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宁夏银星煤业有限公司
银星一井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技
术
协
议
甲 方:宁夏银星煤业有限公司
乙 方: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银星一井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技术协议书
甲方:宁夏银星煤业有限公司
乙方: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总则
1、本技术条件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宁夏发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银星一井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本技术条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乙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条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3、如果乙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认为乙方可以提供完全满足技术条件的产品。
4、本技术条件作为定货合同的附件。
5、本项目属“交钥匙”工程,乙方负责工程的设备及材料采购、运输、优化设计、安装(包括电缆挂钩、光缆敷设)、调试、运行、人员培训、检测检验、试验等工作,并出具相关检验检测报告及合格证,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如有漏或少设备,全部乙方免费配齐。
6、地面光缆敷设不包含在本次招标范围内,井下光缆、线缆敷设,包含在本次招标范围内,需乙方负责购置安装,乙方所配备的井下光缆、电缆长度都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巷道图核算,满足甲方使用要求(光缆为单独敷设),若有漏缺电缆、光缆,全部乙方免费配齐。
7、乙方所提供的所有设备和软硬件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技术标准:
(1)符合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乙方应在投标书中具体说明;
(2)无论本文件中是否给出,所有投标的设备性能和功能均应满足最新国家及行业标准。
(3)乙方必须积极配合系统集成商接入综合自动化系统,提供RJ45接口,提供OPC协议,ODBC数据接口等开放数据格式。能将测点定义信息(名称、位置、报警点信息)及时数据生成文本文档,接入集成平台。
8、乙方提供的所有现场设备必须满足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所有井下设备必须满足煤矿井下防爆要求,系统所有设备均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MA标志证书)。
9、KJ9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同步软件进行时间同步,KJ95N安全监控系统上传服务器与综合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服务器分别按照时间同步软件,可保证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
二、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1、安装地点: 煤矿地面、井下
2、海拔高度: +1400m~+800m
3、环境温度: -28.1℃~+34.6℃
4、地震设防烈度:Ⅷ度
5、安装环境:潮湿多尘,空气中含爆炸性气体(甲烷)和煤尘
三、设备应满足的规程、规范及相关标准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3、《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
4、《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6、《井下固定式避难硐室建设标准》
其它有关的现行标准。以上标准应执行最新版本。
四、设备应满足的技术性能及配置要求
1、系统主要性能要求:
1)模拟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2)模拟量输出传输处理误差不大于1.0%。
3)累计量输入传输处理误差应不大于1.0%。
4)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30s,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控制时间和调节执行时间不大于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异地控制时间不大于2倍的系统最大巡检周期。甲烷超限断电及甲烷风电闭锁的控制执行时间应不大于2s。
6)甲烷、温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等重要测点的实时监测值存盘记录应保存7d以上。模拟量统计值、报警/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记录应保存1年以上。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in。
7)调出整幅画面85%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2s,其余画面应不大于5s。
8)系统误码率不大于10-8。
9)传感器及执行器至分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2km;分站至传输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
10)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最大数量不小于64,分站所能接入传感器、执行器的数量不小于16。
11)监控主机为双机备份,24h不间断运行,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不大于5min。
12)在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应能保证系统连续监控时间不小于2h。
13)向传感器及执行器远程本安供电距离应不小于2km。
14)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小于800h。
15)系统具备联网接口,能将相关重要信息上传至宁夏发电集团安全监控中心。
16)系统作为综合自动化子系统,必须满足无缝接入矿井综合自动化信息平台的要求,通过综合自动化集成商统一提供的规约和软件集成方式,能将测点定义信息(名称、位置、报警点等信息)及实时数据生成文本文档,接入集成平台。
17)系统下井传输部分采用取得有效期内MA标志的煤矿用阻燃光缆,井下传输采用取得有效期内MA标志的煤矿用阻燃电缆组网。
18)统的所有井下监测电源可兼容AC127V/AC220V/AC380V/AC660V,由配电点引出的专用电源或专用电源变压器供电,线路上不分接除信号系统外的其他负荷。井下监测分站均配备不小于2h本安不间断备用电源。
19)所有现场设备必须满足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防爆要求。所有井下设备必须满足煤矿井下防爆要求,系统所有设备必须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MA标志证书)。
20)系统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及其它相关标准;
21)系统具有抗干扰措施,大型机电设备启停及无线通讯设备电磁干扰不能影响系统工作。
22)系统需要具备传感器在线监测标校功能,解决用户标校时间跨度较大的问题。
23)系统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总线式、星型式或混合式,还可以分站为中心的局部星型式。
24)远动开关(断电器)具备一体化的测点信号返回馈电传感器,准确判断断电、复电信号,真实的反映设备的断电状态。
25)系统满足MT/T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26)系统满足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27)监测监控瓦斯、风速、温度、负压、一氧化碳、水位、烟雾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断电传感器实现就地和全矿井的超限断电和故障闭锁功能。
28)监测监控风筒、煤位、设备开停、风门开闭状态等设备状态参数。
29)监测监控电源的状态参数。
30)KJ95N系统通过显示器可同时显示任选四个被测参数的实时动态曲线;所有被测参数可连续保存一年,对重要设备用户能够调整模拟量或设备开停信息和存储时间。
31)分站具有初始化参数掉电保护功能,分站停电后初始化参数不会丢失;分站具备监测点信息就地显示功能。
2、系统主要功能要求:
1)系统必须具有地面中心站手动遥控断电/复电功能,并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和操作记录功能。
2)系统软件具有就地断电/复电、异地断电/复电、故障闭锁等分级断电闭锁功能,确保煤矿安全,分站断电输出时间小于2秒。
3)系统必须具有自动、手动、就地、远程和异地调节功能。
4)系统必须具有以地点和名称为索引的存储和查询功能:
甲烷浓度、风速、负压、一氧化碳浓度等重要测点模拟量的实时监测值;
模拟量统计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
报警及解除报警时刻及状态;
断电/复电时刻及状态;
馈电异常报警时刻及状态;
局部通风机、风筒、主要通风机、风门等状态及变化时刻;
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计量值;
设备故障/恢复正常工作时刻及状态等。
5)显示
(1)系统具有丰富的组态、画面编辑及报表(数据图)生成功能;必须具有列表显示功能:
模拟量及相关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单位、报警门限、断电门限、复电门限、监测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断电/复电命令、馈电状态、超限报警、馈电异常报警、传感器工作状态等;
开关量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开/停时刻、状态、工作时间、开停次数;传感器工作状态、报警及解除报警状态及时刻等;
累计量显示内容包括:地点、名称、单位、累计量值等。
(2)系统应能在同一时间坐标上,同时显示模拟量曲线和开关状态图等。
(3)系统必须具有模拟量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显示功能。在同一坐标上用不同颜色显示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等曲线。
(4)系统必须具有开关量状态图及柱状图显示功能。
(5)系统必须具有模拟动画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通风系统模拟图、相应设备开停状态、相应模拟量数值等。应具有漫游、总图加局部放大、分页显示等方式。
(6)系统必须具有系统设备布置图显示功能。显示内容包括:传感器、分站、电源箱、断电控制器、传输接口和电缆等设备的设备名称、相对位置和运行状态等。若系统庞大,一屏容纳不下,可漫游、分页或总图加局部放大。
(7)各种操作(包括测点定义、参数设置、图形生成、报表制作、数据浏览等)不影响系统的传输,保证系统的监测实时性;
(8)支持数据、开关量状态的模拟盘显示,图形、曲线、数据的大屏幕或多屏显示;
6)系统必须具有报表、曲线、柱状图、状态图、模拟图、初始化参数等召唤打印功能(定时打印功能可选)。报表包括:模拟量日(班)报表、模拟量报警日(班)报表、模拟量断电日(班)报表、模拟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开关量报警及断电日(班)报表、开关量馈电异常日(班)报表、开关量状态变动日(班)报表、监控设备故障日(班)报表、模拟量统计值历史记录查询报表等。
7)系统必须具有人机对话功能,以便于系统生成、参数修改、功能调用、控制命令输入等。
8)系统必须具有自诊断功能。当系统中传感器、分站、传输接口、电源、断电控制器、传输电缆等设备发生故障时,报警并记录故障时间和故障设备,以供查询及打印。
9)具有对甲烷浓度、风速、风压、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模拟量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具有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筒状态、风门开关、烟雾等开关量的采集、显示及报警功能,具有瓦斯抽采(放)量的监测、显示功能;
10)具有可调校设备(瓦斯)智能管理功能,自动管理瓦斯调校周期;
11)具有井下不间断电源综合管理功能,实时监测电源工作状态,预防分站,传感器,执行器断电,造成不必要的断电和危险的隐患;
12)能完成对接入系统的传感器、分站等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自检;
13)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对参数设置、控制等必须使用密码操作,并具有操作记录;
14)安全可靠的控制功能,控制逻辑可由用户设置编排。具有井下任一分站的测点超限而由另一台分站控制断电的异地交叉断电功能。同时还具有传感器就地、分站程控、中心站手控三级断电能力,并具有风、电、瓦斯闭锁功能。在紧急情况下,系统操作人员可在地面中心站向井下分站直接发送控制命令,从而控制井下电器设备的断电或声光报警;
15)系统具有双机热备份和自动切换功能,工作主机工作时,备用主机接收并存储监控信息,实时监测工作主机工作状态。当监测到工作主机异常时,备用主机自动转入工作状态,并使原工作主机转入备用状态;
16)系统能扩展,并可方便地与矿计算机网络联网,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全矿井的监测信息管理中心。并可以与集团公司或煤管局进行网间互联,以实现监测数据实时地传到公司或其它相关地方。
17)系统的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 2003/XP软件, 所有功能操作均具有在线帮助功能,在中文菜单提示下完成。并可方便地点击图形,即点即得所需信息。应随时显示监测数据、图形、曲线和报警点及数值。并且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
18)系统中心站及网络终端以局域网方式联网运行,支持B/S架构,具备IE浏览方式实时显示动、静态模拟图形、数据表格、历史曲线、分层显示采掘平面图、测点配置等内容, 并可打开实时数据显示窗口。在调度中心大屏幕、全矿各部门及集团公司联网的多媒体工作站上均能实时、准确地查询到所有监测数据、动态图形。
19)系统软件技术架构支持微软SmartClient(智能客户端),具备智能部署和自动更新能力,系统升级和配置更新在服务器上完成,任何一台访问的客户端可同步完成更新;
20)系统的所有显示和打印全部是中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只要用鼠标器进行简单的点击即可,任何人都可方便使用。为了确保系统配置等信息不被破坏,为专门从事系统配置的矿方主管人员配备口令 (或密码),只有口令正确才能进入系统配置等的操作。
21)系统配备有简便的绘图工具。所有动态、静态图形都可由用户维护操作人员绘制,绘图时不影响主机的实时监测功能,系统支持多种图形格式(bmp、jpg、gif等等)。
22)系统通过显示器可同时显示任选四个被测参数的实时动态曲线;所有被测参数每 2分钟存一次盘(硬盘),开/停信息及累计量按小时累计、存储,并可连续保持一年,如有特殊情况可保存更长的时间,这些数据应随时用表格、曲线、矩形图(二维、三维)、圆饼图等形式显示出来,也可打印保存。对重要设备用户能够调整模拟量或设备开停信息和存储时间。
23)系统控制分两级:第一级分站就地控制,如分站根据事先设定的断电或报警限值,实现超限就地控制;第二级是由用户设定通过地面主机实现远距离控制,如实现瓦斯断电等异地控制。系统还应通过手动操作直接对设备进行断电或复电控制。
24)系统具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监控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必须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并闭锁;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监控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
25)对所有监测数据和重要操作时间均采用数据库(如ACCESS、SQL SERVER等)保存,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保存期限,为用户二次开发和时间的追述提供良好的条件;
26)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功能、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每隔5min形成模拟量传感器的最大、最小及平均值记录,随时统计各分站的通信、供电、报警、断电和复电状态、机电设备开停和运行状态;
27)报警与控制功能完备:可实现中心站程控或手动强行控制异地断电、分站和传感器就地断电及分站区域断电功能;具有声光、语音报警、报警联动及可通过程控调度通信网对井下局部或全矿井进行语音扩播报警等多种类型的报警功能;
28)具有传输故障、设备故障、供/断电状况和软件运行故障等的自诊断功能,还具有远程维护功能;
29)可以和具有OPC标准接口、其他标准接口(如RS232、RS422、RS484等采用标准协议)的设备无缝连接,非标准接口的其他监控设备可通过协议转换接于系统中;
30)系统软件基于微软COM/DCOM组建技术,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兼容性能与开放性能好;
31)软件其他所有功能要求应完全遵循AQ6201-2006标准;
3、系统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参数
3.1系统设计原则
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招标技术要求为主,并综合考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未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时兼顾技术新旧更替不断加快的特点,整体系统方案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先进性
使用先进、成熟、实用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
可靠性
高效稳定的系统,能提供全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不停顿运作。对于核心设备包括主控机、热备机、终端设备、网络设备、控制设备与布线系统,必须能适应严格的工作环境,特别考虑要适应煤矿井下高温、高湿、等客观环境,以确保系统稳定。实时监控的不可间断性决定了在设计中必须考虑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在硬件选型、线路、支撑环境及结构上都必须高质量。
安全性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不可忽视,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是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准确无误监测数据的前提,因此系统的软硬件均要达到这一要求。煤矿井下各种设备种类繁多,电磁环境复杂,系统所有设备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系统采取单独接地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扩展性
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扩大,井下巷道逐步延伸,用户所需的监测点随之增加,因此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用户随时添加监测分站及各类传感器。
开放性
系统所有设备符合通用标准,分站、传感器均符合200-1000Hz、1-5mA信号制式,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另外我公司独有的RS485总线型传感器,可直接接入系统主传输,安装更灵活。软件方面,监控主程序具备多种接口模块,能兼容人员定位、瓦斯抽放、核子秤、提升装置等系统,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能与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无缝接入,从而可以将监测数据源源不断的上传到工业网络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3.2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系统容量 128台分站级设备
传输距离 分站至数据光端机的距离≤15Km,分站至传感器最大距离≤2.0Km;
系统传输 以太网传输速率100M/10M、RS485传输速率为1200bps
传输电缆芯线 2芯
系统误码率 小于10-8;
反应时间 小于0.3s;
模拟量传感器信号 200-1000Hz及其它非标准频率信号
开关量传感器信号 无电位接点及电平信号
设备供电 地面中心站为AC220V,井下设备为AC127V/380V/660V
4、设计思想
KJ95N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采用集散式多级体系结构,配置灵活,可满足煤矿不同情况的需要。KJ95N矿井监测监控部分采用三级结构:第一级为地面监控中心;第二级为主干传输链路;第三级为
前端数据采集、控制部分,包括监测分站、各类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
4.1地面监控中心设计
地面监控中心是安全监控系统的大脑,负责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及监测数据的管理、定义配置、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统计存储、屏幕显示、查询打印、实时控制、远程传输、画面编辑等任务。
对监测系统的供电及信号电缆采用防雷装置进行隔离,防止因雷击而造成系统瘫痪。
4.2系统主干传输方式设计
系统主干传输方式是指系统内第一级地面监控主机与第三级井下各现场监测分站组成的系统总线之间的数据采集通道的通讯方式。
本次设计选用方案采用光缆
监测分站的RS485总线接入本安数据光端机,光端机将其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并通过光缆传输,系统监控主机通过地面综合数据光端机与井下本安数据光端机通讯,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
特点:抗干扰能力强、数据传输需要光端机。
4.3前端数据采集、控制部分
根据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系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井下主变电所、主通风机、总回风巷、主运输巷、辅助运输巷等范围内配置监测分站。各类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各种环境及生产信息传送给分站,分站将预处理过的各类传感器信息上传给监测主机实时显示、存储、并实现控制、报警等。通过各类执行器来完成超限时的瓦斯电、风电闭锁功能和区域声光报警功能。
5、地面中心站设置
1)中心站设备选择
(1)本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设于救护楼内。
(2)监测监控系统在地面中心站配备两台主机,互为备用,24h不间断运行。当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份主机要求能在5min内投入工作。
(3)为保证系统不间断的工作要求,地面中心站的电源按二级负荷进行设计,具有来自变电所不同母线段的两回电源,并配置3kVA/2h的UPS电源。
(4)为保障中心站电源和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地面中心站设有可靠的接地装置,配备电源避雷器和信号避雷器。
(5)为保证安全监控数据的历史记录和故障的分析处理,地面中心站配备安全监控数据库服务器。
(6)联网主机装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7)中心站使用录音电话。
(8)配备安全监控数据库服务器,以保障数据的历史记录和故障的分析处理记录。
(9)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实行分级管理。本煤矿通过光缆向宁夏发电集团安全监控网络中心上传实时监控数据。网络中心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
2)监控中心主要设备的功能、型号及数量
监控中心由以下设备组成:
(1)监测监控主机2台,1用1备;
(2)配置5kVA交流稳压电源和3kVA/2h的UPS电源,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3)配接5台图形工作站;
(4)网络服务器1台,网络交换机1台,用作矿领导、通风安全、调度等工作站的信息共享。
6、监测分站和传感器的设置:
本矿属低瓦斯矿井,煤层属易自然发火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结合本矿井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安全条件、矿井开拓布置及地面总平面布置、采区机械配备布置、井下巷道开拓布置及机电硐室、井上下供电系统、矿井通风系统等。在地面主井驱动机房、通风机房、空压制氮机房,井下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房、井底煤仓、1118上102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及进风巷、111201综采工作面回风巷及进风巷、综掘工作面1~3、普掘工作面1~2、总回风巷和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等地点设置监控分站及传感器。
井下分站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安设时加垫支架,使其距巷道底板不小于300mm或吊挂在巷道中。传感器布置在既能满足工况要求又无滴水和相对安全的地方,以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所有的分站和传感器都具有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满足井下使用条件,并且是经使用反映较成熟的产品。从而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7、监控分站及传感器的备用
1)分站、传感器设置地点
安全监测系统传感器布置参考表
表2
序号
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配置地点
传感器或执行器名称、数量
低浓
瓦斯
CHL
氧气
02
二氧
化炭
CO2
高低
浓度
瓦斯
CH4
断电传感器YKD
烟雾
Y
温度
t
一氧
化炭
CO
风速
V
负压
h
设备
开停
K
风门
AD
煤位
MW
水位
SW
电
量
S
风
筒
AT
1
地面主斜井驱动机房
1
1
4
2
2
地面制氮空压机联合建筑
7
3
地面通风机房
1
1
1
1
2
2
4
临时避难硐室1
2
2
2
1
2
5
井下第一中车场
1
2
1
2
6
井下普掘工作面1
2
1
1
1
2
4
1
7
111201工作面回风巷
1
1
1
1
1
4
8
移动救生舱1
2
2
2
1
2
9
111201工作面进风巷1
1
1
1
4
10
移动救生舱2
2
2
2
1
2
11
111201工作面进风巷2
1
1
1
1
2
12
+1200m运输石门带式输送机硐室
1
1
1
1
2
1
1
1
13
井下2号区段煤仓
2
2
2
2
14
井下综掘工作面1
1
1
1
1
2
3
4
1
15
井下综掘工作面1中部
1
1
2
2
2
16
井下综掘工作面2
1
1
1
1
2
3
4
1
17
井下综掘工作面2中部
1
1
2
2
2
18
临时避难硐室2
2
2
2
1
2
19
临时避难硐室3
2
2
2
1
2
20
临时避难硐室4
2
2
2
1
2
21
临时避难硐室5
2
2
2
1
2
22
井下中央变电所
1
2
3
2
4
23
永久避难硐室
2
2
2
1
2
24
+1100m运输石门带式输送机硐室
1
1
1
2
1
1
25
井下普掘工作面2
2
1
1
1
2
4
1
26
井下综掘工作面3
1
1
1
1
2
3
4
1
27
井下综掘工作面3中部
1
1
2
2
2
28
1118上102工作面进风巷2
1
1
1
4
29
移动救生舱3
2
2
2
1
2
30
1118上102工作面进风巷1
1
1
1
31
1118上102工作面回风巷
1
1
1
1
1
4
32
移动救生舱4
2
2
2
1
2
备 注
1、表中各传感器的设置地点和数量,可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
2、传感器名称栏中代号说明如K:表示开停,其余类同。
2)传感器的装备数量:
(1)监控分站(含电源)39台,其中备用7台;
(2)低浓度瓦斯传感器2台,其中备用1台;
(3)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24台,其中备用4台;
(4)风速传感器10台,其中备用4台;
(5)温度传感器15台,其中备用3台;
(6)设备开停传感器51台,其中备用9台;
(7)风门传感器46台,其中备用8台;
(8)风筒传感器6台,其中备用1台;
(9)烟雾传感器18台,其中备用3台;
(10)一氧化碳传感器34台,其中备用6台;
(11)电量传感器8台,其中备用2台;
(12)负压传感器(含电源) 2台,其中备用1台;
(13)水位传感器3台,其中备用1台;
(14)煤位传感器5台,其中备用1台;
(15)断电控制器20台,其中备用4台;
(16)声光报警装置20台,其中备用4台;
(17)矿用自动风门控制装置23套,其中备用4台。
(18)所有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涉及分站和传感器,由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统一配备。
8、系统构架
监控中心:监控主机、打印机、不间断电源等设备。
主干传输:独立光缆
前端数据采集:地面、井下分站接在RS485总线上,传感器与分站连接。
地面部分主要设备:
监控主、热备机 配置:CPU酷睿双核、内存2G,配置网卡和声卡;并配置正版操作系统;
地面综合数据光端机 型号 MT8000(含KJJ14A)
地面其他设备:网络服务器、网络交换机、一体化打印机、交流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工作站、录音电话。
井下部分主要设备:
矿用本安型光端机 型号 KTG2A
通用监控分站 型号 KJF16B
矿用本安多路电源 型号 KDW65
隔爆兼本安不间断电源 型号 KDW16A
井下其他设备:KGJ16B瓦斯传感器、KGA5一氧化碳传感器、GFW15风速传感器、KGY3A负压传感器、KG3007A温度传感器、KGU9水位传感器、KGT15设备开停传感器、KDG15A远动开关、KGE22风门开关、JHH-2、JHH-3本质安全型接线盒。
9、系统功能
KJ95N安全监控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控系统,它可以将安全与生产监测信息等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利用,同时系统还可以方便汇接其他监测系统(KJ69,提升装置等),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局部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整个系统是典型三级网络架构,是一种先进的集散型微处理机系统。先进可靠的软件,总线型的分站和传感器使系统保持领先的技术水平,局部传感器及其连接线的故障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运行可靠、故障分散、维修方便等优点。
10、系统特色
10.1综合管理矿用不间断多路电源
监控分站、传感器供电的不间断电源具有电压、电流、电池容量、电池工作状态等参数显示,同时参数上传到监控主机,记录的电压电流曲线便于分析电源线路等产生的故障,同时显示的电池容量使调度人员明确掌握在断电情况下电源可持续供电时间,电路还具有对电池维护功能,电源定期自动对电池充放电,延长电池寿命。
10.2多串口并发设计
系统支持多种连接方式,总线式、星型式或混合式,还可以分站为中心的局部星型式。在工业以太网传输模式下,可通过多条总线接入各地点以太网设备,在监控主机上实现多个虚拟串口并发,系统对各串口同时扫面,各串口对单个分站的扫描周期为200ms,如果某个通道接了10个分站,那么整个系统通道的巡检周期即为2s,因此极大的提高了系统数据交换率,从而大大减少了整个系统巡检的周期,且一个串口故障不影响其他线路传输,降低系统了故障风险。
10.3传感器在线标校
KJ95N监测监控系统到瓦斯在线标校法:
能够实现地面安全监控软件和监控分站自动识别井下对应地点的传感器的当前是否处于标校状态,并在地面安全监控软件中自动记录相应地点的标校时间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等标校信息。采取这种方式减少了单独依靠地面监控主机设置标校状态而可能造成的瓦斯等气体超限与标校混淆的状况,保证了煤矿生产安全。
10.4系统设备具备抗干扰功能
根据AQ 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的4.11规定,系统已通过GB/T17626规定的相关试验。
系统关键设备采取EMC抗干扰设计,使系统可以在不同干扰环境下可靠的工作,目前通过的主要设备有:传输接口、数据光端机、监控分站、瓦斯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负压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远程控制开关等设备。
10.5系统具备开放协议接口
系统具备开放协议接口,能方便接入综合自动化平台,为系统数据上传提供了高速通道。通过通用接口,能与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无缝接入,从而可以将监测数据源源不断的上传到工业网络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共享。
系统可以通过各类软件模块,可将安全与生产监测信息、人员监测、瓦斯抽放等系统各种信息系统综合在一起,实现井下传输信道合一、全矿范围内各类煤矿监控系统组网管理、与局计算机网络联网、数据上传等,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利用,大幅度减少信道与设备投资。
可直接挂接KJ69A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主机、电缆等设备可与KJ95N系统原有设备共用,节省投资。
系统具备相关瓦斯抽放系统接入功能。
10.6高可靠性的智能分站
KJF16A型分站(以下简称分站)是KJ95N型综合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数据采集、控制输出、键盘、遥控输入、液晶显示、数据传输等功能。
它不仅可以在系统中进行逻辑判断、数据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使用,也可以作为风电瓦斯闭锁设备单独使用。
分站核心处理器采用嵌入式32位CPU,μCOSⅡ操作系统。其具有高速数据处理与通讯能力,外围接口和供电电源采用特殊抗干扰措施,使得本分站通过GB/T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加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具有初始化参数掉电保护功能,分站停电后初始化参数不会丢失。
具备接收其它设备接口信息的能力。
电网停电后分站在满负荷情况下,供电电源连续供电不小于2小时。
具有风、电、瓦斯闭锁功能和故障闭锁功能。
具有应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指示功能。
分站有逻辑判断、数据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当分站与地面主机脱机时,能独立工作,并能实现全部原有功能。
大屏幕液晶显示, 一次显示32个汉字或64个字符,显示分站端口所接传感器类型,实测值,报警、断电值等。
使用键盘和红外遥控器显示或面板按键修改传感器类型,报警、断电值等参数。
自动断电:分站接入的模拟量输入信号可以自动控制分站的开出控制信号(断电逻辑由主机初始化定义),输出断电时间小于2秒。
人工断电:分站上的开出控制信号可以由上级计算机控制。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汉字和字符;显示汉字或字符数:横向8个汉字或16个字符,纵向4个汉字或字符。
分站设计两路RS485通讯端口,支持挂接最大16路数字总线式传感器接入,使分站及传感器设置更加灵活多样。
分站设计能够就地显示智能电源(KDW65)电池及输出电压电流等各类电源状态,同时可通过分站上传数据到地面软件显示,方便用户传感器接入电源容量控制及维护
分站通过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电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使分站性能更加稳定。
显示模式:
① 显示分站当前工作状态;
② 显示分站所接的传感器测量值;
③ 显示分站开出口状态和馈电状态;
④ 显示分站参数设置;
⑤ 显示分站风电瓦斯闭锁设置;
⑥ 显示分站自诊断测试。
不锈钢外壳,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修方便。
10.7安全多样化的传输方式
KJ95N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传输可采用电缆、或者光缆。主传输采用两线制RS485光耦基带式传输系统,传输距离不小于15km,且不用加中继器。分站与分站之间,分站与传输接口之间使用光耦隔离,使井上、井下设备在电磁上完全隔离,提高了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防雷击能力。
1)KJ95N安全监测系统接入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通过总线方式将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部分相联,也可以以光纤为主干通道,通过工业以太环网方式相联。
2)分站与传感器连接多样化,分站与传感器可以采用传统的频率方式传输数据;也可以采用数字式传感器通过RS485总线模式与传感器连接,一条总线上最大可连接16个数字量传感器。
目前国内生产的各种传感器都具有统一的、 标准的输出信号,均可选用配接,且在技术上都符合《煤矿监测系统总体设计规范》的要求。KJ9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更为先进的200~1000Hz标准信号制.对于非频率制的传感器,通过V/F转换器可顺利接入系统。
10.8稳定安全的系统供电
井下传感器以分站为单位(包括该分站)集中供电,这样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能,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系统供电设备具有备用电源,当电网停电后系统能对监测量连续性监控,后备电源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系统交流供电采用宽幅电源输入,能够满足目前井下不同等级的电源供电(127V/220V/380/660V)。
1)井下传感器以分站为单位(包括该分站)集中供电,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连续供电不小于2小时,最多可达4小时。
2)具有多系列分站配置提供选择,地面中心可对分站及挂接在分站上的各传感器进行设置。系统对分站具有自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