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84(理论总学时48/实践总学时36)
周学时7(理论学时3/实践学时4) 学分4
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
章次
内 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一
绪论
2
3
二
水和废水监测
10
6
15
三
空气和废气监测
8
9
11
四
固体废物监测
6
6
五
土壤质量监测
6
6
六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4
6
6
七
噪声监测
4
6
4
八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4
6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2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2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课之一。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种污染物监测的方法,初步具有应用此类方法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环境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服务。
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调查研究、设计监测方案、选择监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评价,掌握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制备、预处理、测定及质量控制等方法,使之能独立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并具备对实际环境监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以及环境法学等所有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各项研究和制定有关管理、经济的法规。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奚旦立主编《环境监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第三版
聂麦茜主编《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践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0 第一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期末闭卷考试为主(70%),实践教学为辅(30%)。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一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3学时)
实验二 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分散度的测定(4学时)
实验四 水中氨氮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五 水中硫化物的测定(4学时)
实验六 水中微量磷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 水中铬的测定(3学时)
实验八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6学时)
实验九 环境噪声监测(4学时)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二)了解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环境标准。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
(二)详细讲解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三)一般介绍环境标准。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水质污染与监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以及水样预处理。
(二)一般掌握物理指标检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三)熟悉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四)了解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物理指标检验、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二)详细讲解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三)一般介绍底质监测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和采样仪器。
(二)掌握一般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降水的监测。
(三)熟悉污染源监测。
(四)了解标准气体的配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和采样仪器。
(二)详细讲解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颗粒物的测定的降水的监测。
(三)一般介绍污染源监测和标准气体的配制。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固体废物概述。
(二)一般掌握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三)熟悉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四)了解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固体废物概述和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二)详细讲解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
(三)一般介绍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土壤基本知识。
(二)一般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和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三)熟悉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四)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土壤基本知识。
(二)详细讲解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和土壤样品的预处理。
(三)一般介绍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二)一般掌握空气污染生物监测。
(三)熟悉生物污染监测。
(四)了解生态监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二)详细讲解空气污染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
(三)一般介绍生态监测。
第七章 噪声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二)一般掌握噪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
(三)熟悉噪声监测。
(四)了解振动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声音和噪声,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
(二)详细讲解声测量仪器,噪声标准和噪声监测。
(三)一般介绍振动及测量方法。
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环境中放射性衰变的类型,放射性计量方法,放射性检测仪器。
(二)了解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及分布,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的构成及作用。
(三)熟悉放射性防护的措施、防护的原则、放射性监测对象及内容。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放射性衰变的类型、放射性计量方法、放射性检测仪器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二)详细讲解放射性相关基础知识、放射性监测的对象及内容。
(三)一般介绍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第九章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监测实验室基础。
(二)一般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三)熟悉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环境标准物质物质。
(四)了解环境监测管理和环境质量图。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监测实验室基础。
(二)细讲解掌握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实验室的质量保证。
(三)一般介绍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环境标准物质物质
第十章 自动监测与简易监测技术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空气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二)一般掌握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
(三)熟悉简易监测方法。
(四)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空气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二)详细讲解工厂企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遥感监测技术。
(三)一般介绍简易监测方法。
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说明:
课程总学时
84 学时
实验学时数
36学时
实验项目
个数
9
课程总学分
4学分
实验学分
1.5 学分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或限选)课√ 任选课□ 集中实践环节□
实验类别
课程内实验 √ 独立设课实验□ 其他□
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
环境科学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环境监测技术日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所以在校大学生不仅要懂得环境学的一般原理,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与监测技能。
环境监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结合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环境样品(包括水、气、土、生物等)的采集、保存、制备、消化、提取、净化、浓缩、测定技术,熟悉各种常用的分析仪器,使之基本上能独立从事环境分析与监测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原有的化学等基本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提高操作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及实验内容: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模块名称)
学时
主要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实验
类型
1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3
掌握空气中二氧化硫比色法测定的基本原理;熟悉空气采样方法
验证型
2
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测定
4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验证型
3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分散度的测定
4
掌握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颗粒物分散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验证型
4
水中氨氮的测定
4
掌握氨氮测定最常用的三种方法;了解氨气敏电极原理及使用方法
验证型
5
水中硫化物的测定
4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硫化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碘量滴定法测定硫化物的基本原理;了解示波极谱法测定硫化物的基本原理
验证型
6
水中微量磷的测定
4
了解总磷的来源;掌握钼酸铵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验证型
7
水中铬的测定
3
掌握六价铬和总铬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验证型
8
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
6
掌握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技术
验证型
9
环境噪声监测
4
掌握声级计的使用方法和环境噪声的监测技术
验证型
四、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按编著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
实验教材:
《环境监测实验指导》第一版 温州医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编 2008.8
参考书:
奚旦立主编《环境监测》第三版(实验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