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7830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与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8 卷第1 0 期2023年1 0 月doi:10.3969/j.issn.1673-2006.2023.10.004宿州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与路径Vol.38,No.100ct.2023张婷婷中共宿州埔桥区委党校,安徽宿州,2 3 4 0 0 0摘要:安徽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积极向上;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鼓舞人心。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对安徽地域文化传播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对推动安徽经济转型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在综合已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对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时代意义、理论依据和路径探索分别

2、进行阐述,提出从加强学校教育宣传引导力度、提升基地研究推广宣传高度、加大政府保护建设开发力度等三方面,在新时代美好安徽进程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思路举措。关键词: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教育传承;时代意义共产党百年历程中不懈奋斗、锲而不舍、爱国奉献等精神品质的呈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展中图分类号:G411问题提出与相关研究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喜欢的颜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秀传统以及党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尊敬爱护的文化表现和物化成果的集大成。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当

3、下全国各地重要项目和产业。从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红色文化传播提升安徽红色文化影响力方面的研究力度有待加强,在红色资源保护力度上有待提高。在学术论文的研究上,对安徽红色文化的研究以高校思政教师为主。夏光兰等 、王艳丽等 2 从安徽地域红色文化的影响、作用、传播等视角出发进行论述,而涉及有关如何开发、利用、整合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性、指导性文献依然比较匮乏,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该方向研究的深度、广度、高度等不足,具体如下:(1)红色文化实物保存不力。物质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承需要依赖具体的承载物,才能不断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留下的红色遗迹、遗址、遗物、文物等实体,在岁月风雨的侵蚀下

4、会被历史所淹没,需要妥善保护和保存。但是,目前安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以及遗物和文物等存在毁弃、毁坏等情况,同时还有一些革命文物散落民间,红色文化场馆文物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2)红色文化内涵研究不深。红色文化是中国收稿日期:2 0 2 2-0 2-1 6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 0 2 2 CX021)。作者简介:张婷婷(1 9 8 2 一),女,安徽宿州人,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儒家思想研究。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2 0 0 6(2 0 2 3)1 0-0 0 1 5-0 5现,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安徽省内红色文化研究成果并不丰富,目前搜索到

5、的学术成果有“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一一以安徽为例”“新视阈下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皖西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安徽省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等成果。(3)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文化的价值在于被认知和传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写照,教育意义重大。安徽本地经济实力总体偏弱,重经济轻文化的思路导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足。目前,六安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红色文化投人大、开发得好,其他多地基本上场馆陈旧,开发滞缓。尽管个别红色文化场馆进行了投人和包装,但人文教育、文化价值、思想引导等方面缺少科学合理

6、规划。(4)红色文化资源效益不高。安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较多,呈现出点多量大的特点。安徽在六安金寨地区红色文化保护和使用效益较好,其他地区在文化保护和使用上投人低、效益更低,收效不明显。主要是参观、教学等使用人数不多。究其原因,年久失修,遗址、遗迹毁坏严重。有的遗址、遗迹无人管理,损坏严重,已经失去参观、考察的价值,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历史的遗失。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大量遗迹、遗址被损毁或者被改迁,历史意义和价值减15损。整体来看,安徽红色资源文化效益、政治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2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时代意义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建立在丰富、可靠历史史料基础之上,把沉重、枯燥、繁复的历史人物、事件等以粗线

7、条、鲜活化、形象化的梳理出来,以趣味性、文学性、历史性和科普性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传播,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既是文化行为、社会行为,也是经济行为,因此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甚至政治效益。2.1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社会意义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一方面扩大了知识的普及面,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文素养的水平线,因此,加强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事业的推广宣传其社会意义有如下3 点。(1)提高公众阅读兴趣。推出注重图文并茂的红色普及读物,注重挖掘历史背后的文化,在历史事实基础上增加深入浅出的评论,满足读者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把固定的历史遗产变成鲜活的移动资源,把陈旧的历史故事变成生动的现实题材,把

8、红色文化融人到日常生活,把红色教育贯穿到社会实践。如把红色题材的人物、故事、景观,编印、刻画、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随手可见的宣传册、宣传画和文创用品等,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播面和渗透力。(2)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力求用文学化的语言叙述历史事件,用多学科的知识阐释历史发展,避免就历史谈历史,也避免过分堆砌辞藻和卖弄知识。充分利用安徽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推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红色文化教育能提高安徽当地群众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创意产品,提高安徽服务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3)提高公众

9、政治忠诚度。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用鲜血和牺牲创造的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和尊重 3 。红色教育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叙述,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政治热情和政治忠诚,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红色文化作为主导文化主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结合,融会贯通,一方面增加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增强政治认同。2.2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经济意义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立足安徽、奉献安徽,放眼全国,聚焦当代。从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的角度为安徽发展献计献策、为建设美好安徽出力出智。16文化事业是公共服务的需要,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

10、搞好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一方面是夯实文化事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壮大安徽经济发展的途径。(1)为服务五大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文化软环境。当前,安徽正在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美好安徽的新图景。提升发展质量、改善发展环境、创新发展形势是当务之急。安徽地处南北分界线,襟江带淮,区位优势明显,人文环境优异,文化资源丰厚,搞好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在内的安徽地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文化是软实力,扩大教育和传播效果,能激发社会大众的雄心壮志,增强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激情和信心。(2)为服务五大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供社会好环境。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安徽红色文化的弘扬传播,有

11、利于扩大对安徽的历史、人文、经济、政治宣传,有助于提升安徽文化整体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3)为服务五大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提供经济优环境。红色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红色资源具有可持续、创新性,做大做强红色资源开发,为安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出资源开发型的模式,文化创意型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万众创新成为经济新常态的一个特点,安徽丰富的地域文化尤其红色文化为经济形态转变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和辅助。2.3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文化意义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培育理想信念具有重大意义 4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事业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高度的家国情怀、培育高度的政治认同和“四

12、个意识”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弘扬红色文化就是弘扬英雄文化、弘扬优秀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文化、英雄文化、君子文化等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优势互补,红色教育与经典传承齐头并进。(2)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形式,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丰碑 5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有助于夯实党的信仰根基,提升党的精神境界,筑牢党的道德防线,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用红色文化抵挡其他“颜色”文化,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抵制、防范、化解社会歪风邪气、恶俗低端

13、文化。树立先进典型、楷模、榜样文化,夯实群众基础,筑牢爱国防线。(3)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西方一些歪风邪气不断冲击中国思想、心理、精神阵地,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用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等激励大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安徽红色文化包括了改革创新的小岗精神、英勇奋斗的金寨将军文化、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的渡江战役精神等,这些红色文化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3新时代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理论依据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新视野、新格局、新智慧

14、。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6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英勇奋斗、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等优秀品质的体现。红色文化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时代现实背景,同时也有深厚的理论渊源。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中,“生于斯,长于斯”,党的全部精神血脉和实践根基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程中智慧和创造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不断奋斗所展现的精神品质如舍己为人、爱国爱民、

15、爱岗敬业、坚贞不屈、不畏艰难等,在传统文化中都有深刻的历史记忆,如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明君名臣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言事迹,成为激励后人的财富,中国共产党就是从这些文化中创造和续了红色文化。如历经千辛万苦出使西域的张骞、忠心爱国的苏武、闻鸡起舞的祖逊、誓要收复土地的宗泽、精忠报国的岳飞、誓死不屈的于谦、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勇敢杀敌的关天培等。无数党员铭记往圣先贤的事迹和教海,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为国捐躯、为国奉献。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质,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磨砺、不断丰富和拓展其精神内涵。中华民族重视道德伦理建设,以德治国和以德修身的

16、“德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至圣先师孔子就曾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言下之意,治理国家的人如果道德风范高尚,老百姓就会不约而同地追随并效仿。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也是人的本性。“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圣人先贤的至理名言。德才兼备是中国选才用人的一个标准,道德品质放在第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不乏以道德优秀而流芳千古的人物,如二十四孝中的百里负米、啮指痛心,普通人中也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等。中国共产党从立党之初就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为了确保组织战斗

17、力,正风肃纪、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百年来,党员领导干部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在不断奋进的征程中砥砺出纯洁无瑕的红色文化。3.2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红色文化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不是偶然,而是在各种方案走不通的情况下必然。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人主动。”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探寻救国之路,直到遇见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精神为之一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之下。1 9 2 1 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有了希望,中国人民有了主心

18、骨。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武器,无产阶级只有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团结广大具有革命性的群体才能推翻三座大山,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就在于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严谨、逻辑严密、结论严肃,是博大精深、结构完整、方法有效的科学理论。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8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是曲折的,最终新事物是要战胜旧事物。世界是相联的、万物一体的。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困难

19、作斗争,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心怀天下、心系世界,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分析挫折,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红色文化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写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光芒的体现。3.3“立德树人”本质要求与红色文化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靓丽的17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续红色血脉,永葆先烈本色,确保红色江山永

20、不变色。学校、社会、机构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的“活教材”,将红色基因厚植青年之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积极投人到伟大的斗争中,红色文化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淬炼出红色文化,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纵观一部中国红色文化发展史,可以无愧地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全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9 中国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时期。从红色文化教育中砺出不断奋斗、勇于突破的进取精神。牢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基本国情,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从红色文化

21、教育中汲取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革命信心。理想信念就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守好总开关,才能抵制住歪风邪气、乌烟瘴气的侵袭,站稳脚跟。革命先辈以其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革命事迹、战斗精神为人们留下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生动教材。人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用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4新时代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路径文化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安徽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淮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和新征程上凝结的红色精神 1 0 。安徽红色文化教育既要体现安徽特色风俗人情,又要紧跟全国红色文化教育主流,

22、同时还要关注时代潮流和社会文化趋势。世异则事异,变则通,通则久。做好安徽红色文化教育是利国利省利民的大事,开发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文化资源,做好线上线下的衔接,做好文化牌,打好经济仗。4.1加强学校教育宣传引导力度教育的职责就是培根固本铸魂,教育就是要树立引领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红色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想引导、精神指导、心理疏导,让受教育者对不同时期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红色文化充分了解、感知,产生共鸣、形成共识。(1)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和普及,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形成的认识和认知具有很强的固化和深

23、化作用,正确的价值和思想引导能够引领一生,深人灵魂深处。实18践证明,一些童年形成的记忆往往具有持久性,幼年阶段的红色教育和经典形象塑造会产生经久不息的鼓舞和振奋人心的作用。比如,小兵张嘎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和印记基本都是从少年时代就已经植人内心深处而挥之不去。(2)红色教育要注重量的积累。红色教育作为一门主要课程,成为各阶段教学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就是重复和反复的不断叠加,形成记忆的强化。不能指望一节课就能对红色文化、先进事迹充满渴慕、向往并升华信仰,只有在大脑中不断洗礼、冲刷才能加深印象,尤其是当前面对各种低级、庸俗的享乐文化、游戏文化的干扰,强化加大红色文化教育的课时量正当其时。(3)红色

24、教育要加大趣味与形式的开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娱乐形式层出不穷,教育的形式也要创新和创造,寓教于乐,提升教育的效果,避免单纯的说教。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适合新时代各个年龄段的欣赏品味和欣赏角度。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把革命文化的炮火连天的形式生动展现,把英雄文化、君子文化用绘声绘色的形式呈现,生动逼人、入脑人心,比教材教案教育要深刻。4.2提升基地研究推广宣传高度以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的红色文化不是呆板的教材,而是鲜活的历史,对历史的认识理解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加大研究的深度,提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饱和度、丰满面和画面性,让历史走人现实、走进生

25、活。当前,安徽各处红色文化资源都有专门的研究基地,这些基地应该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大研究进程,提高研究高度。(1)深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背景。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的形成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是历史进程的特有产物,在历史中寻找红色文化的足迹脉络,有利于全面清晰呈现红色文化整体面貌。把红色文化中的故事全景呈现给后人,比如历史人物,不仅是个人介绍,也应该包括对他生活的背景、家族以及后代的交代,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2)红色文化教育推广要站位高。红色是当代中国最亮丽的底色、最鲜明的本色,理直气壮和名正言顺地推广教育是讲政治。红色文化推广教育要在耀眼的地方大声地说出来,不

26、能半推半就。红色文化推广要有底气、有魄力,文化自信是最大的自信,红色文化推广是政治宣传教育的补充手段,也是政治号召学习的必要形式。(3)红色文化要注重宣传走出去。各地都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但是各地的红色文化教育仍然是闭门宣传,没有走出去的思路和举措。安徽各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应在宣传推广上加大力度,走多样化的包装宣传路线,扩大宣传推广的渠道,利用新媒体、自媒体等融媒体工具,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气,开放时代就要有走出去思维。4.3加大政府保护建设开发力度红色文化资源是会说话的文物,既然是文物就需要保护,既然是资源就要开发,既然是文化就要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开发建设中发挥历史教育、经济发展

27、的作用,从历史中走进现实,从教育中捕捉经济效益。(1)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旅游休闲基地的交融开发。随着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消费经济、休闲娱乐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生活方式,红色文化资源所在地一般都可以与旅游休闲度假相衔接,打造成学习、休闲、娱乐、康养一体的经济体,学习教育和休闲度假两不误。(2)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与人文社科教育紧密结合。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研究和传承,文化的活力在于开发与推广。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为人文社科教育的定点机构,培养文化传承人,形成学科专业,提升研究强度。(3 红色文化教育走出特色之路。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品类不一,但是开发建设的风格以及推广教育的手段大同小异,对顾客的吸引力和黏着力不

28、够强,难以形成“再回首”效应。各地在个性化包装上除了使用3 D”、声光电、人机模拟等新手段,也可以采取复古的形式体验“旧社会”,增强体验感。5结语安徽红色文化教育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红色文化教育能夯实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员领导干部肩负党的初心和使命,继承革命精神和斗志,需要红色文化提供精神动力和目标指引。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必须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The Significance and Path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heritance in AnhuiYo

29、ngqiao District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uzhou 234000,ChinaAbstract:Anhui regional culture features bright and positive and Anhui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rich and inspir-ing.The inheritance of Anhui red cultur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pread and dev

30、elopmentof Anhui regional culture,and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nhui economy.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exist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theoretical basis andpath exploration of Anhui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heritance thro

31、ugh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The paper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measures to give better play to Anhui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a better Anhui in the new era from three aspects:strengthening the propaganda and guidance of school education,raising the height of b

32、ase research and promo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ment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Red culture;Regional culture;Education inheritance;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上焕发时代光芒,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资源,要融人到主流文化之中,也要融人大大众文化之中。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等精神的凝练,是进步的、革命的、纯洁的,能丰富和陶冶情操,激励和鼓舞人心,抵制和防御歪风邪

33、气。安徽是红色文化赋比较充足的省份,充分挖掘和整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对安徽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具有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夏光兰,蒋晓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 0 2 0,3 5(9):10-14.2王艳丽,王洪刚,蔡德武.区域红色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及提升路径:以安徽为例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0,1 9(6):3 0-3 2.3梁家贵.普及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话说红色金寨书评 J.理论建设,2 0 1 8(6):1 0 3-1 0 5.【4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34、胜利7 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N.光明日报,2 0 1 5-0 7-0 9(0 0 2).5童小彪,红色纪念文化的价值功能探析 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 0 1 9,5(2):8 8-9 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4:9.7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 3 4 6.8列宁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5:2 4 2.9赵信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 0 2 2:1 8 6.10郑洁,杨小辉.用好安徽红色资源拓展党的基层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J.宿州学院学报,2 0 2 3,3 8(2):13-17.11孙兆静.安徽红色文化资源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1 9,2 1(4):93-97.ZHANG Tingting(责任编辑:周博)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