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展望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9684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展望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展望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展望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8期(总第613期)区 域 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NO.8,2023General NO.613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人文社科课题“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系统演化研究:多层次分析视角”(2020QGRW03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校级基金项目“数字经济时代广西制造业与信息技术融合联动发展研究”(XJ21KT10)。收稿日期:2023-06-01作者简介:唐卞,男,湖北武汉人,讲师,供职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公共政策。王爽,男,广西南宁人,博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公共

2、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政府决策与基层治理。史月兰,女,湖南长沙人,博士,教授,供职于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展望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唐卞1王爽2史月兰3(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3.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切实推进广西全域建设对于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城市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现阶段广西城市呈现出阶梯化发展的态势,第一梯队以南宁、桂

3、林、柳州为代表,整体发展相对较好且有一定的虹吸效应;第二梯队包括玉林、钦州、北海、百色、梧州和贵港,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局限;处于第三梯队的城市有防城港、来宾、崇左、河池、贺州,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要给予充分的关注,防止其被边缘化的风险。因此,文章提出加大创新开放力度、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加速融入城市圈一体化进程等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发展水平;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法;指标测度;地区差异中图分类号:F2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77(2023)08-0075-08一、引言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背景下,以提质增效赋能经济高

4、质量发展是当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李金昌等,2019;张军扩等,2019)。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是经济高效增长与社会包容发展、生态环境提升的协调统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需要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规模”向-75区

5、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质量效率”转变,经济发展结构由“局部失衡”向“一般均衡”转变,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张国俊等,2022)。城市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要素资源流动、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指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西部地区幅员辽阔,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90%以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现阶段西部

6、地区发展仍面临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转型发展相对较慢,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发展速度与规模均落后于东、中部地区,是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区域(范恒山,2022)。2020年5月17日,我国出台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中提出,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节点和资源汇集的重要集聚地,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张震和刘梦雪,2019)。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整体水平相较于我国东、中部地区而言相对滞后,2020年城镇化率仅为5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

7、6个百分点。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第四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广西是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沿海沿边开放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区、革命老区振兴等多重政策优势叠加的地区,是连接华南、西南、中南的重要地区,是我国面向东盟的前沿阵地。随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议的正式签署、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持续推进、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不断完善,广西作为我国西南沿海对外开放的窗口,并作为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形成“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对外开

8、放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提出总要求: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上彰显新担当。从城市发展布局来看,广西下辖14个地级市,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首府南宁、整车制造基地的工业之城柳州、国际知名的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革命老区百色等为代表的一批城市。那么现阶段广西城市整体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本文旨在开展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一是基于城市发展的内涵、新发展理念及 意见,从地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城市发展

9、的综合测量指标体系;二是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各子系统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指出不同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探究各城市发展的动力、优势及不足,以期进一步释放各城市发展潜能,助力“十四五”时期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文献综述关于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主题的研究已比较丰富,大部分研究认为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城市的有序发展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经济 发 展 状 态(Bettencourt et al.,2007;Wlodarczak,2012;Dorosh&Thurlow,2012;Turok&Mcgranahan,2013)。基于此,正是由于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紧密联

10、系,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将促进城市发展作为本国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引擎”(王垚和年猛,2014)。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较多,不少学者从城市发展“硬环境”的角度,如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等方面对城市发展进行阐述(刘建国和刘宇,2012;曾淑婉等,2014;王立韬等,2019;方建国,2019;梁志霞和毕胜,2020;吴琼,2021;叶松,2021);也有部分学者从文化氛围、制度供给、生态环境、政策扶持等“软环境”的角度对城市发展进行分析(吴忠,2011;马忠新和陶一桃,2018;王晓红等,2019;杜宇和李娜娜,2022;张莹等,2022)。在明确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的同时,部分学者通过

11、构建与城市发展相关的指标对其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认为功能满足、生活质量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主要内容,从城市功能优化、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对城市发展进行评价(陈强等,-76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2006;鲍悦华和陈强,2011)。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些指标并没有完全反映出城市发展新技术、新理念的思维,凸显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故而又有学者从绿色发展、智慧城市等视角展开研究(陈小卉和郑文含,2017;梁育民和焦延,2020;邬思怡和王桂花,2022)。肖德和于凡(2021)认为单独的某个指标不足以反映城市发展的全貌,需要构建一套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才能够衡量城市发展水

12、平的趋势。在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方面,尽管学者们各自构建的指标体系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大体都是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发展、产业协调、人居环境等方面进行衡量(杨文和刘永功,2015;张宇和贾卓强,2019;张震和刘雪梦,2019;戚琳,2020;张明轩等,2022)。此外,基于城市发展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刘春霞,2018;尹海丹,2020;张永涛,2020;安树伟等,2021;车靖宇等,2021),对于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研究鲜少(杜雨霈等,2022),专门针对广西城市发展的研究文献则更少。通过对既有文献的回顾与梳理发现,学者多

13、方位开展对城市发展水平的研究,既有从城市发展的内在条件进行研究,即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硬性指标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开放程度等,也有从文化影响、制度供给、政策扶持等软约束进行考量。此外,还有学者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在城市选取上,已有文献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地区的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的居多,针对西部地区城市的研究则较少。因此,本文选取西部地区的广西为例,以其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来对现阶段广西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三、城市发展综合体系构建(一)衡量指标选择“十四五”时期,广西高度重视推进落实构建面向东盟的

14、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等“三大定位”新使命,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对广西14个地级市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本文通过借鉴杨传明等(2022)、陈子曦和青梅(2022)等文献对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方法,分别从地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方面进行考量,基于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的原则构建综合测量指标体系,详见表1。地区发展方面主要从第三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衡量。创新发展方面综合考虑政府科技公共预算支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R

15、&D研发经费支出、发明专利数等方面。协调发展方面则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及消费比、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协调水平、城镇化率等方面体现。绿色发展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方面进行考查。开放发展主要考虑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境外人士消费等方面。共享发展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受教育情况、社会保障覆盖率、医疗卫生设施等方面综合考量。表1广西14个地级市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目标层广西14个地级市综合发展水平C准则层地区发展C1创新发展C2协调发展C3绿色发展C4开放发展C5共享发展C6子准则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C11固定资产投资占G

16、DP比重C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13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C14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C21高新技术企业法人数占比C22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C23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C24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C31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C3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协调水平C33城镇化率C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C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42污水处理率C4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4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GDP比重C51接待入境游客人数C52境外人士消费C53人均可支配收入C61人均消费支出C62人均教育支出C63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C64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C65单位%元/人万元%件/万

17、人%公顷/人%人次万元元/人元/人元/人%张/千人功效+-+注:功效中的“+”“-”分别代表正负向的指标,正向指标其值越大则越优,负向指标其值越小则越优。(二)熵权TOPSIS法熵权TOPSIS法是一种决策优化分析方法,基于“理想状态”与“负理想状态”来对多目标问题进行抉-77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择。其主要步骤如下:1.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形成决策矩阵。假设有K个评价对象,L个决策指标,目标决策矩阵如下所示:G=G11G12G13G1LG21G22G23G2LGK1GK2GK3GKL(1)无量纲处理方式如下:Gop=1-(q1p-Gop)/(q1p-qp),Gop q1p

18、1,q1lp Gop q2p1-(Gop-q2p)/(qp-q1p),q2p Gop(2)2.最优、最劣向量的选择及距离处理如下所示:G+=MAXGO1MAXGOL,O=1,2,3,KG-=MINGO1MINGOL,O=1,2,3,K(3)其中,G+和G-分别代表最优、最劣向量。3.计算熵值指标。确定指标比重及指标熵值:TCV=PCVc=1KPCV(4)HV=-C=1KTCVLNTCVLNK(5)4.差异系数及指标熵权的处理如下所示:OV=1-HV(6)式(6)即为差异系数,进而可得指标熵权:LP=OVV=1LOV(7)5.计算与理想方案的贴近程度如下所示:QK+=P=1L LP(GMAXP-

19、GOP)2(8)QK-=P=1L LP(GMINP-GOP)2(9)式(8)、(9)即为方案与最优、最劣向量的距离,进而可以算出与理想方案的贴近程度:JK=QK-/(QK+QK-)(10)四、现阶段广西城市发展水平测度(一)指标数据来源本文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22年 广西统计年鉴 与各城市年鉴、统计年鉴、调查年鉴、经济社会统计年鉴,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所公布的资料,如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通过城市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借助熵权TOPSIS法来对广西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到广西14个地级市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结果如表2

20、所示。表2广西14个地级市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城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崇左市来宾市贺州市玉林市百色市河池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贵港市平均值地区发展0.7260.5320.4960.3160.3570.2770.2910.2630.4710.3490.2510.3730.3060.3520.383排名1239612111348145107创新发展0.6070.5120.5960.3650.2810.2250.1720.2970.4180.3060.2290.4360.2470.2730.355排名1326913148571241110协调发展0.6140.5760.5350.4290.4460.

21、2860.3460.2820.5080.4370.2940.4870.3280.3510.423排名1238613101447125119绿色发展0.7110.6070.7320.4860.4790.4620.3770.3920.4710.4470.4330.4460.3710.3870.486排名2314571311681091412开放发展0.7030.5370.7460.3380.3740.3130.1790.1670.2960.2710.1420.3880.3420.2630.361排名2317581213910144611共享发展0.7530.5810.5570.3510.3680.

22、3140.2970.2830.4610.3820.2910.4380.3060.3760.411排名12398101214461351171.地区发展方面。从地区发展方面来看,各地区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排名最高的南宁与排名最低的河池之间相差0.475分。排在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南宁、柳州和桂林,这一结果也符合预期。其中南宁是广西首府,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为 5120.94 亿元,排名广西第一位,并且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三产业占GDP的比值为64.7%。柳州是广西的重要工业基地,工业首位度在广西排首位,占据广西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桂林则是以旅游和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生态食

23、品等产业为主的城市,是广西的传统三强城市之一。2.创新发展方面。创新发展方面的平均分值为0.355,在六个子系统里得分最低,说明目前广西整体 部分指标数据在各公开的统计资料中并没有直接呈现,需通过进一步换算得到,如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高新技术企业法人数占比、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协调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GDP比重。-78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创新发展环境较弱,其中南宁和桂林表现稍好,得分分别为0.607和0.596。南宁强调创新

24、发展环境的培育,加速发展南宁 中关村“一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一飞地、一平台”的格局,各类创新型企业数量、企业研发创新平台数量均居全区第一。桂林作为广西的高校聚集区,拥有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在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且高新技术产业是桂林的发展特色,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协调发展方面。协调发展方面的平均得分为0.423,相较于地区发展和创新发展而言得分较高,仅次于绿色发展,说明广西的城乡协调工作取得一定成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大中型灌溉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罗汉果、

25、酸笋、芒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卓有成效,粮食、水果、食品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符合国家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方面的政策。4.绿色发展方面。“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广西在绿色发展方面得分最高且整体表现良好,平均得分为0.486。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桂林,得分为0.732分,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世界级旅游城市,桂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0.94%,以“漓江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不断夯实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绿色发展基础。南宁作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的名片,以0.711分排名第二。柳州以0.607分紧随其后,近些年在绿色发展方面卓有成效,通过用能结构优化、加快工业企

26、业节能改造、产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等方式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5.开放发展方面。广西作为我国唯一的沿海沿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开放发展方面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平均得分仅为0.361。其中,桂林和南宁在开放发展方面相对较好,得分分别为0.746和0.703。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大批外国游客到桂林旅游,进而推动桂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桂林以“产业振兴”为依托,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91.6亿元,同比增长27.3%,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区5.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在对外开放方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外贸进

27、出口总额累计3495.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5倍,年均增长率达22%。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发展的新格局。6.共享发展方面。在共享发展方面广西整体的平均得分为0.411,排名靠前的分别为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得分分别为0.753、0.581、0.557。南宁作为首府在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均表现良好。柳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区排名第一,得益于其较好的产业结构,2021年柳州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8.43%、41.79%、49.78%。桂林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医疗服务保障方面发展较为突出,是桂北地区的医疗资源聚集地。(三)城

28、市发展综合水平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方面来看,广西14个地级市的综合发展得分情况如图1所示。得分排名靠前的是南宁(0.702)、桂林(0.591)、柳州(0.567),得分在0.5以上;排名靠后的是崇左(0.262)、河池(0.253)、贺州(0.248)等城市,得分在0.3以下。前后相差较大说明广西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明显,南宁、桂林、柳州的整体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应兼顾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统筹发展。广西14个地级市的平均得分(K)为0.402,标准差(R)为0.133,表明广西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偏下且各城市间存在一定差距,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熵权TOPSIS得分结果可将广西14个地级

29、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发展相对较好型,得分超过0.469分(K+1/2R);第二梯队为发展一般型,得分介于0.336(K-1/2R)与0.469(K+1/2R)之间;第三梯队为发展落后型,得分在0.336之下。图1广西14个地级市综合发展水平-79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根据对广西14个城市梯队的划分,发展相对较好型城市有3个,分别是南宁、桂林、柳州,得分分别为 0.702、0.591、0.567,约占所考察城市总得分的33%。其中,南宁得分要明显高于同属于发展相对较好型但差距并不大的桂林和柳州,说明“强首府”战略在广西的开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作为桂东北片区的

30、枢纽节点城市,柳州和桂林在整体综合发展方面也表现较好,符合广西“十四五”规划中“一主二副”的发展定位。发展一般型城市有6个,分别是玉林、钦州、北海、百色、梧州、贵港,得分分别为 0.451、0.413、0.408、0.389、0.374、0.358,约占所考察城市总得分的43%。这些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并不大,说明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水平实力相近,同时面临着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受制于整体发展环境较弱、交通设施布局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或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使得上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局限。发展落后型城市共有5个,分别是防城港、来宾、崇左、河池、贺州,得分分别为0.314、0.276、0.262

31、、0.253、0.248,约占所考察城市总得分的24%。这些城市在综合发展实力方面表现相对落后,究其原因,上述城市发展的各项设施资源配套相对落后,发展观念、区域位置及地形地貌都处于相对的劣势。落后地区的发展增长势头相对不足,在下一轮的发展过程中容易被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更注重落后地区的发展。五、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将地区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六个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对广西14个地级市进行评价,进一步反映出现阶段广西各地发展水平的实测结果。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方面来看,位于

32、第一梯队即发展相对较好型城市为南宁、桂林、柳州,符合当下广西“强首府”及“一主二副”的发展战略,这些城市的整体发展环境相对较好,在广西境内有一定的虹吸效应;位于中间梯队即发展一般型城市分别是玉林、钦州、北海、百色、梧州、贵港,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上升压力与资源掣肘;位于末尾梯队即发展落后型城市有防城港、来宾、崇左、河池、贺州,在城市整体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其发展的边缘化。(二)政策建议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立足于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的经济质量高水平发展状态,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

33、发展,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洪银兴,2019;刘灿和韩文龙,2022)。广西作为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具有多重政策叠加利好以及沿海沿边、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等独特区位优势,城市发展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时期提出了以南宁为核心,柳州、桂林为副中心,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坚持以多元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加大创新开放力度,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位于第一梯队的城市发展潜力相对较好,应进一步加大创新开放力度,释放经济发展动能。在“一主二副”战略的引领下,进一步

34、强化首府南宁的主体地位,推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加速完善新能源、电子设备及芯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发挥其对桂南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打造面向东盟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柳州工业基地的作用,以产业创新为抓手,升级优化整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链,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广西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继续完善桂林世界一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利用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粤湘黔四省区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园等平台政策,进一步发挥桂林高校集聚的优势,鼓励产学研创新成果转化,带动桂北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叶莉等,2022)。2.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振经济高质量发展速度。广西位于中间梯队的

35、城市在整体发展方面表现相对较弱,资源集聚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不足,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中间梯队的城市缺乏高端人才,科技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周久贺,2022)。各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情-80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况,从交通设施完善、产业振兴培育、教育资源优化、医疗服务提升等方面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加大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优化城市的整体发展环境。钦州、北海应充分利用北部湾港口集群外向型贸易平台优势,在“平陆运河”工程的引领下,继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桥头堡功能,加速推进“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进程。玉林、贵港依托现有产业布局,使要素

36、资源进一步向工业集中,推进发展动能转换,加快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坚持稳投资、扩工业发展方向。百色、梧州应进一步加快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桂沿边铁路、南昆铁路百色段、南深铁路梧州段等建设进程,提升右江、西江等航道整治工程水运通航水平,提升区内区外的互联互通水平。3.加速融入城市圈一体化进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目前位于第三梯队的发展相对落后型城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要给予充分的关注,防止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边缘化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力度,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在这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防城港和来宾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好,从区位优势、产业支撑、人才吸引

37、等方面来说这两座城市都有着较强的发展后劲。崇左、河池、贺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边远地区,各种资源禀赋条件较弱,除了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以及政策上更多的支持与引导外,还需积极转变发展的观念与意识,将发展的理念根植于城市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并通过产业协作等方式融入“南、柳、桂”核心城市的发展一体化进程,发挥区域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后发优势来加速自身发展,逐步缩小与发展前列城市的差距(陈甜甜和刘红梅,2022)。参考文献1BETTENCOURT L,LOBO J,WEST G.Growth,innovation,scaling,and the pace of life in cities J.Pro

38、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7,104(17):7301-7306.2DOROSH P,THURLOW J.Agglomeration,growth andregional equity:an analysis of agriculture-versus urban-led development in Uganda J.Journal of African economies,2012,21(1):94-123.3WLODARCZAK D.Smart growth

39、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conne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planning using the example of high-tech firmsJ.Environment and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2012,44(5):1255-1269.4TUROK I,MCGRANAHAN G.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arguments and evidence for Africa and Asia J.Environ

40、ment and urbanization,2013,25(2):465-482.5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J.统计研究,2019,36(1):4-14.6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 J.管理世界,2019,35(7):1-7.7张国俊,王运喆,陈宇,等.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分异机理 J.地理研究,2022,41(8):2109-2124.8范恒山.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1)序 J.区域经济评论,2022(1):9-15.9张震,刘梦雪.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

41、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J.经济问题探索,2019(6):20-31+70.10王垚,年猛.政府“偏爱”与城市发展: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J.改革,2014(8):141-147.11刘建国,刘宇.中国城市化质量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 J.现代城市研究,2012,27(11):49-55.12曾淑婉,刘向东,张宇.中国省区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全国28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明 J.经济问题探索,2014(9):55-61.13王立韬,仇方道,郑紫颜.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以徐州市为例 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7):935-941.14方建国.人口密度、生活品质与

42、城市发展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2):65-76.15梁志霞,毕胜.基于城市功能的城市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J.经济问题,2020(1):103-111.16吴琼.“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协同融合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21,20(1):26-29.17叶松.双循环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J.开发研究,2021(4):65-72.18吴忠.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与路径选择 J.学术界,2011(5):28-36.19马忠新,陶一桃.制度供给、制度质量与城市发展不平衡基于改革开放后288个城市发展差异的实

43、证研究 J.财政研究,2018(6):70-83.20王晓红,冯严超,焦国伟.环境规制对中国城市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4):19-29+219.-81区域金融研究 2023年第8期经济纵横21杜宇,李娜娜.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评价逻辑与空间特征 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6(3):145-156.22张莹,陈涛峰,陈洪波,等.扶持政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5):46-56.23陈强,尤建新,鲍悦华.基于市民生活满意度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 J.公共管理学报,2006(2):49-

44、52+110.24鲍悦华,陈强.基于城市功能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 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5):778-784.25陈小卉,郑文含.基于绿色发展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研究以江苏为例 J.城市规划学刊,2017(3):70-77.26梁育民,焦延.从智慧城市的视角评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 J.新经济,2020(6):12-23.27邬思怡,王桂花.新时代我国城市群绿色发展实现路径研究 J.传承,2022(2):118-124.28肖德,于凡.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及差异比较分析 J.宏观质量研究,2021,9(3):86-98.29杨文,刘永功.中国城市发展质

45、量评价 J.城市问题,2015(2):2-7.30张宇,贾卓强.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成都与深圳的对比分析 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2):91-96.31张震,刘雪梦.新时代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J.经济问题探索,2019(6):20-31+70.32戚琳.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效率分解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1):89-97.33张明轩,靖旭阳,刘爽.哈长城市群城镇高质量发展及时空演变研究 J.特区经济,2022(4):66-70.34刘春霞.对长三角26个城市发展质量的测度及排名J.国家治理,20

46、18(40):29-50.35尹海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20(2):6-9.36张永涛.中原城市群竞争力的测度与简要评析 J.时代经贸,2020(23):54-55.37安树伟,宋维珍,张晋晋.沿海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究 J.开发研究,2021(3):44-50+2.38车靖宇,欧阳利,周诚,等.新发展理念下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20):222-224.39杜雨霈,王文举,杨波.西部城市发展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J.宏观质量研究,2022,10(4):107-117.40杨传明,姚楠,宋青,等.长三角城

47、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 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6):30-38.41陈子曦,青梅.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收敛性研究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6):42-60.42洪银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和相应的经济发展理论的演进兼论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渊源 J.经济学动态,2019(8):10-20.43刘灿,韩文龙.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2,8(10):44-53.44周久贺.广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J.传承,2022(4):98-105.45叶莉,夏惟怡,钟璇.广西城市经济发展旅游产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及其时空格局演变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22,35(4):76-89.46陈甜甜,刘红梅.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J.区域金融研究,2022(3):85-92.(责任编辑:肖丹然)(校对:易昌军黄颖)-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