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709187 上传时间:2025-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 类别:小学数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情感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 三、教学难点: 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红枣和膨化食物争论的情境。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他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教师以此为基础通过播放flash动画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情感,且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和1、2、3、4等数字刻度)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kg表示什么吗? 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 (2)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 (3) 学生活动。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 (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 (3)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想一想:同样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 (4)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17个,照这样下去,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同学们,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的重量,感受1千克的重量的大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接着类推感受整千克数,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 (1)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3)根据刚才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3、多媒体播放书本上“你知道吗”的内容。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上“大约”二字?你能说出两种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千克吗? 指名回答。 5、“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显示图片,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解答,并全班订正改错。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寓于安全教育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又助于进一步巩固、应用、拓展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每个人身边。同时也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里,教师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 c- U% }6 L2 g6 h6 W& T8 s& e# q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1 h5 {1 ~" H; w# U) ~6 W- h1 H! K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设计意图: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5 重量单位:克、斤 千克( kg ) 1千克=1kg 千克 kg 又叫公斤 16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设计意图: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板书的设计,对美的营造,使本节课内容形象的表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富有感性和亲和力。] 五、教学反思 教材在学生已有的对轻重感知的基础,安排千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质量单位奠定基础。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材先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称重物体轻重的必要性,再认识各种各样的称,引出计量单位千克,然后通过观察称面和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千克。 教材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最后教材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学,乐于思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他们毕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让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的展示于学生面前。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让课堂有声有色,让学生学到知识,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从中受到启发。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 因此,本课《千克的认识》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 附件二: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诚信承诺书 编号: 报送单位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教学设计类别(学科、学段) 小学数学 课题(教时) 千克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葛新海 出生年月 1988年 4月 职称 小学一级 单位全称 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邮编 222221 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 手机:13812434701 电子信箱 Email: gexinhai@ 个人诚信承诺 1、我郑重承诺: 所写教学案例系本人原创,如查出有抄袭、照搬他人的行为,本人愿接受处罚。 2.主办单位若将我的作品公示、上网、发表、出版,我表示(在括号内打“√”): 同 意( ) 不同意( ) 承诺人签字: 年 月 日 单位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字:    (盖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1、申报人必须认真填写此表附在教学案例的首页; 2、教学案例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中学物理、中学化学、职教专业 幼儿教育、特殊数学等; 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 5、申报截止时间为2013年5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