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和《孟子》》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718720 上传时间:2025-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和《孟子》》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和《孟子》》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和《孟子》》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我者,其由与      从:跟随、随从 B.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资:积 C.子好游乎 游:游说 D.人不知,亦嚣嚣 嚣嚣:嚣张的样子 ★2.(对应本课“局部探究”题)下列句子中关于“穷”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穷不失义        B.穷则独善其身 C.穷山恶水 D.人穷则反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  ) A.衣冠而见之 B.人人亲其亲 C.长其长,而天下平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天何言哉 B.士何事 C.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D.君子深造之以道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大人之事备矣 B.夫子之文章 C.子疾病,子路请祷 D.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6.名句填空。 (1)士志于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命,______________;不知礼,______________;不知言,__________________。 (3)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 (4)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 (3)达则兼善天下 (4)任重而道远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孟子》中的文字,完成7~9题。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知之,亦嚣嚣 知:________ (2)尊德乐义 尊:________ (3)达不离道 达:________ (4)泽加于民 泽: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包含的意思。要求语言简洁、鲜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刘一新的爸爸为爷爷买了一款老年手机,但文化水平不高、视力又不好的爷爷看不懂使用说明书。请参照下面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替刘一新写一段话,向爷爷介绍手机的这两项功能。要求既简明扼要,又通俗易懂。 一键求救:可先预设指定号码,如有紧急情况,长按该键即可直接呼叫所设号码,同时发出预设语言信息,达到求救目的。 语音短信:收到短信后无需翻页查看,按OK键即可通过内设语音功能直接读取,再按再读,适合视力不佳者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潘猜想”,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还获得百万元奖励。此事引起热议,有人赞成,有人质疑。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质疑者使用反问句。每条不超过50个字。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 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答案】 D 2、【解析】 C项,穷:荒,僻。A、B、D三项均为不得志,困窘。 【答案】 C 3、【解析】 A项,“衣冠”,名词活用作动词,穿着衣,戴着冠。B项,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C项,“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D项,“弘”,使动用法。 【答案】 A 4、【解析】 D项为状语后置句,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5、【解析】 A项,大人:古义,圣人;今义,成年人。B项,文章:古义,指诗、书、礼、乐等学问;今义,泛指著作。C项,疾病:古义,病重;今义,病的总称。D项,得志:古今均为“志愿实现”之意。 【答案】 D 6、【答案】 (1)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2)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立也 无以知人也 7、【答案】 (1)知:理解。(2)尊:崇尚。(3)达:得志。 (4)泽:恩惠。 8.【答案】 (1)困窘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百姓不会失望。 (2)不得志时便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要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9.【答案】 本段文字中,孟子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士立身的原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无论穷达,都应该不失道义(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10.【解析】 画面中,孔子去应聘,却被“非名牌大学学生禁入”的招牌挡在门外,因此脑中充满疑惑和感叹。孔子的疑惑和感叹一定和他的“被拒”有关。概括寓意时可联系现实。 【答案】 (1)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个大圣人、大教育家,为什么会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呢?他又发出感叹:时代变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势了!(2)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单位只看学历而不看实力的现状。 11.【答案】 示例:①这个键叫求救键。您要是犯病了,不用拨电话号码,只要在这个键上按一小会儿,我爸爸妈妈就知道您有事了,马上就会赶过来。②这里有个OK键,要是有人给您发短信了,您只要按一下这个键,手机就会把短信的内容读给您听;要是您一遍没听清,再按一下,它会再读一遍。 12.【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句式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组织答案时,或赞成,或质疑,观点要明确,句式、字数要符合要求。 【答案】 示例:赞成者说:破常格方能成大才,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未尝不是人才培养的一次探索。 质疑者说:过度的奖励和关注,可能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历史上不是有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悲剧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