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凝土实验仪器设备自校规程根据国标编制.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791328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实验仪器设备自校规程根据国标编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混凝土实验仪器设备自校规程根据国标编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仪器设备自校规程汇编 (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编制) 编号:B-35 版 本:第一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发布日期:2015年1月30日 实施日期2015年2月2日 目 录 一、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校验方法 1 二、水泥维卡仪校验方法 3 三、雷氏夹检验方法 5 四、混凝土坍落度仪校验方法 7 五、建筑用砂、石容量筒校验方法 9 六、针、片状规准仪校验方法 11 七、水泥试模校验方法 13 八、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15 九、配料系统电子秤荷载校验规程 17 十、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方法 20 十一、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校验方法 22 十二、电热鼓风干燥箱校验方法 25 十三、标准养护室校验方法 28 十四、水泥标准筛校验方法 31 十五、水泥安定性检验用雷氏夹校验方法 34 十六、水泥净浆搅拌机校验方法 36 十七、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校验方法 38 十八、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验方法 41 十九、混凝土回弹仪的校验方法 43 二十、水泥砼粗集料压碎值检验方法 46 二十一、混凝土贯入阻力仪(含测针)校验方法 49 二十二、常用玻璃器皿自校规程 52 二十三、砂、石标准筛校验方法 57 二十四、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校验方法 60 一、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的水泥抗压夹具校验。 1.2 水泥抗压夹具系用于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标准测定水泥抗压强度的专用设备,其制造质量应符合《40mm×40mm水泥抗压夹具》JC/T683-2005的规定。 2 要求 2.1 抗压夹具应具有牢固的铭牌,其内容包括:仪器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名、出厂编号与日期。 2.2 水泥抗压夹具上压板应活动自由,在夹具内不放试块时,压力机若加压到工作位置,不应有负荷显示。其有效尺寸见表1。 表1 夹具的上、下压板 使用后允许尺寸(mm) 长 40±0.1 宽 >40 自由距离 >45 2.3 夹具的上、下压板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分度值0.02mm。 4 校验方法 4.1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夹具的上、下压板长、宽、每条边各测2个点。测量上下压板自由距离。 4.2 外观:用目测检查夹具的上、下压板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铭牌牢固。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夹具的上、下压板尺寸、自由距离应符合技术要求,外观符合2.1、2.3的要求。 5.2 校验周期半年。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水泥抗压夹具校验记录表。 附表1 水泥抗压夹具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型号规格 出厂(铭牌)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mm)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压板 上 长度40±0.1 下 长度40±0.1 上 宽度>40 下 宽度>40 自由距离 >45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二、水泥维卡仪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及修理后的维卡仪校验。 1.2 维卡仪是根据水泥浆体的触变性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6-2011要求测定水泥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的专用仪器。 2 要求 2.1 仪器应有铭牌。 2.2 标准稠度试杆:有效长度(50±1)mm,直径Ф(10±0.05)mm。 2.3 初凝用试针:有效长度(50±1)mm,直径Ф(1.13±0.05)mm。 2.4 终凝用试针:有效长度(30±1)mm,直径Ф(1.13±0.05)mm。装有Ф5mm圆形附件,其中上排气孔应保证畅通,试针突出附件(0.5±0.1)mm。 2.5 滑动部分总重量:(300±1)g(含试针)。 2.6 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晃动现象。 2.7 试模内径:上口Ф(65±0.5)mm,下口Ф(75±0.5)mm,高(40±0.2)mm,玻璃板厚≥2.5mm。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3.2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分度值0.02mm。 4 校验方法 4.1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标准稠度试杆、初凝用试针、终凝用试针的有效长度、直径、试针突出附件,每项分别测量2次。 4.2 用天平称滑动部分总重量。 4.3 反复提升滑动部分,检测靠自重是否能自由下落,不应有紧涩和晃动现象。 4.4 试模用卡尺测量。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维卡仪校验指标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 5.2 校验周期半年。 6 附录 6.1校验记录,见表附2。 附表2 维卡仪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型号规格 出厂(铭牌)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mm)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1.标准稠度试杆 有效长度(50±1)mm 直径Ф(10±0.05)mm 2.初凝用试针 有效长度(50±1)mm 直径Ф(1.13±0.05)mm 3.终凝用试针 有效长度(30±1)mm 直径Ф(1.13±0.05)mm 试针排气孔畅通突出附件(0.5±0.1)mm 4.滑动部分总重量 (300±1)g 5.试模及玻璃板 上口φ(65±0.5)mm下口φ(75±0.5)mm 高(40±0.2)mm 玻璃板厚≥2.5mm 6.外观及滑动杆 运动自如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三、雷氏夹检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或使用中的雷氏夹校验。 1.2 雷氏夹是根据水泥浆体的触变性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2011要求测定水泥安定性的专用仪器。 2 要求 2.1 仪器应有铭牌。 2.2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 2.3 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2.5)mm范围内,去掉300g砝码后针尖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雷氏夹膨胀测定仪 4 校验方法 4.1 记下自然状态下两根指针针尖距离; 4.2 用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在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应在(17.5±2.5)mm范围之内,即2x=(17.5±2.5)mm,记下2x的值; 4.3 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记下此时针尖距离;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雷氏夹校验指标全部符合技术要求为合格,继续使用,否则报废; 5.2 校验周期为1个月。 6 附录 6.1 检验记录见表3。 附表3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型号规格 出厂(铭牌)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mm)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1.自然状态指针距离L0 L0 2.针尖增加距离(mm) Lx=17.5+2.5 3.去掉砝码后针尖距离L1 L1= L0 1.自然状态指针距离L0 L0 2.针尖增加距离(mm) Lx=17.5+2.5 3.去掉砝码后针尖距离L1 L1= L0 1.自然状态指针距离L0 L0 2.针尖增加距离(mm) Lx=17.5+2.5 3.去掉砝码后针尖距离L1 L1= L0 1.自然状态指针距离L0 L0 2.针尖增加距离(mm) Lx=17.5+2.5 3.去掉砝码后针尖距离L1 L1= L0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雷氏夹检验记录表 四、混凝土坍落度仪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的混凝土坍落度仪校验。 1.2 混凝土坍落度仪系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其制造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坍落度仪》JG 3021的规定。 2 要求 2.1 坍落筒,由铸铁或钢板制成的圆台筒,在其高度三分之二处设两个把手,下端有脚踏板。当采用固定装置时,在其松开时不应使坍落筒发生移动。 2.2 坍落筒的尺寸为: 部位 使用后尺寸 顶部内径 100±1mm 底部内径 200±1mm 高 度 300±1mm 2.3 坍落筒内壁应光滑、平整、无凹凸,筒壁厚度不应小于3mm。 2.4 捣棒用圆钢制成,表面应光滑,其直径为16±0.1mm、长度为600±5mm,且端部呈半球形。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分度值0.02mm。 3.2 直尺:量程0~300mm,分度值1mm。 4 校验方法 4.1 坍落筒顶面和底面圆的内径,应用游标卡尺或内径百分尺分别测量顶面和底面圆三个方位的直径。 4.2 坍落筒高度测量,先将坍落筒置于平台上,应用高度游标卡尺均匀、对称的测量其高度,共测六点。 4.3 坍落筒筒壁厚度测量,在距顶端和底端面20mm 处,沿圆周均匀各取三点,应用千分尺测量其厚度。 4.4 捣棒尺寸测量:捣棒长度应用钢板尺测量,直径应用游标卡尺在长度方向均匀取三点进行测量。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坍落度筒的顶部内径、底部内径、高度应符合2.2要求,外观符合2.1、2.3、的要求。 5.2 捣棒直径长度应符合2.4要求 5.2 校验周期半年。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4。 附表4 混凝土坍落度仪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坍落筒 顶部内径 100±1mm 底部内径 200±1mm 高 度 300±1mm 内壁 光滑、平整 筒壁厚度 ≥3mm 捣棒 直径 16±0.1mm 长度 600±5mm 端部 半球形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五、建筑用砂、石容量筒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容量筒的校验。 1.2 容量筒系用于按《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或JGJ52-2006标准测试建筑用砂、石和各种骨料松散体积密度的专用仪器。 2 要求 除砂和轻细骨料的容量筒的容积为1L外,石和轻粗骨料的容量筒的容积随骨料最大粒径而定,计有5L,10L,20L,30L共四种,它们的公称尺寸及允许误差见表1。 表1 容积(L) 容量筒规格 筒壁厚度(mm) 内径 (mm) 允许误差(mm) 净高 (mm) 允许误差(mm) 1 108 0.3 109 0.5 (20.1) 5 185 0.4 186 0.7 (20.1) 10 208 0.5 294 1.0 (20.1) 20 294 0.5 294 1.0 (30.2) 30 360 0.5 294 1.0 (40.2)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0.02mm; 3.2 磅称:100kg,分度值10g。 4 校验方法 4.1 用卡尺量取容量筒的内径和净高。 4.2 容量筒容积的校正 石容量筒的校正—以205℃的饮用水装满重量为g1的容量筒,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量(g2),容量筒的容积: V=(g2-g1)×C 式中C—水的比容,设为1L/kg。 砂容量筒的校正—以205℃的饮用水装满重量为g1的容量筒,用玻璃板紧贴筒口滑移,如有水泡,则向筒内添水排除之,擦干筒外壁水分后称量(g2),容量筒的容积: V=(g2-g1)×C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新的或使用中的容量筒,其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技术要求。 5.2 校验周期半年。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5。 附表5 容量筒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1L 内径(1080.3)mm 净高(1090.5)mm 壁厚(20.1)mm 5L 内径(1850.4)mm 净高(1860.7)mm 壁厚(20.1)mm 10L 内径(2080.5)mm 净高(2941.0)mm 壁厚(20.1)mm 20L 内径(2940.5)mm 净高(2941.0)mm 壁厚(30.2)mm 30L 内径(3600.5)mm 净高(2941.0)mm 壁厚(40.2)mm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六、针、片状规准仪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针、片状规准仪的校验。 1.2 针、片状规准仪系用于按《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或JGJ52-2006测定碎石或卵石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指标的专用仪器。 2 要求 2.1 针状规准仪 由厚5mm和宽20mm,长348.7mm的钢板条为底座和直径为6mm的规准柱组成,其规准柱的净间距如表1所示。 表1 规准柱净间距(mm) 17.1±0.9 30.6±1.2 42.0±2.0 54.6±3.0 69.6±4.0 82.8±5.0 2.2 片状规准仪 由厚3mm和宽120mm,长240mm的其上开成6个不同规格的长孔规准板和支架组成,其规准仪板上孔洞净宽如表2所示。 表2 孔洞净宽(mm) 2.8±0.15 5.1±0.25 7.0±0.35 9.1±0.45 11.6±0.55 13.8±0.75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游标卡尺:分度值为0.02mm,量程200mm。 4 校验方法 4.1 用游标卡尺测量针状规准仪各立柱之间的净距,每一间距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4.2 用游标卡尺测量片状规准仪板上的孔洞净宽,每孔测量二处,取平均值。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凡经检验符合本方法要求的针、片状规准仪可认为合格。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应更新。 5.2 校验周期半年。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6。 附表6 针、片状规准仪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术要求 校验数据 校验结果 针状规准仪 (17.10.9)mm (30.61.2)mm (42.02.0)mm (54.63.0)mm (69.64.0)mm (82.85.0)mm 片状规准仪 (2.80.15)mm (5.10.25)mm (7.00.35)mm (9.10.45)mm (11.60.55)mm (13.80.75)mm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七、水泥试模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和使用中的水泥试模的校验。 1.2 水泥试模用于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GB/T17671-1999成型水泥强度试块的专用设备,其制造质量应符合JC/T726-2005的规定。 2 要求 2.1 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组成,隔板和端板应有编号,组装后内壁各接触面应相互垂直,其有效尺寸见表1。 表1 试 模 试模尺寸(mm) 长(A) 160±0.8 宽(B) 40±0.2 高(C) 40.1±0.1 2.2 模壁内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 2.3 试模的重量应与振实台设备匹配(6~6.5 kg/个)。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分度值0.02mm。 3.2 直角尺 4 校验方法 4.1 外观:用肉眼检查模内应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隔板和端板应对号组装,隔板与底板接触应无间隙。 4.2 模的每条隔板与端板用直角尺测量两端处是否垂直。 4.3 每条模长、宽、高用分度值0.01mm游标卡尺测量,长(A)应在宽度方向的两端检查2点,宽(B)应在长度方向两端及中间检查3点,高(C)应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及中间检查3点。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试模尺寸符合技术要求,外观无残损、砂眼、生锈等缺陷。 5.2 校验周期三个月。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7。 水泥试模校验记录表 附表7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试模编号 技术 要求 (mm) 自校数据(mm) 校验结果 长 宽 高 1 2 1 2 3 1 2 3 长度 (1600.8) 宽度 (400.2) 高度 (400.1)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八、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的或使用中的混凝土试模的校验。 1.2 混凝土试模系用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测试混凝土力学性能制作试件用的试模。 2 要求 2.1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 2.1.1 混凝土试模应有铸铁、工程塑料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整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1.2 试模尺寸,见表1.1。 表1.1 100mm×100mm×100mm 每边(1000.2)mm 150mm×150mm×150mm 每边(1500.2)mm 200mm×200mm×200mm 每边(2000.2)mm 2.1.3 试模5个内表面不平度,每100mm不超过0.05mm。 2.1.4 组装后个相邻面的不垂直度不应超过0.5o。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标准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3.2 游标卡尺:量程200mm,分度值为0.02mm。 4 校验方法 4.1 用目测检查,要符合第2.1.1条要求。 4.2 用游标卡尺测量每边长度及高度,其值应符合相应试模的尺寸要求。 4.3 用钢直尺与塞尺,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 4.4 用角度规测量各相邻面的角度。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新的或使用中的试模,必须全部符合要求。 5.2 校验周期三个月。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8。 附表8 混凝土试模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试模序号 规格 每边极限尺寸 内表面极限不平度 各相邻面极限角度 结论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九、配料系统电子秤荷载校验规程 本公司配料系统除每年一次委托检定外,根据本公司配料系统设备特点参照《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JJG648-96自行编制配料系统电子秤的月度荷载校验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配料称量系统包括水泥秤、外加剂秤、骨料秤、水秤、掺合料秤的校验。 2 使用的标准器具:标准砝码。 3 校验方法: 3.1 准备好校验用砝码,将需要校验的电子秤清理干净。 3.2 将计量仪表的数值设定为零点。 3.3 将砝码放置于秤斗上至设定的重量。 3.4 将计量仪表上的数值设定为砝码的重量。 3.5 将秤斗上的砝码分批拿下,观察仪表上的数值是否和秤斗上砝码的重量相符。 3.6 砝码全部拿下后,计量仪表的数值应为零点。如不为零点则应通知设备部门进行维修。如为零点则计量称校验完毕。如有需要可按上述程序作增加砝码和减少砝码两次校验。校秤人应填写《搅拌楼校秤记录》,对校验过程进行记录。 4 附录 4.1 搅拌楼校秤记录,见附表9。 附表9 搅拌楼校秤记录 机台: 校秤日期: 年 月 日 秤 别 允许 偏差 校秤记录 备注 骨 料 秤 1 ±2%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骨 料 秤 2 ±2%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骨 料 秤 3 ±2%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骨 料 秤 4 ±2%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骨 料 秤 5 ±2%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水 泥 秤 ±1%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外 加 剂 秤 ±1%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水 秤 ±1%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掺 合 料 秤 ±1% 砝码重(kg) 秤示值(kg) 误差 kg % 结 论 复核人: 监校人: 校秤人: 十、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或使用中的混凝土抗渗试模的校验。 1.2 混凝土抗渗试模系用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2002测定硬化后的抗渗强度等级试验制作试件用模具。 2 要求 2.1 混凝土抗渗试模应由铸铁或钢制成,内表面应机械加工平整光滑,并不应有任何砂眼或缺陷。 2.2 试模尺寸,见表10.1。 表10.1 顶 面 直 径 (175±0.2)mm 底 面 直 径 (185±0.2)mm 高 度 (150±0.2)mm 2.3 试模具 个内表面不平度,每100mm不超过0.05mm。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标准钢直尺:量程300mm,分度值1mm。 3.2 游标卡尺:量程300mm ,分度值0.02mm。 4 校验方法 4.1用感官检查,要符合第2.1条要求。 4.2 用游标卡尺,测量每边长度及高度,其值应符合2.2要求。 4.3 用钢直尺测量试模各内表面的不平整度,其值应符合2.3条。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新的或使用中混凝土抗渗试模,必须全部符合第2.1、2.2、2.3条规定要求。 5.2 校验周期壹年。 6 附表 6.1校验记录,见附表10。 附表 10 混凝土抗渗试模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试模序号 规 格 顶面直径 (mm) 底面直径 (mm) 高 度 (mm) 内表面极限不 平度(mm) 结 论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十一、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校验方法 1 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新制的、使用中的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的校验。 1.2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系用于按《混凝土拌合物试验方法》GB/T50080-2002,测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的混凝土拌合物含水量气量的专用仪器。它的制造应符合GB/T50080-2002第7.0.2 条规定。 2 要求 2.1 应有铭牌,其中包括制造厂、型号、出厂编号与日期。 2.2 表面应平整光洁,各部件齐全、正常、无损。内表面光滑,无凹凸部位。 2.3 容器应由硬质金属制成,其内直径应与深度相等,尺寸为207mm,容积为7000±50mL。 2.4 盖体应用与容器相同的材料制成.盖体部分应包括有气室、操作阀、进气阀、排气阀及压力表。 2.5 压力表的测量范围应为0~0.25MPa,其精度应满足《精密压力表》屯1227-86所规定的要求。 2.6容器与盖体之间用螺栓连接,并应装有密封圈,以保证组装后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压力表上指示的含气量值应与容器中所含的空气量百分数相当。 2.7新购置的测定仪,应先进行仪器校正,检验其压力表上指示的含气量与容器中所含的空气量百分数是否相当,否则应绘出校正曲线。 2.8 对于使用中的测定仪,每年校正一次,与原校正值之差,应小于0.1%。 3 校验用标准器具 3.1 一块300mm×300mm平板板玻璃。 3.2 台称一台,称呈50kg,分度值50g。 3.3 量筒一个,容量100mL。 4 校验方法 4.1 外观 用感观及操作试验检查其外观与工作状况,要符合2.1、2.2、2.4条要求。 4.2 容器容积 称干燥容器和平板玻璃总重,精确至50g,向容器内加水至接近上缘,然后边加水边推移平板玻璃直至把容器口盖住,并使平板玻璃板下不夹任何气泡。擦净容器及板的外部余水,称其总重,精确至50g。两次称重之差即为容器的容积。必须满足第3条规定。 4.3 仪器校正 4.3.1 把容器加满水,并把标定管接在上盖下面的小龙头端部,把上盖放在容器上, 夹紧夹子。 4.3.2松开排气阀,用注水器从小龙头处加水直至排气阀出水口冒水为止,拧紧小龙头和排气阀。 4.3.3 操纵手泵打压,致使压力稍过初始压力线(0.1MPa)为止。停5s后,松开微调阀调正,使表压准确地停在初压力线上,轻叩压力表盘,使指针稳定,按下阀门杆,读0点,若指针指向0。即本仪器可以用。 4.3.4 初始压力刻度标定完后,再用一个标定管接在小龙头上端,通过标定管从容器中吸水到量筒中,吸量为容器的1%。当量筒中的水为容器容积的1%时,头上小龙头。 4.3.5打开排气阀,使容器内压力与大气压平衡,再关上排气阀,用手泵打压,使气室压力稍过初始压力(0.1MPa)。 4.3.6 调压到表针指向初始压力线,停顿5s,按阀门杆2~3次,待指针稳定后读数,读数应为1%。 4.3.7重复上述操作步骤,放出勤率2%、3%、4%、······、10%,并读数应为2%、3%、4%、······、10%。 4.3.8若容器流出水的百分数与压力表的读数一致,则不需绘出校正曲线,否则应绘制含气量与压力表读数值之间的关系曲线。 5 校验结果评定 5.1 新的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必须符合技术要求2.1~2.7的规定。 5.2 使用中的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应符合2.2~2.6、2.8条规定。 5.3 校验周期壹年。 6 附录 6.1 校验记录,见附表11 附表11 气压式含气量测定仪校验记录表 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出厂日期 校验项目 技 术 要 求 校 验 数 据 校 验 结 果 外观及工作状况 外表面平整光洁、内表面光滑、无凹凸部位 容器体积 (7000±50)mL 含 气 量 校 正 0% 1% 2% 3% 4% 5% 6% 7% 8% 9% 结论: 校验人: 复核人: 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下次校验日期: 年 月 日 校验用标准器具名称: 编号: 十二、电热鼓风干燥箱校验方法 本方法只适用于试验室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在使用中和修理后的校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