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题03-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讲义)(教师版)(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668910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讲义)(教师版)(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03-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讲义)(教师版)(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新题型讲与练】03.情境+应用型名篇名句默写讲与练 一. 命题趋势: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应体现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要求,4套试卷中推出了多道新题型,以更好考查学生。试题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查内容与语文教材相衔接,作答难度适中。典型任务必然是有情境的,情境使得任务的解决具有针对性现实性,也使得任务的完成指向解决真实的问题。 “情境”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出现34次,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出现43次,是本轮课改典型的高频词。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以具体情境为载体”,高考评价体系则“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情境载体”让考生必须面对具体的情境、真实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聚焦于放之四海皆准的知识与技能。 纵观23年的四套高考语文卷子,发现名篇名句默写呈现以下规律: (一)两道情景式默写+一道应用型默写题,应用型默写第一次走进高考试卷,以小刚为例进行考查,因为情景和应用直接挂钩,这里的小刚其实等于英语卷子里面的LiHua,也就是等于任何人。23年高考,四套卷有三套都考到了小刚的应用型默写。(二)群文阅读,相似比较,这是情景式默写的运用,寻找相关联的两篇进行比较默写,比如全国甲卷的《拟行路难》与《行路难》的比较等。(三)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在23年的四套卷中,考出了立德树人,广开言路,如(2023全国甲卷)《邹忌讽齐王纳谏》;青年成长,乐观精神,如(2023全国乙卷)小刚题;历经磨难,壮心不已,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崇敬英雄,青年榜样 如(2023新高考全国Ⅰ卷和II卷)小刚题;不忘初心,敢于斗争,如(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四)重视审美,以美育人。意象审美,答案多元;人物描写,承上启下。 二. 高考原题: 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答案】 ①. 草创未就 ②. 就极刑而无愠色 ③. 十二门前融冷光 ④. 二十三丝动紫皇 ⑤.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⑥.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 考生需要注意如下字词的书写:“创”“愠”“融”“捷”“长”“襟”“堪”。 2023年新高考全国II卷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 ,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②. 请其矢 ③. 小楼一夜听春雨 ④. 深巷明朝卖杏花 ⑤. 星垂平野阔 ⑥. 月涌大江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遣”“巷”“垂”“皎”。 2023年全国甲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记载,齐王接受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一开始有很多人进谏,以至“___________”;过了几个月后,则“________________”。 (2)鲍照曾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表达内心愤懑,李白《行路难》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相近动作,抒写近似心情。 (3)花和雪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诗人常常以雪喻花,或以花喻雪,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门庭若市 ②. 时时而间进 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④.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⑤.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⑥. 千树万树梨花开(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庭”“箸”“拔”“茫”“砌”等。 2023年全国乙卷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 (2)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境致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 (3)小刚因病不能参加比赛,汪教练给他发了一条信息。写道:“人生中的机遇绝非只有一次,古诗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你永远充满信心!” 【答案】 ①. 沉吟放拨插弦中 ②. 整顿衣裳起敛容 ③. 纵一苇之所如 ④. 凌万顷之茫然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拨”“敛”“纵”“凌”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教考融合与知识储备: 纵观两道高考原题,从为诸葛亮画像题诗,到创作历史小说《正气歌》,名篇名句默写这一最容易成为简单识记的题,如今在情境的加持下,也与理解、欣赏、判断、应用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由于有了具体情境的设计,情境又是复杂多样、千变万化的,这哪里是刷题、复制、简单训练能解决的呢? 语文知识、能力是确定的,可衡量的,但脱离具体情境去测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孤立的、琐碎的知识或者能力,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成就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了情境,考生就需要将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去运用它们解决问题,完成特定的任务。情境,在高中课程标准主要指的是语文实践活动情境,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个人体验情境的个性化、内显性,社会生活情境的复杂化多变性,学科认知情境的逻辑化、深刻性,在给命题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使得应试的可复制性大大降低。换一句话说,情境的介入,特别是情境的具体多样、纷繁复杂,使得刷题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实现。 知识储备:新课标I卷背诵篇目,分布如下图: 四.默写备考策略 策略一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早读读写结合,周考错题重练。 策略二群诗复习,比较阅读。同一类诗歌集中复习,比较异同,加深印象,提高审美能力。 策略三情景默写与诗歌鉴赏融合,情景默写与作文写作融合。重视立德树人名句,提高个人修养,提高写作能力。 策略四重视审美,重视情景,告别无效刷题。结合社会热点,结合青年痛点,自主设置情景,提高学习效率。 策略五依托教材,内外兼顾。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背好必背古诗词,并理解其义,熟练运用。 五. 实战演练 (一)情境式默写 1. 小刚来杭州西湖旅游,一处游览点请游客题字称赞西湖美景,写得应景有奖品,限刚好八个字。小刚想起来了柳永的词,于是写下了“             ,               ”这八个字。 参考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小刚的好朋友宇文强从远方来看望自己,小刚脱口而出一句《论语》中的名句“             ,               ”。 参考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3.小刚写了一本网络小说,其中主人公在明朝灭亡之后,伤心流泪,想的自己日暮图穷,听闻鹧鸪声声鸣叫,不禁想到前人的诗句“              ,               ”。 参考答案: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小刚听闻国学老师说,礼乐属于外在,仁义才是内在,不禁心有所感,想起了《论语·八佾》的几句话。请任写两句:“              ,               ?” 参考答案: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小刚最近很爱看央视的《朝闻道》节目,父亲宇文强告诉他,央视节目的命名都很有讲究,小刚从这个节目名不禁想起孔子的名言“              ,               ”。 参考答案:朝闻道,夕死可矣。 6.小刚的语文老师说,事物的发展要有限度,在一定范围之内才是最好。老师提到过于质朴或者粗俗都不可以,小刚领悟古人的哲理,正是这两句:“              ,               ”。 参考答案: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7.小刚刚考入武汉大学,该学校的校训是“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小刚念念有词,“弘毅”“弘毅”,写得好,这不就是《论语》里提到的这两句:“              ,               ”。参考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联合国总部一幅画作的下部有一句话:“Do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小刚觉得很孔子说过的八个字很是相通:“              ,               ”。 参考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小刚买了一本《诗经》,觉得里面有很多的草木鸟兽的名字,很有趣。小刚的老师给他说,这本书还有其他用途。在古代,学习《诗经》对于修齐治平都有好处,即:“              ,               ”。 参考答案: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10.小刚的父亲是成功人士,父亲在小刚十八岁成人仪式上对孩子说:“孩子,我希望你这一代人,比我们老一辈更强,正如荀子说的“              ,               ”。 参考答案: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或者:水为之,而寒于水。 11.小刚的同学媛媛为了写一份旅游计划书,花了一个晚上。媛媛很好奇,小刚怎么能一个晚上写好了一百份完全不同的原创计划书,小刚说他使用了人工智能ChatGPT,媛媛很感慨,用《荀子》里的话来说就是:“              ,               ”。 参考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2.小刚的目标远大,但是不愿意从小事做起。他的朋友小峰说,千万别看不起小事,用古人的话来说:“              ,               ”。 参考答案:(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3.小刚是国学爱好者,他看到《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结合近期学过的《屈原列传》,就认为司马迁的这两句“              ,               ” 也是赞扬屈原的著作“言近旨远”。 参考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4.小刚学成语的时候,听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源远流长”,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              ,               ”。 参考答案: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15.小刚学成语的时候,听老师说“学成语要结合文言文来学”“成语就是文言文的活化石”。于是,他看到成语“善始善终”,很快想到了魏征提到的:“              ,               ”。 参考答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16.小刚学历史的时候,对于明君和昏君大相径庭的作所为很有感触。对人竭尽诚心还是傲视他人,结果完全不同。小刚想到了魏征的名言“              ,               ”。 参考答案: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17.小刚听说老师在古代享有崇高地位,比如有很多“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今天是教师节,小刚画了一幅尊师重教的黑板报,想引用古人表示尊师的名言警句,他可以写“              ,               ”。 参考答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8.小刚在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接触到中国教育史,知道孔子之前都是贵族才有学习的机会,很是钦佩孔子的教育境界,用韩愈的八个字可以概括孔子的教育收徒原则“              ,               ”。 参考答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9.小刚是偏理科的学生,他帮助偏文科的学生田敏学数学,田敏帮他复习语文,两人都进步很快。用韩愈的十个字可以概括,即“              ,               ”。 参考答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0.小刚给吴明明同学教物理,过了半个学期,吴明明的物理进步很快,期末考试居然超过了小刚。小刚一点也不气恼,他笑呵呵地用韩愈的话自嘲,“              ,               ”。 参考答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1.小刚参加研究性学习时候,被要求给表现古代帝王骄奢淫逸的插图配文字。有一幅图主题是“奢侈”,他在点评时候用了古人的原句“              ,               ”。 参考答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2.小刚学习时,很能指出别的同学的不足,但是自己却很少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老师宇文强对他说,你刚学了《阿房宫赋》,想一想,杜牧有哪两句就是为你这类同学写的啊?小刚恍然大悟,那就是“              ,               ”。 参考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3.小刚学《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他很喜欢开头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种看淡成败的超脱让他想起了《赤壁赋》的两句“             ,               ?” 参考答案: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4.小刚在学古代意象的知识点时,发现古人为了表现超脱思想,常用“飞仙”“明月”等意象,很自然想到两句“             ,               。” 参考答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25.小刚在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时,看到革命烈士留下的文物上那枪林弹雨的痕迹,想起往日战斗场景,不禁潸然泪下。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也说过类似的话,如:(看到以前的遗迹)“              ,               。” 参考答案: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26.小刚在学“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这类睹物思人典故的时候,想到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枇杷树,这棵树是“              ,               。” 参考答案: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7.小刚的语文老师宇文强上课时比较开明,喜欢让学生自主讨论,他鼓励学生发言时候,总把孔子的原话挂在嘴边“             ?               !” 参考答案: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27.小刚在进行史记的“整本书阅读”时候,对司马迁把项羽收到“本纪”里很是不理解。但是看到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心头不禁释然。古代大富大贵然而名字湮灭在历史中的人“              ,               。” 参考答案: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8.小刚的偶像是汉代的太史公司马迁,太史公用来表达写作《史记》目的的话语激励小刚,那就是“             ,               ”以及“成一家之言”。 参考答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29.小明所在的学校,在孙中山诞辰活动中悬挂的是孙中山手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字,有外来参观的游客进教室问小明,知不知道“天下为公”的含义。小刚自信地说:“              ,               ”。 参考答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9.小刚学《陈情表》时,发现有两句“             ,               ”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类似之处,都提到“影”。只不过李白表现的是旷达洒脱,李密表达的是孤独悲哀。 参考答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0.小刚学《陈情表》时,被下面的句子深深感染,这里开头两句写了自己深受祖母大恩,后面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写祖母没有自己后的悲惨下场。后面两句是“             ,               ”。 参考答案: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31.小刚学山水田园诗时,对于古人隐逸思想很有兴趣。最近班级在出一期陶渊明诗歌思维导图,需要在导图上题写两句话,他觉得要和“归去来兮辞”有关的话语最好,于是写了“             ,               ?” 参考答案: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32.小刚学古诗文时,对“东皋”这个意象很感兴趣,初中学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同桌小敏说,高中也有的,比如“             ,               ”。 参考答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33.小刚一段时间沉迷于网游,早上是“原神”,下午是“王者”,晚上还“吃鸡”,但他都认为没关系,打游戏都是小节,算是业务爱好。小刚的老师宇文强一针见血指出,古人说“             ,               ”,这“祸患”“所溺”说的就是你的网游呀! 参考答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4.小刚喜欢随意转发网络新闻和段子,从不考虑常识,也不多方求证,好友妮妮说,这样不好,咱们刚学《石钟山记》呀,毕竟古人说“             ,               ”,这样可以吗? 参考答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5.小刚爬东岳泰山,眼见得古人的题跋无数。比如“三峰突兀与天齐,天门未到劳攀跻”“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但是还是有点遗憾没见到雪后的泰山,小刚想见的景色,其实就是《登泰山记》的八个字“              ,               ” 参考答案: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6.小刚在发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说:“过度追崇对外物的享受,会让我们陷入物欲的深渊不可自拔。”之后又用《老子》的两句举例“             ,               。” 参考答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任选两句即可。 37.小刚听说,古人很多的话语都有了缩略语,比如“论孟学庸”指的就是“四书”,而“修齐治平”就是指的“             ,               。”(任选两句连续的来写即可) 参考答案: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任选两句连续的来写即可) 38.小刚学《短歌行》时候,很喜欢“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两句,后面学到《谏逐客书》,注意到类似的两句“              ,               。”(任选连贯的两句写即可) 参考答案: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或者,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9.前些年的疫情防控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感动了无数人民。防疫物资上写的古诗名句更是句句感人肺腑。小刚捐献了一批物资,给湖北武汉的同学,他用《诗经·秦风·无衣》的句子,可以写这两句“              ,               ”。 参考答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或者其他类似句均可。 40.小刚的语文老师宇文强年过花甲,依旧勤于教研,治学不辍,他爱用《离骚》中的句子自勉,比如这两句“             ,               ”。 参考答案: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41.小刚学古诗时,知道古人常常在饮酒时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李白就常有此感叹。同学小明提醒小刚,其实曹操也有同样的诗,比如这两句“             ,               ”。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42.小刚学古代史的时候,知道孔子非常崇拜周公。周公制礼作乐,确实非常伟大。后代也爱在写诗时候用周公的典故,比如这两句“             ,               ” 参考答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3.小刚的爷爷爱好修篱种菊,莳花弄草。爷爷生日快到了,小刚在淘宝上给爷爷订购了一套花盆,想让卖家刻几句陶潜的诗在上面,表现爷爷天性热爱自然,比如这两句“             ,               ”就挺合适。 参考答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4.小刚的舅爷爷久居南洋经商,这次回国和亲友团聚,他老人家无限感慨,在聚会酒宴上,他在祝酒词上用陶潜的诗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比如这两句“             ,               ”。 参考答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5.小刚来杭州西湖旅游,一处游览点请游客题字称赞西湖美景,写得应景有奖品,限刚好八个字。小刚想起来了柳永的词,于是写下了“              ,               ”这八个字。 参考答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6.小刚的好朋友宇文强从远方来看望自己,小刚脱口而出一句《论语》中的名句“              ,               ”。 参考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47.小刚写了一本网络小说,其中主人公在明朝灭亡之后,伤心流泪,想的自己日暮图穷,听闻鹧鸪声声鸣叫,不禁想到前人的诗句“              ,               ”。 参考答案: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48.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社日有春社和秋社。“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           示例二: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           示例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王驾)           示例四: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张素))  49.“桑”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它是原产于中国的一种古老农作物,也可借指农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示例二: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50.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51.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咏愁叹怨之情。他们或以实物喻愁,或借愁绪凭空发愁。请写出包含“愁”字的古诗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示例二: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52.“清风”拂面,撩动古人的心弦,又化作佳句融入古代的诗文,其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示例二: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苏轼《赤壁赋》) 示例三: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示例四: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53.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常与季节更替、时间流逝、羁旅游子、凭栏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联,因而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比如唐诗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示例二: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54.“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示例二: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55.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示例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示例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6.“江”与“月”历来被文人钟爱,在古诗词中往往并存,描写着一幅幅雄浑壮美、孤独寂寥、闲适清雅的画面,如“江月年年望相似”,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二: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7.古代诗人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喻声,且善以形喻声,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乐声更具质感,特点更准确鲜明。如白居易用“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声的圆润清脆,李贺则用“______________”表现箜篌曲的时而幽咽时而轻快。 参考答案:大珠小珠落玉盘    芙蓉泣露香兰笑  58.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59. “鸟”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其余的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60. 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宏大。我们学过如杜甫《登高》的“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61.“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中“______”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借酹“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写月亮对诗人情深意长。 参考答案: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尊还酹江月     湖月照我影 62.“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在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的感叹,也抒发着对年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无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3.唐朝诗人常常把“猿”作为意象写入诗歌,比如《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有这样的表达。 参考答案: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64.“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春江花月夜》中就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65.《列子·皇帝》记述鸥鸟与人玩耍的情景,后人常用白鸥表明归隐或者无机心的意思。于是“鸥”的意象便引入诗歌之中,如:“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66.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一句描写村落炊烟随风飘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________”一句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 参考答案:依依墟里烟     烟涛微茫信难求  67.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这富有美感的意象传达诗情,如“______ ,______ ”。 参考答案: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8.古代诗人常用“沧海”这一意象展现宽阔胸襟,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69.“西风”意象历来为文人所青睐,在诗词歌赋中用以表达悲凉萧瑟之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西风紧,北雁南飞/背西风,酒旗斜矗/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0.“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茫然/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71.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借“雁”的意象来抒发豪放之情,比如“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72.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东风”是极其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使用了这一意象。 参考答案: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参考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  徘徊于斗牛之间 74.“莺”这一意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选用,被赋予丰富的内涵。诗人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对莺的生活习性进行细致描摹,或表达对“莺”的赞美喜爱之意,或抒发赞春惜春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或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75.在古诗词中,“浊酒”意象多意味着深厚、凝重的忧愁,如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背诵自查表 篇目 个人自查 一轮组长签字 二轮组长签字 篇目 个人自查 一轮组长 签字 二轮组长 签字 1.石钟山记 2.种树郭秦驼传 3.离骚 4.苏幕遮 5.青玉案 6.菩萨蛮 7.贺新郎 8.长亭送别 9.蜀道难 10.蜀相 11.望海潮 12扬州慢 13.项脊轩志 14.陈情表 15.归去来兮辞 16.拟行路难 17.客至 18.登快阁 19临安春雨初霁 20.朝天子 21.屈原列传 22.过秦论 23.伶官传序 24.燕歌行 25.李凭箜篌引 26.锦瑟 27.书愤 28.《论语》 29.无衣《诗经》 30.春江花月夜 31.将进酒 32.江城子 33.速太宗十思疏 34.阿房宫赋 35.六国论 36.答司马谏议书 37.子路等侍坐篇 38.登岳阳楼 39.桂枝香 40.念奴娇·过洞庭 41.劝学 42.师说 43.赤壁赋 44.登泰山记 45.静女 46.涉江采芙蓉 47.短歌行 48.归园田居 49.梦游天姥吟留别 50.登高 51.琵琶行 52.虞美人 53.念奴娇·赤壁怀古 54.鹊桥仙 55.声声慢 56.永遇乐·京口 57.报任安书 58.礼运 59.山居秋暝 6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