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福师《基础教育改革(华南学分互认)》在线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强调由学生自己发觉知识结论,强调是让学生在发觉、探究过程中领会学习方法、体验探索欢乐
A. 有意义学习
B. 探究学习
C. 接收学习
D. 机械学习
正确答案:B
2. 教育"()"则更重视从人类本身这里寻找教育依照。
A. 类比研究
B. 调查研究
C. 自然研究
D. 社会研究
正确答案:B
3. 行动研究之父勒温(Lewin, K.)在20世纪40年代曾将行动研究"过程"解释为()。
A. 探察
B. 总体计划学
C. 螺旋循环
D. 反思
正确答案:C
4. 教师实际上是在研究、反思自己教育生活经历,反思自己教学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教育事件。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境界。
A. 研究性教学
B. 感知性教学
C. 接触性教学
D. 认知性性教学
正确答案:A
5. 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大教学论》中,经过"引证自然" 方式提出了一整套()论(含"教学理论")。
A. 自然教育
B. 观察教育
C. 人文教育
D. 心理教育
正确答案:A
6. ()学习方式强调教师直接把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教学形态。
A. 有意义学习
B. 探究学习
C. 接收学习
D. 机械学习
正确答案:C
7. 教师“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含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叙述
A. 管理事件
B. 生活事件
C. 德育事件
D. 课堂事件
正确答案:B
8. 接收学习问题实质在于()。
A. 强调让学生“接收”知识
B. 不重视学生主动性
C. 将接收知识主动性落实为教师怎样讲解“教材”
D. 学生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C
9. 校本行动研究 提议人们用()“方法”研究课程与教学问题。
A. 自然研究
B. 社会教育
C. 行动研究
D. 行为研究
正确答案:C
10. “道尔顿制”,最初称“试验室制”,由美国学者()创建。
A. 柏克赫斯特
B. 杜威
C. 奥苏贝尔
D. 皮亚杰
正确答案:A
11. 教师()教育事件实际上是转化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突破口。
A. 写
B. 说
C. 看
D. 想
正确答案:A
12. ()单向流动则假定了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讲解来了解教材或应用教师讲解中提出某种原理来做练习而不需要提出学生个人化解释。
A. 学生-教材
B. 教材-学生
C. 教师-学生
D. 学生-教师
正确答案:A
13. 教师了解和选择何种"()"理念,将决定教师选择何种处理问题"思绪与方法"
A. 有效教学
B. 有效学习教育
C. 有效研究
D. 有效认知
正确答案:A
14. 好学生标准牵扯到()问题。
A. 课程目标
B. 教育目标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评价
正确答案:D
15. 教育中"类比研究"主要是经过寻找"人"与"()"相类性或相同性来取得教育启示
A. 社会
B. 自然
C. 世界
D. 自我
正确答案:B
福师《基础教育改革(华南学分互认)》在线作业二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目标教学”试验教学程序大致为“单元诊疗、单元定标、单元新授、单元测验、单元矫正”,其中()是关键步骤。
A. 单元定标
B. 单元诊疗
C. 单元测验
D. 单元诊疗
正确答案:CD
2. 教学一向有两种传统是()。
A. 不可认知教学传统
B. 现身在场、看得见教学传统
C. 隐身匿名、看不见教学传统
D. 可认知教学传统
正确答案:BC
3. 杜威提出()等等,几乎都与卢梭"自然教育"有某种联络。
A. 教育即生长
B. 教育无目标
C. 教育即经验改造
D. 教育人文认识
正确答案:ABC
4. “自学辅导教学”试验教学程序为:()、当初知道结果”等教学步骤。
A. 启发
B. 阅读
C. 练习
D. 小结
正确答案:ABCD
5. 教育试验研究基本要素()
A. 自变量与因变量
B. 前测与后测
C. 试验组与控制组
D. 假设与验证
正确答案:ABC
6. 真正“主动学习”意味着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地完成。
A. 学习目标与内容选择与确定
B. 为达成目标问题处理
C. 学习过程监督反馈
D. 学习结果评价
正确答案:ABD
7. “泛教育自传”包含()。
A. 真实教育经历
B. 教育做法
C. 教育想法谈论方式
D. 教学事件
正确答案:ABC
8. 假如从叙事者视角上看,叙事研究能够划分为()。
A. 教学叙事
B. 教学生活叙事
C. 教师叙事
D. 人类学叙事
正确答案:CD
9. 为了克服“同时教学”弊病,“异步教学”将教师()等三种指导形式与学生个体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学习异步化和教师教学异步化。
A. 教师指导
B. 个别指导
C. 分类指导
D. 全体指导
正确答案:BCD
10. 有两种情况将对教师"日常性教学"组成"难题",分别为:
A. 当教师按照自己经验处理这个教学问题之后,结果发觉原来教学问题并没有被处理
B. 教师总会碰到一些仅仅凭借自己个人经验无法处理问题
C. 认知难题
D. 接触性困难
正确答案:AB
福师《基础教育改革(华南学分互认)》在线作业二
三、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50 分。)
1. 某种教学传统(比如“讲授教学”)之所以能够现身在场,之所以能够被看得见,总意味着这种传统蕴涵了某种“认知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 “探究学习”以“发觉学习”为基本前提,通常意义上探究学习过程往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3. 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相当于怀特海五个步子中"我")"叙述"自己研究过程中所发生一系列教育事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4. 当前中国课堂教学流行教学方式是“同时教学”,包含班级教学和小组教学两种,主要是“小组教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5. 任何知识总是起源于求知者个人热情。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教育试验研究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假设-求证"活动。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教学是课程目标,课程经过教学而进入课堂,影响教师和学生。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8. 19柏克赫斯特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道尔顿市道尔顿中学正式试验她“试验室制”,后直接改称“道尔顿制”,在英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快速发生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学校教育在传递知识活动中埋藏了一个根本隐患:能够引发教育者重视是可传递知识结论,而与这些知识结论亲密相关“求知热情”却基本上不见踪影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0. 1981年,黎世法依照对中学生学习方法调查研究,开始在中学布点试验,称为“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试验,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反馈→小结”。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1. “叙事教育行动研究”主要是大学研究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和访谈对象,或者,以中小学教师所提供“想法”或中小学教师所提供文本为“解释”对象。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2. 教师“用钢笔录音”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突破口。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3. 教师-学生单向流动过程假定了学生只能接收而不能按照自己了解改变教师所传递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4. 反思通常指"回头思索",它指教师以及合作研究者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索处理问题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5. 受前苏联教育界启示,中国科学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等人在1974年也开始在北京八中、景山学校、黑山北关试验学校等地进行“程序教学”试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6. 赖斯被誉为"教育心理之父"。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7. 真正教学改革,总会受到课程牵连。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8. 中国近代教学改革最大影响,是成功地确立了“班级教学”制度并快速找到了“班级教学”内在形式,即“五段教学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19. 19前后,“自学辅导法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展开了试验”“自学辅导主义”教学激励“儿童自动”,重视教授之前学生“预习”.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0. 研究者不但需要使用某种研究"方法",还需要有相关"有效教学"眼光。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1. 校本教学研究就是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过程中展开自己教学工作。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2. 从学科视角考查,"教育经典"或"教育事件"范围会变得愈加广泛:数学教学领域如克莱因《高观点下初等数学》、波利亚《怎样解题》、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数学》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3. 所谓"校本教学研究",也就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教学,在自己教室中发觉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处理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经验"处理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4. 即使一个教师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反思案例等真实地统计了自己教育生活,不过这些案例本身却不是教师教育自传一个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25. 强调主动探究学习方式要求改变当前过于单一、单调“教师讲—学生听”尤其是教师“一讲到底”情况,这并就意味着“教师讲—学生听”就一定无效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