0的井为有效井。 (2)注水井增注措施有效井,施工后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有效期在30天以上,认为增注有效。 ①措施后,注水压力下降不明显,日注水量上升。 a.日配注水量20m3以下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30%及以上; b.日配注水量20-30m3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40%及以上; c.日配注水量30m3以上的井,措施后实际日注水量达到配注要求或实际日增注水量达到配注的50%及以上。 ②措施后,日注水量基本不变,注水压力下降。 a.注水压力10MPa 以下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20%及以上; b.注水压力10-20MPa 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5%及以上; c.注水压力20MPa 以上的井,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0%及以上。 ③以调整分层注水量(吸水剖面)为目的的增注措施,实施后吸水剖面明显改善,达到地质方案要求的视为措施有效。 (3)注水井调剖措施:执行油田公司《注水井调剖工艺及效果评价》、《长庆油田区块整体调剖效果评价》标准。 (4)其他注水井措施,在注水井和对应注水单元油井均见到效果的,视为有效。 (5)一口油(水)井同时进行多种增产(增注)措施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算一次;同一个日历月内不同措施作业二次及以上,增产油量(增注水量)难以划分或后一个增产(增注)措施与前面增产(增注)措施相关联时,选择主要增产(增注)因素分类,作业井次及有效井次均计算一次。 3、平均单井作业频次 平均单井作业频次是指统计区块内油井单位时间内平均单井作业井次。 ……………………(20) 式中:——平均单井作业频次,井次/口.年; ∑Ns——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井次; ∑Nz——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口; 注: ①统计区块作业总井次不含新井投产。 ②作业井次包含措施作业,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 ③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指统计起始时间的油井开井数。 4、平均单井检泵作业频次 单井检泵作业频次是指统计区块内油井单位时间内平均单井检泵井次。 ……………………(21) 式中:——单井检泵频次,井次/口.年; ∑Ns——统计区块检泵总井次,井次; ∑Nz——统计区块油井开井总井数,口; 注:统计区块开井总井数,指统计起始时间的油井开井数。 5、占井周期 占井周期是反映井修井作业队伍施工速度的指标,它包括在一口井上开工到完工的全部时间。 …………………………(22) 式中:——平均占井周期,天; ∑D——施工井占井周期之和,天; ∑NZ——施工井总井数,井次。 6、施工一次合格率 施工一次合格率是指统计期内施工一次合格井之和与施工井总数的比值。 …………………………(23) 式中:——一次施工合格率,%; ∑Nh——施工一次合格井数,口; ∑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①施工一次合格井是指油(气、水)井一次施工完毕后验收合格(达到设计要求、质量标准)的井。 ②正施工井不参与统计。 7、返工率 返工率是指统计期内返工井之和与施工总井数的比值。 ………………………(24) 式中: ——返工率,%; ∑Nf——返工总井数,口; ∑Nz——施工总井数,口。 注: ①返工井,指施工完井后,经过验收未达到相关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必须重新施工的井,或质保期内因施工质量等因素必须重新施工的井。 ②同一口井连续返工几次的,算返工井1口,如果施工不连续(交井后再次上修或作业机、施工人员撤离井场后再次组织上修)返工几次算几口返工井。 ③质保期一般为30天,从交井之日起开始计算。 8、资料全准率 资料全准率是指取全取准资料总井数与施工总井数的比值。 ………………………(25) 式中: ——资料全准率,%; ∑Nqz——取全取准资料总井数,口; ∑Nz——施工总井数 ,口。 注: ①施工井资料标准以Q/SY69—2007为准。 ②修井总结数据齐全、资料差错率≤0.2%的井为资料全准井,否则为资料不全准井。 ③返工井资料不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但返工后达到合格的井要纳入资料全准率计算。 第四章 油田注水指标 第八条 指标设置,共7项: 配注合格率、分层配注合格率、分注率、水质达标率、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注水系统效率、注水系统单耗。 第九条 指标计算 1、配注合格率 配注合格率是指注水合格井数与实际开注井总数的比值。 ……………………(26) 式中: ——配注合格率; ——达到配注要求的笼统注水总井数,口; ——达到配注要求的分层注水总井数,口; ——实开注水井总数,口。 注:笼统注水井配注合格率的标准: ①单井地质配注量大于或等于20m3/d,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0%以内,即为单井配注合格; ②单井地质配注量小于20m3/d,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5%以内,即为单井配注合格。 2、分层配注合格率 分层配注合格率是指注入地层水量达到地质配注要求的层段数与油田分注井实际注水总层段数的比值。 ……………………(27) 式中: ——分层配注合格率,%; ——分层注水合格层段数,层; ——分注总层段数,层; ——计划停注层段数,层。 注:分注井单层配注合格的标准: ①如单层地质配注量大于15m3/d,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0%以内,即为单层配注合格。 ②如单层地质配注量小于或等于15m3/d,实际日注入量误差在±15%以内,即为单层配注合格。 3、分注率 分注率是指实际分注井数与注水井总数之比值。 ……………………(28) 式中:——分注率,%; ——分注注水井数,口; ——注水井总数,口。 注:注水井总数指核销井除外的所有注水井。 4、水质达标率 (1)站水质达标率 ①站单项水质达标率: 反映站实际单项水质指标达到标准水质指标的程度,即: 达标率=标准值/实际值×100%(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时,达标率取100%)。 ②站综合水质达标率: 站综合水质达标率为站多个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水质指标检测项数。 ③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 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为多个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单项水质达标率×站水量)/∑站水量。 ④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综合水质达标率×站水量)/∑站水量。 (2)井口水质达标率 ①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反映井口实际单项水质指标达到标准水质指标的程度,即: 达标率=标准值/实际值×100%(当实际值小于标准值时,达标率取100%)。 ②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井口水质指标检测项数。 ③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为一个注水站内多个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监测井井数。 ④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单井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监测井井数。 ⑤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为多个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注水站井口单项水质达标率×对应注水站注水量)/∑对应注水站注水量。 ⑥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为多个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的加权平均值,即: 油田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注水站井口综合水质达标率×对应注水站注水量)/∑对应注水站注水量。 注:水质标准值按照油田公司相关文件执行。 5、采出水有效回注率 采出水有效回注率是指油田采出水处理后回注目的层的注入量与采出水总量的比值。 ……………………(29) 式中:——采出水有效回注率,%; ——油田采出水有效回注目的层的注入总量,; ——油田采出水总量,。 6、注水系统效率 注水系统效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其中: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输入功率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所有注水泵及增压泵电动机输入功率与泵入口处单位时间内水带入的能量之和。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指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单位时间内所有注水井井口阀输出的水所具有的能量。 ……………………(30) …………(31) ……………………(32) 式中: ——注水系统效率,%;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有效功率,kW;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输入功率, kW;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被测注水泵总数;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台注水泵机组电动机输入功率,kW;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台注水泵入口折算压力,MPa;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台注水泵流量,m3/h;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增压泵总数;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第台增压泵机组电动机输入功率,kW; ——系统中注水井总数;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口注水井井口折算压力,MPa; ——油田注水地面系统中第口注水井井口流量,m3/h。 注水泵机组效率:注水泵或增压泵出口的功率与注水泵或增压泵机组输入功率的比值。注水泵机组效率用公式(33)~公式(35)计算: = ……………………(33) ……………………(34) ……………………(35) 式中:——注水泵机组效率 N1——单台注水泵输出功率,kW; I——电动机线电流(A); U——电动机线电压(kV) ; cosφ——电动机功率因数。 N2 ——单台注水泵机组输入功率(kW); P2 ——注水泵出口压力(MPa); P1 ——注水泵进口压力(MPa) G1—注水泵流量(m3/h)。 7、注水系统单耗 注水单耗是指每向地层注入1m3水的耗电量(原则上不包括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 ……………………(36) 式中: ——注水系统单位注水量的耗电量,kW·h/m3; ——统计站点电机输入功率之和,KW; ——统计站点注水井注入量之和,m3/h。 第五章 采气工艺指标 第十条 指标设置,共6项: 气井利用率、开井时率、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缓蚀剂加注合格率、气井甲醇消耗率。 第十一条 指标计算 1、气井利用率 气井利用率是指一段时间内开井井数与投产井总数(扣除计划关井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 ………………(37) 式中:η——气井利用率,%; Nx——实际开井数,口; Nz——投产总井数,口; Ny——计划关井数,口。 注:计划关井是指动态检测、工艺试验、特殊作业等有计划性的关井。 2、开井时率 开井时率是指实际开井时间与日历时间(扣除计划关井时间)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 ………………(38) 式中:F——开井时率,%; ∑Dr——实际生产时间之和,h; ∑D——日历时间之和,h; ∑Dw——计划关井时间,h。 注: ①开井时率统计基数为所有生产井。 ②计划关井是指动态检测、工艺试验、特殊作业等有计划性的关井。 3、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 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是指在排水采气措施实施过程中,有效井次与实施总井次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 ………………(39) 式中: ηy——排水采气措施有效率,%; Ny——措施有效井次,井次; Nz——实施总井次,井次。 注:排水采气措施有效是指通过对气井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气井产量有所增加,即为有效。 4、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 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是指排水采气增产气量与计划增产气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排水采气增产气量是指通过对气井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气井产量所增加的部分,即措施后与措施前的气量之差。 ………………(40) 式中:η——排水采气增产气量完成率,%; Ql——排水采气增产气量,万方; QZ——计划增产气量,万方。 注: ①起泡剂(或泡排棒)加注规律稳定且加注周期小于7天的气井,所产气全部算为增产气量; ②积液停产气井排液复产后正常生产期间所产气量全部为措施增产气量; ③若同时采用不同的增产措施时,则增产气量只能统计一次,不得重复统计; ④措施后无效甚至减产的井,增产量为“0”,不得算为负值; ⑤在实施增产措施过程中,井口产气未进入流程的气量(如放空气量)不能计入增产气量。 5、缓蚀剂加注合格率 缓蚀剂加注合格率是指缓蚀剂加注合格井数与计划加注井数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保留1位。 ………………(41) 式中:η缓——缓蚀剂加注合格率,%; N合格——缓蚀剂加注合格井数,口; N缓——计划加注井数,口。 注:加注合格是指在实际加注过程中的加注井数、加注量均按照钻采方案执行为合格。 6、气井甲醇消耗率 气井甲醇消耗率是指气井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104m3天然气所消耗的甲醇量称为气井甲醇消耗率,小数点后保留1位。 ………………(42) 式中:ηp——气井甲醇消耗率,L/104m3。 QC——甲醇消耗量,L。 Qt——对应天然气产量,104m3。 第六章 油田集输指标 第十二条 指标设置,共6项: 油井计量合格率、外输原油合格率、密闭集输率、原油损耗率、原油稳定率、伴生气综合利用率。 第十三条 指标计算 1、油井计量合格率 油井计量合格率指计量合格油井数与计量总油井数之比,%。 …………………(43) 式中: —油井计量合格率,%; —计量合格油井数,口; —总油井数,口。 注: ①计量合格井是指油井计量误差率小于10%的井。油井计量误差率是指油井计量液量和实际产液量的差值与实际产液量之比。 ②油井计量合格率按月度统计,季度油井计量合格率按季度最后一个月(即3月、6月、9月、12月)的油井计量合格率为准,半年油井计量合格率以6月的油井计量合格率为准,年度油井计量合格率以12月的油井计量合格率为准。 2、外输原油合格率 外输原油合格率是指某单位外输(外交)净化油合格量与外输(外交)净化油总量的比值,单位%。 …………………(44) 式中:η—外输原油合格率; ∑Qh—某一时间内外输合格净化油的总量,m3; ∑Qz—某一时间内外输交接原油的总量,m3。 注: ①合格净化油是指含水低于 0.5%(质量)的原油。 ②外输净化油合格率按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是指本月、本季度、本年度外输合格净化油总量与外输净化油总量之比。 3、密闭集输率 原油密闭集输率是密闭集输原油量与集输原油总量之比。 或者 ……………(45) 式中:ν—原油密闭集输率,%; ∑Qm—密闭集输原油总量,m3; ∑Ql—汽车拉运原油总量,m3; ∑Q—集输原油总量,m3。 注: ①原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在集输、增压(接转)、脱水及净化等过程中,所用的都是密闭管道,压力容器,即在正常情况下,油气不能与外界相互窜通,且原油要经过稳定处理,在全过程中采出水必须回收,此过程为密闭集输。 ②密闭集输率按月、季度、年度统计,本月、本季度、本年度所有密闭集输原油的总量与所产原油的总量之比。 4、原油损耗率 原油损耗是指原油从油井采出直至运出油田的整个集输、储运、原油稳定、污水处理和气处理等工艺过程中损失而不能回收的油的损耗。 ……………(46) 式中: —原油损耗率,%; mm—测试系统损耗总质量,t; mo—测试系统原油输出总质量,t; m—测试系统损耗油总质量。 注:集输损耗率是反应原油集输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原油损耗每年有冬季和夏季两个指标,测试系统损耗油总质量通过测试得知。 5、原油稳定率 原油稳定率是指本单位稳定处理原油总量与本单位所产原油总量之比,%。 ……………(47) 式中: —原油稳定率,%; ∑Qw—本单位经稳定处理的原油总量,m3; ∑Q—本单位所产油总量,m3。 注: 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