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测量学建筑施工测量.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753569 上传时间:2025-03-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测量学建筑施工测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建筑测量学建筑施工测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导入: 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因此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规定;此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本章重要简介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 讲课内容: 12 建筑施工测量 12.1 施工测量概述 一、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其重要内容有: (1)施工前建立与工程相适应的施工控制网。 (2)建(构)筑物的放样及构件与设备安装的测量工作。(3)检查和验收工作。 (4)变形观测工作。 二、施工测量的特点 1.施工测量是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施工组织计划相协调。 2.施工测量的精度重要取决于建(构)筑物的大小、性质、用途、材料、施工措施等原因。 3.由于施工现场各工序交叉作业、材料堆放、运送频繁、场地变动及施工机械的震动,使测量标志易遭破坏,因此,测量标志从形式、选点到埋设均应考虑便于使用、保管和检查,如有破坏,应及时恢复。 三、施工测量的原则 施工测量也应遵照“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此外,施工测量的检核工作也很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外业和内业的检核工作。 12.2 施工控制测量 一、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规定高及使用频繁等特点。 二、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很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朴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三、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它合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朴的小型建筑场地。 1.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原因来确定。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2.建筑基线的布设规定 (1)建筑基线应尽量靠近拟建的重要建筑物,并与其重要轴线平行,以便使用比较简朴的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2)建筑基线上的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互相检核。 (3)建筑基线应尽量与施工场地的建筑红线相连系。 (4)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为能长期保留,要埋设永久性的混凝土桩。 3.建筑基线的测设措施 根据施工场地的条件不一样,建筑基线的测设措施有如下两种: (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建筑基线 (2)根据附近已经有控制点测设建筑基线 四、建筑方格网 由正方形或矩形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称为建筑方格网,或称矩形网,如图11-6所示。建筑方格网合用于按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建筑场地。 1.建筑方格网的布设 2.建筑方格网的测设 测设措施如下: (1)主轴线测设 (2)方格网点测设 由于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工作量大,测设精度规定高,因此可委托专业测量单位进行。 五、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1、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建筑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一般采用水准测量措施,应根据施工场地附近的国家或都市已知水准点,测定施工场地水准点的高程,以便纳入统一的高程系统。 为了便于检核和提高测量精度,施工场地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或附合路线。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对应的水准点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 2、基本水准点 基本水准点应布设在土质坚实、不受施工影响、无震动和便于实测,并埋设永久性标志。一般状况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措施测定其高程,而对于为持续性生产车间或地下管道测设所建立的基本水准点,则需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措施测定其高程。 总结: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形式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3.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原因来确定。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复习: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 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2. 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置形式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3.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施工场地地形等原因来确定。常用的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和“T”形。 新课导入: 施工测量的任务是按照设计的规定,把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配合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而本章将重要简介民用建筑施工测量的内容和程序,重点讲述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讲课内容: 12.3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一、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 熟悉设计图纸 测设时必须具有下图纸资料: (1)总平面图 (2)建筑平面图 (3)基础平面图 (4)基础详图 (5)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 2. 现场踏勘 全面理解现场状况,对施工场地上的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检核。 3. 施工场地整顿 平整和清理施工场地,以便进行测设工作。 4. 制定测设方案 根据设计规定、定位条件、现场地形和施工方案等原因,制定测设方案,包括测设措施、测设数据计算和绘制测设略图。 5.仪器和工具 对测设所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核。 二、定位和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就是将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在地面上,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根据。 三、建筑物的放线 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点桩(角桩),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或称中心桩),然后,根据交点桩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放线措施如下: 1. 在外墙轴线周围上测设中心桩位置 2. 恢复轴线位置的措施 其措施有设置轴线控制桩和龙门板两种形式。 四、基础工程施工测量 1、基槽抄平 建筑施工中的高程测设,又称抄平。 1. 设置水平桩 2. 水平桩的测设措施 2、垫层中线的投测 3、基础墙标高的控制 房屋基础墙是指±0.000m如下的砖墙,它的高度是用基础皮数杆来控制的。 4、基础面标高的检查 基础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基础面的标高与否符合设计规定(也可检查防潮层)。可用水准仪测出基础面上若干点的高程和设计高程比较,容许误差为±10mm。 五、墙体施工测量 (一)墙体定位 1. 运用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的轴线和墙边线标志,用经纬仪或拉细绳挂锤球的措施将轴线投测到基础面上或防潮层上。 2. 用墨线弹出墙中线和墙边线。 3. 检查外墙轴线交角与否等于90˚。 4. 把墙轴线延伸并画在外墙基础上,如图11-15所示,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根据。 5.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外墙基础上标定出来。 (二)墙体各部位标高控制 六、建筑物的轴线投测 在多层建筑墙身砌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对的,可用吊锤球或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各层楼板边缘或柱顶上。 一、吊锤球法 二、经纬仪投测法 12.4 建筑物的高程传递 高程传递的措施有如下几种: 一、运用皮数杆传递高程 二、运用钢尺直接丈量 三、吊钢尺法 12.7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重要内容有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和位移观测等。 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措施,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一)水准基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如下规定: 1. 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如下0.5m。 2. 要具有检核条件 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对的性,水准基点至少应布设三个,以便互相检核。 3. 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 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如下规定: 1.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应建筑物沉降状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2.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三)沉降观测 1. 观测周期 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状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状况而定。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动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持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假如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 观测措施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终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此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种水准基点到另一种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3. 精度规定 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4. 工作规定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对的性,应尽量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二、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用测量仪器来测定建筑物的基础和主体构造倾斜变化的工作,称为倾斜观测。 (一)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 三、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当建筑物出现裂缝之后,应及时进行裂缝观测。常用的裂缝观测措施有如下两种: (一)石膏板标志 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固定在裂缝的两侧。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测裂缝继续发展的状况。 (二)白铁皮标志 白铁板 1. 如图14-6所示,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 2. 另一片为50mm×200mm的矩形,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使两块白铁皮的边缘互相平行,并使其中的一部分重叠。 3. 在两块白铁皮的表面,涂上红色油漆。 4. 假如裂缝继续发展,两块白铁皮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上,原被覆盖没有油漆的部分,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尺子量出。 总结: 1.建筑物的定位 就是将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在地面上,作为基础放样和细部放样的根据。 2.建筑物的放线 建筑物的放线,是指根据已定位的外墙轴线交点桩(角桩),详细测设出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或称中心桩),然后,根据交点桩用白灰撒出基槽开挖边界线。 3.基础工程施工测量 (1)基槽抄平 (2)垫层中线的投测 (3)基础墙标高的控制 (4)基础面标高的检查 4.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重要内容: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倾斜观测、建筑物裂缝观测和位移观测等。 5.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如下规定: (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2)要具有检核条件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 6.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如下规定: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应建筑物沉降状况的部位。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