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1、 植物激素的主要类型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CK)、赤霉素类(赤霉素都是酸性的,一般缩写GA)、脱落酸(ABA)和乙烯(气体激素)等。
2、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起促进作用。
3、 除生长素外,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也在植物体生长和发育的某些方面起特定的促进作用。
4、 细胞分裂素的本质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1)在细胞水平上,细胞分裂素是一类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它们能明显地促进有丝分裂所需的特定蛋白质合成和活化。
(2)在个体水平上,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向上生长,促进侧芽生长,促进果实生长,促进种子萌发,延缓叶片衰老等。
6、细胞分裂素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发育中的果实和萌发的种子等。
7、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在高等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经木质部运输到地上部分。发育中的果实中也是合成细胞分裂素的重要部位。
8、赤霉素是一类能促进植物增高的激素。与生长素相似,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同时,赤霉素也能促进细胞分裂。因此,赤霉素能显著促进茎的伸长;此外,赤霉素还能促进叶片扩大,促进果实生长,促进种子萌发,解除休眠,抑制衰老等。例如,拟南芥植株的营养茎节间很短,植株非常矮小。当它开始生殖生长时,体内赤霉素含量明显升高,诱导生殖茎节间显著伸长,将顶端的花芽高高举起。
9、脱落酸和乙烯帮助植物度过不良环境
10、脱落酸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抑制生长对于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促进脱落,促进休眠。
11、一般植物通常都会落叶,通过根、茎、芽或者种子等器官的休眠来度过寒冷、干旱等不适宜生长的季节,以保证物种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延续下来。
12、脱落酸主要在成熟的绿叶和果实中合成。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生长,促进叶片和果实脱落,保持休眠,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当植物大量失水枯萎时,叶片中的脱落酸浓度会升高,引起气孔迅速关闭,从而削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进一步流失,因此,在干旱环境中,脱落酸对维持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13、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高等植物各器官都能产生乙烯,其中萌发的种子、凋谢的花朵、成熟的果实,释放的乙烯较多。
14、乙烯的分子结构式:
15、 乙烯在果实的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6、 乙烯催熟果实的作用机理:细胞壁中层果胶质被降解成可溶性的果胶,令果实变软;淀粉类多糖水解成蔗糖、葡萄糖等可溶性的二糖或单糖,令果实变甜;果皮中的叶绿素被分解,叶绿体中类胡萝卜素颜色逐渐显现出来,或者由于细胞液中花色素苷的形成,令果实变色。
17、 利用乙烯的催熟作用进行保鲜的机理:许多水果都是在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被果农采摘下来,而在运输途中,则采取充入二氧化碳、加强空气流通等措施来减少乙烯的释放和积聚;科学家还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乙烯合成缺陷的番茄品种来保鲜。
18、当植物在面临严寒、旱涝、有害物质、机械压力、损伤或感染等各种不利的环境条件时,乙烯的释放量都会增加。增加的乙烯会加快受上述环境因素影响的叶片或者果实的脱落,从而增强植物体的抗逆性。
19、探究乙烯利对水果的催熟作用:
(1)实验原理:乙烯能够促进果实成熟,但由于在常温常压下乙烯是气体,应用起来不方便。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用的是一种商品名称为乙烯利的替代物。乙烯利的化学本质是2—氯乙基磷酸,易溶于水、酒精、丙酮等多种溶剂,在PH高于4.1时分解。植物体内的PH一般高于4.1,乙烯利进入细胞内便分解释放出乙烯。
(2)自变量的控制:设定乙烯利溶液的浓度梯度,并设清水对照组。
(3)因变量的测定:颜色、软硬程度、气味等。
(4)无关变量的保证:成熟度相近的同种水果、乙烯利溶液浸泡时间、等量的乙烯利溶液。
20、不同激素通过协同或拮抗等方式共同调节植物生命活动。
21、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处在植物激素的调控当中。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一种激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发挥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22、在果实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五类植物激素,都有规律地参与其中。果实的发育及成熟过程就是通过各类激素协调作用来调节的。
23、苹果果实成熟时,乙烯含量达到峰值,而柑橘、葡萄果实成熟时,则是脱落酸含量最高。可见,各类激素的含量及作用,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也会有所不同。
24、细胞分裂素一般与生长素共同作用,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25、植物组织培养中,在培养基中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1)如果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2)如果细胞分裂素太多而生长素少,就会只长茎叶不长根。
(3)如果生长素太多而细胞分裂素少,则只长根不长茎叶。
(4)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则愈伤组织继续生长,不发生分化。
26、当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会引发侧芽周围的组织产生乙烯,而乙烯抑制侧芽的生长。乙烯还可能以同样的方式抑制根和茎的伸长生长。由此可见,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很可能是通过乙烯起作用的。
27(1)协同作用:①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促进茎的伸长。②脱落酸和乙烯,共同促进叶片脱落等。
(2) 拮抗作用:赤霉素和脱落酸 ①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②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
28、
29、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植物调节剂概念:人们合成和筛选出的许多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相似的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2) 常用的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有2,4D、NAA(萘乙酸)、IBA等,
(3) 常用2,4D防止番茄、甜椒等落花落果,促进马铃薯发芽并提高产量,诱导形成无子番茄等;
(4) NAA和IBA常被用作促进各类植物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生长等。两者还常常被复合加工成为混合试剂,其生理活性更高,使用范围更广。
(5) 高浓度的生长素类物质还可被用作除草剂,如2,4D。双子叶植物对2,4D敏感,而单子叶植物对2,4D不敏感,故可以用高浓度的2,4D杀死单子叶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6) 此外,其他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有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利、6—BA(细胞分裂素类),矮壮素(赤霉素的拮抗剂)等。
30、植物体内其他天然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多胺、茉莉酸、水杨酸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促进或者抑制作用,尤其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或抗病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