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6926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热能和动力机械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制冷和空调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领域。制冷是一种冷却过程,除用于食品冷冻加工、化工和机械加工等工业制冷外,其最主要的应用是空调。空调中既有冷却,也包括括供暖、加湿、去湿以及流速、热辐射和空气质量的调节等。 本章将以制冷循环或逆向循为核心,重点阐述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关系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制冷的定义与分类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保持并利用这个温度。按照所获得的温度,通常将制冷的温度范围划分为以下几个领域:120K以上,普冷;120N03K,深冷(又称低温);03K以下,极低温。 由于温度范围不同,所采用

2、的降温方式,使用的工质、机器设备以及依据的具体原理有 很大差别。工程应用上有多种人工制冷方法,如适用于普通制冷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气喷射式制冷,适用于深度制冷(制冷温度为20160K)的气体膨胀制冷、半导体体制冷、磁制冷等。空气调节系统中所用的人工制冷方法主要是蒸气压缩式、吸收式制冷。二、制冷研究的内容 制冷研究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于环境温度的方法、机理以及与此对应的循环,并对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2)研究循环中使用的工质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合适的工作介质。3)研究气体的液化和分离技术。例如液化氧、氮、氢、氦等气体,将空气或天然气液化、分离,均涉

3、及一系列的制冷技术。 4)研究所需的各种机械和设备,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 三、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技术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个生产技术、科学研究领域,并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1商业及人民生活 食品冷冻冷藏和舒适性空气调节是制冷技术应用最为量大、面广的领域。 商业制冷主要用于各类食品冷加工、冷藏储存和冷藏运输,使之保质保鲜。现代的食品工业,从生产、储运到销售,有一条完整的“冷链”。所使用的制冷装置有:各种食品冷加工装置、大型冷库、冷藏汽车、冷藏船等,直至家庭用的电冰箱。 舒适性空气调节为人们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用的局部空调装置;大型建筑、车

4、站、机场、宾馆、商厦等使用的集中式。空调系统;各种交通工具,如轿车、客车、飞机、火车、船舱等的空调设施;体育、游乐场所除采用制冷提供空气调节外,还用于建造人工冰场,如上海杰美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面积达1200m2。 2,工业生产及农牧业 许多生产场所需要生产用空气调节系统,例如:纺织厂、精密加工车间、精密计量室、计算机房等的空调系统,为各生产环境提供恒温恒湿条件,以保证产品质量或机床、仪表的精度。 机械制造中,对钢进行低温处理,可以改变其金相组织,使奥氏体变成马氏体,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化学工业中,借助于制冷,使气体液化、混合气分离,带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在钢铁工业中,高炉鼓风需要用制冷的方

5、法先除湿,再送人高炉,以降低焦铁比,提高铁水质量。 在农牧业中,如利用低温对农作物种子进行低温处理。在交通运输业中,如采用液化天然气的汽车,使能量密度增大。在建筑工程中,如拌合混凝土时,用冰代替水,借冰的熔化热补偿水泥的固化反应热,可以有效地避免大型构件因散热不充分而产生内应力和裂缝等缺陷。 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人工的低温环境。例如:为了研究高寒条件下使用的发动机、汽车、坦克、大炮的性能,需要先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作模拟试验;气象科学中,云雾室需要(-4530)的温度条件,用于人工气候实验。 4医疗卫生 现代医学已离不开制冷技术。冷冻医疗如:肿瘤、眼球移植、心脏大血管瓣膜冻存和移植等手术

6、时采用的低温麻醉。细胞组织、疫苗、药品的冷保存。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作血干、皮干等等。 5空间技术 火箭推进器所需的液氧和液氢须在低温下制取,配合人造卫星发射和使用的红外技术也离不开低温环境,红外探测器只有在低温条件下,才能获得优良的探测结果,在航天器的地面模拟实验中,用液氮、液氦组成的低温泵使冷凝密闭容器内的气体达到高真空等。 6低温物理研究 低温技术提供的低温获得和低温保存的方法,为低温物理学的研究创造了条件,使低温声学、低温光学、低温电子学等一系列学科得到发展。超导现象的发现和超导技术的发展也与制冷技术的发展分不开。 第二节 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制冷循环可以分为可逆循环和不可逆循环两种。研

7、究理想制冷循环或逆向可逆循环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要寻找热力学上最完善的制冷循环,作为评价其他循环效率高低的标准;其二是根据理想制冷循环,可以从理论上指出提高制冷装置经济性的重要方向。 图6-1a、b分别为制冷循环(或制冷机)的热力学原理图和以气体为工质的逆卡诺循环的T-S图。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从低温热源获取的热量(即制冷量Q0)和输入功W(或输入热量Q)之和应等于向高温热源的放热量(即冷凝放热量Qk),即Qk=Q0+W。为了分析比较在两个确定的热源温度下,不同的制冷机在消耗某种功W情况下获得的制冷量Q0的大小,通常以制冷系数或称性能系数作为制冷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用或COP表示。其定义

8、为消耗单位功所获得制冷量,即 (6-1)补上 2对温度的限制及热力完善度 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与高、低温热源之间的传热必须要有温差。例如,如果一个制冷系统要保持冷室温度-20,并向温度为30的大气放热,那就必须在这两个温度的界限内实现循环。在放热过程中,制冷剂温度必须高于30315K;在制冷过程中,为了使冷室热量能传给制冷剂,制冷剂的温度必须低于25315K。这就使得循环成为图6-2所示的那样。由于存在温差传热,这时的制冷循环(含图中的虚线)1234已不能再称为逆卡诺循环,只不过该循环在了-J图上仍是一个矩形循环而已,它的制冷系数必然小于原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 逆卡诺循环是在没有传热温差和没有

9、任何损失的可逆情况下进行的,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作为理想制冷循环,它可以作为评价实际制冷循环完善程度的标准。通常是将工作于相同热源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君与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之比,称为这个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用表示,即 (6-3) 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随着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不同以及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而变化,其值可以大于1或小于l。热力完善度是表示制冷机实际循环接近逆卡诺循环的程度,热力完善度的数值恒小于1,故也称循环效率或卡诺效率。热力完善度的数值越大,就说明循环的不可逆损失越小。在循环中,减少传热温差、减少摩擦,均会减少循环的不可逆程度,并导致热力完善度的提高。制冷系数和

10、热力完善度都可以作为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但只是从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的数量角度反映循环的经济性,而是同时考虑了能量转换的数量关系和实际循环中不可渺的影响程度。 (二)变温热源的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 为了减少在制冷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不可逆传热所引起的可用能损失,制冷剂和传热介质之间应保持尽可能小的传热温差。就制冷机的一般工作条件来说,冷却介质及被冷却物体的热容量都不是无穷大,在传热过程中要发生温度变化,不能看作为恒温热源。此时,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应略高于(在极限情况下等于)冷却介质的出口温度(图6-3中的),但与冷却介质的进口温度()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同样,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同被冷却介

11、质的进口温度()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温差,如图63所示,对于变温热源来说,含有恒温热源的逆卡诺循环已不复存在,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变温热源(而不是恒温热源)的理想循环,以改善制冷系数。变温热源间的可逆循环,可依据冷源和热源的性质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只要满足工质与变温冷源、热源之间热交换时的温差各处均为无限小,以及工质与对其作用的物体之间保持机械平衡的条件,则工质进行的循环即为理想制冷循环,劳伦兹循环就是这种变温热源时可逆的逆循环的形式。 如图64所示,劳伦兹循环由两个等熵过程。ab、cd和两个变温的多变过程bc、da组成。b、c两点的温度分别为高温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d、a两点的温度分别为低温

12、热源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在实际中,要实现劳伦兹循环,冷凝器和蒸发器都必须是完全逆流式的;而且应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质,利用其在等压下蒸发或冷凝时温度不断变化这个特点,使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始终分别与冷却介质及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同步,使循环的不可逆损失减小,制冷系数和热力完善度增加。在传热温差无限小的极限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完全可逆的劳伦兹循环,所以,劳伦兹循环是外部热源为变温热源时的理想制冷循环。 对于变温条件下的可逆循环,可采用建立在乎均当量温度概念上的逆卡诺循环来表示其 经济指标。 (6-4)式中,、分别为两个变温热源的平均温度(K);为制冷系数。 变温热源间工作的劳伦兹循

13、环abcde的制冷系数,相当于在平均吸热温度和平均放热温度间工作的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即与逆卡诺循环等效的制冷系数。 (三)理想热泵循环 逆向循环是以耗功作为补偿,通过制冷工质的循环,从低温热源中吸收热量(即制冷量)并向高温热源放出热量,因此,逆向循环可以用来制冷(对低温热源而言),也可用来供热(对高温热源而言),或者制冷、供热同时使用。用来制冷的逆向循环称为制冷循环,而用来供热的逆向循环称为热泵循环。 因此,理论上最理想的热泵循环仍是逆卡诺循环,仍可以用图61b来表示,只是其使用目的和工作温度的范围有所不同。图6-1b中,了:是环境温度或某热源的温度,r2是供热温度(用于对外供热)。热泵循

14、环的性能用供热系数或COPh表示,它表示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供热量,即(6-5) 可以看出,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在以环境介质为低温热源向建筑物采暖系统供热的情况下,从节约能源的角度考虑是有重要意义的。二、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一般是指制冷剂用机械进行压缩的一种制冷系统。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有单级、多级和复叠式之分,设备比较紧凑,可以制成大、中、小型,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能达到的制冷温度范围比较宽广,且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因此,它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节仅以单级制冷循环为例,对蒸气压缩式制冷进行讨论。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

15、论循环 1制冷系统的组成与制冷剂 (1)制冷系统的组成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组成,沿逆时针方向构成一个逆循环制冷系统,如图6-5所示。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压缩机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的作用,是整个系统的心脏;膨胀阀或节流阀对制冷剂起节流降压作用,并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流量;蒸发器是输出冷量的设备,它的作用是使经节流阀流人的制冷剂液体蒸发成蒸气,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取冷量的目的;冷凝器是输出热量的设备,从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连同压缩机消耗的功所转化的热量,在冷凝器中被冷却介质带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压缩机所消耗的功(电能)起了补偿作用,使制冷剂不断地

16、从低温物体中吸热,并向高温物体放热,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2)制冷剂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也称为制冷工质。制冷剂的性质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的技术经济指标,同时也与制冷装置的特性及运行管理和环保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使用的制冷剂可分为四类:无机化合物,如氨、二氧化碳、水等;碳氢化合物,如甲烷、丙烯等;卤代烃(氟利昂),如R12、R22、R134a等;混合工质,包括共沸混合工质(如R502)与非共沸混合工质。 制冷剂不仅应具有优良的热力学、物理化学性能,还应该经济、安全,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目前,在制冷与空调行业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氟利昂制冷剂,由于受到臭氧层、温室效应

17、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正面临重大变革。一般用ODP和GWP分别表示消耗臭氧潜能值及温室效应潜能值,两者数值越小,则制冷剂的环境特性越好。目前总的趋势是:HCFC(即含氢的氟利昂)类物质已被列人受控对象,限制并进而禁止使用CFCs(即不含氢的氟利昂)。受控物质的范围有所扩大,限制和禁止使用受控物质的实际步伐大大加快。即使对于HFC(即不含氯的氟利昂),如R134a虽然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其ODP=0),但其仍会造成温室效应(GWP=0.24-0.29),也不能作为永久的替代物。因此,寻求可以长期使用的理想制冷剂的任务十分艰巨。 (3)载冷剂 载冷剂和制冷剂一样,都是传递热量的物质,它吸收制冷物体

18、或空间的热量,传递给制冷剂。作为载冷剂的条件是: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凝固、不汽化;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对金属不腐蚀、不燃烧、不爆炸;比热容大,输送一定冷量所需流量小,以减少输送载冷剂的循环泵功率;密度小、粘度小,可减少流动阻力;热导率大,以减少热交换设备的传热面积;价格低廉,易于购买。 常用的载冷剂有空气、水、盐水、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等。空气作为载冷剂有较多优点,特别是价格低廉和容易获得。但空气的比热容小约1kJ(kgK)、热导率小。空调、冷库的制冷系统常常采用空气直接冷却系统。水作为载冷剂除了具备载冷剂所必须的条件外,还能直接用来加湿空气,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又由于水在常压下的凝固温度为0

19、,只能用作制取0以上的载冷剂,故广泛用于普通的制冷空调系统中。 如果要制取低于0的冷量,则可采用盐水溶液为载冷剂。由于盐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而且受使用条件的限制,有些场合采用腐蚀性小的有机化合物或其水溶液为载冷剂,但其成本较高。 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修改 逆卡诺循环图6-6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被认为是理论的极限值。但是,按逆卡诺循环工作的蒸气制冷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无法实现。图6-7为修改后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它由两个等压过程、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及一个绝热节流过程所组成。与在两相区内的理想制冷循环或逆卡诺循环相比,作了如下两条重要的修改。 (1)用干压

20、缩代替湿压缩 在图6-6所示的湿蒸气区域内的理想循环中,为了实现两个等温过程,压缩机吸人的是湿蒸气,压缩过程为湿压缩,这个过程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实际上,液滴不是在压缩时逐渐吸热而蒸发,而是在吸人压缩机时就落在灼热的气缸壁及活塞上,湿蒸气中的液滴迅速汽化,占据气缸容积,使压缩机吸人的制冷剂量减少,制冷量降低,而且液滴进入气缸后很难全部汽化,容易发生压缩液体的“液击”现象,使气缸遭到破坏。因此,压缩机不得不放弃吸人湿蒸气而转为吸人干饱和蒸气或过热蒸气,即转为干压缩。干压缩是蒸气压缩制冷机正常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 采用干压缩后,与逆向卡诺循环相比,制冷系数会有所减小;因为在这种具有干压缩的循环

21、中,蒸气无益地加热到T2(Tk),继而又在等压下冷却,要消耗过多的能量。制冷系数降低的程度称为过热损失。它与制冷剂性质有关,一般地,节流损失大的制冷剂,过热损失比较小。采用干压缩,经济性有所损失,但对于制冷机的安全运行却是必要的。 (2)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理论循环中,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这样虽然会损失膨胀机的膨胀功,但装置简单。 在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阀的节流过程中,由于有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而这部分机械损失又转变为热量来加热制冷剂,使一部分制冷剂液体汽化。如图67所示,节流后制冷剂的状态4,比绝热膨胀后的状态4,的干度有所增加,比熵也有所增加。节流过程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22、,使有效制冷量减少。 显然,采用节流阀代替膨胀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所降低,其降低的程度称为节流损失。节流损失的大小随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的增加而加大,其次也与制冷剂的物理性质有关。由温三熵图可见,饱和液体线越平缓,以及制冷剂的比潜热越小,或者冷凝压力越接近其临界压力,节流损失越大。 除上述两点之外,蒸气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与逆卡诺循环还有一点区别,是在图6-7冷凝器中发生的过程。由于干压缩,使得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放热过程由冷却,和冷凝两过程组成,在中制冷剂与环境介质之间有温差,在中制冷剂与环境介质之间无温差。 3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为了说明蒸气压缩制冷机理论循环的性能,采用下列一些性能指标

23、,它们均可通过循环各点的状态参数计算得到。 (1)单位质量制冷量q0和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m,R q0也常简称为单位制冷量,系指1kg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从被冷却物体中吸收的热量。从热力学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可以得到q0(kJ/kS)为补上 1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 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实际循环与上述理论循环有许多不同之处,把实际循环叠加在理论循环的压一焓图上,如图68所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 1)实际压缩过程不是等熵过程。因为压缩过程中存在着气体内部以及气体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热交换和气体与外部的热交换,实际的压缩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多变指数不断变化的多变过程。 2)冷凝和蒸发过程中都存

24、在传热温差,所以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3)制冷剂通过管道、吸排气阀、冷凝器、蒸发器时存在压力损失。 4)实际循环中存在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冷凝器中液体过冷,可保证进入膨胀阀的是100的液体,在节流过程中减少汽化,使节流机构工作稳定,且有利于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蒸发器中蒸气过热,可以防止将液滴带人压缩机。 2实际循环的性能指标如图68中实际循环过程所示,要进行分析计算是较复杂的。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常常对它作一些简化。简化内容包括:忽略冷凝器及蒸发器中的微小压力变化,同时认为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均为定值;将压缩机的内部过程简化成一个从吸气压力到排气压力的有损失的简单压缩过程;节流过程仍认为是等焓过程。

25、经过上述简化,则实际循环可表示为图69中的01234501,其中12是实际的压缩过程。 1)单位质量制冷量、单位体积制冷量、单位理论功、制冷剂循环流量和理论功率。 制冷量通常由设计任务给出,得到制冷剂的循环流量后,可以求得压缩机实际输气量。(为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按进气条件所排出气体的实际体积,即体积流量)以及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即体积流量式中,为实际输气量与理论输气量的比值,称为输气系数。 根据即可选配合适的制冷压缩机。2)压缩机的指示功率Pi、轴功率Pe,及实际制冷系数。式中,为指示效率,表示实际压缩过程与理想压缩过程接近的程度,它考虑制冷剂实际压缩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逆因素。式中,为机械效率

26、,它取决于压缩机的结构、加工精度、润滑条件与保养,其值一般在0.80.95之间。从而可求得实际制冷系数,即3) 单位冷凝热量。式(620)中点2状态的比焓值用下式计算从而可求出冷凝器的热负荷,即4) 热力完善度(卡诺效率)。 (三)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工况 1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1)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的理论循环比较,实际循环中的过冷与过热是有优势的,因为单位制冷量增加了。但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却不一定总是增加的,因为即使单位制冷量增大了,但压缩的终点会处于离饱和曲线更远的过热区,压缩功(kJ/ks)随之增大。从制冷量观点来看,由于点1的比体积比点

27、0大,当压缩机的体积流量一定时,在点1入口状态下压缩机压送的质量流量就较小,因此,抵消了性能方面的改善。当然,液体过冷、蒸气过热对于保证进入膨胀阀的工质全部是液体以及进入压缩机的蒸气中不夹带液体,保证蒸气压缩制冷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是有实际好处的。 (2)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6-10a、b分别表示了蒸发温度T0、冷凝温度对一个具体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循环性能的影响。可以看出:当蒸发温度不变而冷凝温度升高时,对于同一台制冷装置来说,它的制冷量将要减小,而消耗的功率将增大,因而制冷系数将要降低。当冷凝温度不变而蒸发温度降低时,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制冷剂流量及制冷系数都是降低的,而压缩

28、机的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与变化前后的压力比值有关。 当由开始逐渐降低时,压缩机的功率有一最大值,而且对于不同的制冷剂,功率出现最大值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的比值大致相等,其值约等于3。 2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工况 所谓工况,是指确定制冷装置运行情况的温度条件,一般应包括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过冷温度和压缩机吸气温度等。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消耗功率及其他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工况。例如,压缩机制冷量,当蒸发温度5、冷凝温度30时,比蒸发温度-25、冷凝温度50时的制冷量大4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下列几种工况: (1)标准工况 这是根据制冷机在使用中最常遇到的工作条件以及我国南

29、方和北方多数地区一年里最常出现的气候变化为基础而确定的工况(表6-1)。通常所说的制冷机的制冷量和功率,是指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和功率。 (2)空调工况 它规定了制冷机在作为空调使用时的温度条件。空调时被冷却对象的温度较高,因此规定了蒸发温度为5使用时的温度条件;而由于空调的使用都在夏季,因而冷凝温度也规定得较高。 (3)最大压差工况 这一工况是在设计压缩机时需要使用的。考虑到实际使用中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随季节及使用场合而变,因此,设计时必须规定制冷压缩机在运转中可能承受的最大压差,以作为对各主要零件进行强度计算的依据。同时,制冷压缩机在运转中所承受的压差不得大于这一规定。 (4)最大功率工况

30、制冷机在冷凝温度一定而蒸发温度变化时,会有一个功率最大的工况。通常在起动过程中都要经过这一工况,因此,对于没有起动卸载装置的压缩机,要根据这一工况来确定驱动压缩机的原动机的功率。此外,在设计压缩机时,某些零件的摩擦也要按这一工况条件下的数据进行计算。 (四)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典型流程 以如下氟利昂制冷系统流程图611为例,其特点是: 1)氟利昂制冷系统需进行干燥处理,系统中通常设置干燥器,防止在蒸发温度低于0时因系统中含水而发生“冰塞”现象,影响正常工作。 2)由于R12和R22的排气温度比相同工况下氨的排气温度低,油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润滑油一般不带结焦物,可以直接返回压缩机曲轴箱中重新使用。

31、因此,油分离器与曲轴箱之间设有自动回油管路。 3)为了保证润滑油能顺利返回压缩机,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非满液式蒸发器。 4)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回热循环,故设有换热器(安设在图6-11部件6和7之间,使高压的液态氟利昂与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气态氟利昂进行换热),以增大膨胀阀前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提高压缩机吸气的过热度,既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又可以减少有害过热和发生“液击”现象。 第三节 制冷压缩机 压缩机是用机械方法使气体压力升高的一种设备,按其功用分,有获得压缩空气的空气压缩机和制取冷量的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是构成制冷系统四大关键部件(另外还有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的核心部件,在系统中起着压

32、缩和输送制冷剂的作用,也常被称为制冷空调系统的心脏。 一、制冷压缩机的种类及形式 制冷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分,有容积式和速度式(透平式)两类。容积式压缩机依靠活塞或回转部件的运动,使气缸容积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完成气体的吸人、压缩和排出过程。其具体形式又有活塞作往复运动(往复活塞式、斜盘式和电磁振荡式等)和部件作回转运动(如螺杆式、滚动转子式、滑片式和涡旋式等)两类。速度式压缩机是气体在其内被放射状的旋转叶片以动力方式加以压缩的设备,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 按压缩机的级数分,有单级、双级和多级压缩机。按压缩机的密封方式分,有开启式、半封闭式和全封闭式压缩机。按所用制冷剂分,有氨压缩机和氟利昂压缩机

33、等。按气缸数目分,有单缸、双缸和多缸压缩机。 目前活塞式以它小型、质量轻、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本节将主要阐述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二、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1活塞式压缩机的结构与组成 图6-12示出了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及其组成。压缩机的机体由气缸体1和曲轴箱3组成。气缸中装有活塞5,曲轴箱中装有曲轴2,通过连杆4与活塞5连接起来。在气缸顶部装有吸气阀9和排气阀8,通过吸气腔10、排气腔7,分别与吸气管11、排气管6相连。当曲轴被电动机带动而旋转时,通过连杆的传动,活塞便在气缸内作上下往复运动,在吸、排气阀的配合下完成对制冷剂蒸气的吸人、压缩和输送。 2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

34、与理论输气量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在p-V图上的表示如图6-13所示。图中纵坐标表示气缸中的压力户,横坐标表示活塞移动时在气缸中形成的容积V。想工作过程包括吸气、压缩、排气三个过程。当气缸中的活塞向右移动时,气缸内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吸气阀打开,压缩机在压力p1下吸气,直至活塞到达最右端(下止点)为止,即图中的4-1吸气过程。当活塞由右向左移动时,气缸内压力升高,吸气阀关闭,气体被绝热压缩,直至气缸内的压力达到户2为止,即图中的1-2压缩过程。当气缸内气体的压力升至排气压力p2,活塞继续向左移动时,排气阀打开,高压气体在定压下排出气缸,直至活塞到达最左端的位置(上止点)为止,即排气过

35、程23所示。排气过程结束后,压缩机再重复吸气、压缩和排气三个过程。由图可见,当压缩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压缩机对制冷剂所作的功可用面积41234表示,所以,图613的p-V图称为理想工作过程的示功图,图中Vg为气缸工作容积。 该理想工作过程是将它的实际工作过程抽象简化而成的。对于活塞式压缩机的理想工作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压缩机在单位时间内由吸气腔往排气腔输送的气体质量,将这部分气体换算为吸气状态的体积,便可以得到压缩机理想工作过程的体积输气量简称为理论输气量,单位是m3/s或m3/h。若压缩机气缸直径D(m)、活塞行程S(m)、转速n(r/min)和气缸数Z均已知,则压缩机的

36、理论输气量(m3/s)的计算式为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也称为压缩机的活塞排量。它仅与压缩机的转速、气缸直径、活塞行程、气缸数目等有关,而与制冷剂的种类和压缩机的运行工况无关。由可以算出理论质量流量(也称质量输气量)为式中,t,为压缩机吸人状态制冷剂蒸气的比体积。 3活塞式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与输气系数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比理想工作过程要复杂得多。图614为工作过程在P-V图上的表示(虚线01230为理想工作过程),也称为实际示功图。实际示功图与理论示功图差别很大,而且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也小于理论输气量。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气阀的阻力、余隙容积的存在、摩擦等多种

37、因素,而使吸人的制冷剂蒸气体积不等于活塞的排量。因此,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永远小于活塞排量(即理论辅气量)。两者的比值称为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亦称容积效率),用表示,即 式中,为压缩机的实际输气量。 输气系数是一个小于1的数,它表示气缸工作容积实际利用的程度。影响的因素很多,如压缩机本身的结构、所用的制冷剂的性质以及运行工况等。但对于确定的某一台压缩机而言,主要是运行过程中的压缩比,当压缩比增大时,减小;反之,增大。 三、活塞式压缩机的性能 制冷量和耗用功率是一台压缩机的两个最重要的技术特性。对于在一定转速下运转的压缩机,这两个特性参数基本上取决于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 实际上,压缩机本身

38、不具有制冷能力,但它能够压送一定流量的制冷剂,为在蒸发器中提供一定的产冷量创造条件。 1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活塞式压缩机的制冷量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为压缩机在计算工况下的制冷量;为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单位质量制冷量;为制冷剂在计算工况下的单位体积制冷量。 对于一台制冷压缩机,当使用某一种制冷剂时,其制冷量随着工况的不同而变化。因为 工况改变时,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九和制冷剂的单位体积制冷量,都随之而变。 压缩机出厂时,机器铭牌上标出的制冷量一般是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如果是专门为空调配用的压缩机,则铭牌上的制冷量为空调工况下的制冷量。 2活塞式压缩机的耗功率 在蒸气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中,已计

39、算过压缩机的理论耗功率,即 考虑到制冷剂实际压缩过程并非是等熵压缩过程,用压缩机的指示效率表示; 压缩机在运转时需要克服机械摩擦,用机械效率表示,可得到制冷压缩机的轴功率计算式为 式中,为压缩机的总效率,。 反映压缩机在某一工况下运转时的各种损失,在正常情况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总效率约为0.650.75。压缩机在实际使用中配用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率,还应考虑到压缩机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方式(用传动效率表示)以及电动机效率(用表示),即 工程上应用较多的除活塞式压缩机外,还有离心式、螺杆式、滚动转子式等制冷压缩机。一般在较小的产冷量范围内用活塞式压缩机最为合适,但近年来也呈现了与螺杆式和旋转式压缩

40、机相竞争的倾向。在中等的产冷量范围内,螺杆式压缩机正在替代小型离心式压缩机。大冷量范围仍继续使用离心式压缩机。原则上这种趋势今后不会改变,然而由于新制冷剂的使用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导致大、中、小冷量范围的重新划分。 第四节 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是制造低温冷冻水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央空调的制冷系统。冷水机组主要包 括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蒸发器等主要部件,还有相应的自动控制元件和电器控制柜等。冷凝器多数为水冷式。为使冷却水回收重复使用,要配置冷却水塔和冷却水泵。为防止制冷剂泄漏,制冷剂只是在冷水机组内循环。冷水机组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水的热量从而产生出512左右的冷

41、冻水。冷冻水通过空气处理装置(热交换器)产生空调所需要的冷风。 冷水机组主要根据制冷压缩机及组合形式的不同,有活塞式、螺杆式、离心式、模块式等的形式。 一、活塞式冷水机组 冷水机组中以活塞式压缩机为主机的称为活塞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水冷式的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部件已安装在一个机座上,其连接管路已在制造厂完成了装配b活塞式冷水机组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安装快、有很多种制冷量的机组可供选择等优点。它广泛应用于银行、舞厅、酒楼等中央空调制冷系统。对制冷量要求不太大的中小型制冷系统,采用活塞式冷水机组尤为合适。 图6-15为国产FJZ-30冷水机组外形图。FJZ-30冷水机组使

42、用R22为制冷剂,空调工况制冷量为341.9kW。电动机与压缩机靠联轴器连接,有轴密封机构。主机为6FWl2.5型压缩机,配以95kW的电动机。冷冻水进出口温度为12/7,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32/37。装有能量调节机构,制冷量为3419kW,可按1/3、2/3、1三挡来进行调节。调节能量是通过油压分配器、油压缸、电磁阀等零部件来实施。有手动调节和温控调节两种操作方法。 为了保证压缩机安全和经济运行,冷水机组装有高低压力保护和油压差保护的继电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吸气口之间装有旁通安全阀,当排气压力超过旁通安全阀的调定值时,旁通安全阀自动跳动,使高压侧的气体流人低压侧,保护压缩机不会因过载而损坏。

43、该冷水机组还设有防冻结的超低温保护继电器和断水保护继电器。当蒸发器的出水温度太低或冷冻水流量不足时,会自动停机。 图6-16为PJZ一30冷水机组系统。该系统设有气液热交换器7,利用从干式蒸发器4出来的温度还算比较低的制冷剂蒸汽降低从冷凝器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目的是防止压缩机液击和提高制冷效果。干式蒸发器采用纯铜管,R22制冷剂在管内汽化,水在管外被冷却。这种蒸发器要求充注的制冷剂最少,而且没有蒸发器管组被冻裂的危险。 二、离心式冷水机组 以离心式压缩机为主机的冷水机组,称为离心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原理与 离心式水泵类似,目前使用的有单级、双级、三级三种。离心式冷水机组系统示意图

44、如图 617所示。 由于制冷剂蒸气比水轻得多,为了达到一定的输出压力,单级和双级离心式压缩机叶轮 转速一般是7780rmin,要加增速器8使叶轮增速。制冷剂蒸气从蒸发器上方被吸入,经过叶轮离心式压缩机压缩后输送到冷凝器1被冷却成液体。制冷剂液体经高压浮球阀11进入蒸发器,吸收冷冻水的热量后制冷剂再次变成蒸气。由于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及工作特性,它的输气量一般希望不小于2500m3h,因此离心式冷水机组主要应用于大型的空调制冷系统。 图6-18是国产FJZ-1000离心式冷水机组外形。该冷水机组以R11为制冷剂,当蒸发 温度为4,冷凝温度为38时,制冷量为872kW。图619是FJZ-1000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示意图。 由于R11制冷剂在空调工况时的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为了防止空气渗入制冷系统,离心式压缩机做成半封闭式。在冷水机组的制冷系统中,配有一台2F4.8型的压缩机,主要作用是对制冷系统抽真空、试压、排除进入系统的空气和回收系统的制冷剂。 当需要排除渗入制冷系统的空气时,混合气体从冷凝器3的顶部经抽气阀被2F48型压缩机5抽到油分离器6;将混合气体中的油首先分离,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7,在气液分离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机械/制造/汽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