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7005 上传时间:2022-06-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7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YD∕T 1968-202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通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9.200M4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通 信 行 业 标 准YDYD/T 1968200X代替YD/T 1968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Intelligent heat exchanger for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报批稿)200-发布20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YD/T 1968200XI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产品的分类与主要组成部分 .2 5 技术要求 .2 6 检验方法 .4 7 检验规则 .6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2、7 YD/T 1968200XII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YD/T 1968-2009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本标准与YD/T 196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修改了室内循环环境温度的要求(见5.1,2009版的3.2); b) 修改了性能要求(见5.3,2009版的5.2); c) 增加了安全要求(见5.5); d) 修改了性能试验方法(见6.4,2009版的6.2); e) 增加了应急通风功能要求(见6.13); f) 修改了噪声测试方法(见6.9,2009版的6.7); g) 修改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要求(见8.1.

3、1,2009版的8.1.1);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日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维谛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良、娄小军、沈晓东、杜民、郭凯、张涛、李红霞、刘正华、周传凌、肖浩、陈川、谷培信、程竑理。

4、 本标准于 2009 年 6 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YD/T 1968200X1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873 通讯设备产品包装通用

5、技术条件 GB/T 7725-2014 房间空气调节器 YD/T 282-2000 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 YD/T 1173 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 YD/T 1363.3-201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YD/T 1821-2018 通信局(站)机房环境条件要求与检测方法 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3.1 通信局站用智能热交换系统 intelligent heat exchanger for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

6、s 利用室外自然冷空气,通过智能控制将外部冷空气直接引入设备,在设备内部通过隔离的显热交换芯体与机房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排出机房内部热量的空气调节系统。 3.2 额定风量 rated air flow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内设备吸入或排出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 3.3 额定换热量 rated heat exchange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单位时间通过系统的换热量,单位为(W)。 3.4 消耗功率 consumed power 在达到额定风量的状态下,热交换系统(包含风机及其系统外围控制器件) 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瓦(W)。 3.5 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

7、efficiency YD/T 1968200X2在标准测试工况下,系统以标称风量工作,室内侧进、出风口处温差与室内、外进风口处温差之比。 4产品的分类与主要组成部分 4.1热交换系统分类 小型系统:额定风量1000m3/h; 中型系统:1000m3/h额定风量4000 m3/h; 大型系统:额定风量4000m3/h。 4.2热交换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换热系统主要由换热芯体、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其它安装附件组成。 5技术要求 5.1环境条件 热交换系统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室内循环环境温度:5 55; 室外循环环境温度:-30 +45; 相对湿度: 90%;

8、 海拔高度:2000m,超过2000m可降容使用。 5.2电源适应性 DC:-40V-58V; AC:220V4.4V或380V7.6V。 5.3性能要求 5.3.1换热量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智能热交换系统的换热量实测值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5%。 5.3.2消耗功率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智能热交换系统的消耗功率实测值应不大于标称值的110%。 5.3.3能效比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智能热交换系统的换热量与所用电功耗之比: 小型系统能效比8; 中型系统能效比5; 大型系统能效比4。 5.4可靠性要求 智能热交换系统硬件设备应有高可靠性,整个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20000h,使用寿命

9、不小于 10 年。 5.5安全要求 5.5.1绝缘电阻 智能热交换系统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2M。 5.5.2耐电压 智能热交换系统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交流 1250V,1min 的耐压试验,应无击穿、飞弧现象。 5.5.3泄漏电流 智能热交换体统接地端子与机组电源的输入端的泄漏电流不大于 10mA。 YD/T 1968200X35.5.4防浪涌器件(选配) 智能热交换体统应选配YD 5098-2005中规定的C级防浪涌器件,所有线缆应符合YD/T 1173中有关阻燃的要求。 5.6密闭性 5.6.1智能热交换系统应内外循环隔离。 5.

10、6.2智能热交换系统换热芯体与壳体之间应完全密封。 5.7保护与告警 5.7.1智能热交换系统告警时,应及时向机房监控系统提供告警信息。 5.7.2智能热交换系统室外、室内任何温度传感器故障,系统应能发出告警,启动空调来保障室内环境。 5.7.3智能热交换系统风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系统应能发出告警。 5.7.4采用直流供电的热交换系统在检测到局站电压低于设定电压点时,应能发出告警,自动关闭智能热交换系统,并能在供电电压恢复后自动投入运行。 5.8噪声 系统工作噪声见表 1。 表 1 系统工作噪声 参 数 项目名称 室内 室外 低噪音(选配) 小 型 64dB(A) 60dB(A) 55dB(A

11、) 中 型 68dB(A) 64dB(A) 60dB(A) 大 型 74dB(A) 68dB(A) 65dB(A) 注1:室外噪声为距离设备1m处测量值。 注2:应考虑实际使用场地的噪声限制要求。 5.9结构与外观 5.9.1机组外观、表面应保持整洁、色泽均匀,无锈蚀、油漆剥落、起皮及明显的划痕、毛刺。 5.9.2所有机件的装配牢固可靠,丝印和标贴应清晰、端正。 5.9.3系统硬件设备的总体结构应充分考虑安装、维护和扩充或调整的灵活性。其安装固定方式应具有防震和抗震措施,设备在常规的运输、储存和安装后,不应产生破损、变形。 5.10智能控制部分 5.10.1机组控制系统应具备中文操作界面,可选

12、择手动、自动运行模式。 5.10.2实时监测室内及室外温度、湿度,在确保机房环境的前提下,依据室内外温湿度,控制热交换系统、空调的切换运行。 5.10.3应有有效防止热交换系统与空调频繁切换、热交换系统频繁启动的功能设计。 5.10.4热交换系统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 5.10.5热交换系统宜具有以下与空调联动的功能(可选): a) 热交换系统应与局站原有空调联动,热交换系统优先工作; b) 在热交换系统不能满足室内热负荷的情况下,应发出信号启动空调;当热交换系统能够满足室内热负荷的要求时,应发出信号停止空调运行; c) 在空调无法正常运行,系统判断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且室外温度满足热交换系统

13、启动条件时,应启动运行以控制室内温度。 5.11显示与监控 5.11.1显示与查询功能 YD/T 1968200X4在显示面板上可进行设定、查询记录等操作,断电后应能保存设定值和记录的信息。系统应可查询室内外温湿度,热交换系统、空调等的历史运行状态,累积运行时间以及相关告警信息等。 5.11.2控制与显示 系统中的温度显示精度为0.1;相对湿度显示精度为1%,控制可靠,告警准确。 系统的温度偏差不大于1,系统的相对湿度偏差不大于5%。 5.11.3遥测、遥信、遥控及遥调 通信接口可选择使用 RS232/RS422/RS485 接口,接口通信协议应符合 YD/T 1363.3-2014 中 B.

14、13分散空调通信协议。遥测、遥信、遥控及遥调项目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遥测:室内外温度、湿度; 遥信:系统进、排风风机的运行状态,系统的工作状态,正常/故障状态; 遥控:系统开关机控制; 遥调:运行参数设置。 5.12应急通风功能 智能热交换系统宜配置应急通风功能或相应接口,当室内温度过高时,应开启应急通风功能。 5.13过滤网要求 5.13.1智能热交换系统室外侧应根据安装地点实际情况配置过滤器,防虫、鸟、树叶等杂物进入。 5.13.2智能热交换系统室内侧宜配置过滤网。 5.14清洁功能 热交换器设备设计应充分考虑换热芯体清洁的便利性,可方便的清除换热芯体使用过程中的积尘。 6试验方法 6.

15、1仪器及精度要求 试验条件及仪器与精度要求见表 2 表 2 仪器及精度要求 类 别 仪表名称及型式 精 度 温度测量仪表 水银玻璃温度计 电阻温度计 热电偶 0.1 空气压力测量仪表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静压差 2.45Pa 转速仪表 机械式、电子式 测量转速的1.0% 气压测量仪表(大气压力) 气压表、气压变送器 大气压力读数0.1% 时间测量仪表 秒表 测量经过时间的0.2% 指示式 0.5级精度 电量测量仪表 积算式 1.0级精度 噪声测量仪a 声级计 a噪声测量应使用I型或I型以上的声级计。 YD/T 1968200X56.2标准测试工况 室内温度为2630,室内外温差为10,室内外相

16、对湿度为45%。 注:室内温度为2630是YD/T 1821-2018中规定的一、二、三类通信机房的最高温度,测试时只取其中一个温度值计算显冷量。 6.3电源适应性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调节输入电压范围至5.2要求的上、下限值,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4性能试验 6.4.1换热量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按GB/T 7725-2014附录A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5.3.1的要求。 6.4.2消耗功率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在换热量测试的同时测定热交换系统的消耗功率,应符合 5.3.2 的要求。 6.4.3能效比 在标准测试工况下,热交换系统的能效比应符合5.3.3的要求。 6.5可靠性要求 按YD/T 28

17、2-2000中第6章相关要求进行,其结果应符合5.4要求。 6.6安全要求 6.6.1 绝缘电阻 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短接输入电源,用直流 500V 绝缘电阻计 测量机组短接端和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持续时间 60s。结果应符合 5.5.1 要求。 6.6.2 耐电压 热交换设备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交流 1250V,1min 的耐压试验。结果应符合5.5.2 要求。 6.6.3 泄漏电流 给机组通电,通过三相调压器将电压调整到额定电压的1.06倍。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泄漏电流设定值10mA,将泄漏电流测试仪的一个测试端子和机组接地端子连接,另一个测试端子分

18、别和机组电源的三相连接进行测量,每个端子测试时间5s,记录最大值。结果应符合5.5.3要求。 6.6.4热交换系统中关键部件 按5.5.4部件的要求,对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和目视,结果应符合5.5.4的要求。 6.7密闭性 6.7.1采用灯光在室外侧沿连接缝缓慢移动,观察者在较为暗黑的室内侧跟随观察,当发现有光线射出或泛光,则视为密封不良。 6.7.2热交换系统室外侧循环经 IPX5 淋水试验后,室内循环侧应无水进入。 6.8保护与告警 在6.3试验条件下,按5.7规定要求模拟各种告警功能试验,应符合5.7要求。 6.9噪声 在6.3试验条件下,分别在室内循环侧、室外循环侧测试设备噪声,位置为距

19、离设备1m,高度为设备1/2高度处测量,应符合5.8要求。 6.10结构与外观 目视检查热交换系统外观,应符合5.9要求。 6.11智能控制部分 6.11.1目视检查热交换系统操作界面,应符合 5.10.1 要求。 6.11.2模拟室内、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检查热交换系统是否正常工作,与空调切换是否正常,应符合 5.10.2 要求。 YD/T 1968200X66.11.3模拟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升高,超出热交换系统运行温度范围,热交换系统应发出信号启动空调,模拟室内温度继续升高、室内外温差达到热交换系统运行最小温度条件,此时热交换系统应启动运行,应符合 5.10.5 要求。 6.11.4检查热交

20、换系统是否具有有效防止热交换系统与空调频繁切换功能,应符合 5.10.3 要求。 6.11.5当热交换系统运行中断电,再次来电时热交换系统应保持断电前的运行状态,设置参数保持不变,应符合 5.10.4 要求。 6.12显示与监控 6.12.1目视检查热交换系统显示面板上进行各项参数设定、查询记录及内外温湿度,热交换系统、空调等的历史运行状态,累积运行时间以及相关告警信息等,应符合 5.11.1 要求。 6.12.2将热交换系统温湿度传感器与比对温湿度检测仪尽量接近,读取温湿度数值,热交换系统温湿度检测误差,应符合 5.11.2 要求。 6.12.3通过通信接口将热交换系统与上位机联系,检查通信

21、功能,应符合 5.11.3 要求。 6.13应急通风功能 按照5.12的规定进行模拟热交换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发生风机故障或室内高温超限时, 热交换系统应能给出信号,来启动应急通风风机。 6.14过滤网要求 按5.13的规定进行检查热交换系统是否配置过滤网,应符合5.13要求。 7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7.2出厂检验 7.2.1出厂检验应逐台进行。 7.2.2出厂检验的项目及判定按表 3 进行。 表 3 检验项目及判定表 不合格 判 定 出厂检验 序号 项 目 名 称 B 类 C 类 100% 抽样 型式 检验 要求 试验 方法 1 电源适应性 5.2 6.3 2

22、 系统换热量、消耗功率及能效比 5.3 6.4 绝缘电阻 5.5.1 耐电压 5.5.2 泄漏电流 5.5.3 5.4.5 3 安全要求 抗浪涌保护等(选配) 5.5.4 6.6 4 系统密闭性 5.6 6.7 能否上传告警信息 5.7.1 温度传感器故障与告警 5.7.2 风机故障与告警 5.7.3 5 保护告警 电池电压低 5.7.4 6.8 室外侧 6 噪声 室内侧 5.8 6.9 YD/T 1968200X7表 3(续) 不合格 判 定 出厂检验 序号 项 目 名 称 B类 C类 100% 抽样 型式 检验 要求 试验 方法 设备外观表面整洁、无毛刺 5.9.1 丝印和标贴应清晰、无歪

23、斜 5.9.2 机件牢固、无破损等 5.9.2 7 外观结构 结构安装、 维护和扩充的灵活性 5.9.3 6.10 系统界面与运行模式 5.10.1 实时控制内容及切换功能 5.10.2 防止设备频繁切换 5.10.3 来电自启动功能 5.10.4 8 智能控制部分 联动功能(可选) 5.10.5 6.11 查询功能 5.11.1 控制与显示 5.11.2 接口及通信协议 遥测 遥信 遥控 9 显示与监控 遥调 5.11.3 6.12 10 应急通风功能 5.12 6.13 11 过滤网要求 5.13 6.14 7.1.3检验中出现任一故障,应停止检验,待查出故障原因并排除后,做出标记并重新进

24、行出厂检验。如仍出现故障,则判该产品为不合格。 7.2 型式检验 7.2.1 连续生产的产品,一般 2 年进行一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需做型式检验: a) 产品停产一个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 b) 转厂生产再试制定型; c)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 d) 产品投产前签定或质量监督机构提出。 7.2.2 型式检验的试验项目及判定见表 3。 7.2.3 型式检验按 GB/T 2829-2002 中表 2 判别水平的一次抽样方案在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取,数量为 2 台。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示,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应符合表 4 规定。 表 4 RQL 及判定数值表 不合格分类

25、 B 类 C 类 RQL及判定数值 402; 0, 1 1202; 2, 3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YD/T 1968200X88.1.1 产品表面应有中文标识,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制造厂名、制造日期、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如额定风量、换热量、消耗功率、额定电压)等。 8.1.2 产品包装上应有标志并符合 GB 191 的规定。 8.2 包装 产品包装应采取防潮、防振,并符合GB/T 3873的规定。 产品随带文件包括: a)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说明书主要内容应包括: 1)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 2)产品概述(用途、特点、使用环境及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和额定参数等); 3)接地说明; 4)安装和使用要求,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 5)产品附件名称、数量、规格; 6)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一栏表,售后服务事项和生产者责任; c) 装箱清单; d) 其它技术资料。 8.3 贮存和运输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贮存环境温度 : -40+50; 环境相对湿度 : 5%85%无凝露。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有遮蓬,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