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麻醉科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工作制度
一、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麻醉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安全为生命的质控制度;
2、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或结合典型病例、差错事故等进行质量意识教育;
3、按照麻醉质控要求,每月进行麻醉质量统计、分析,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麻醉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4、对麻醉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紧时间调查、处理、纠正,并提出整改意见,除在科室及时贯彻执行外,并向医务处报告。真正做到问题已调查清楚,当事人已接受教训,整改措施已完全落实,思想认识已得到提高;
5、提高麻醉前小结和麻醉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麻醉记录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二、质控工作小组:
1、科室成立室内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按照质控标准,完成质量监控任务;
2、质控小组组成:科室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副护士长,科秘书(住院总),科室监控护士。
三、质控工作内容:
1、制定医疗质量安全培训计划。
2、准备质控培训资料。
3、开展质控培训,并记录。
4、负责对质控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5、运用合适工具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1)对麻醉医师定期进行考核,执行麻醉分级管理;
(2)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落实医院核心制度、岗位责任制、麻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麻醉操作符合诊疗常规;
(3)开展追踪检查,检查落实麻醉记录准确完整、麻醉计划与总结合理、麻醉访视与随访制度执行;
(4)定期进行麻醉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分析数据变化趋势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6、根据检查结果和数据分析资料,及时总结制定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措施,形成质量安全报告。
7、运用监测检查指标,有效落实各项改进措施,麻醉质量与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8、在麻醉质量改进工作中再检查评价,促使麻醉质量持续改进。
四、麻醉日常工作统计指标:
麻醉总例数
全身麻醉例数
体外循环例数
脊髓麻醉例数
其他类麻醉例数
镇痛治疗例数
门诊患者例数
住院患者例数
手术后镇痛
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复苏成功例数
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
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
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1) ASA-Ⅰ级例数
术后死亡例数
(2) ASA-Ⅱ级例数
术后死亡例数
(3) ASA-Ⅲ级例数
术后死亡例数
(4) ASA-Ⅳ级例数
术后死亡例数
(5) ASA-Ⅴ级例数
术后死亡例数
五、麻醉医疗质量监控环节指标
规章制度
医院核心制度执行率
岗位责任明确率
麻醉药品登记使用管理规范率
麻醉医师考核合格率
麻醉分级操作规范率
麻醉设备完好率
麻醉安全工作
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
麻醉术前访视率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率
麻醉方案正确率
麻醉操作规范率
术后随访率
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
麻醉医疗差错事故率
术中输血规范率
麻醉意外发生率
麻醉并发症处理有效率
麻醉中心肺复苏成功率
麻醉意外死亡率
感染监控
麻醉无菌物品合格率
全麻后呼吸道感染率
硬膜外留置导管感染率
手卫生执行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