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EPM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及其厚度选用规定(炼油).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63933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EPM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及其厚度选用规定(炼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SEPM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及其厚度选用规定(炼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次 1 总则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引用标准 1.4 替代标准 2 常用绝热材料的性能 2.1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2.2 玻璃棉及其制品 2.3 硅酸钙绝热制品 2.4 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2.5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2 6 泡沫玻璃 2.7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2.8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2.9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3 绝热材料的选择 3.1 保温层材料的选择 3.2 保冷层材料的选择 3.3 辅助材料的选择 4 绝热设计 4.1 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保冷设计的基本原则 4.3 保温(保冷)计算 附录A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B 玻璃棉及其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C 硅酸钙绝热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D 硅酸铝棉及其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E 复合硅酸镁铝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F 泡沫玻璃的厚度选用 附录G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H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的厚度选用 附录I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的用量选用表 附录J 硅酸纤维绳的用量选用表 附录K 防烫层厚度选用表 附录L 设备保温厚度选用表 1 总则 1.1 目的 为提高石油化工装置工程设计的设备和管道设计质量,合理选用绝热材料及其厚度,特编制本标准。 1.2 范围 1.2.1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的选择原则、隔热设计的基本原则、保温(保冷)计算及各种隔热材料的厚度选用表。 1.2.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石油化工装置中基础设计及详细设计阶段的设备和管道隔热材料及其厚度的选用。 1.3 引用标准 使用本标准时,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J 126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 3010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设计规范》 1.4 替代标准 本标准代替SEPM 0055-2000《管道隔热材料及其厚度选用规定》。 2 常用绝热材料的性能 2.1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见表2.1。 表2.1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材料名称 使用密度 kg/m3 推荐使 用温度 ℃ 常温导热系数λ0 导热系数 参考方程λ 抗压 强度 MPa W/(mŸK) 超细玻璃棉制品 板 48 ≤300 ≤0.043 λ=λ0+0.00011tm -- 64~120 ≤0.042 管 ≥45 ≤0.043 岩棉及矿渣棉 板 80 ≤250 ≤0.044 λ=λ0+0.00018tm -- 100~120 ≤0.046 150~160 ≤0.048 管 ≤200 ≤0.044 微孔硅酸钙 170 ≤550 ≤0.055 λ=λ0+0.000116tm 0.4 0.5 0.5 220 ≤0.062 240 ≤0.064 硅酸铝纤维制品 120~200 ≤900 ≤0.056 λ=λ0+0.0002tm 复合硅酸铝镁制品 板 45~80 ≤600 ≤0.036 λ=λ0+0.000112tm 0.4 管(硬质) ≤300 ≤600 ≤0.041 涂料 ≤280 -- ≤0.08* 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 30~60 -65~+80 ≤0.027 λ=λ0+0.00009tm --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 ≥30 -65~+70 ≤0.0349 λ=λ0+0.00014tm -- 泡沫玻璃 150 -196~+400 ≤0.06 λ=λ0+0.00022tm 0.5 180 ≤0.064 0.7 注:复合硅酸铝镁制品中涂料的常温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08)为70 ℃时的值。 2.2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 岩棉、矿渣棉是指以天然岩石、工业矿渣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岩棉、矿渣棉可加入酚醛树脂制成或直接贴面缝合成毡、板、带、管壳、缝毡、贴面毡等各种制品。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2。 表2.2 绝热用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特性 棉 板 毡 渣球含量(颗粒直径大于0.25 mm),% ≤12 -- -- -- 纤维平均直径,mm ≤7.0 -- -- -- 密度,kg/m3 150 61~200 61~80 81~100 密度允许偏差,% -- ±15 --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W/(mŸK) ≤0.044 ≤0.044 ≤0.049 有机物含量,% -- ≤4.0 ≤1.5 燃烧性能 -- 不燃 不燃 不燃 热荷重收缩温度,℃ ≥650 ≥600 ≥400 ≥600 2.3 玻璃棉及其制品 玻璃棉是用熔融状玻璃原料或玻璃制品制成的一种矿物棉,玻璃棉加入固性粘结剂可制成玻璃棉板、带、毡、管壳等各种制品。 玻璃棉产品主要分为保温棉毡、保温棉板和保温棉管三类。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3。 表2.3 玻璃棉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特性 毡 板 管 1号 2a号 2b号 3号 2号 3号 -- 渣球含量,% ≤1.0 ≤4.0 ≤0.3 ≤10.0 -- -- -- -- -- -- -- 纤维平均直径,mm ≤5.0 ≤8.0 ≤8.0 ≤13.0 -- -- -- -- -- -- -- 密度,kg/m3 -- -- -- -- 24 32 40 48 64~120 80~120 ³45 导热系数〔平均温度(70±5)℃〕W/(mŸK) 0.041 0.042 0.042 0.049 ≤ 0.049 ≤ 0.047 ≤ 0.044 ≤ 0.043 ≤ 0.042 ≤ 0.047 ≤ 0.043 燃烧性能 -- 不燃 不燃 最高使用温度,℃ 400 300 350 400 350 2.4 硅酸钙绝热制品 硅酸钙绝热材料是以氧化硅、氧化钙和增强纤维(如石棉、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原料和反应条件不同,雪硅钙石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650 ℃,硬硅钙型的最高使用温度为1000 ℃。硅酸钙绝热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4。 表2.4 微孔硅酸钙绝热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特性 产品类别 Ⅰ型 Ⅱ型 240号 220号 170号 270号 220号 170号 140号 密度,kg/m3 ≤240 ≤220 ≤170 ≤270 ≤220 ≤170 ≤140 质量含湿率,% ≤7.5 ≤7.5 抗压强度,MPa 平均值 ≥0.5 ≥0.4 ≥0.5 ≥0.4 抗折强度,MPa 平均值 ≥0.3 ≥0.2 ≥0.3 ≥0.2 导热 系数 W/(mŸK) 平均 温度 100℃ ≤0.065 ≤0.058 ≤0.065 ≤0.058 200℃ ≤0.075 ≤0.069 ≤0.075 ≤0.069 300℃ ≤0.087 ≤0.081 ≤0.087 ≤0.081 400℃ ≤0.1 ≤0.095 ≤0.1 ≤0.095 500℃ ≤0.115 ≤0.112 ≤0.115 ≤0.112 600℃ ≤0.13 ≤0.13 ≤0.13 ≤0.13 最高使 用温度 匀温灼烧试验温度,℃ 650 1000 线收缩率,% ≤2 ≤2 裂缝 无贯穿裂缝 无 2.5 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硅酸铝棉是以粘土、矾土、氧化铝和石英为原料而制成的,其制品主要有硅酸铝棉板、硅酸铝棉毡、硅酸铝棉毯和硅酸铝棉管。硅酸铝棉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5。 表2.5 硅酸铝棉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渣球含量 % 密度 kg/m3 导热系数(500℃) W/(mŸK) 加热线收缩率 % 棉 直接用棉 ≤15.0 -- ≤0.153 -- 干法制品用棉 -- 湿法制品用棉 ≤25.0 -- 板、毡 1a、2a号 ≤18.0 96 ≤0.161 ≤4 128 ≤0.156 192 ≤0.153 3a、4a、2b号 ≤15.0 96 ≤0.161 128 ≤0.156 192 ≤0.153 毯 1b~4b号 ≤15.0 64 ≤0.176 ≤4 96 ≤0.161 128 ≤0.156 192 ≤0.153 2.6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硅酸盐复合涂料是用硅酸盐材料复合而成,以无机硅酸盐天然矿物纤维和人造硅酸盐纤维为主要成分。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表面的绝热,需提供氯离子含量检验报告,氯离子含量应符合GBJ 126中的要求。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6。 表2.6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序号 基本特性 单位 技术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1 外观质量 色泽均匀一致粘稠状浆体 2 浆体密度 kg/m3 ≤1000 3 pH值 9~11 4 干密度 kg/m3 ≤180 ≤220 ≤280 5 体积收缩率 % ≤15.0 ≤20.0 ≤30.0 6 抗拉强度 kPa ≥100 7 粘结强度 kPa ≥25 8 导热系数 平均温度(350±5)℃ W/(mŸK) ≤0.1 ≤0.11 ≤0.12 平均温度(70±5)℃ ≤0.06 ≤0.07 ≤0.08 9 高温后抗拉强度(600 ℃恒温4 h) kPa ³50 2 7 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是以平板玻璃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掺碳、烧结发泡和退火冷却处理后制得。适合用于保冷,尤其是深冷。使用温度范围为-200 ℃~400 ℃。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7。 表2.7 泡沫玻璃绝热制品的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特性 150号 180号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一等品 合格品 密度(最大值),kg/m3 150 150 150 180 180 抗压强度(最小值),MPa 0.5 0.4 0.3 0.5 0.4 抗折强度(最小值),MPa 0.4 0.4 0.4 0.5 0.5 吸水率(v/v)(最大值),% 0.5 0.5 0.5 0.5 0.5 透湿系数(最大值),ng/(PaŸsŸm) 0.007 0.007 0.05 0.007 0.05 导热系数(最大值) W/(mŸK) 平均 温度 35 ℃ 0.058 0.046 0.062 0.050 0.066 0.054 0.062 0.050 0.066 0.054 -40 ℃ 2.8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是用聚醚或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再加催化剂、稳泡剂和氟里昂发泡剂等,经混合、搅拌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发泡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8。 表2.8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基本特性 类型Ⅰ 类型Ⅱ A B A B 密度,kg/m3 ≥30 压缩性能:屈服点时或形变10 %时的压缩应力,kPa ≥100 ≥150 导热系数,W/(mŸK) ≤0.022 ≤0.027 ≤0.022 ≤0.027 尺寸稳定性(70 ℃,48 h),% ≤5 ≤5 水蒸汽透湿系数〔(23±2)℃/0~85 %RH)ng/(PaŸmŸs) ≤6.5 ≤6.5 吸水率(v/v),% ≤4 ≤3 2.9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以聚苯乙烯发泡而成,由表皮层和中心层构成蜂窝状结构。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2.9。 表2.9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物理特性 性能指标 Ⅰ型 Ⅱ型 Ⅲ型 密度,kg/m3 ≥15 ≥20 ≥30 导热系数,W/(mŸK) ≤0.041 ≤0.041 ≤0.041 尺寸稳定性(70 ℃,48h),% ≤5 ≤5 ≤5 透湿系数,ng/(PaŸmŸs) ≤9.5 ≤4.5 ≤4.5 吸水率(v/v),% ≤6 ≤4 ≤2 3 绝热材料的选择 3.1 保温层材料的选择 3.1.1 导热系数小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350 ℃时,其导热系数不得大于 0.12 W/(mŸK);保冷材料的平均温度低于27 ℃时,其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0.064 W/(mŸK)。 3.1.2 密度小 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密度不应大于300 kg/m3;软质和半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 kg/m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 kg/m3。 3.1.3 机械强度 硬质保温制品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4 MPa;硬质保冷制品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0.15 MPa。 3.1.4 安全使用温度范围 安全使用温度范围应符合表2.9的规定,略高于保温对象表面的设计温度。 3.1.5 非燃烧性 石油化工企业内部所使用的保温材料应为非燃烧材料。 3.1.6 化学性能符合要求 用于与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接触的绝热材料应符合GBJ 126有关氯离子含量的规定。 3.1.7 保温工程的设计使用年数 一般以五至七年为宜。保温材料在投资偿还年限内不应失效。 3.1.8 价格要求 单位热阻的价格低。 3.1.9 保温材料对现场的适应性 需经常拆除保温的地方,应选用易拆卸且不易破碎的材料;有振动的设备和管道应选用防振材料;化学药品易泄漏部位,应考虑防腐蚀。 3.1.10 安全性 考虑腐蚀和泄漏所引起的危险,选用对被保温的设备和管道无腐蚀的材料;火灾时可产生有害气体的危险,应选用不燃材料。 3.1.11 施工性能 施工性能好的材料应具有不易破碎、加工容易、粉尘少、密度小和易维护的性能。 3.2 保冷层材料的选择 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用于常温以下的绝热或0 ℃以上常温以下的防结露,应为闭孔型材料,材料的吸水率低、吸湿率低和透气率低,并应有良好的抗冻性,在低温下物性稳定,可长期使用。除以上各技术指标外,还应符合: a) 含水率(质量)不大于1 %; b) 非燃烧性或阻燃性,氧指数不小于30。 3.3 辅助材料的选择 3.3.1 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3.3.1.1 主要技术性能 保护层应具有严密的防水、防潮、抗大气腐蚀、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腐蚀绝热层或防潮层)和不燃性。在使用条件下,应具有不软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等性能。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3.3.1.2 常用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3.3.1.2.1 软质、半软质绝热材料的保护层宜选用0.5 mm镀锌或不镀锌薄钢板;硬质绝热材料的保护层宜选用0.5 mm~0.8 mm铝或合金铝板,也可选用0.5 mm镀锌或不镀锌薄钢板。 3.3.1.2.2 用于火灾危险性不属于甲、乙、丙类生产装置或设备和不划为爆炸危险区域的非燃性介质的公用工程设备和管道的绝热层材料,可选用0.5 mm~0.8 mm阻燃型带铝箔玻璃钢板。 3.3.2 防潮层材料的选择 防潮层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如下: a) 具有抗蒸汽渗透性能、防潮性能、防水性能,吸水率不应大于1 %; b) 应具有阻燃性、自熄性; c) 粘结及密封性能好,20 ℃时的粘结强度不低于0.15 MPa; d) 安全使用温度范围大,有一定的耐温性,软化温度不低于65 ℃。有一定的抗冻性,冬季不脆裂、不脱落;夏季不软化、不起泡、不流淌; e) 化学性能稳定,挥发物不大于30 %;无毒且耐腐蚀,不得对绝热层和保护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4 绝热设计 4.1 保温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保温设计应符合减少散热损失,节约能源,满足工艺要求,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工作环境防止烫伤等基本原则。 4.1.2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或管道及组成件应予保温: a) 外表面温度高于50 ℃; b) 表面温度低于或等于50 ℃但工艺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 c) 介质凝固点或冰点高于最低环境温度的设备和管道。 4.1.3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或管道可不保温: a) 要求散热或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b) 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设备和管道法兰; c) 内部有绝热,耐磨衬里的设备和管道; d) 须经常监视或测量以防止发生损坏的部位; e) 工艺生产中的排气、放空等不需要保温的管道。 4.1.4 表面温度超过60 ℃但工艺要求不保温的设备或管道,需要经常维护又无法采用其它措施防止烫伤的部位,应在下列范围内设置防烫伤保温: a) 高于地面或操作平台2.1 m以内者; b) 离开操作面0.75 m以内者。 4.2 保冷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温以下的设备或管道,应在减少冷量损失的同时,确保保冷层外表面温度高于环境的露点温度。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设备和管道必须保冷: a) 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温升或气化的设备和管道; b) 需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或规定允许冷损失量的设备和管道; c) 需防止在环境温度下,表面凝露的设备和管道。 4.3 保温(保冷)计算 4.3.1 保温计算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限制条件,采用不同的保温计算方法。为减少保温结构散热损失的保温层厚度,应按“经济厚度法”计算,其散热损失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值。只有在用“经济厚度法”计算无法满足散热损失要求或无法使用“经济厚度法”计算时,方可按允许热损失计算;防止烫伤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超过60 ℃;为限定表面散热热流量,应采用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法计算。 4.3.2 保冷计算 为减少冷量损失,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冷层厚度;为防止外表面结露,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冷层厚度;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厚度用“热平衡法”计算。校核外表面温度时,应高于露点温度1 ℃~3 ℃。 4.3.3 厚度选用 各种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厚度选用可参照附录A至附录L。 4.3.4 经济厚度 由于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隔热层需要考虑保温结构造价,而该价格是随时变化的,设计中应该按当时的价格才可真正计算“经济厚度”,所以本标准中隔热层厚度,见附录A至附录L,是按照最大热损失方法计算的,供设计中参考选用。 附录A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的厚度选用 A1 环境温度为-3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1。 表A1 -3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3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5 40 40 45 50 55 55 60 60 65 65 70 70 70 70 70 70 75 75 75 75 150 40 45 45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80 80 80 85 85 85 85 85 90 90 200 45 45 50 55 60 70 70 70 80 80 85 90 90 90 90 95 95 95 100 100 100 250 45 50 55 60 65 75 75 80 85 90 95 95 100 100 100 105 105 105 105 110 110 A2 环境温度为-3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2。 表A2 -3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3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5 35 40 45 45 50 50 55 60 60 65 65 65 70 70 70 70 70 70 70 75 150 40 40 45 50 55 60 60 65 70 70 75 75 80 80 80 80 80 85 85 85 85 200 40 45 50 55 60 65 65 70 75 80 85 85 90 90 90 90 90 95 95 95 100 250 45 50 55 60 65 70 70 75 85 90 90 95 95 100 100 100 100 105 105 105 110 A3 环境温度为-2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3。 表A3 -2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2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0 35 40 45 45 50 50 55 55 60 60 65 65 65 65 65 65 70 70 70 70 150 40 40 45 50 55 60 60 60 65 70 75 75 75 80 80 80 80 80 80 85 85 200 40 45 50 55 60 65 65 70 75 80 80 85 85 85 90 90 90 90 95 95 95 250 45 50 55 60 65 70 70 75 85 85 90 95 95 95 100 100 100 100 105 105 105 A4 环境温度为-2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4。 表A4 -2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2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0 35 35 40 45 50 50 50 55 60 60 60 60 65 65 65 65 65 65 65 70 150 35 40 45 50 50 55 55 60 65 70 70 75 75 75 75 80 80 80 80 80 80 200 40 45 50 55 60 65 65 70 75 75 80 80 85 85 85 90 90 90 90 90 95 250 45 50 55 60 65 70 70 75 80 85 90 90 95 95 95 100 100 100 100 105 105 A5 环境温度为-1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5。 表A5 -1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1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0 35 35 40 40 45 45 50 55 55 55 60 60 60 60 60 60 65 65 65 65 150 35 40 40 50 50 55 55 60 65 65 70 70 70 75 75 75 75 75 80 80 80 200 40 45 45 55 55 65 65 65 70 75 80 80 80 85 85 85 85 90 90 90 90 250 45 50 50 60 60 70 70 75 80 85 85 90 90 95 95 95 95 100 100 100 100 A6 环境温度为-1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6。 表A6 -1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1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0 30 35 40 40 45 45 50 50 55 55 55 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150 35 40 40 45 50 55 55 60 60 65 65 70 70 70 75 75 75 75 75 75 75 200 40 45 45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80 80 80 85 85 85 85 85 90 90 250 45 50 50 55 60 70 70 75 80 85 85 90 90 90 95 95 95 95 100 100 100 A7 环境温度为-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7。 表A7 -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30 30 35 35 40 45 45 45 50 50 50 55 55 55 55 55 55 55 60 60 60 150 35 35 40 45 50 55 55 55 60 65 65 65 70 70 70 70 70 70 75 75 75 200 40 40 45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75 80 80 80 80 85 85 85 85 85 250 45 45 50 55 60 70 70 70 75 80 85 85 90 90 90 95 95 95 95 100 100 A8 环境温度为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8。 表A8 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5 30 30 35 40 40 40 45 45 50 50 50 50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150 35 35 40 45 45 50 50 55 60 60 65 65 65 65 70 70 70 70 70 70 70 200 40 40 45 50 55 60 60 65 70 70 75 75 75 80 80 80 80 80 85 85 85 250 40 45 50 55 60 65 65 70 75 80 85 85 85 90 90 90 90 95 95 95 95 A9 环境温度为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9。 表A9 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5 30 30 35 35 40 40 40 45 45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5 55 150 30 35 40 45 45 50 50 55 55 60 60 65 65 65 65 65 65 70 70 70 70 200 35 40 45 50 50 60 60 60 65 70 70 75 75 75 80 80 80 80 80 80 85 250 40 45 50 55 60 65 65 70 75 80 80 85 85 85 90 90 90 90 95 95 95 A10 环境温度为1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10。 表A10 1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1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5 25 30 30 35 40 40 40 40 45 45 45 45 45 50 50 50 50 50 50 50 150 30 35 35 40 45 50 50 50 55 60 60 60 60 65 65 65 65 65 65 65 65 200 35 40 45 50 50 55 55 60 65 70 70 70 75 75 75 75 75 80 80 80 80 250 40 45 50 55 55 65 65 70 75 75 80 80 85 85 85 85 90 90 90 90 95 A11 环境温度为2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11。 表A11 2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2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0 25 25 30 30 35 35 35 40 40 40 40 40 40 40 45 45 45 45 45 45 150 30 30 35 40 40 45 45 50 50 55 55 55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200 35 40 40 45 50 55 55 60 60 65 65 70 70 70 70 75 75 75 75 75 75 250 40 45 45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80 80 80 85 85 85 85 85 90 90 A12 环境温度为25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12。 表A12 2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25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0 25 25 30 30 30 30 35 35 35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150 30 30 35 40 40 45 45 45 50 50 55 55 55 55 55 60 60 60 60 60 60 200 35 35 40 45 50 55 55 55 60 65 65 65 70 70 70 70 70 70 75 75 75 250 40 40 45 50 55 60 60 65 70 75 75 80 80 80 80 80 85 85 85 85 85 A13 环境温度为30 ℃时,管道保温厚度见表A13。 表A13 3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 管道内介质温度 ℃ 30 ℃时的管道保温厚度,mm 管道公称直径,mm 15 20 25 40 50 8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700 800 900 1000 100 20 20 25 25 25 30 30 30 35 35 35 35 35 35 35 40 40 40 40 40 40 150 25 30 30 35 40 45 45 45 50 50 50 50 55 55 55 55 55 55 55 60 60 200 35 35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