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及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7436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8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及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及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及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收稿日期2023-04-11课题项目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编号:BIE210026)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1.李梦秀(1993),女,汉族,河南省洛阳人,教育学硕士,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2.张春明(1969),男,汉族,天津市人,管理学博士,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Benchmarks and Paths of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

2、nal Colleges-Under the Context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LI Meng-xiu1,ZHANG Chun-ming2(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 300350)Abstract 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of great epochal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killed

3、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take labor educations ideological,practical,and social aspects as the educational benchmark and focus on improvin

4、g labor value orientation,labor skill level,and labor spiri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hieve deep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of labor educa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及路径李梦秀1,张春明21.2.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摘要 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对劳动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职

5、业院校应以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社会性为育人基准,着力提升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精神面貌。高职院校应通过打造“三全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搭建校企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开发真实立体的劳动教育案例资源等途径,实现劳动教育与产教深度融合互促互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育人的实效和水平。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5537(2023)04-00090-0790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tion and industry educ

6、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level of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building the labor education system of three-all education,constructing the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plat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and developing real and three-dimensional labor education case resou

7、rces.Key words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进入新时代,城市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随着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下降,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的迫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2022 年 12 月,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提出,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大力实施产教融合,不仅能满足个人就业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匹配需求,

8、还能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最大优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职业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类型,一直高度重视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职业院校如何在劳动教育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育人水平,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背景,立足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分析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探索职

9、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以期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一、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新要求(一)促进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新时代背景下,从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提出“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到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意见 和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推进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五育融合”已成为实现全面育人的必然选择。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

10、完整生命为目标,对五育中不同学科、领域、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实际上,职业院校历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本身就是“五育融合”的体现:“德育”即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智育”即在劳动过程中用智力、技术等完成任务;“体育”即通过劳动使学生动手、流汗,实现强身健体的功能;“美育”即通过劳动欣赏、体验和创造劳动之美。因此,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五育融合”的促进作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最大限度地彰显劳动教育的91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11、COLLEGE OF COMMERCE综合育人价值,使劳动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支撑强国建设,锻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要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亟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崇尚技能、鼓励学习技能、

12、全面提升个人技能,构建技能型社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技能的掌握提升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多面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上是与劳动融为一体的,最终要体现为切实的劳动成果,而且还要跟进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升级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形势,没有多方位的足够的实践磨炼是难以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所能,开展创造性劳动,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三)传承匠心情怀,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劳动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心灵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更体现

13、在较高的职业素养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一代又一代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职业院校通过劳动教育建立以劳动光荣、工匠光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倡导尊崇劳动者、尊崇技术工人的全新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劳动观念、勤恳的劳动行为,形成“人人学劳模、人人争做劳模”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在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下,培育一批又一批

14、“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二、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基准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它具有思想性、实践性、社会性三个基本属性:鲜明的思想性是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即劳动态度、劳动意志、劳动情感、劳动观念等精神品质;显著的实践性是指能够胜任劳动任务的劳动能力;突出的社会性是指融入社会,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应以劳动教育的三个基本属性为育人基准,推进劳动教育教学实践的有效实施,着力提升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精神面貌。(一)把握思想基准,树立劳动志向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具有丰富育

15、人元素和综合育人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偏见,认为职业院校走出来的学生只能干粗活、累活,属于社会中下层群体,不少学生因此存在自卑心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职业院校开展劳92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动教育要以理念认知和职业态度为主要方向,引导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激励大学生担当使命。树立学生的劳动志向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劳动理论必修课、劳模专题讲座以及思政课程,将劳动精神

16、、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培养劳动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另一方面要以“课程思政”作为树立学生劳动志向的重要途径,充分挖掘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劳动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激发学生技能报国的劳动志向。一支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是驱动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青年大学生不仅是劳动者,更是未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只有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在学习中踏实奋进,在实践中探索求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

17、二)把握实践基准,提升劳动技能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劳动技能教育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其实就是一般素养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以致用”,或者德智体美学习之后的实践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这就意味着劳动教育应当通过特定劳动实践形式与教育目的自觉衔接,实现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诸素养之“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育。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能创新。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将劳动与专业融合,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生产性、服务性实践活动,融合“专业技术+劳动教育”的方式,在劳动实践中强化专业

18、知识和技能,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培养劳动技能、提升专业水平,为劳动教育增值。同时要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职业院校要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始终聚焦企业发展需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一线技术技能提升,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注重情境式教育和实践教育,将课堂转移到实验室、设计室和工程实践场所,让学生围绕现实情境和“真问题”来学习,围绕技能培育为核心,结合学科和专业开展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把握社会基准,激发劳动活力职业教育是跨越教育与产业、学校和企业、

19、工作和学习的类型教育。培育职业工作技能,归根结底要在职业工作环境中体现,而且也只能在职业工作环境中改进提升。各类社会资源要发挥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支持作用,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以激发学生创造性劳动为切入点,为学校劳动教育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和机会,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劳动的活力,必须要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双创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首先学校要鼓励和助力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通过不同主题性的劳动教育活动,拓宽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激发学生劳动创造力和培育劳动素养能力,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强化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积累职业经验。其次,学校可以

20、通过“引企入校”,直接将企业需求通过项目、课题等方式传导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中,使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从而激发劳动活力、服务企业发展、引领产业优化93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升级。技能人才是连接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最后一公里”最关键、最核心的劳动因素,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必须要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将真实立体的劳动教育资源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们通过劳动理论教育和专业性劳动实践,成为“懂劳动”“善劳动”,既具备正确劳动观念又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

21、力的新时代劳动者。三、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育人的路径(一)打造“三全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要找准劳动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结合点。职业教育直接面向各岗位工种,是培养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最后一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模式要与社会需求对接,要与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有效衔接,因此打造“三全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应积极统筹、集聚家庭、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多个领域,内引外联,积极构建职业院校以劳育人的大环境。如图1所示,课程是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22、、体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应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与企业协同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强化实践。在通识类课程中,开设劳动概述、职业及劳动安全、劳模成长之路、劳动实践探索等课程,讲述劳动时代内涵,了解社会分工,拓展劳动实践的视野;在专业课程中,以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为载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各门课程在培训学生劳动品质上的重要作用,让劳动体验与专业学习实现彻底、有机的结合,全面提升学

23、生的劳动素养。当前,各个高校都已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一部分,学校应整体规划劳动教育的考核内容,将学生个人事务、集体活动、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企业实践中的日常表现纳入测评体系。劳动教育要和生活技能相结合,从身边人学起,学习清洁、做饭、维修等基本生活劳动技能;劳动教育要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完成劳动任务,体验和收获劳动的快乐;劳动教育要走出校门,和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帮扶老、弱、病、残图1“三全育人”的劳动教育体系94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群体的过程中培养“老吾老

24、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奉献精神。让劳动教育链接专业学习、链接德育活动、链接生活实践、链接家庭教育,打破学校劳动教育壁垒,体现大劳动教育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二)搭建校企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是指学校与企业应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开发基于专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实践项目或实践基地,把专业教育和实际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企业真实需求为基点,创设劳动实践平台,促进协同育人。一方面,深入推进校企“项目化”合作教学模式,对接企业需求,立足岗位要求,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走进“社会的课堂”,通过企业实践了解我国技术发展现状与需求,增强自身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中发

25、现需求,选择和确定劳动项目,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作为实训项目、毕业设计等,让学生完成真实的综合任务。最终实现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及职业技能等方面合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共享教学成果。另一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专业实践和顶岗实习就是最直接的劳动教育。利用优秀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与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实验室,用于开展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建立良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解决企业场地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解决学校实践教学缺乏、真岗实干的短板,拓宽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26、,激发学生劳动创造力和培育劳动素养能力,积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开发真实立体的劳动教育案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案例资源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按照劳动教育中侧重的方向,整合、开发课程所需要的案例。一方面是劳动规范相关的案例,即企业劳动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通过正面示范或反面警示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规范劳动的安全意识,越是身处平凡的岗位,越是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劳动中遵守安全规程,提高劳动安全意识,才能更明晰、更规范、更有效地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另一方面是开发劳动创造幸福、技能

27、报国的榜样案例。可以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一线工人,或是在工作中取得诸多成绩的技术工匠,又或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道路上辛勤耕耘的建设者。总之,充分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畅谈未来工匠,使学生树立砥砺报国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履行好“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劳动志向。同时,各个职业院校可推动地域相邻、专业相似、性质相近的学校在劳动教育工作方面携手,统筹已积累的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视频、典型案例和劳动基地,提升劳动教育水平。四、结语技能人才是制造兴国、实业兴邦的主力军,是科技成果转换的实践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助力。职业院校要立足新

28、时代探寻“中国特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担起类型教育的旗帜,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以劳动教育为契机,实现全面的校企融合创新,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升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着力培95第十一卷 2023年第 4期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加速推动中国数字化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http:/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