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公司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企业形象图片
清洁生产技术服务单位: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20XX年X月X日
广东省企业自愿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申请表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法人代表
填表人
电话
企业性质
所属行业
注册资本(万元)
营业执照号码
主要产品
年产值(万元)
年销售额(万元)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时间
申请时间
企业简介
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科学技术部门初审意见
年 月 日
联系人: 电话:
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部门初审意见
(应明确有无环境违法及超标超总量排污)
年 月 日
联系人: 电话:
所在地地级以上市经济贸易部门初审意见
年 月 日
联系人: 电话: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咨询小组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XXX必须具有中级职称以上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号:XXX)
XXX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号:XXX)
项目组成员:XXX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号:XXX)
XXX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号:XXX)
XXX (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证书号:XXX)
XX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公司承诺(盖章):我们对本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本报告的结果不可以公开。
广州市环境保护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承诺(盖章):我们对本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目 录
目 录 IV
1 前 言 1
2 审核准备 2
2.1 审核小组 2
2.2 审核工作计划 3
2.3 宣传和教育 5
2.4 建立激励机制 7
3 预 审 核 8
3.1 企业概况 8
3.1.1 企业基本情况 8
3.1.2 企业生产现状 10
3.1.3 企业原辅材料、水、能源消耗 12
3.1.4 主要设备 22
3.2 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23
3.2.1 环境管理状况 23
3.2.2 产污排污状况 23
3.3 企业的管理状况及科技研发情况 32
3.3.1 管理概况 32
3.3.2 科技研发情况 33
3.4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及清洁生产水平评估 33
3.4.1 企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33
3.4.2 审核前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34
3.5 确定审核重点 34
3.5.1备选审核重点 34
3.5.2确定审核重点 35
3.6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7
3.6.1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考虑因素 37
3.6.2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考虑原则 37
3.6.3 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8
3.7 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39
4 审核 41
4.1 审核重点概况 41
4.1.1 审核重点概况 41
4.1.2工艺流程及说明 42
4.2 输入输出物料的测定 43
4.2.1 确定实测项目 43
4.2.2 实测记录 45
4.2.3 实测数据汇总 46
4.3 物料平衡 46
4.4 阐述物料平衡结果 48
4.5 能耗、物耗以及废弃物产生原因分析 48
4.5.1 资源消耗分析 48
4.5.2 废弃物产生分析 49
4.6 审核重点主要存在的清洁生产问题 49
4.7 提出和实施审核重点的清洁生产方案 49
5 方案的产生与筛选 51
5.1 方案汇总 51
5.1.1 方案产生 51
5.1.2 方案汇总 54
5.2 方案筛选 57
5.2.1 方案的初步筛选 57
5.2.1 汇总筛选结果 59
5.3 方案研制 60
5.3.1 研制方案的原则 60
5.3.2 研制方案的内容 60
5.3.3 方案说明 61
5.3.4 确定进行可行性分析的中/高费方案 62
5.4 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 62
6 方案的确定 64
6.1中/高费方案的说明 64
6.1.1 ZG1XX方案 64
6.1.2 ZG2XX方案 65
6.1.3 ZG3XX方案 65
6.1.4 ZG4XX方案 65
6.2 技术评估 65
6.3 环境评估 67
6.4 经济评估 67
6.5可行性分析总结 69
6.6推荐可实施方案 69
7 方案的实施 71
7.1组织方案实施 71
7.2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 72
7.3评价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 74
7.4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 75
7.4.1 所有方案实施后的效益汇总 75
7.4.2审核前后指标变化情况 76
7.4.3 审核后水平衡图 77
7.4.4 审核后三废监测及总量排放情况 77
7.4.5 审核后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情况 80
7.4.6审核后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81
7.4.7 清洁生产目标的实现 81
8 持续清洁生产 83
8.1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83
8.2 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84
8.3 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85
9 结论 87
9.1 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取得的突出成果 87
9.2 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经验总结 89
10 附录文件 92
1 前 言
描述该企业所属行业的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
企业简要概况,主要写清楚企业性质、成立年份、地点、注册资金、生产内容及规模、行业地位;
结合当前形势政策描述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背景和目的;
企业聘请技术服务单位过程及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或要求;
结合节能减排形势要求和企业目前所承受的压力,点出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
感谢语——各级经贸、环保、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2 审核准备
审核准备是清洁生产审核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清洁生产审核的第一阶段。目的在于,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对清洁生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消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了解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作内容、要求和工作流程。本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取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参与,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进行宣传教育。
2.1 审核小组
组建审核小组的过程(如开启动会、指定专人等形式),描述企业高层领导对清洁生产的重视程度;审核领导小组成立的时间,小组成员组成;领导小组成员见表2-1。
表2-1 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具备财务、环保、设备、生产等方面负责人
名单
姓 名
职 务
小组职务
职 责
组长由公司正职高层担任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建工作小组的目的,工作小组成员名单见表2-2
姓 名
职 务
小组职务
职 责
组长组长由领导小组中的副组长担任
副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2.2 审核工作计划
制定工作计划的意义,及商量拟定计划的过程。
在技术服务单位的指导下,XX公司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见表2-3。
表2-3 审核工作计划表
阶段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责任部门/责任人
1.审核准备
(1)组建审核工作小组;
(2)全员动员和员工培训;
(3)制定审核工作计划。
2.预审核
(1)搜集资料;
(2)现状调研、现状考察;
(3)评价产污排污状况;
(4)确定审核重点;
(5)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6)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3.审核
(1)准备审核重点资料;
(2)实测审核重点输入输出物流;
(3)建立物料平衡和水平衡体系;
(4)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
(5)继续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4.方案产生和筛选
(1)产生方案;
(2)分类汇总方案;
(3)筛选方案;
(4)研制方案;
(5)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
(6)核定并汇总无低费方案实施效果。
5.可行性分析
(1)对备选中高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
(2)推荐可实施方案及审批。
6.方案实施
(1)组织方案实施;
(2)对所推荐的可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3)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
(4)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
7.持续清洁生产
(1)建立和完善清洁生产组织;
(2)建立和完成清洁生产管理制度;
(3)制定持续清洁生产计划;
(4)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2.3 宣传和教育
1、描述当前企业员工对清洁生产认识的误区,并点出开展宣传教育的目的。
2、在技术服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XX公司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培训计划,宣传培训计划及内容见表2-4。
表2-4 清洁生产宣传培训计划表
时间
形式
内容
对象
会议
清洁生产动员大会
全体人员
讲座
《清洁生产概述》培训
中高层领导及各班长
讲座
《清洁生产审核流程》培训
中高层领导及各班长
讲座
《清洁生产目标与方案》培训
中高层领导及各班长
专家指导
生产车间现场技术指导
生产车间负责人
实测
物料平衡测试
审核重点负责人
考试
进行清洁生产知识考核
中高层领导及各班长
讲座
《清洁生产现场管理》培训
全体人员
横幅
在厂区悬挂清洁生产宣传口号
全体人员
增加图片:
1、培训的照片:至少两张(其中要有动员大会横幅的照片)
2、签到表和考试试卷的照片各一张
3、现场技术指导的照片:至少两张
4、车间悬挂横幅的照片、板报宣传栏的照片各一张。
描述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初期出现的障碍及解决办法。列表说明。
表2-5 清洁生产障碍的解决办法
序号
障 碍
解决办法
1
观念障碍
1、通过宣传和培训,使员工认识到清洁生产对自身的促进作用。
2、清洁生产重在过程,重在审核前后的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淡化验收的结果。
3、重建审核小组,细化责任,让全体员工都参与清洁生产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清洁生产。
2
经济障碍
1、延长清洁生产审核的周期的时间。
2、关注国家政策,争取获得当地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支持。
3、内部开源节流,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3
技术障碍
1、聘请并充分向外部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咨询,参加培训班、学习有关资料等。
2、聘请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
4
资金障碍
审核小组针对实际问题,采取不同形式和方法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
2.4 建立激励机制
描述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并简单讲下该机制的奖惩力度情况。
3 预 审 核
预审核是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是清洁生产审核的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公司全貌和现状(包括公司原材料的输入和产出、能源的消耗、物料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公司的管理等)进行调研,分析问题及提出对策,发现清洁生产的潜力和机会,确定审核重点并设定清洁生产目标。
3.1 企业概况
3.1.1 企业基本情况
3.1.1.1基本情况
描述以下几点内容:
1、发展简史、企业地址、所属行业、企业类型、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产值、利税、工作制度、发展规划等基本情况;
2、描述企业成立以来所获得的官方荣誉。
3.1.1.2人员状况及组织机构
1、描述企业人员状况:含总人数、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及比例、专业范围;
2、描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画图说明组织架构。
总经理
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
厂 部
人事部
品控部
成品仓
原料仓
厂 办
环安小组
生产部
图3-1 XX公司组织架构图
3、列表说明各组织部门的职责内容。
表3-1 各部门的职责情况
部门名称
部门职责
人事部
行政部
3.1.1.3生态环境
从该企业的环评资料中摘取部分自然环境、生态情况等内容。
3.1.1.4地理位置
描述该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如是否属于开发区、附近有无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方面优势。
图3-2 企业地理位置图
描述企业地点所在四至情况并画图说明清楚,图中需表明四至的直线距离和指南针。
图3-3 公司四置图
对四至图的情况描述以下内容:周围是否有学校、居民区、自然资源保护区、医院等环境敏感点,如果有分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1.2 企业生产现状
3.1.2.1产品产量及利税情况
描述公司主要产品种类,列表说明近三年产量及销售情况。画图说明近三年产品合格率情况。
表3-2 公司近三年产量及销售情况表
产品种类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合计
销售额(万元)
以2009年为例,各产品的产量比例情况见图3-4。
图3- 各产品比例情况
针对上表和上图描述产品种类变化情况、产量变化情况。并从公司的发展规划、市场形势等方面分析原因。
审核小组对企业近三年的产品合格率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见图3-5。
图3-5 近三年产品合格率曲线图
XX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量取胜。从图3-5可见,近三年的产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1.2.2产品性质及质量控制
1、描述企业各种产品的性质、特点;
2、描述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的产品认证情况、并附代表性的权威检测报告。
3.1.2.3生产工艺流程及说明
1、文字描述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并附图。
图3- 生产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要求注明入料的名称和种类、产生污染物的环节和因子、物料回用的环节。
2、文字描述该企业生产工艺的特点及先进性,如全封闭、敞开式等不同形式的不同情况;若可以,列表对比说明。
3.1.3 企业原辅材料、水、能源消耗
3.1.3.1 原辅材料供耗情况
(1)原辅材料的供应和消耗
描述企业生产各产品所需要使用到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种类和名称。并列表统计近三年的原辅材料的消耗数据:
表3- 原辅材料消耗情况统计表
单位: t
序号
原辅材料名称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A
B
C
D
E
合计
上表应注意:1、原辅材料名称统一用中文名,不能用代号和英文字母代替;
2、数据需要特别说明的应增加表格下方增加备注说明清楚情况。
根据上表统计的原辅材料消耗数据,计算最主要的几种原辅材料和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单位产品消耗情况,画出曲线图:
图3-5 近三年单位产品原辅材料消耗量情况
针对上图的曲线,从产品构成变化、生产设备、市场形势、原辅材料替代、工艺改进优化、过程控制管理、员工岗位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曲线变化情况。
(2)原辅材料性质分析
文字描述各种主要原辅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重点分析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性质,列表说明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使用、排放管理情况。
表3- 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使用情况
序号
品种
存储方式
使用方式
有毒有害性
残留情况
处理方式
1
烧碱(固体)
单独堆放
溶于水使用
强碱
残留在废水中
进入废水处理站
2
烧碱(液碱)
单独储存
溶于水使用
强碱
残留在废水中
进入废水处理站
3
……
……
……
……
……
……
从企业现有的生产工艺设备水平、行业工艺研发方向等方面用文字描述上表中有毒有害原辅材料能否削减或替代的原因、企业未来选择工艺设备、原辅材料的方向。
(3)原辅材料的管理
文字描述原辅材料的采购流程、储存管理等内容。列表说明原辅材料的内部验收标准及及检测结果;
表3- 原辅材料成份检测情况
种类
验收项目
要求
检测结果
执行标准
A原料
a
b
c
B原料
a
b
c
C原料
a
b
3.1.3.2 电的供应与消耗
文字描述企业电力的来源,供电方式。按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分类列表说明近三年电耗情况。
表3- 企业用电情况
项目
单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生产用电
万kWh
生活用电
万kWh
合计
万kWh
以2009年为例,用饼图企业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比例情况:
图3- 企业用电比例图
文字描述企业的耗电的车间、部门或其他环节,以2009年为例,用饼图表示企业各个车间的耗电比例情况图。
图3- 各车间/部门的耗电比例情况
针对各车间的耗电比例情况,文字描述说明电耗最大的车间及所占的比例。并简要说明电耗大的原因。
根据统计的生产用电情况,计算单位产品电耗,用曲线图表示近三年电耗的变化情况。
对图中电单耗的计算方式进行标注说明。
图3-8 单位产品耗电量变化趋势图
先环比计算电耗变化的数据,然后从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更新换代、生产负荷、市场影响、设备改造、电耗定额管理、企业其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此轮清洁生产降低电耗的可能性及工作方向。
3.1.3.3 热能的供应与消耗
文字描述企业使用的燃料的种类及来源,燃料供应方式。耗能设备的铭牌参数。
表3- 耗能设备的基本参数(以锅炉为例)
项目
参数
A
B
C
锅炉型号
制造厂商
额定蒸发量(t/h)
蒸汽压力(Mpa)
蒸汽温度(oC)
给水温度(oC)
热风温度(oC)
排烟温度(oC)
锅炉效率(%)
列表说明近三年热能耗情况。
表3- 企业用热能情况
项目
单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燃料实用量
t
燃料折标煤量
tce
注:折标煤转换系数。若是煤,应采取公式煤的实际发热量/7000大卡=转换系数。
以2009年为例,用图画出热能消耗的流向图。
图3- 热能消耗流向图
以2009年为例,用饼图表示企业各个车间的耗热能比例情况图。
图3- 各车间/部门的耗能比例情况
针对各车间的耗煤比例情况,文字描述说明热能耗最大的车间及所占的比例。并简要说明热能耗大的原因。
根据统计的生产耗热能(标煤量)情况,计算单位产品热能耗,用曲线图表示近三年热能耗的变化情况。
图3-8 单位产品热能耗变化趋势图(tce/t)
先环比计算热能耗变化的数据,然后从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更新换代、生产负荷、市场影响、设备改造、电耗定额管理、企业其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曲线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此轮清洁生产降低热能耗的可能性及工作方向。
3.1.3.4 柴油的供应与消耗
文字描述柴油的使用部位或环节,如有柴油发电机,请列表说明柴油发电机的基本参数。
若仅供柴油机发电,应明确近三年每年使用柴油发电机的次数,并列表说明耗用柴油的实用量和标煤量。
表3- 柴油消耗量
项目
单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柴油实用量
t
柴油折标煤量
tce
3.1.3.5 综合能耗情况
(1)能源供耗系统
以2009年为例,用图画出企业的电力、热能消耗的流向系统图,并标明供耗量。
市政
供电
A车间
B车间
C车间
D车间
煤/
重油
锅炉
柴油
柴油发电机
生产用电
生活用电
图3-9 用能去向图
文字描述分析出最大的耗能部门。
(3)综合能耗情况
列表计算分析产品综合能耗情况。
表3- 产品综合能耗核算表
时间
项目
单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生产用电
tce
用煤/重油量
tce
柴油耗用量
tce
综合能耗
tce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tce/t产品
0.0034
0.0033
0.0030
注:1、电力折标系数:1.229tce/万kWh;柴油1.4571tce/t。
2、综合能耗(tce)=生产用电量(万kWh)×1.229+柴油耗用量(t)×1.4571。
3、单位产品综合能耗(tce/t产品)=综合能耗(tce)/产量(t产品)。
根据上表数据,画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曲线图。
图3-10 近三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用文字描述综合能耗环比计算情况,然后分析综合能耗变化曲线原因。
3.1.3.6 水的供应与消耗
文字描述供水来源,用水分类。若有自制水,应将自制水的工艺流程用图表示清楚。
图3- 自制水工艺流程
列表说明近三年企业用水情况。
表3-8 近三年公司用水情况
项 目
单位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生产用水
自来水
t
自制水
t
生活用水
t
合计
t
以2009年为例,用饼图说明生产用水中自来水和自制水的比例,用饼图说明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比例。
图3- 2009年用水比例情况
用文字描述企业耗水的车间、部门和环节,以2009年为例,用饼图表示出各个车间的耗水比例情况。
图3- 各车间用水比例情况
用文字描述说明耗水最大的车间及耗水比例。
根据生产用水的统计情况,作出单位产品的耗水量变化曲线图。
图3- 单位产品耗水量变化情况
从生产设备、冷却水回用、冷凝水回用、中水回用、在线回用、引进先进设备、耗水定额管理、员工岗位意识、企业其他原因等方面分析曲线变化原因,并提出本论清洁生产工作节水的空间、重点及工作方向。
以2009年为例,作出审核前企业一天的水平衡图。
图3- 公司水平衡图(单位:t/d)
根据水平衡图数据,计算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
3.1.3.7通用设备情况
用文字描述中央空调系统、空压机系统基本情况。
列表说明中央空调、空压机的基本参数;
画出中央空调、空压机的系统流程图。
3.1.3.8能源管理及计量状况
(一)能源管理概况
纺织印染行业既是重污染行业,又是高能耗行业。冠华公司自投产以来,积极推行节能工作,先后组织人员参加省市节能培训,按要求完成能源审计和监测等工作。
1、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
为确保节能工作由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冠华公司于2008年6月成立节能工作小组,并专门配备了节能办公室,作为节能工作的领头羊,领导公司的节能和能源管理工作。节能工作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总经理助理和行政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分别由技术部、生产部、动力保全部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骨干组成。
(1)节能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李志勇
副组长:杨丽、张质量
成员:刘付启、刘仕怀、张勇、张正浩、邱荣华、谭伟、李聘生、杨智
(2)节能工作小组职责
节能办公室是冠华公司能源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能源使用管理能源消耗状况分析、节能检查和评价、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奖罚制度等。节能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8人,由公司总经理直接指挥管理,总经理助理负责日常工作。节能办公室还对各生产车间的能源生产、消耗进行分析,对波动较大的要深入生产车间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定期组织节能检查,重点检查主要耗能设备:锅炉、压缩机、水泵、风机、水、电、原煤等使用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书面整改意见。
2、节能管理概况
冠华公司的能源管理方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节能、降耗、环保、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公司建立有健全的各项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奖惩制度》和《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工作如下:
(1)按照节能降耗工作中心内容,节能办公室制定了节能工作流程,流程如下:
统计上年度用能状况---出具能源审核报告、本年度节能规划---提出本年度各车间、主要用能部门节能指标---建立管理办法及奖罚机制---按照国家能源计量规定结合公司现状健全能源计量器具---制定每一个节能项目计划、组织实施、过程监控、效果评估及执行单项奖励。
(2)基本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并指定专人管理。需定期进行校验,并编制计量器具添置计划。
(3)节能办公室定期抽查考核各车间用能情况,做到实时监督管理。
(4)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将节能目标分解到主要用能单位,并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每月还针对节能降耗召开专题讲评会,由节能办公室对节能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评,由行政部对日常工作中的浪费现将进行讲评。对于未达到目标要求的指标还要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通知单》并限期整改。
(5)结合订单和实际的生产符合,合理调度开炉台数,或者是集中时间停产,以免造成浪费。采取均衡排产、错开班次、分批吃饭等方法,减少负荷的大幅度波动,合理、均衡的使用能源。
(二)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
在预审核中,审核小组对照国家有关标准,对冠华公司能源计量情况进行了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1、冠华公司能源计量系统含煤、电力和蒸汽。
2、煤是冠华公司消耗的主要能源,计量配置健全。煤进厂、蒸汽锅炉耗煤和热载体锅炉耗煤都配置了计量器具,达到了一级和二级计量配置。蒸汽计量达到了一级和二级计量配置,部分设备配置了三级计量。
3、电力和水的使用部门较多,计量范围较广。目前,冠华公司已按要求配置了一、二级计量。大部分设备已配置了三级计量,满足了生产的考核需要。
冠华公司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详细情况见表3-6。
表3-6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汇总
序号
能源种类
进出用能单位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主要设备
应装数
安装数
配
备
率
完
好
率
应装数
安装数
配
备
率
完
好
率
应
装
数
安装数
配
备
率
完
好
率
台
台
%
%
台
台
%
%
台
台
%
%
1
电
2
2
100
100
7
7
100
100
36
30
83.3
100
2
水
2
2
100
100
--
--
--
--
49
31
100
100
3
煤
5
5
100
100
--
--
--
--
--
--
--
--
4
汽
1
1
100
100
1
1
100
100
49
2
4.1
100
合计
10
10
--
--
8
8
100
100
134
63
47
--
从表3-6可见,冠华公司能够严格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合和管理通则》,一级、二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为100%,三级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47%,能够满足公司用能计算、统计、管理要求。
在能源统计方面,冠华公司建立了统计台帐,实行公司、车间和班组三级能耗统计和考核制度。电、蒸汽及煤等耗量及时统计和上报,使各级主管人员及时掌握能耗动态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使能耗得到有效的控制。
3.1.4 主要设备
3.1.4.1 主要设备情况简介
文字描述主要设备水平在行业内的对比情况。企业对设备先进的追求理念等。
列表说明主要设备情况。(注意:不能漏了废水处理站的设备)
表3-11 公司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功率
数量
使用部门
说明设备是否属于淘汰范围内。
将XX公司先进的设备拍照作为图片。
图3- 部分先进设备图
3.1.4.2 主要设备维护及保养情况
文字描述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保养制度、要求。
3.2 企业环境保护状况
3.2.1 环境管理状况
描述以下三点内容:
1、企业三同时执行情况;
2、管理情况,包括部门管理、监测管理等;
3、企业领导对环保的重视程度。
3.2.2 产污排污状况
描述以下几点内容:
1、废水、废气、粉尘、噪音、固废的主要产生部位和环节。
2、废水、废气、粉尘、噪音、固废的基本处理方式及排放。
3、画图并标明整个厂区污染物的产生点、处理流向。(重点)
图3- 污染物处理流向图
3.2.2.1 废水
(1)废水的产生和特点
文字描述废水的产生环节。
列表说明各废水的产生量及废水的特点。
表3- 废水的产生及特点
废水种类
产生部位
特点
列表说明各种废水的原水浓度。
表3- 废水的原水浓度
废水种类
CODcr(mg/L)
pH
色度(倍)
SS(mg/L)
(2)废水的处理
文字描述废水处理站的发展历程、处理能力、建设单位、设计工艺等;
画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3-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画出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并标明废水流向;
图3- 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
图3- 废水处理站实拍图片
(两张平行放置,一张为整体图,一张为排水口)
(3)废水的监测与排放
文字描述企业废水排放执行的标准;
列表说明废水监测情况;
表3- 近三年废水监测情况
项目
排放
标准
2007年
合格率
2008年
合格率
2009年
合格率
pH
CODcr(mg/L)
BOD5(mg/L)
SS(mg/L)
色度(稀释
倍数)
列表说明废水总量核算情况。
表3- 废水总量核算情况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废水允许排放量
CODcr允许排放量
废水实际产生量
废水实际回用量
废水实际排放量
CODcr实际排放量
注:说明清楚CODcr核算公式。
根据上表计算废水回用率;
文字总结废水是否超标超总量排放。
3.2.2.2 废气
(1)废气的产生和特点
文字描述废气的产生环节和种类。
列表说明各种废气的产生量及特点。
表3- 废气产生种类及特点
废气种类
产生部位
特点(说明污染物因子)
(2)废气的处理情况
文字描述各种废气的处理工艺流程图。
画出各种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图3- 废气处理工艺流程
列表说明废气处理设施安装位置,及设施的基本参数。
表3- 废气处理设施情况
处理装置名称
基本参数
安装位置
将部分废气处理装置拍照作为图片。
图3- 部分废气处理装置图片
(3)废气的排放与监测
文字描述废气的排放执行标准。
列表说明废气的监测情况。
表3- 废气排放口监测浓度情况
项目
排放
标准
2007年
合格率
2008年
合格率
2009年
合格率
SO2
NOx
烟尘
……
列表计算废气排放总量情况。
表3- 废气总量核算情况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废气允许排放量
SO2/三苯允许排放量
烟尘/三苯允许排放量
废气实际排放量
SO2/三苯实际排放量
烟尘/三苯实际排放量
注:说明清楚SO2、烟尘和三苯的总量核算公式。
文字描述XX公司废气排放是否超标超总量。
3.2.2.3 噪声
(1)噪声的产生和特点
列表说明企业噪声的产生和特点。
表3- 噪声产生种类及特点
噪声种类
产生部位
特点
(2)噪声的处理
列表说明企业对各种噪声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情况。
表3- 噪声的处理方法
噪声种类
处理方法
(3)噪声的排放与监测
文字描述企业噪声排放执行标准。
列表说明近三年企业排放噪音分贝值情况。
监测部位
执行标准
监测结果(dB)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从表3- 的监测结果可见,XX公司生产过程产生的噪音,经妥善处理后,在排放标准范围,对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
3.2.2.4 固体废弃物
(1)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特点
文字说明企业产生的固废种类。然后列表说明固废的产生和特点。
表3- 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特点
序号
固废名称
产生部位
特 点
列表说明各固废种类近三年的产生量。
表3-20 近三年固废产生量
序号
废物编号
废物名称
时 间
备注说明固废量的统计和计算公式。
(2)固废处理与排放
列表说明各固废的处理量和处理方式。
表3- 固废的处理方式
序号
固废名称
处理方式
回用环节
回用量
3.2.2.5 工作场所环境情况
文字说明企业有哪几个生产车间存在危害因素,写清楚产生毒害因子的环节和种类。说明作业场所工作环境需要执行的行业标准和环境标准,然后列表说明委托第三方的监测结果。
表3-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结果
采样地点
检测项目
分析结果
(mg/m3)
标准限值
(mg/m3)
结果评价
用文字对上表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定论。如可以,提出公司此轮清洁生产工作在工作场所方面需要做的工作。
3.2.2.6 资源综合利用情况
达到两个要求:
1、说清楚企业内部实现循环利用的环节和部位,并列点写清楚循环利用的量、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需要量化)。
2、指出企业是否仍存在可以综合利用的环节,并提出此轮工作可以改进的地方。
3.2.2.7 重大污染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写清楚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污染事故源和安全隐患源;
2、写清楚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