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甘肃10000名考试“追求卓越培训班”系列资料(三)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考点精讲01、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1、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思想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3、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或武装斗争)。注意:大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02、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曲折发展五个阶段。为毛泽东思想萌芽做贡献:陈、李、毛、瞿、邓中夏、周。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
2、9211927):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共二大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和中国革命应分为两步走等有了初步认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四大又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代表性文献: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深刻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前途等问题。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9271935):主要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以乡
3、村为中心的思想星火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反本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代表性文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着重阐述了红色政权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的思想。记住:“八七会议”(1927年8月)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三湾改编”(1927年9月)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1945)在土地革命
4、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记住: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0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简言之即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理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04、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05、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它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0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1
5、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在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0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注意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注意2: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0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注意1:中国的新民主
6、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是新旧民主革命区别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注意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应注意以下三点:(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2)同资产阶级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3)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是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二是发生在十月革命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三是它有了自己的
7、指导思想“马义”。四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11、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1948年12月30日,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了“人
8、民民主专政”的概念。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完整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即“两没一保护”)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
9、、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是:(1)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2)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简称“四面八方”的建设方针。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毛泽东于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一三、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4、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注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
10、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一五、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16、“工农武装割据” 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17、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毛泽东在1927年9月对秋收起义部队进
11、行的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最早体现了这一原则。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这一原则。军队政治工作有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人民军队内部实行三大民主,即(1)政治民主;(2)经济民主;(3)军事民主。一八、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抗日统一战线特点: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两个政权两个军队;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对顽
12、固派的斗争采用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19、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基本的、主要的联盟。20、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21、必须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22、在统一战线中要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发展进步势力是三个环节的中心一环。“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这三部分人。 “孤立顽固势力”,主要是孤立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其代表就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23、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24、毛
13、泽东为整风撰写的指导性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整顿党的作风25、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26、着重思想上建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中心环节。2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之间的矛盾。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地主阶级己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 工业化是总路线的主体,后者是两翼。总路线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注意1:过渡
14、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注意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29、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经过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30、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创造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
15、式(公私合营,包括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两个阶段)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在整个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实行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个别行业公私合营的企业实行“四马分肥”,即将企业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部分。全行业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31、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明确指出:现在,“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
16、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3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指出:在政治上要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要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上,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方法33、实现“四个现代化”。 周恩来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现代化的国防建设任务首次被明确提出。34、中共八
17、大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5、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并把它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36、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37、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毛泽东的“新经济政策”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邓子恢、邓小平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38、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毛泽东肯定了鞍山钢铁公司“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即“鞍钢宪法”。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
18、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最大的权利。40、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41、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政府,是1947年5月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42、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963年初,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想提出“一纲四目”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台湾必须回归祖国。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提出“和平统一”的对台方针,希望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的最终统一。4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阐述了新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确
19、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方针,提出在平等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5、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来北京参加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6、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了执政党建设问题。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47、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提出“两个务必”的原因。48、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
20、主义倾向,撰写了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49、193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50、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个科学概念作了具体的说明,1945年中共七大,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51、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5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
21、点、根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5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和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样四个方面。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54、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正确的评价。第三部分 专项模考题毛泽东思想概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考题(一)一、
22、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最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 _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A、论新阶段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 ) A、和平与发展 B、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C、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D、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 11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主要方式包括()制定修改 废止认可1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经济关系行政管理关系 友谊关系家庭关系一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1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 收益权处分权一五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将法律划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实体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 第三人辩护人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C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进行科学实事求是的评价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C 党
24、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5、邓小平在 _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党的十二大 D党的十三大 6、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_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7、邓小平围绕 _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为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和平与发展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针对_的重大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25、主义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全面协调 C、可持续 D、以人为本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1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一三、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是( ) A.工人阶级和小
26、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1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军队建设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一五、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 ) 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工农武装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16、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农民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17、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 ) A.党的创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一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革命对
27、象不同 B.革命力量不同 C.革命手段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19、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0.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21.1953年到 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
28、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4.我国农
29、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2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27、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8、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方针和原
30、则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 C、典型示范 D、国家帮助29、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是( )A.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 C.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D.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3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 )的基础地位 A. 共同富裕 B.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 B. 改革开放问题 C. 什么是社会主义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 32、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 ) A. 互为条件 B
31、.互相独立 C. 前者是过程, 后者为基础 D. 互相排斥 33、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 A. 实行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 C.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 生产力高度发达 34、社会主义时期,解放生产力要通过( )这一根本途径实现。 A. 社会革命 B. 政治斗争 C. 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D. 社会主义改革 3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 提高人民的收入 D.发展生产力 36、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终体现在( )这一根本目标上 A. 人民群中摆脱贫困 B.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按劳分配 37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由( )决定 A阶级矛盾 B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C社会需求同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先富”和“后富”的矛盾38、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 ) A.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 B.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C. 中国的资源状况 D.中国的人口状况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经历的起始阶段 B.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C. 走向社会主义的阶段 D.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40、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 A. 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
33、不发达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 自然条件差,资源相对短缺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明地提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 4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
34、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4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4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 ) 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D实现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产品经济的过渡47
35、、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 48、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 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 49、三个“有利于 ”标准中最根本标准是:( ) A、综合国力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人民生活标准 D、社会主义标准 5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 A、对外开放 B、引进先进技术 C、争取和平 D、对话协商 51、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对外开放 52
36、、全方位对外开放是( ) A、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B、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 C、对绝大多数国家开放,无论其大小,发展程度和性质 D、对发达国家开放53、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5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5、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37、( )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56、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控制力 B、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C、在社会总资产中的绝对数 D、在社会总资产中的占优势,且有质的提高 57、非公有制经济( )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B、就是指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D、是有限度地允许其发展5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当家作主 C、权力制衡 D、人民的生存权 59、我国
38、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D、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6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 A、指导思想 B、惟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62、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3、民主首先是指一种:( ) A、个人民主 B、公
39、共民主 C、国家制度 D、法律制度 64、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民主 B、人权高于主权 C、人权主要是个体在政治上的权利 D、人权是绝对的,抽象的概念 6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 A、各民族都建立自治政府 B、中央政府对民族自治区域不加领导 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66、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 A、前提和基础 B、过程和结果 C、内容和本质 D、手段和目的 6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68、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 A、两党制 B、
40、多党制 C、一党多元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 A、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70、党的十五大指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 ) A、重要内容 B、重要标志 C、重要基础 D、重要支持 7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 A、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D、为党的工作服务,为行政工作服务 7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 A、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上
41、是统一的 C、内容一致,形式不同 D、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关 7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原则是:( ) A、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7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 A、思想道德建设 B、法制建设 C、民主政治建设 D、干部队伍建设 75、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诚实守信 D、开拓创新 7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方方向 D、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7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C、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D、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78、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 B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