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61419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西亭高级中学 手机15190988556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教学效率 徐冬梅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26301 问题是师生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著名哲学家波普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验,去观察。”孔子也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高中物理应该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达到灵活运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渗透着物理知识,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自然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直观的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知识,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学“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海市蜃楼是如何出现的?教学“超重与失重”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站在磅秤上猛地往下蹲,再迅速站起来,磅秤的示数是怎么变的?并让学生思考这一过程中自己的重力有没有发生变化?教学“静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台前手握啤酒瓶,让其他的学生观察,教师画出受力示意图,然后让学生讨论瓶子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得出瓶子受到重力和一个向上的力时,教师再将学生的手和瓶子涂上油,再让学生握瓶子,结果瓶子滑落。学生很惊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瓶子受的向上的力消失了?如果不是的话,此时瓶子受力情况又是怎样的?将前后两种情况对比,你会有什么发现?这一系列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中物理有很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定义、概念等,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体会学习物理的意义。 二、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有趣的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教学“动量”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高空落蛋”实验导入新课:将细绳一端拴牢一只气球,气球不充气,里面放一枚鸡蛋,然后跨过一米多高的上面有一小滑轮的支架,将鸡蛋慢慢拉到最上面,然后放手,气球和鸡蛋直接落到桌面上,结果很明显;然后重复这次实验,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偷偷地在鸡蛋的正下方放一个海绵垫,结果落下的鸡蛋完好无损。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物理本质的角度该如何解释呢?学生迫切的想找到答案,自然的进入新课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紧靠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教师做,学生看,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尽量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如教学“日光灯原理”时,学生要掌握电路中镇流器的作用,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和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实验:将一个电键、一个镇流器、一节电池用若干根线串连成一个闭合回路,让全班学生手拉手串连在一起,第一个学生和最后一个学生分别握住镇流器接线头的两端,当断开电键时,就会产生瞬间的高压,电流通过人体,学生会感觉麻了以下,也就是体验了触电。这样的实验会让学生思考:一个小小的镇流器为什么能产生这样大的作用?学生有了疑问,就会有探究的欲望。 三、利用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说:“我们体验到,在那些使人困惑的情境中,我们被引起的动机最为强烈,假如我们完全解答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全部紧张感就消失了:因为没有什么使人感到兴趣,我们就不再感到兴趣了。”由此可见,冲突、困惑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无关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让硬币和小纸币从同一高度下落,让学生猜:谁下落的速度快?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认为硬币下落的快。教师对答案是否正确不表态,而是将纸片揉成团后和硬币从同一高度下落,学生会看到两者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然后教师提出问题:纸片揉成团后质量是否有了变化?学生会说没有变化。那为什么两者的下落速度是一样的呢?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在用大纸片和揉成团的小纸片来展示,学生会发现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这样学生会从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有关这样的错误认知中走出来,探索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 四、运用留白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教学中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时间思考,更不用说创新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是学生创新的源泉。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留白,留白的部分要有质疑性,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如教学“楞次定律”时,教师可以重组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分别通过闭合和不闭合的两个金属圈,磁铁通过金属圈对应的运动情况,然后让学生解释这种现象。学生自然的陷入沉思,很自然的生成很多问题:两个金属圈是不是材质不同?闭合金属圈在磁铁通过后会动,是不是因为磁铁碰了金属圈?如果金属圈材质一样,在都没有碰到的情况下,为什么闭合金属圈会动,而不闭合金属圈不动呢?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质疑,提出的问题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抽象深奥的学科,对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演示实验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但物理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概念无法用简单的设备来进行演示,比如光电效应实验、原子的能级跃迁等,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技术能直观的展示实验过程,做到图文并茂,有效克服演示实验中的不明显现象,增强演示效果。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再现性等功能,将物理现象清晰、缓慢的展示出来。如教学“简谐运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弹簧振子的理想模型,分析弹簧振子的受力情况,可进行动态分析,也可以放大任何一点进行分析,使分析过程灵活、形象,这样既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了其变化过程,又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一门综合的课堂艺术,会直接影响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深入分析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物理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