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对当代新儒学的看法
新儒家又称新儒学,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新儒家是指梁漱溟、熊十力等人所提倡的新儒家。新儒家号称是接着宋明理学来讲的,所重视的是儒家的心性之学,把它看作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和开发现代科学与民主事业的根据。其中现代新儒学代表之一熊十力,是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
熊十力认为,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哲学,自己的文化。为此,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儒家学说,他对“全盘西化”的主张多有批判,但又不沉迷于圣贤经典之中,而是对传统儒学作较彻底的反思,并吞吐百家,融铸儒佛,独创一思辨缜密的中国化的哲学。1944年,熊氏《新唯识论》出版,以语体文本为界,熊十力被视其为“新儒家”学者,此书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并与《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等书一起,构成了熊十力新儒家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随后将《原儒》一书印刷出版,重点发掘了儒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并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六经注我”的精神,重新阐释了儒学经典和儒学史。这一巨著是熊十力作为新儒家学者的又一重要成果,
熊十力主要的哲学观点是:体用、心物、能质、天人不二。他所谓“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又主张人不被人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他的“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成为这一思潮的基本思想间架。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基。
总体说来, 熊十力的全部工作,就是面对西学的冲击,在儒学价值系统崩坏的时代,重建儒学的本体论,重建人的道德自我,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其“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建构宏伟,融贯中西,平章华梵,摒弃陈说,绝少依傍。他是新儒学发展历程中,继梁漱溟之后,极具开创性的一代大师。
此外他继承了宋明理学的本体论,把天地生生之德与人性内在地统一起来,形成内外合用的政治思想、诚明能合的人生修养和知行合体的社会实践哲学。强调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在其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新儒家把世界区分为“本体世界”与“物理世界”或“价值世界”与“事实世界”。
简而言之,熊十力对现代新儒学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依照宋明理学心性论特别是陆王心学的致思方法建立了一个以"良知"或"德性"为本体的道德形上学体系,熊十力实际地建立起了他的本体论——宇宙论体系,为20世纪的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他的哲学思想才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越来越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