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IM卡的技术规范1111.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91609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4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IM卡的技术规范1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SIM卡的技术规范1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总则 5 2 参考文献 5 3 符号和缩略语 6 3.1 符号 6 3.2 缩略语 6 4 物理特性(ID-1卡和PLUG-IN卡) 10 4.1 主要性能指标 10 4.2 格式和布局 12 4.2.1 最小接触面积 12 4.2.2 ID-1卡的几何尺寸 12 4.2.3 嵌入式SIM卡 12 5 电气特性 13 5.1 电信号描述 13 5.2 电压和电流 13 5.2.1 供电电压Vcc(触点C1) 13 5.2.2 复位RST (触点C2) 15 5.2.3 时钟CLK(触点C3) 15 5.2.4 I/O(触点C7) 16 5.2.5 状态 16 6 传输协议 16 6.1 SIM卡的复位 17 6.2 复位应答 18 6.2.1 数位宽度 18 6.2.2 字符帧 18 6.2.3 复位应答的结构和内容 19 6.3 协议类型选择(PTS) 21 6.3.1 PTS过程 21 6.3.2 PTS请求及响应的结构和内容 22 6.4 增强速率 23 6.5 ME向SIM卡发送的命令头标(T=0字符协议) 23 6.6 过程字节(T=0字符协议) 24 7 命令描述 24 7.1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的信息结构 24 7.2 命令编码 27 7.2.1 SELECT 27 7.2.2 STATUS 29 7.2.3 READ BINARY 29 7.2.4 UPDATE BINARY 29 7.2.5 READ RECORD 30 7.2.6 UPDATE RECORD 31 7.2.7 SEEK 32 7.2.8 INCREASE 33 7.2.9 VERIFY CHV 34 7.2.10 CHANGE CHV 34 7.2.11 DISABLE CHV 35 7.2.12 ENABLE CHV 36 7.2.13 UNBLOCK CHV 36 7.2.14 INVALIDATE 37 7.2.15 REHABILITATE 37 7.2.16 RUN GSM ALGORITHM 38 7.2.17 SLEEP 39 7.2.18 GET RESPONSE 39 7.2.19 TERMINAL PROFILE 39 7.2.20 ENVELOPE 40 7.2.21 FETCH 40 7.2.22 TERMINAL RESPONSE 41 7.3 命令响应状态字 41 7.3.1 正确执行命令的响应 41 7.3.2 命令延时的响应 41 7.3.3 存储器管理 41 7.3.4 索引管理 41 7.3.5 安全管理 42 7.3.6 与应用无关的错误 42 7.3.7 命令与可能产生的状态字 43 8 SIM卡的逻辑模型 44 8.1 概述 44 8.2 文件标识符 44 8.3 专有文件(DF) 45 8.4 基本文件(EF) 45 8.4.1 透明基本文件 45 8.4.2 线性定长基本文件 45 8.4.3 循环结构基本文件 46 8.5 选择文件的方法 47 8.6 保留的文件标识符 48 9 安全特性 49 9.1 鉴权方法及密钥生成过程 49 9.2 算法与过程 49 9.3 文件的访问条件 49 9.4 A3、A8算法安全保护 50 9.5 操作系统的安全保护 51 10 SIM卡的文件结构 51 10.1 SIM卡中文件头的编码 51 10.2 定义和编码 53 10.3 基本文件的内容 55 10.3.1 在MF层上的基本文件内容 55 10.3.2 GSM应用层下的目录文件 57 10.3.3 GSM应用层下的基本文件 58 10.3.4 电信目录下的文件 87 10.4 GSM的文件 99 10.5 SIM卡必备文件 101 11 应用协议 102 11.1 通用过程 105 11.1.1 读EF 105 11.1.2 更新EF 105 11.1.3 增加EF 105 11.2 SIM卡管理过程 105 11.2.1 SIM卡的初始化 105 11.2.2 GSM对话终止 106 11.2.3 语言优先权 107 11.2.4 管理信息请求 107 11.2.5 SIM卡业务表请求 107 11.2.6 SIM卡阶段请求 107 11.2.7 SIM卡存在的检查 107 11.3 CHV有关的过程 108 11.3.1 CHV验证 108 11.3.2 CHV更新 108 11.3.3 CHV不使能 108 11.3.4 CHV使能 109 11.3.5 CHV解锁 109 11.4 与GSM安全有关的过程 109 11.4.1 与GSM算法有关的过程 109 11.4.2 IMSI请求 109 11.4.3 访问控制请求 109 11.4.4 HPLMN搜索周期请求 109 11.4.5 位置信息 110 11.4.6 密钥 110 11.4.7 BCCH信息 110 11.4.8 禁用PLMN 110 11.5 签约相关过程 110 11.5.1 拨打号码 110 11.5.2 短消息 113 11.5.3 计费通知(AoC) 113 11.5.4 能力配置参数 114 11.5.5 PLMN选择器 114 11.5.6 广播消息识别符 114 附录A ICC-ID编码方案及打印格式 115 附录B SIM卡中的Α标识符区使用的编码——UCS2编码 118 附录C EFS预个人化建议值 120 附录D FDN/BDN过程 1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业务卡管理体系子体系1 SIM卡基础技术规范 CHINA MOBILE Corporation Standard SECTION 1:SIM Card Based Technology 1 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人机接口(MMI)和用户识别模块(SIM)与移动设备(ME)之间接口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 2 参考文献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推出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SO7810 Identification cards –Physical charcacteristics ISO7816-1 Identification cards –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with contacts, Parts I:Physical charcacteristics ISO7816-2 Identification cards –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with contacts, Parts II:Dimensions and locations of the contacts ISO7816-3 Identification cards –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with contacts, Parts III:Electronic signals and trasnmission protocols GSM02.0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Mobile Stations(MS) features GSM02.09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 Security aspects GSM02.1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Service accessibility GSM02.17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SIM)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GSM02.24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Description of Charge Advice Information(CAI) GSM02.86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Advice of charge(AoC) Supplymentary Services – Stage 1 GSM03.03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Numbering, Addressing and Identification GSM03.20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Security related network functions GSM03.38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Alphabet and language-specific information GSM03.41 Digital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Phase 2+):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the Short Mmessage Service Cell Broadcast(SMSCB) YD/T910.1-1997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Phase2)人机接口 YD/T1025-1999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人机接口和SIM-ME接口技术要求(Phase 2+) 3 符号和缩略语 3.1 符号 Vcc 供电电压 Vpp 编程电压 ‘0’到‘9’和‘A’到‘F’ 十六进制数字。 3.2 缩略语 A3 算法3,鉴权算法,用来鉴别用户 A5 算法5,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解密 A8 算法8,密钥产生算法,用于产生Kc A38 执行A3和A8功能的一个单一算法 AC 访问条件 ACK 确认 ACM 累积呼叫计数 ADN 缩位拨号 ADM 在创建EF的管理者控制下的对此EF的存取条件 ALW 总是(EF的存取条件之一) AoC 计费通知 APDU 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ATR 复位响应 BCCH 广播控制信道 BCD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 BTS 基站 CB 小区广播 CBMI 小区广播消息识别 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现在也叫ITU电信标准化部) CCP 能力配置参数 CHV 卡持有人校验信息;用来校验用户身份的存取条件 CLA 命令类 CLK 时钟 CRC 循环冗余校验 DCS 数字蜂窝系统 DF 专用文件(数据域的正式称谓) DTMF 双音多频 EF 基本文件 ETS 欧洲电信标准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 ETU 基本时间单元 FDN 固定拔号 FT 固定终端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HPLMN 归属PLMN IC 集成电路 ICC 集成电路卡 ICS 实现一致性声明 ID 用户识别 号 ID-1 插拔式(SIM卡) IEC 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 INS 命令报文的指令字节 IMSI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 号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UT 经测试实现 Kc 密钥;在加密算法A5中使用 Ki 用户鉴权密钥;在鉴权算法A3和密钥生成算法A8中使用的密钥 LAI 位置区信息;识别一个或一组小区的信息 LGTH 数据单元的长度 LND 最后拔号 LSB 最低有效位 MCC 国家移动代码 ME 移动设备 MF 主文件 MMI 人机接口 MNC 移动网号 MS 移动台 MSISDN 移动站国际ISDN号 MSB 最高有效位 NET 网络 NEV 永远不 NPI 编号方案识别 PIN/PIN2 个人识别号码/个人识别号码2(相应地使CHV1和CHV2失效)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 PTS 协议类型选择(对ATR的响应) PUK/PUK2 PIN/PIN2解锁号码(相应地使UNBLOCK CHV1和UNBLOCK CHV2失效) RAND 网站发布的一个随机数呼叫 RFU 保留未用 RST 复位 SIM 用户识别模块 SMS 短消息业务 SRES SIM计算的签名响应 SSC 补充业务控制串 SW1/SW2 状态字1/状态字2 TMSI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 TON 号码类型 TP 传输层协议 TPDU 传输协议数据单元 TS 技术规范 UNBLOCK CHV1/2 解锁CHV1/CHV2 VPLMN 被访PLMN Vih 输入电压上限 Vil 输入电压下限 Vcc 供电电源 Voh 输出电压上限 Vol 输出电压下限 tr 信号上升时间 (信号幅度从10%至90%的上升时间) tf 信号下降时间 (信号幅度从10%至90%的下降时间) Iih 输入电流上限 Iil 输入电流下限 Icc 工作供电电流 Ipp 编程电流 Ioh 输出电流上限 Iol 输出电流下限 Cin 输入电容 Cout 输出电容 4 物理特性(ID-1卡和PLUG-IN卡) 从物理特性上分,SIM卡又分为ID-1卡和PLUG-IN卡。 两种类型的SIM卡物理特性在没有特殊要求时都遵从ISO7816-1,2 的标准,其余附加要求是为了保证SIM卡在GSM环境中的正常使用。 4.1 主要性能指标 符合国际标准的SIM卡主要由ISO7811-1,2,3,4,5;ISO7812;ISO7813;ISO7816-1等定义。其主要特性指标如下: ——抗紫外线:所有保护指标超过环境紫外线指标的标准,参见ISO 7816; ——X射线:卡面每边在受到0.1GY,相当于70-140KV中等能量的X射线照射时(一年累计),卡的功能不会丧失; ——触点与卡基表面的偏差:所有触点与临近卡基水平表面的高度差应小于0.1mm; ——(卡和触点的)机械强度:在每个触点(以及整个电极表面)上施加压力(相当于在1.5mm直径的钢球上施加1.5N的力)时,不应损坏卡片; ——触点电阻:在两个短路的触点间,施加50uA-300mA的直流电,其触点之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0.5Ω。在施加4MHz,10mA的交流电时,其触点之间的阻抗的压降小于10mV; ——抗磁场干扰:卡片在稳定的79500A/m(1000Qe)磁场下,不应使芯片丧失功能; ——抗弯曲特性: 纵向:最大变形2cm;频率:30次/分钟; 横向:最大变形1cm;频率:30次/分钟。 卡在1000次弯曲之后应该正常工作并且没有破裂; ——卡的翘曲:卡的翘曲是指卡平坦性的任意变形;整卡的最大翘曲应小于1.5mm; ——卡的动态弯曲应力(弯曲特性):在1000次弯曲后,卡应保持其功能完好,且不应显示出任何破裂; ——卡的动态扭曲应力(扭曲特性):在1000次扭曲后,卡应保持其功能完好,且不应显示出任何破裂; ——模块附着力:卡接受60牛顿的拉力并持续1分钟,微模块不应从卡基上分离和出现裂纹、微模块变形等现象; ——剥离:剥离定义为卡中材料相邻层的分离。卡任何一层所能承受的最小剥离强度为6牛顿/厘米,并且无任何断裂; ——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卡尺寸的稳定性和翘曲:其尺寸稳定性和翘曲定义为卡暴露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中卡结构的稳定性; 1)卡的翘曲 翘曲值应不大于1.5mm。 2)卡的厚度 卡的厚度应为 0.76mm ±0.08mm。 3)卡的长度和宽度 矩形长度为85.47~85.72mm; 矩形宽度为53.92~54.03mm。 ——弯曲韧性:为受测样卡抵抗弯曲的程度。当卡最大偏移值为35mm或最小偏移值为3mm时,卡的弯曲变形值应在1.5mm范围内; ——SIM卡的工作温度:SIM卡在 -25°C和70°C之间应该正常工作,偶尔达到最高温度+85°C(每次不能超过4个小时,在卡的有效寿命期内不能超过100次); ——热耗:卡中集成电路的热功耗应小于0.05W。且不管环境条件怎样,卡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50oC; ——抗化学性:卡的外观特性由于暴露而受化学影响的范围。卡的外观特性应符合GB/T 14916中的规定,集成电路的功能应该保持正常; ——卡的粘连和并块:粘连和并块定义为堆积的新卡黏附在一起。成品卡堆积在一起时卡必须容易用手分开,且进行外观检查; ——卡的可燃性:可燃性定义为样卡自身熄火的程度。卡应能经受火烧30秒; ——卡的阻光度:光的透射性定义为卡规定区域的光透射性。 要求卡应具有大于1.5的光透射密度; ——振动影响:卡在运输或使用中受到振动后,集成电路的使用特性是否受到影响; ——静电影响:在正常使用下,带静电的人对集成电路不应造成破坏,在任意触点和地之间,4000V的静电由电容器放电,卡暴露在其中时,其功能不应降低。 4.2 格式和布局 4.2.1 最小接触面积 2mm 1.7mm 图1 触点的最小接触面积 4.2.2 ID-1卡的几何尺寸 85.6(长)mm×53.98(宽)mm×0.76(厚)mm。 4.2.3 嵌入式SIM卡 PLUG-IN型卡的外型尺寸为:25mm(长)×15mm(宽)×0.76mm(厚)。 切除一个ID-1 SIM卡的多余部份塑料就可以得到PLUG-IN SIM卡。下图中括号里的值表明了PLUG-IN 和ID-1 SIM之间位置上的关系: 图2 PLUG-IN SIM卡尺寸 5 电气特性 5.1 电信号描述 I/O(C7):卡的连续数据输入或输出端,卡的串行数据输入和输出端 VPP(C6):编程电压输入(可选)端 GND(C5):地(参考电压)端 CLK(C3):时钟信号输入端 RST(C2):复位信号输入端 VCC(C1):供电电源输入端 5.2 电压和电流 5.2.1 供电电压Vcc(触点C1) 5.2.1.1 电压限制 当触点C1(Vcc)的供电电压在表1的范围内时,SIM 应该能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1 供电电压Vcc 卡类型 最小电压Vmin (单位:V) 最大电压Vmax (单位:V) 5V 4.5 5.5 3V 2.7 3.3 1.8V 1.62 1.98 5.2.1.2 正常条件下电流限制 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SIM卡的电流消耗不得超过规定限度,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见表2、表3。 表2 Vcc上的电流消耗 卡类型 正常条件下的Imax(平均值,见注) (单位:mA) 正常条件下的最大CLK频率fmax (单位:MHz) 试验时Vcc上的电压Vccmax (单位:V) 5V 10 5 5.5 3V 6 4 3.3 1.8V 4 4 1.98 注: Imax是包含电流尖峰在内的Vcc电流的平均值。 表3 Vcc上的电流尖峰 卡类型 Imax (单位:mA) 最大电荷 (单位:nAs) 最大持续时间 (单位:ns) 5V 200 40 400 3V 60 12 400 1.8V 60 12 400 注: Imax是包含电流尖峰在内的Vcc电流的平均值。 5.2.1.3 空闲电流的限制 在空闲条件下SIM卡的电流消耗不得超过规定限度(见表4),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4 空闲模式下的电流消耗 卡类型 最大电流Imax 空闲状态下,时钟频率1Mhz (单位:uA) 试验期间Vcc上的最大电压Vccmax (单位:V) 5V 200 5.5 3V 200 3.3 1.8V 200 1.98 5.2.1.4 空闲模式全频率下的电流限制 在空闲模式全频率下SIM卡的电流消耗不得超过规定限度(见表5),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5 空闲模式全频率下的电流消耗 卡类型 空闲状态下的Imax(平均值) (单位:uA) 空闲模式下的最大CLK频率fmax (单位:MHz) 试验时Vcc上的最大电压Vccmax (单位:V) 5V 1000 5 5.5 3V 1000 4 3.3 1.8V 1000 4 1.98 5.2.1.5 时钟停模式的电流限制 在时钟停条件下SIM卡的电流消耗不得超过规定限度(见表6),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6 时钟停模式下的电流消耗 卡类型 时钟停模式下最大电流Imax(平均值)(单位:uA) 试验期间Vcc上的最大电压Vccmax(单位:V) 5V 200 5.5 3V 100 3.3 1.8V 100 1.98 5.2.2 复位RST (触点C2) SIM(静态)操作时,复位信号RST应满足以下限制(见表7),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7 复位信号RST 卡类型 VOLmin (V) VOLmax (V) IOLmax (uA) VOHmin (V) VOHmax (V) IOHmax (uA) 5V -0.3 0.6 -200 0.7×Vcc Vcc+0.3V +20 3V -0.3 0.2×Vcc -200 0.8×Vcc Vcc+0.3V +20 1.8V -0.3 0.2×Vcc -200 0.8×Vcc Vcc+0.3V +20 tR和 tF不得超过400μs,并且Cout 和Cin等于30pF。 5.2.3 时钟CLK(触点C3) 5.2.3.1 频率和占空比 SIM操作时,时钟信号CLK应满足以下限制,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a)SIM不应支持内置时钟; b)在稳定的运行期间,SIM应该支持时钟源40%~60%之间的占空比; c)SIM操作对CLK有以下限制(见表8)。 表8 时钟信号CLK 卡类型 VOLmin (V) VOLmax (V) VOHmin (V) VOHmax (V) TR&TFmax fmax (MHz) 5V -0.3 0.5 0.7×Vcc Vcc+0.3V 9%, 最大0.5us 5 3V -0.3 0.2×Vcc 0.8×Vcc Vcc+0.3V 50ns 4 1.8V -0.3 0.2×Vcc 0.8×Vcc Vcc+0.3V 50ns 4 注:必须在VOL和VOH的10%和90%之间测量tR和tF,并且Cout 和Cin等于30pF。 5.2.3.2 电压和电流 SIM操作时,时钟信号CLK电压和电流应满足以下限制(见表9),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9 时钟信号CLK电压和电流 卡 类型 VOLmin (V) VOLmax (V) IOLmax (uA) VOHmin (V) VOHmax (V) IOHmax (uA) TR&TFmax fmax (MHz) 5V -0.3 0.5 -200 0.7×Vcc Vcc+0.3V +20 9%,最大0.5us 5 3V -0.3 0.2×Vcc -20 0.8×Vcc Vcc+0.3V +20 50ns 4 1.8V -0.3 0.2×Vcc -20 0.8×Vcc Vcc+0.3V +20 50ns 4 5.2.4 I/O(触点C7) 5.2.4.1 电压和电流 SIM操作时,I/O信号应满足以下限制(见表10),以保证在GSM环境中正常运作: 表10 I/O信号要求1 卡 类型 VOLmin (V) VOLmax (V) IOLmax(uA) VOHmin (V) VOHmax (V) IOHmax (uA) TR&TFmax fmax (MHz) 5V -0.3 0.5 -1000 3.8 Vcc+0.3V +20 1us 5 3V -0.3 0.4 -1000 0.7×Vcc Vcc+0.3V +20 1us 4 1.8V -0.3 0.3 -1000 0.7×Vcc Vcc+0.3V +20 1us 4 表11 I/O信号要求2 卡 类型 VILmin (V) VILmax (V) IILmax (uA) VIHmin (V) VIHmax (V) IIHmax (uA) TR&TFmax fmax (MHz) 5V -0.3 0.8 +1000 0.7×Vcc Vcc+0.3V ±20 1us 5 3V -0.3 0.2×Vcc +1000 0.7×Vcc Vcc+0.3V ±20 1us 4 1.8V -0.3 0.2×Vcc +1000 0.7×Vcc Vcc+0.3V ±20 1us 4 5.2.5 状态 电源打开时会有两种状态:操作状态和空闲状态。当SIM执行一条命令时,是操作状态,其中包括和ME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在其他任何时间是空闲状态。 SIM应该能确切地支持下面其中一项: a)允许时钟停止,没有优先电平; b)允许时钟停止,高电平的优先; c)允许时钟停止,低电平的优先; d)不允许时钟停止; e)不允许时钟停止,除非在高电平上; f)不允许时钟停止,除非在低电平上。 当SIM在空闲状态下时,所有相关的数据应该保留下来。 在成功地接收了从Phase 1的ME接收到的一个SLEEP命令以后,一个Phase 2、或Phase 2+的SIM应该总是回送状态信息“命令正常结束”(SW1=90,SW2=00)。 6 传输协议 在SIM卡和ME的数据交互过程中,SIM卡的传输协议应符合ISO-7816的规定,现行的ISO-7816标准规定了T=0和T=1两种传输协议。 6.1 SIM卡的复位 SIM卡的复位是由ME触发的,在SIM卡的复位之前ME对SIM卡的触点接通包含以下动作: a) RST 处于低电平;b) VCC 开始供电;c) I/O ME的I/O应该处于接收状态; d) VPP 被置为空闲状态;e) CLK 应当提供适当的、稳定的时钟。 图3为ME对SIM的复位时序图: G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CC _| :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PP __|: |____ : t3 t3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 : CLK ___|||||||||||||||||||||||||||||||||||||||||||||||||||||||||||||||||____ : t1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O __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Answer____________________:XXXX (IR) : : : : : t2 : : t1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O __XXXXXXXX : |______Answer________:XXXX (AL) : t2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O __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SH) : : : T0 T1 T2 IR : 内部复位 t2 <= 200/fi AL : 异步复位 400/fi <= t1 <= 40000/fi SH : 同步复位 40000/fi <= t3 图3 SIM卡的复位 当SIM卡的触点接通序列结束后(RST 处于低电平,VCC稳定供电, ME的I/O处于接收状态,VPP 被置为空闲状态,CLK提供适当的、稳定的时钟),SIM卡准备复位。如图3所示: a) 时钟信号在T0时刻加到CLK触点,I/O总线在时钟信号加到CLK触点200个时钟周期(T0时刻之后的t2时间段)之内应该处于高阻状态; b) 内部复位的SIM卡,在几个时钟周期之后开始复位,复位应答应该在400-40000个时钟周期内开始(T0时刻之后的t1时间段之内); c) 低电平复位的SIM卡的复位信号至少在40000个时钟周期内RST触点维持低电平(T0之后的t3时间段内),如果在40000个时钟周期内没有复位应答,则RST触点被置为高电平; d) I/O端的复位应答必须在RST上升沿开始的400-40000个时钟周期内开始(T1时刻之后的t1时间段之内) e) 如果复位应答在在400-40000个时钟周期内没有开始(T1时刻之后的t3时间段之内),则RST触点的电平将被置为低电平(在T2时刻),触点也将被ME释放。 6.2 复位应答 SIM卡的数据以异步半双工方式经I/O线在ME和SIM卡之间双向传送。由ME向SIM卡提供时钟信号,并以此来控制数据传送时序。信息交换的数字和字符应该符合ISO7816标准规定的T=0和T=1两种传输协议。 6.2.1 数位宽度 I/O线上所用的数位宽度被定义为基本时间单位(etu—elementary time unit)。 在复位应答期间,SIM卡的etu和时钟频率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初始etu=372/fi(秒),fi为初始的时钟频率,fi的取值范围为1-5MHz。 6.2.2 字符帧 在传输字符帧之前,I/O线被置为高电平。 一个字符帧含有10个连续的比特: a) 一个比特的起始字位,A电平(0-t1); b) 八个比特的数据位,ba-bh; c) 一个比特的奇偶校验位,bi。 起始位 奇偶位 下一个 bit <------ 8 data bits -----> bit 起始位 Z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