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标准课程教学资源包立项开发申报表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电子信息工程
课程立项开发负责人 王芳莉
所在教研室和院系 电子与通信教研室 (电子工程学院)
立项开发项目成员 郭彩霞
申报日期 2012.3.28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制
二○一二年一月
1、课程开发项目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芳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80.03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助教
电 话
15023851342
学 位
工学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系部
电子工程学院
E-mail
Wfl_0327@
通信地址(邮编)
重庆市万州区平湖路88#
1-2
教学
情况
1、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
<<电路与电子技术>>
<<电路分析>>
<<电工基础>>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训
<<电路分析>>实训
<<电工基础>>实训
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4、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6.7 所带班级单招单考过关率100%;
2006.7 单招单考所带班级人均分获全年级二等奖
2007---2008 月度优秀员工三次
2009---2010 月度优秀员工二次
2010---2011 优秀青年教师
2011---2012 优秀青年教师
1-3
学术
研究
1、主持、参与研究的课题
2、发表论文情况
2011.8 浅谈“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创新 校 刊 第一作者
2011.7 关于“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般刊物 第一作者
2011.7 任务驱动法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刊物 第一作者
2、课程开发项目团队成员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兼
职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承担的工作分工
王芳莉
女
1980.03
助教
电子信息工程
2-2
教学开发队伍整体情况
1、 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及自控类等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及本学科前沿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主要以电路基础理论和模拟电子技术两个领域为教学范畴。基于课程的性质、特点及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突出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增加了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体现了课程的“应用性”。计划利用网络平台介绍本课程领域的新进展和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保持了课程的“先进性”。构建适合于高职专科院校学校特点的“基础性 + 应用性 + 先进性”的模块式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使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充分体现课程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我们将实验内容设置为: 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依据我校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及课程的特点,所以针对性与适用性都很强。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教学72学时,课堂实践教学36学时。实验课单独组织教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是按照后续课程的需要和内容的相关性设置。(1).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理论教学是使学员掌握必要的电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电路基本元器件的特性;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整流、放大电路及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计算方法。
理论教学采取“课堂教学+网络助学”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
①.讲授方式: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等教师必须要讲清楚,讲好。但同时还要开展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以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②.讨论方式:一题多方案、多解答的命题,有趣的应用方向,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以拓宽思路,博采众长。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③.自学方式:一些数学推导,应用性、设计性例子及拓展内容交待学生借助网络中的教学资源自学,但必须写出笔记。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4
、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2).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工程计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设置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实验项目均划分为必做实验项目和选做实验项目。并且,教学形式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4.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课程使用的理论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该书的特点是:1、以电路与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2、注重体现高职高专特色,淡化理论,重视实践3、内容兼顾知识系统性与完善性,习题形式多样。作者赵月恩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实验教材则是和数字、模拟电路实验仪配套的教材,本教材符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要求。既可以完成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
创造性,自行作些创新设计,并完成调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思维能力。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内容模块
模块内容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总学时
电路基础
电路和电路元件
8
2
42
电路的分析方法
10
4
正弦交流电路
8
4
谐振电路
4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二极管和整流电路
10
4
66
三极管放大电路
10
6
集成运算放大器
8
6
负反馈放大电路
8
4
信号产生电路
6
4
合 计
108
72
36
实验教学模块及对应的学时
模块名称
实验名称
学时
实践类型
实验类别
电路测试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
2
操作
必
做
实
验
项
目
实验二 电源外特性的研究
2
综合
实验三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2
验证
实验四 戴维南定律的验证
4
验证
实验五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研究
2
综合
模拟电子线路设计与测试
实验六 二极管、三极管极性和性能的测试
2
操作
实验七 晶体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的研究
4
综合
实验八 单级放大电路
2
操作
实验九 射极跟随器的设计
4
设计
实验十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
综合
实验十一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试
4
操作
实验十二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设计
4
设计
实验十三 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2
综合
合 计
36
1、标准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的理念和思路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保证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服务于高职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很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根据专业的特点,从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及我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必需,够用”为指导原则,选取将《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电路与电子技术》教材。构建起适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的模块式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着力体系该课程的“基础性+应用型+先进性”的特点。
①.突出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教学,以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②.通过开设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实作,体现课程的“应用性”。
③.在课外时间,利用多媒体适当的介绍该课程在新领域的新进展及先进技术,体现课程的“先进性”。
实践教学设计思想:“加强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素质提高”、“突出创新意识”。对实验课程的内容按层次进行设计,减少基础验证,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形成“分层递进、深化拓展”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验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体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根本”的宗旨。让学生了解当前电子设计领域的先进技术,接受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2、标准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大纲
(1).确定开发内容
根据学院要求,本课程组首先向成员明确建设的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使用教材、授课计划、标准教案设计、多媒体标准课件、课程考核方式和标准、项目组成员授课视频材料每人1-2节。
(2).制定本教学资源包的开发规范
根据本教学资源包的开发内容,制定各模块内容的开发规范以及技术规范。
教学资源包涉及的媒体类型参照以下技术标准执行:①.文本文件:采用.DOC格式;②.视频文件:采用.WMV流媒体或MPEG格式;③.图片文件:采用JPG格式。④.成品课件:一般应提供原始文件,并压缩为RAR文件。
(3).人员分工
课程组负责人明确各成员责任,并进行合理分工。
①.组织制定贴近实战的教学大纲,并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教学大纲、课程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
②.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课程组教师进行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并提倡编写实训指导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条件成熟的,可考虑编写、出版教材。
③.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编写教学设计。
④.组织制定贴近实战、注重实效、讲究实用的考核方案。打破传统单一的考核形式,教学考核方案要多样化,侧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组织制作本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所在院系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教务处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学院领导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