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授课章节第三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音位 第三节 音位的组合 第四节 语流音变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语音的物理、生理性质,因素、音标、元音、辅音等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音位、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征,超音质音位;3.掌握音节、音位的组合、语调;4.掌握语流音变的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因素、音标、元音、辅音等概念及其分类,音节、音位的组合、语调。难点: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征,语流音变的类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 共3课时作业1.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 音位、音位变体、音位的区别特
2、征,超音质音位2.语流音变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参考文献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邢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1992叶裴声、徐通锵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课 后小 结第三章 语音第一节 语音性质和分类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语音具有物理特性、生理特性和社会特性。其中社会特性是语音的本质特性。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这是语音和其他声音共同具有的性质,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形成的。一切声音都是物理现象,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质)四种声学特征,语音也同样具
3、有这四种特性。(一)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是发音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是一赫兹。频率快,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概在1620000赫兹之间。长、大、粗、厚、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也就低。相反,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声音也就高。一般来说,妇女、儿童的声音要比男子的声音高就是这个道理。同一个人声音也会有高有低。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是由音高决定的。(二)音强(音重)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或轻重。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振幅的大小又跟发音体受到的力量的大小有关。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其振幅就大
4、声音就强;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小,其振幅就小,声音就弱。 语音的强弱同呼出气流量的大小和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强,反之就弱。音强在许多语言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普通话中的轻声就是音强在起作用。英语中的重音转移:content,refuse,汉语中的:大爷、地道、莲子、帘子等。 (三)音长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长短,振动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就短。音长在某些语言或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中的:sheepship,新疆话的:nei51 dA(近处)、ne:i dA(远处)。 以上三个要素又可称为非音质要素。(四)音质 又叫音色、音品。 指声音
5、的个性或特色。音质是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一个音区别于其他音的基本特性。它主要取决于声音的振动形式(即声波的形式)。我们平常听到的音大多数是有若干个单纯音组成的复合音。频率最小,振幅最大的单纯音叫基音,其余的叫陪音。当基音和陪音之间在频率上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时,就会形成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持这种波形的音叫乐音。反之,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在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语音中的元音属于乐音;清辅音属于噪音;浊辅音属于混合音。 从声音产生的角度看,造成语音音质的不同的原因有: 1发音体不同,例如不同的声带或同一声带振动与否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质,锣声与鼓声不同
6、bp不同。敲铁盆与敲塑料盆的声音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同一根弦用手拉与用手弹音质不同;发音时用爆破的方法与用摩擦的方法也会造成不同的音质。pf不同,拍手和搓手的声音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例如,大提琴和小提琴,二胡的音质不同,口腔的开闭,舌位的高低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都会形成不同的音质。四者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的四个成分,但总的说来,音长、音高和音强三者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的。音色是最根本最本质的,任何语言的语音系统都是以不同音色的音色为其最基本构成,其他要素则不占据主要地位。音色的变化最丰富,可以满足人们区别各种意义的需要。二、语音的生理基础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7、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三大部分。(一)呼吸器官 是语音的动力器官,由肺和气管组成。说话的时候,主要利用肺部呼出的气流发音。只有少数吸气音,如搭嘴音等。汉语某些方言、非洲某些语言以及藏语中有吸气音,语言一般都利用呼气发音。(二)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主要包括喉头和声带。其中声带是最主要的发声体。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韧带皱褶,前后两端分别连在软骨上。平时分开,像倒置的“v”形。中间的通道叫声门,上部分叫音门,下部分叫气门。(三)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其中最重要的是口腔,口腔中最灵活的是发音器官是舌头。舌头可分为舌尖、舌叶、舌面、舌根四部分。上述的各种发
8、音器官中有些是能活动的,比较重要的,如唇、舌、软腭、小舌、声带等,可以叫做主动发音器官。其余的如上下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可以叫做被动发音器官。三、语音的社会特性语音的社会特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它使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别开来。主要表现在:(一)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社会赋予的。一种语言或方言用什么音表达什么意义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二)语言的民族性也表现在语音系统上。任何语言或方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和独特的音位体系。如俄语语音系统中有r舌尖齿龈颤音,而汉、英语中没有。汉语普通话里无舌叶音t,广州话里有。(三)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里有不同的作用。有些音虽然在几种语言或方言里都有,但它
9、们的作用却不同。如“nl”,汉语普通话里能区别词义,是不同的音位。在南京话和河南某些方言里不区别词义,是一个音位。pp汉语普通话里区别词义,是不同的音位,英语里不区别词义,是一个音位。四、音素和音标(一)音素1定义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即从语音组合关系上不能再切分的单位。如:huaxuax-u-a,shanan-a-n三个音素。所以音素和字母不同。再如zuitsueits-u-e-i四个音素。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切分出来的,所以切分音素时可以不考虑非音质要素,如:音高、音强、音长等。2分类 音素可分为两大类: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0、1)在共鸣腔内是否受到阻碍。元音无,辅音有。(2)肌肉是否均衡紧张。元音均衡紧张,辅音不均衡紧张,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一部分肌肉紧张。(3)气流缓急。元音气流缓慢,辅音气流较急。(4)声带振动与否。元音声带振动,浊辅音声带振动,清辅音声带不振动。元音一般响亮,辅音一般不响亮。从物理学角度看,它们的区别是:元音为乐音,辅音为噪音或混合音。3音素与字母的关系:(1)一个音素多用一个字母,ftx。(2)一个音素用多个字母,long,sh,cht。(3)一个字母多个音素,a、ei、,ii。(二)音标 广义的音标指一切标记语音的符号。如,汉语拼音、日本假名、汉语注音字母等。狭义的音标指标记音素的音标。目
11、前国际上最通行的是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由“语音教师协会(后改为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它坚持“一个音标记录一个音素,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记录”的原则,它的符号主要采用拉丁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大小写、手写体、变形等,此外还吸收了少数其他语言的字母,使用了一些附加符号。国际音标的数量不是固定的,随着语音研究范围的扩大,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国际音标的数量很大,各民族语言用到的只是一部分。 国际音标可以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把宽式音标叫做音位音标,把严式音标叫做音质音标。宽式记音指较为宽松的音位记音,严式记音指尽可能精确地记录到不同的音位变体以及各种音
12、质要素和非音质要素的细微变化。如, “当”、“点”ta tian(宽式),ttin(严式)。在采用国际音标表示音素时,通常在符号外加 。五、元音 也叫“母音”。根据口腔中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可把元音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语言里的元音绝大多数是舌面元音。(一)舌面元音舌面元音是舌面起主要作用改变共鸣器(主要是口腔)形状而发出的音。根据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舌面元音。根据舌位的高低可以分为:高元音(iyu)、次高元音(IY)、半高元音(eo)、中元音(E)、半低元音()、次低元音()、低元音(aA);根据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iea)、央元音()、后元音(uo);根据唇
13、形的圆展可分为:圆唇元音(you)、不圆唇元音(iea)。其中的ieaou是8个基本元音(也叫标准元音)。四个极限音iua;四个定位音e。19世纪末,英国语言学家D琼斯用x光从口腔的左侧面拍摄了这8个基本元音的近腭点(舌面离上腭最近的点)的舌位图。(见下图71页)8个基本元音就是其他所有元音的参照点,其他所有元音都可参照它们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处所。横向的四根线分别代表高、半高、半低、低元音的位置;纵向的三根线分别代表前、央、后元音的位置。纵线的左侧代表不圆唇元音;纵线的右侧代表圆唇元音。还可在高与半高之间分出一个次高,低与半低之间分出一个次低,半高与半低之间分出一个中元音。根据舌位图我们可以对每
14、一个元音进行描写。 上下左右的四条边是舌位活动的边界,变更口腔形状所发出的舌面元音,绝大多数都在这个范围之内。(二)舌尖元音 根据发音时舌尖的不同状态,可把舌尖元音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1舌尖前元音 舌尖前元音有两个:一个是不圆唇的,一个是圆唇的。发时舌尖前伸上抬,接近上齿龈前部,声带振动。如汉语普话的“自”、“次”、“斯”中的。是与相对应的圆唇音,部位不变。如苏州话里的“书”中的。2舌尖后元音舌尖后元音也有两个:一个不圆唇的,一个圆唇的。发音时舌尖翘起靠近上齿龈后部,硬腭前部,声带振动。如普话里的“制”、“吃”、“实”中的。 是与相对应的圆唇元音,如湖北麻城话里的“树”里的。
15、3卷舌元音卷舌元音是舌面舌尖同时起作用的,即在发舌面元音时,舌尖向硬腭方向翘起。如普话里的“er”L。卷舌元音一般都用舌面元音后加r的办法标写,如普话里的“把儿”pAr 等。以上介绍的是口元音,另外,元音还有鼻化元音(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的元音),长元音和短元音。元音音长可以区别意义(广州话、英语等)。六、辅音也叫“子音”。所有辅音都是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受到阻碍或克服阻碍而发出的,气流受阻的部位叫发音部位,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叫发音方法。辅音的不同正是有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的。所以辅音分类的依据就是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从发音部位分类 按发音部位,辅音可分为以下十二种
16、 1.双唇音 下唇和上唇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ppm;bb等。如:爸、怕、妈等中的声母,big、babby等中的前辅音。2.唇齿音 下唇和上齿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fv等。如:纷纷、fish等中的辅音,vacation(假期)。3.齿间音 舌尖和上齿尖接触或靠近发出的音,如 等。如:Think、tooth、that、the等。4.舌尖前音 舌尖抵住或靠近上齿背发出的音,如 ts ts s; dz z等。如:自私、次子、四次、hands、zebra等。5.舌尖中音 舌尖抵住或靠近上齿龈发出的音,如ttnl;ddrr等。如:大胆、贪图、难耐、历练、dance、danger、rabbit、radi
17、o等。6舌尖后音 舌尖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tt d d 等。如:知识、支持、市尺、日出等。7、舌叶音 发音时,舌叶两边隆起接近硬腭,双唇略有突出,如。汉语中没有,英语中有。如: ship、pleasure等。8舌面前音 舌面前部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汉语普通话里的tt。9舌面中音 舌面中部抵住或靠近硬腭时发出的音,如j等。发i的舌位,但有摩擦。如:year、yellow、yes等。10舌面后音 也叫舌根音,舌面后部抵住或靠近软腭发出的音,如kkx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gg等。如:garbage、garden等。11小舌音 舌根抵住或靠近小舌时发出的音,如R(法语音)。12声门
18、音 发音时,声门紧闭又突然打开,或声门留一狭小通道让气流擦过发出的音,如 h等。如:英语中的hope等。(二)按发音方法分类根据发音方法辅音分为三大类十一小类。1根据发音时气流受阻、除阻的情况分为8小类。(1)闭塞音(塞音、爆破音) 发音时,发音器官某部位完全阻塞,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出的音,如ppttkk; ggbbdd等。 (2)擦音 发音器官的某部位不完全阻塞,留有一条缝隙,气流从缝隙中挤出摩擦生音,如fvsszxzh等。(3)塞擦音 成阻时发音器官某部位完全阻塞,除阻时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即先塞后擦,如:tsts tt等。以上三种总称阻塞音。(4)鼻音 发音使口腔某部位完全阻塞
19、像发塞音时一样,但软额下降,气流从鼻腔流出,如mn等。(5)边音 舌尖上翘,抵住齿龈,使气流从一侧或两侧通过,如l等。(6)颤音 舌尖、小舌、双唇连续颤动发出的音,像一连串的塞音,如俄语里的舌尖颤音r,法语里的小舌颤音R等。(7)闪音 闪音是颤音的一次颤动,也叫单颤音,如英语every里的等。以上四类总称为响音(声带振动)。2根据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清音和浊音。 (1)清音 声带不振动的音叫清音。如:塞音:ppttkk等。擦音:fsx等。塞擦音:tsts tt等。(2)浊音 声带振动的音。如:塞音:bbddgg等。 擦音:vz等。 塞擦音:dzdzdd 等 。 3根据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分为送气
20、音和不送气音。 (1)送气音 发音时气流较强,只有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如: 塞音:ptkbdg等。 塞擦音:ts t等。(2)不送气音 发音时气流较弱。如:塞音:ptkdbg等。塞擦音:ts t等。 另外还有鼻音口音的对立。软腭低垂,堵住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道,气流从口腔出来,所发出的音叫口音。(三)辅音发音的几种独特情况 1半元音:介于元音和辅音之间,属于混合音。声带颤动,较为响亮(与元音相似);又略带摩擦(与辅音相似);口腔近于开放,乐音成分大些。 普通话中零声母的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其韵头都是半元音。“烟、温、元” 2腭化辅音:
21、发音时扩大舌面与上颚的接触面,在发辅音时同时加上j音,两者合成一个音素。 英语dew、俄语、普通话t、t、n、l与齐齿呼相拼时,就带有腭化色彩。“电”、“题” 3唇化辅音:发辅音时伴随圆唇动作,一般在辅音下方(或右上方)加“w”。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常见,特别是舌根唇化明显。kw、khw、gw 普通话,多数辅音与合口、撮口韵母相拼时带唇化色彩。“都”“居”以上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辅音的分类,每一个辅音都可以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描写,如p发音特点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反之,知道发音特点就能确定这个辅音。如:舌根、不送气、清、塞音是k。七、现代汉语普通话辅音和元音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
22、对照 (一)声母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参见现代汉语教材) 1阻塞音(塞、擦、塞擦)才有清音。2塞、塞擦音才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3塞擦音用两个字母表示。4最多四个特征,少则三个,多出的一个为送气与否。5先看发音部位,后看是否送气,清浊紧随其后,最后塞擦边鼻。6汉语拼音中只有五个浊辅音。lmn。(二)韵母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对照(参见现代汉语教材)第二节 音位 音素是从语言的自然属性来考察的,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进行分析,得到的最小语音单位是音位。一、音位(一)音位的定义 音位指一定语言或方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通常放在/中以区别字母和音素。 首先,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知道每种语言中音
23、素众多,但有的能区别意义,有的不能区别意义。我们把能区别意义的音素当作一个语音单位,即一个音位。不能区别意义的相似的音素归为一个语音单位,即一个音位。如汉语普通话里的nl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能区别意义,nai(耐)-lai(赖)。所以是两个音位/n/、/l/。但在有些方言中如汉口话里n、l不能区别意义,在nai(耐)-lai(赖)中n、l可以互换,所以应归为一个音位/n/。 其次,音位只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同样一个音素,就其自然属性来说,对各个语言或方言都是一样的,但它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所起的作用却不一定相同。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系统。如汉语普通话里送气与不送气有区别意义的作
24、用,bao214(保)-pao214 (跑)、dai51(戴)-tai51(太)、ge51(个)-ke51(刻)等。所以汉语里p-p 、t-t 、k-k 是六个不同的音位,两两相对。而在英语里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 study-tea、speak-peak、skill-key中的t、p、k读成tt pp kk 不能区别意义。所以英语里这些音素归为三个音位/p/t/k/。因为在英语里送气与不送气是互补分布的,在s后面读不送气音,其他位置读送气音,所以读错了也不会产生误解,不会变成其他词,这样也就不具有辨义的功能了。相反,英语里有与清塞音音位/p/、/t/、/k/相对的浊音音位/b/、/d/、/
25、g/,如:pig-big,foot-food等。而汉语里没有与清塞音相对的浊音音位,在汉语里bdg分别归入/p/t/k/音位中。所以我们不能单独说pp b是一个、两个或三个音位。只能放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来确定。 再其次,因为是最小的,所谓最小的指音位不能再切分了。 最后,音位是语音类型单位。所谓语音类型单位指一个音位通常包括若干个发音特点相似、不区别意义的音素,音位通常是一个语音集合体。如英语的/p/包括pp 等。汉语的/p/音位包括pb等。汉口话里/n/包括nl等。 总之,音位是以能否区别意义为标准,对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进行分析得出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二)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音位和音素都
26、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它们是有区别的。表现在:1划分的角度不同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的,而音位是从区别意义的角度划分的。如aA 音质不同,是三个音素,但在汉语普通话里它们不能区别意义,da里的a读成任一个,意义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个音位/a/。 2研究的范围不同 研究音素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语音的自然属性上研究;音素各语言可以共享,记录音素的国际音标各语言通用。研究音位则必须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主要从语音的社会属性上研究。为什么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的作用不同,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音素就像人类共有的制造语言外壳的原材料,操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从中取走不同的音素组成自己语言
27、或方言的音位系统。汉语、俄语、英语等的音位系统各不相同。一种语言里音位的总量很少,大多在1550之间,以30左右常见人们对发出的语音进行选择,组成有限的区别性单位。普通话(19+5;22+6),哈萨克语33,普米语62音位数目最少的是夏威夷语(13个,5个元音+8个辅音) 3包含的内容不同(分类不同) 音素只能从音质上来辨别,构成单一;音位可以从语音四要素的任何一要素划分与归并,构成复杂。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调位、重位、时位)。4包含的变体不同音素是一次发音就可以分辨出来的,没有变体;一个音位常包含几个变体,是一个类型单位。(三)划分与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1对立原则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
28、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音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处于对立关系中的语音单位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音位。确定语音单位是否有对立关系最有效的方法是替换法。如: mai51(卖)、lai51(赖)、dai51(戴)、nai51(耐)、pai51(派)、bai51(败)这说明m l t n p p是对立关系,是不同的音位。2随意替换原则(非对立原则)如果一类音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不区别意义,那么这些音之间的关系是非对立关系,这类音可归为一个音位。如汉语某些方言中nl/n/,英语的sit中的t可有两个读音t、t/t/。非对立原则是归并音位的第一原则。归并音位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3互补原则正常情况下从不出
29、现在相同语音环境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语音中互补现象是很多的。如汉语中的i 以及f ,正常情况下从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都成互补分布。英语中的pp 也是互补分布。正常情况下p只出现在s之后,p 出现在词首或其他位置。呈互补分布的音,由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所以当偶尔替换时,不会引起误解,也就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处在互补关系中的音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如英语中的pp,若有人把speak读成spi:k由于没有与之对应的一个spi:k,所以不会引起误解,只是听起来不自然而已,并没有区别意义。可归为一个音位/p/。 4相似原则 归并音位不但要遵守非对立原则,还
30、要有相似原则。若一类音是互补分布,或者处于非对立关系中,而且发音特点相似,那么可归为一个音位。如以上说到的英语中的pp是互补分布,且发音相似,同属于双唇清塞音,归为一个音位。汉口话中的nl,是非对立关系,且发音相似,同属于舌尖中浊辅音,归为一个音位。但像f 在汉语普话中虽然也是互补分布,但发音特点相距太大,不能归为一个音位。一般来说,呈非对立关系的音属于一个音位,呈互补分布的音,如果相近,是一个音位,否则不归为一个音位。思考:zh ch sh 与z c s,jqx与gkh是分还是合? 除了以上三条外,还可参考历史原则(看历史上有无共同来源);经济原则(音位总数越少越好);均衡原则(构成较均衡的
31、体系)等等。 (四)音位的分类 音位可分为两类: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音位,即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由于音素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占有一定的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以上所举例子都是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语音四要素除音质外,音高、音强、音长也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也能构成音位。这种有区别音位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其中利用音高、音强构成的音位也叫超音段音位,因为它们在语音线性序列中不占有位置,可以超越一个音素音段作为几个音素音段的共时成分出现。非音质音位可分为调位、重位、和时位。 (1)调位 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声调音位。汉语普话有
32、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位。(2)重位 是由音强特征构成的音位。重位在英语、俄语等语言里是一种重要的区别词义的手段。如俄语的Mykamuka(面粉)、muka(痛苦)。英语里的attributetribju:t(性质)、 tribju:t(归因)。refuse(垃圾)、refuse(拒绝)等。汉语普话里轻重音的变化有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如火烧、大爷、大麻子等。(3)时位 由音长特征构成的音位。主要运用元音的长短。英语、德语等语言里比较多。汉语某些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也可见到。如广州话ka:i街、kai鸡等。二、音位变体(一)定义我们知道,凡处于对立关系中的各个语音单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
33、划分为各自独立的音位;处于非对立关系中的语音单位,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我们把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语音单位称为该音位的不同变体。音位变体主要是指音质音位的变体。如汉语里pb是/p/音位的两个变体。(二)分类 1条件变体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汉语普话中的/a/音位有四个变体aA。它们呈互补分布:a在韵尾i、n之前,如kai55(该)pan55(班)等,因为i是前元音,n是舌尖中辅音,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所以在in前发a比较顺口。A无韵尾时,如A(啊)、lA(啦)、tiA55(家)等。在韵尾u、之前,如xu214(好)、m 35(芒)等。因为u是
34、后元音,是舌面后辅音,发音部位靠后,发成比较顺口。在韵头i或y与韵尾n之间,如min35(棉) yn35(悬)等。因为iy是前元音,从i或y到n,介于其中的音自然抬高,接近于发时的舌位,语音也极为相似。由于它们互补分布,语音特点相似,所以可归为一个音位。再比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t/k/音位分别有两个变体pb,td,kg。清音出现在非轻声音节里,浊音出现在轻声音节里。如pA55b (爸爸)、ti51du(地道)、mei35guei(玫瑰)。再比如英语中的pp也是/p/的条件变体。2自由变体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下出现,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样的变体便是自由变体。如汉口
35、南京等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的话nl可以替换,不区别意义。这些地区的“男”与“蓝”、“牛”与“刘”、“女”与“吕”、“脑”与“老”不分。所以在这些方言里nl是/n/音位的自由变体。另外像东北话、河南某地方方言中舌尖前辅音tstss与舌尖后辅音tt不分,这些变体也是自由变体。再如directiondir或dair中的iai也是自由变体。还有像cupsit中的pptt也为自由变体。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平时发出或听到的音都是音位变体。音位与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音位存在于音位变体之中,离开了音位变体,音位也就不复存在了。同一音位的诸变体没有主次之分,变体也不是相对于正体而言的。在各个变体
36、中,可以选择那些使用频率高,受语音环境影响小,比较简便的变体代表这个音位。如aA 可以选择a,也可选择A或代表这一音位。选a是从使用频率高的角度考虑的。三、音位的区别特征(一)音位区别特征理论音位区别特征理论是结构主义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雅柯布逊提出来的。我们知道,音位是一定语言或方言里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类型单位。这里的最小的是指在语流中不能再切分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又发现每一个音位是有更小的语音形式组成的,这些语音形式有区别音位的作用,我们把他们称作音位的区别特征。即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其实一个音同其他音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叫区别性特征(音位与音位;音素与
37、音素之间都有区别性特征。)不同音位之间至少有一个区别的特征(它是音位内各个变体所共有的、与其他音位对立)相区别。并不是所有的语音特征都能用来区别音位(与音素不同),不起作用的叫非区别性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一束区别特征的集合。音位与音位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对立。而且这些特征互相处于同时并发的关系,与线性序列无关。如汉语普话里的: /s/ 舌尖前 清 擦音 (双向聚合音) /z/ 舌尖前 浊 擦音 (单向聚合音) /x/ 舌根 擦音 /ts/ 舌尖前 不送气 塞擦音 (单项对立和多相对立)/s/音位以清音与/z/音位相区别;以舌尖前与/x/音位相区别;以擦音与/ts/相区别。
38、/z/音位以舌尖前和浊音与/x/音位相区别;以浊音和擦音与/ts/相区别。/x/音位以舌根和擦音与/ts/相区别。因为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构成它的区别性特征同样受到系统的规定和制约。如普通话/p/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五个)与英语/P/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五个)不同。普通话:辅音性(与元音音位区别);双唇音(与非双唇音区别);塞音(与发音部位相同的非塞音如擦音/f/区别);不送气(与送气的/p/区别);口音(与鼻音/m/区别)/p/b/属于同一个音位英语:辅音性(与元音音位区别);双唇音(与非双唇音区别);塞音(与发音部位相同的非塞音如擦音/f/区别);清音性(与浊音/b/区别);口音(与
39、鼻音/m/区别)/p/p/属于同一个音位。音位区别特征的对立可分为多项对立和单项对立。如,/p/与/t/,/p/与/p/属于单项对立,/p/与/f/,/p/与/n/属于多项对立。 (三)音位区别特征的描写一般可以用矩阵图来描写。一个音位实际上是一束区别的特征的集合。这些区别特征的核心是二元对立,把属于同一种语言的部分或全部音位横向排列,把区别特征纵向排列,然后对每个音位区别特征分别加以分析,用正负号加以回答,便得出一个音位区别特征矩阵图。如下: 音位特征pftxn 辅音/元音+口音/鼻音+-双唇/非双唇+-唇齿/非唇齿-+-舌尖中/非舌尖中-+-+舌面后/非舌面后-+-送气/不送气-+塞/非塞
40、音位区别特征矩阵图,可以显示出某一音位是由哪些区别特征组成的,也可以显示出整个语音系统音位特征的总体状况。对揭示音位聚合类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语言识别与合成具有重大意义。第三节 音位的组合一、音节音节的性质可以从发音、声学、听觉三个角度来描写。从发音的角度来看,一次肌肉紧张过程就是一个音节。从声学的角度来看,一个音强增减过程就是一个音节。从听觉的角度来看,音节是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断。音节可由一个或多个语音单位(音位)构成。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音位组合规律通常在音节范围内进行研究的,其
41、组合特点表现在音节构造上。普通话音节最少有一个音素,最多有四个音素。(音位通过具体的变体来体现由音素构成的音节包含在由音位构成的音节中)nA /na/ (/na/、/nA/、/lA/、/n/)汉语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起首的辅音)、韵母(韵头+韵腹领音+韵尾)、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特殊的例子有:(1)没有声母,如“昂”(n),“杨”yng。(2)韵母没有元音。这种情况只有很少的几个语气词,如“呣”(m)、“哼”(ng)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一般把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合称四呼。汉语
42、音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声母和“四呼”的配合很有规律性,这是音位互补关系的体现。如舌尖前音声母z.c.s,舌尖后音声母zh.ch.sh,舌根音声母g,k,h可以和开口呼、合口呼组合成音节,而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组合。舌面前音j,q.x可以和齐齿呼、撮口呼组合,而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组合。汉语:418个音节(带调1332)四种:(1)元音(2)辅音+元音(3)辅音+元音+辅音(4)元音+辅音二、复元音不同的元音音位直接组合。两个元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如/ai/、/uo/,叫“二合元音”;三个元音音位组合而成的,如/uei/、/iau/,叫“三合元音”。三、复辅音不同的辅音音位直接组合。如英语fly(
43、飞)中的“fl”;俄语(国家)中的“”。 塞擦音不是复辅音:结合紧密,作用同单个复辅音。第四节 语流音变一、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 (一)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的含义 语流中的一个音,由于受前后音或者说话时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一种共时的、临时的变化。在言语交际中,语流音变随处可见。同样的语音结构单位,由于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即使它处的语音环境相同,不同的人读音也会有所不同,就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发音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研究语流音变也只能概括一般的、普遍的语流音变现象。历史音变是指具体语言的语音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所发生的变化。具有固定性和历时性。如汉语从古代到现代语音系统发生的变化。 (二)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的区别与联系语流音变与历史音变不同,它具有共时性和临时性,比如,辛苦 in55ku214,在语流中读成 i55ku214 ,是由于n在语流中被k同化成了。n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