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通风空调专业.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661149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风空调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通风空调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地块、16地块通风空调专业 一、 数据机房B、C、D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2 1、空调冷热源系统 2 2、空调水系统 2 3、空调风系统 4 4、新风系统 4 5、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方式 4 6、 采暖系统 4 7、主要设备统计表 5 二、数据机房总控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6 1、空调冷热源系统 6 2、空调水系统 6 3、空调风系统 6 4、主要设备表统计 7 三、数据机房运维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7 1、空调冷源系统: 7 2、空调热原系统: 7 3、空调水系统: 8 4、空调风系统: 9 5、主要设备统计表 9 四、数据机房上线支持区楼暖通空调系统:........................................9 1、空调冷热源系统: 9 2、空调水系统:...........................................................10 3、空调风系统:……………………………………………………………………………10 4、主要设备统计表:………………………………………………………………………10 五、研发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11 1、空调冷热源系统:………………………………………………………………………11 2、空调水系统:…………………………………………………………………………….11 3、空调风系统:…………………………………………………………………………..11 4、主要设备统计表…………………………………………………………………………11 1 一、数据机房(B、C、D楼)及柴发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1、空调冷、热源系统: 1.1.数据机房B楼夏季冷源为设置于地下二层的六台离心式冷水机组(五用一备),供回水温度为12/18℃,与其配合使用的一次冷水泵六台(五用一备)、二次水泵六台(四用一事故一备),变频)及冷却水泵六台(五用一备)。 1.2.数据机房C楼D楼冷源为设置于屋面的二十四台风冷冷水机组(二十用四备,内置乙二醇循环泵及板式换热器),供回水温度为12/18℃,与其配合使用的一次冷水泵二十四台(二十用四备)及二次冷却水泵六台(四用二备,变频)。 1.3.数据机房柴油发电机房A楼冬季采暖热源及B、C、D楼的冬季新风热源的热水均来自数据机房B、C、D楼的水源换热机组(每个楼两台,一用一备,单台容量为75﹪),采用空调冷冻水作为稳定水源,经水源热泵机组交换为55/49℃热水供柴油发电机房楼散热器集中采暖系统及数据机房楼新风系统使用,与其配合使用的热水循环泵每个楼两台(一用一备)。 1.4.空调冷水系统供回水温度为12/18℃,总需冷量B楼为26000KW,C楼为2671KW,D楼为26600KW。 1.5.空调热水系统供回水温度为55/49℃,总需热量B楼为590KW,C楼为662KW,D楼为676KW。 1.6. 采暖热水系统供回水温度为55/49℃,总需热量A楼为232KW. 1.7.数据中心B楼冷源系统由离心式电制冷冷水机组、板式冷水换热器、冷却塔、冷冻水循环泵等组成;数据中心C楼和D楼冷源系统由风冷冷水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和乙二醇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等组成。 1.8.数据中心B楼冷源系统运行工况分三种模式:夏季冷水机组供冷;冬季板式冷水换热器+冷却塔供冷;过度季节冷水机组+冷却塔+板式冷水换热器联合供冷;另设蓄冷罐保障应急供冷需求(15min供冷量)。 1.9.数据中心C楼和D楼冷源系统运行工况分三种模式:夏季冷水机组供冷;冬季板式换热器供冷;过渡季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供冷。 2、空调水系统: 2.1.本工程机房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异程式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12/18°C;风机盘管采用两管制异程式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12/18°C。新风机组采用四管制异程式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12/18°C,热水供回水温度55/49°C。机房空调冷水系统采用二次泵变流量系统,新风热水及采暖热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定流量,末端变流量系统,压差旁通控制。 2.2.数据机房B楼夏季工况时,冷水机组运行,常规制冷模式,冷机提供全部需冷量;过渡季工况时,采用冷水机组+板式冷水交换器联合运行方式,当冷却塔供水水温在17~10°C之间时由冷却水预冷冷冻水回水。过渡季板式换热器承担30%~70%负荷,不足部分由冷水机组补充供冷,实现部分免费供冷方式;冬季工况时,设置板式冷水交换器,当冷却塔供水水温小于等于10°C时采用冷却塔+ 板式换热器的供冷方式,实现完全免费供冷。 2.3.数据机房C楼D楼夏季工况时,风冷冷水机组运行,常规制冷模式,冷机提供全部需冷量;过渡季工况时,采用风冷冷水机组+内置板式冷水交换器联合运行方式,当内置乙二醇泵出口水温在17~10°C之间时预冷冷冻水回水。过渡季板式换热器承担30%~70%负荷,不足部分由风冷冷水机组补充供冷,实现部分免费供冷方式;冬季工况时,由设置在风冷冷水机组内的板式换热器,当内置乙二醇泵出口水温小于等于10°C时采用板式换热器的供冷方式,实现完全免费供冷。 2.4.为保障持续供冷,数据机房楼B楼、C楼和D楼共设置室外开式蓄冷罐3台,单台有效容积为1000m³,罐体直径7m,液位相对于本楼±0.000高出27m,满足15分钟机房区满载供冷需冷量。蓄冷罐平时充冷,当市电失去,冷水机组停止运行时,蓄冷罐转入放冷运行,提供应急冷源。本工程室外蓄冷罐位置与园区其他建筑将统一考虑,不在本子项设计范围之内。 2.5.设置在数据机房楼B楼的冷水机组、板式冷水换热器、冷却塔、冷却水泵、一次冷水循环泵采用1对1成组设置方式;设置在数据机房C楼和D楼的风冷冷水机组和一次冷水循环泵采用1对1成组设置方式。 2.6.为满足蓄冷需求及解决系统非线性特性造成的用户侧与冷水机组侧水量控制不同的问题,冷冻水循环采用二次泵系统,通过变频调节用户侧循环水流量更好地适应负荷变化并降低能耗。冷冻水二次泵每个楼设置六台,正常工作时,四台二次泵并联运行。当系统末端环路有一处故障时(最不利故障点),五台二次泵并联运行,剩下一台二次泵为备用泵。补水装置,定压值与蓄冷罐相同。同时,机房内设有软水器及软水箱,补水点设在蓄冷罐回水管和回水环网,位置见机房大样图。 2.7.冷却水系统设置旁滤和化学智能加药装置,保证冷却水水质符合使用要求,数据机房C楼和D楼设置在屋面的室外水管均做电伴热保温。 2.8.一层至四层电梯厅及走廊采用水源多联机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多联机主机放置于新风机房或者备品间内、凝结水管主管及支管道设计坡度5‰,与室内机连接管道设计坡度1%,坡向水流方向,排进就近的卫生间或新风机房。 3、空调风系统 3.1.模块机房、网络核心机房、测试机房、变电所、变配电间及电信接入间采用冷冻水型机房空调机组(CRAH),全年供冷,采用12~ 18°C的冷冻水。 3. 2.除了B1M层C2B235和D2B234UPS电池间内采用吊顶式空气处理机外,其余UPS电池间设置落地式空气处理机系统,全年供冷,采用12~18°C的冷冻水。 3. 3.一层至四层电梯厅、连廊及走廊采用水源多联机系统,夏季供冷,冬季供热,多联机主机放置于新风机房或者备品间内,详见相关图纸。 4、新风系统 4. 1.为保持机房正压,在模块机房、网络核心机房、测试机房设置新风系统。 4.2.为满足人员新风需求,在变电所、配电间、电信接入间等设置新风系统。 4.3 .为满足风平衡需求,在电池室设置新风系统。 5、空调系统气流组织方式 5.1 .新风系统采用上送风方式,风机盘管系统气流组织方式为上部侧送风下部侧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5.2 .机房空调机组:1~4层模块机房、网络核心机房、测试机房采用冷冻水型下送风机房空调机组,设置架空地板静压箱,地板送风,侧墙回风;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变电所及配电室等采用上送风侧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5.3.走廊及电梯间内的多联机系统采用上送风侧面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连廊内的多联机系统采用四面出风中间回风等气流组织方式。地下一层及地下二层电池室采用上送风侧墙回风的气流组织方式。 6、采暖系统 6.1. 柴油发电机房楼设有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 6.2.地下一层走廊设上供上回异程式采暖系统,一层至二层走廊、油机房、备用间、日用油箱间等设上供下回垂直单管跨越式采暖系统,供回水水平干管采用异程式。 6.3.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散热器采用四柱760型(内无砂腔),单片散热量133.8W/片,单片非标准工况散热量计算公式:Q=0.5538((T +T )/2-T ) 1.316(W) 6.4.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采用空调冷冻水(设计值为18°C/12°C)作为稳定热源,经水源热泵机组交换为55/49°C热水供柴油发电机房楼散热器集中采暖系统使用,集中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耗热量232kW。 7、主要设备统计表: 序号 设备名称 部位 B栋数据中心楼 C栋数据中心楼 D栋数据中心楼 柴油发电机楼 1 水(风)冷电制冷机组 (水冷)6台 (风冷)24台 (风冷)24台  0 2 板式换热器 6台 0 0  0 3 水泵  18台 32台 32台  0 4 水源换热机组  2台 2台 2台  0 5 旁滤设备  6台 0 0  0 6 真空脱气机  2台 2台 2台  0 7 蓄冷罐  1套 1套 1套  0 8 循环水化学智能加药装置  7台 1台 1台  0 9 定压补水机组 2用2备  2用2备 2用2备  0 10 全自动软化水设备  1套 2套 2套  0 11 水箱  1个 2个 2个 0 12 卧式暗装风机盘管 26台 29台 27台 0 13 精密空调机组 218台 227台 225台 0 14 水源多联机 113台 117台 117台 0 15 空气处理机 24台 25台 25台 0 二、数据机房(总控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1、空调冷、热源系统: 1.1.根据本项目建筑功能定位,并分析了数据机房总控中心的空调负荷特性,及工作时间要求,采用分散式冷源与集中冷热源相结合的方式为本工程提供冷热源保障。 强电机房、ECC系统机房、监控大屏机房采用分散冷源空调系统供冷。根据连续工作的需求,适当设置备用机组。其中:一层ECC系统机房按N+X备份方式设置分散冷源机房空调机组(CRAC-)。 一层强电机房设置分体空调机(SAC-)、大屏室设置变冷媒流量空调系统(VRF-)。 其它区域采用风冷热泵机组作为集中冷热源。设置一台多制冷系统风冷热泵机组(含循环水泵、定压装置等水利模块)。考虑最不利气象条件正常工作需求,机组制冷量350kW,制热量360kW。(制热为备用)集中空调系统冷热源机组夏季供冷提供7/12℃冷水,冬季供热提供45/40℃热水。数据机房楼D楼内设置的水源式热泵机组为总控中心提供稳定热源,供热量为360kW。供回水温度为55°c/49°C。 2、空调水系统: 2.1.总控中心楼空调水系统采用两管制异程式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7/12°C;热水供回水温度55/49°C。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末端变流量,压差旁通控制。集中空调系统加湿采用湿膜双次气化加湿方式。风冷热泵机组内部配置循环水泵(一用一备,水泵流量65m³/h、扬程26mH O)、定压补水装置等水利模块。 3、空调风系统: 3.1. 根据各房间不同的使用功能采用不同的空调送风系统。监控大厅两层高的区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上送上回送风方式。其单层高的部分,采用风机盘管+全空气空调系统供冷方式,上送上回送风方式。 3. 2. 会议室、决策室、VIP室、休息厅、保密室、更衣室等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上送上回气流组织方式。 3. 3. 卫生间采用风机盘管+排风系统,上送上回气流组织方式。 4、主要设备统计表: 部 位 卧式组合式空调机组 新风机组 卧式暗装风机盘管 多联机室内机 分体式空调 风冷式热泵冷(热)水机组 风冷冷媒型机房空调 总控中心楼 2 台 1台 39台 8台 1台 1台 2台 三、数据机房(运维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说明: 1、空调冷源系统: 1.1.运维中心楼非数据机房的部分、设置一处区域冷热源站,制冷站设在C6-15地块地下三层,采用冰蓄冷系统设计。采用内融冰主机上游串联冰蓄冷系统,二次泵变频供应。夜间电价低谷时制冰系统将冰蓄满,白天电价高峰时融冰供冷,融冰量通过改变进入冰盘器水量控制,各工况转换通过电动阀门开关切换。 1.2.冬季供冷系统利用室外天然冷源降温方式,即冷却水通过制冷系统的冷却塔降温,再经过热交换器换热将冷冻水温度降低的供冷方式。机组选用一台基载冷水机组,制冷量2637kW(750RT),全天供应冷水;选用3台双工况冷水机组,单台制冷量4043kW(1150RT),白天供冷夜间制冰;选用58套TSC6-380盘管蓄冰装置,布置在混凝土水槽中,总储冷量77493kWh(22040RTh);对应冷水机组设置相应的乙二醇泵、冷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冷板换等附属设备。 1.3.冰蓄冷制冷系统空调供回水温度为5/13℃,供回水温差8℃, 乙二醇泵、冷却水泵定频运行,冷冻泵及冬季用冷却泵变频运行。 2、空调热源系统: 2.1.运维中心楼非数据机房的部分、设置一处区域换热站及生活热水锅炉房,设在C6-15地块地下一层。空调用换热器选用3台板式换热器,单台供热量6600kW,热水供回水温度60/45℃,一次市政热水130/70°C,压力1.6MPa, 一次热水采用分布式二级泵系统。 2.2.生活热水用锅炉选用2台负压燃气热水锅炉,单台供热量930kW(1.3t/h),热水供回水温度85/65℃。空调用锅炉配备四台热水循环泵(三用一备),循环泵选用变频水泵;与生活热水用锅炉配备三台热水循环泵(二用一备),循环泵选用变频水泵;二者锅炉和热水循环泵均为并联,采取总母管布置,便于水泵与锅炉灵活搭配运行。热水泵设在锅炉的入口,为压入式。每台锅炉均配备自动点火程序控制系统和熄火保护装置;燃气锅炉燃烧器采用自动比例调节方式,并具有同时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锅炉自配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和气候补偿设施。燃气锅炉房设在地下一层,设泄爆窗井,烟囱引至屋面高空排放。 3、空调水系统: 3.1.空调冷水由设在C6-15地块办公区地下三层的冷冻机房提供,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定流量运行,二次泵环路采用供回水压差控制旁通流量,由系统总负荷控制冷冻机组和循环泵运行台数;空调热水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热水循环泵根据采集的供回水压差控制循环水泵的转数和运行水泵的台数。 3.2.风机盘管与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主干管分别从集分水器引出。风机盘管水系统采用四管制,外区风机盘管采用双盘管,内区风机盘管采用单盘管;其水系统竖向采用下供下回水平同程式系统;风盘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采用两管制,冷热水管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采用竖向下供下回异程系统。 3.3.空调水系统各支路回水主干管上设静态水力平衡阀,各支路供回水管上设手动调节阀。立管和水平干管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闭式膨胀罐定压方式,定压系统设于制冷机房及水泵间内。补水为自来水经软化处理后经补水泵补入空调冷、热水系统。空调冬季加湿系统采用双次汽化加湿器,其由喷雾和湿膜两部分组成。 3.4. 运维中心部分门厅入口设置地板采暖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采暖水温为50/40℃,其一次水接自空调水系统的分集水器上,通过板式热交换机组将60/45℃的水换成50/40℃的水进行采暖。 4、空调风系统: 4.1.公共大空间房间如首层门厅、二、三层休息厅、四层报告厅和地下一层的餐厅等房间采用双风机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使对应空间的温、湿度等参数统一控制。过渡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新风比可调,最大100%新风量,并采用CO2浓度监测控制新风量。首层门厅和三层休息厅采用侧送风,吊顶集中回风,其余空间均采用顶部送风,顶部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4.2.运维中心办公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设转轮式全热热回收机组,新风机组集中设于空调机房内。地下一层包间和厨房辅助办公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排风靠压差排到辅助用房或室外,不再进行热回收,新风机组集中设于空调机房内。厨房灶具补风采用全新风补风系统。考虑补风时间短,冬夏季新风不进行加热/制冷直接送至厨房区。平时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的直流系统,送风至厨房配套辅助办公房间,排风接至厨房灶具区。其新风机组要求夏季制冷,冬季加热。地下一层通讯机房等弱电设备用房设新风机组,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室外机设于屋面。 5、主要设备统计表: 部 位 冷水机组 真空热气锅炉 冰蓄冷盘管 地板采暖热水交换机组 板式换热器 水泵 立式 全程水处理仪 软化水设备 软化水箱 定压补水装置 风机盘管 卧式暗装 变冷媒流量空调机组 分体机 运维中心楼 双工况离心机3台 机载离心机 1 台 2台 58台 1台 10台 49台 2台 2台 3台 10台 1262台 75台 3台 四、数据机房(上线支持区楼)暖通空调系统 1、空调冷、热源系统: 1.1.上线支持区楼非数据机房的部分、设置一处区域冷热源站,制冷站设在C6-15地块地下三层,采用冰蓄冷系统设计;锅炉房设在C6-15地块地下一层,采用负压燃气热水锅炉供热,本子项冷热源接自运维办公楼。 2、空调水系统: 2. 1.空调冷水由设在C6-15地块办公区地下三层的冷冻机房提供。 2.2.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定流量运行,二次泵环路采用供回水压差控制旁通流量,由系统总负荷控制冷冻机组和循环泵运行台数;空调热水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热水循环泵根据采集的供回水压差控制循环水泵的转数和运行水泵的台数。 2.3.风机盘管与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主干管分别从运维办公楼内的主干管引出。风机盘管水系统采用四管制,其水系统竖向采用下供下回异程式系统;风盘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采用两管制,冷热水管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采用竖向下供下回异程系统。 2.4. 空调水系统各支路回水主干管上设静态水力平衡阀,各支路供回水管上设手动调节阀。立管和水平干管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空调冬季加湿系统采用双次汽化加湿器,其由喷雾和湿膜两部分组成。 3、空调风系统: 3.1.公共大空间房间多功能厅采用双风机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使对应空间的温、湿度等参数统一控制。过渡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新风比可调,并采用CO2浓度监测控制新风量。采用顶部送风,下部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3.2. 办公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集中设于空调机房内。 3.3.所有靠外墙的空调房间均可利用可开启外窗在天气适宜时段自然通风,消除室内的余热和余湿,满足人员舒适性的同时降低空调通风能耗。每层的公共卫生间设集中排风系统,卫生间内设排气扇,排风机设在屋顶。 4、主要设备统计表: 部位 空调机组 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双盘管 热风幕 上线支持区楼 1台 1台 26台 2台 五、研发中心楼暖通空调系统 1、空调冷热源系统: 1.1. 研发中心楼设置一处区域冷热源站,制冷站设在C6-15地块地下三层,采用冰蓄冷系统设计;锅炉房设在C6-15地块地下一层,采用负压燃气热水锅炉供热。本部分详细说明请见运维办公区子项部分。 2、空调水系统: 2.1.空调冷水由设在C6-15地块办公区地下三层的冷冻机房提供,空调冷冻水系统为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定流量运行,二次泵环路采用供回水压差控制旁通流量,由系统总负荷控制冷冻机组和循环泵运行台数;空调热水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热水循环泵根据采集的供回水压差控制循环水泵转数和运行水泵的台数 2.2.风机盘管与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主干管分别从集分水器引出。风机盘管水系统采用四管制,外区风机盘管采用双盘管,内区风机盘管采用单盘管;其水系统竖向采用下供下回水平同程式系统;风盘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采用两管制,冷热水管供回水温度为5/13℃(夏季)和60/45℃(冬季)。空调(新风)机组水系统采用竖向下供下回异程系统。 2.3.空调水系统各支路回水主干管上设静态水力平衡阀,各支路供回水管上设手动调节阀。立管和水平干管最高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空调冷、热水系统采用闭式膨胀罐定压方式,定压系统设于制冷机房及水泵间内。补水为自来水经软化处理后经补水泵补入空调冷、热水系统。空调冬季加湿系统采用双次汽化加湿器,其由喷雾和湿膜两部分组成。 2.4. 研发中心部分门厅入口以及地下一层的游泳池的池岸区和更衣间设置地板采暖系统,提高室内舒适度。采暖水温为50/40℃,其一次水接自空调水系统的分集水器上,通过板式热交换机组将60/45℃的水换成50/40℃的水进行采暖。 3、空调风系统: 3.1.公共大空间房间如首层体验区、展示区、监控中心、职工餐厅、大会议室和地下一层的餐厅等房间采用双风机全空气定风量空调系统, 使对应空间的温、湿度等参数统一控制。过渡季节尽量采用室外新风制冷,新风比可调,并采用CO2浓度监测控制新风量。除首层门厅采用侧送风外,其余空间均采用顶部送风,顶部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 3.2.研发办公区和地下一层文娱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机组设转轮式全热热回收机组,新风机组集中设于空调机房内。休息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排风由排气扇通过卫生间内竖井排至屋顶,不再进行热回收,新风机组集中设于空调机房内。地下一层游泳池采用泳池专用热泵空调机组,气流组织顶部送风,顶部回风。 3.3. 厨房灶具补风采用全新风补风系统。考虑补风时间短,冬夏季新风不进行加热/制冷直接送至厨房区。平时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的直流系统,送风至厨房配套辅助办公房间,排风接至厨房灶具区。其新风机组要求夏季制冷,冬季加热。 3.4. 6. 地下一层通讯机房等弱电设备用房设新风机组,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室外机设于屋面。 4、主要设备统计表: 部 位 空调热水交换机组 水泵 卧式 空调机组 转轮式新风热回收机组 新风机组 风机盘管 卧式暗装 变冷媒流量空调机组 分体机 研发中心楼 2台 4台 9台 21台 16台 106台 3台 2014年11月14日 1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