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例题解析审题方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61143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题解析审题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例题解析审题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例题解析审题方法 例题解析 材料一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生活中这样的小门何其多啊!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考生写作文时切忌发牢骚 应该说这段材料是非常有哲理的,解题的关键是“门”。从这道门,学生应该首先联想到它的象征意义,即“限制”。在生活中,有些限制是可以打破的,有些限制如规则、法律则是不能打破的,人在社会中要学会妥协。 “小门”可以理解为在人生路上遇到的限制、束缚、困难、坎坷、挫折、屈辱等,在面对它时,人们应该学会有策略、学会变通、学会适应、忍一时之屈。比较好的题目有“柔者无敌”、“低头的绝响(智慧)” 就这段材料来说,其强调的是接受这种妥协,而不是去打破。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时喜欢发牢骚,可以正面提建议,但是一旦把着重点放在“打破限制”,就会写偏题。 人生的姿态 松柏挺直地站立,勇敢地面对风吹雨打,这是它生活的姿态;向日葵绕着太阳旋转,积极乐观,这是它生活的姿态。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万物都有其生活的姿态,而我们人,也有很多种生活的姿态,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这样一种姿态——适时地弯腰侧身。 因为,人生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方可过去的小门。 只有明白生命真谛的人,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姿态,才可以将生命经营得熠熠生辉。 面对泼给他的一盆又一盆冰冷刺骨的冷水,他弯腰揽起,不断洗涤内心,磨练意志。被贬黄州,他东坡煮酒;被贬儋州,他潜心诗文,一心为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将惆怅、抑郁化作落英,躬身在林荫道上捡拾,细细咀嚼其中的滋味。一根竹杖走遍云山、黄州、惠州、儋州,雪泥飞鸿一片。从苏东坡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一种大聪明——弯腰侧身的聪明。当困难、愁闷笼罩心间,要学会低头,学会侧身,让困难爬过心间,磨励意志。 人生路上,我们需要面对的困难与挫折很多很多,届时,只有选择合适的姿态,勇敢地面对,我们才会看见生命如夏花般灿烂。 毛毛虫想要变成美丽的蝴蝶,就会退回到小小的茧中,正如我们,退后有时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低头有时是为了把头举得更高。所以,让我们试着去领悟一种生命的姿态——弯腰侧身的含义。 材料二 齐庄公有一次外出打猎。路上有一只螳螂横在马车前,高昂着头颅。齐庄公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虫?”侍者回答:“这就是螳螂。这种虫子,只知道向前挺进不知回退。”齐庄公听了却说:“它要是一个人的话,一定是天下最勇猛的斗士!” 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辩证看材料别把话说绝了 这个材料,学生很容易从单一的角度来写作,即“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其实,学生最好辩证地来看这段材料,不能机械的看“向前”。要知道,即使是打拳,你挥拳之前也要先把手收回来才行。 很多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形而上学,不留余地,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话说绝对了。根据上面这段材料写作文时就要多想一想。 材料三 “我走入世界、我失了自己、我找回了自己、然后、我失了那世界。”这首小诗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我”和“世界”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过分的张扬可能导致自我的膨胀,从而失去了世界;但是,若只是匍匐在世界脚下,也必然会造成个性的丧失,自我的泯灭。那么,面对这种人生中的尴尬,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请以“我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材料范围内;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诗歌除外,其他文体自选;5.不少于800字。 解析:要把握好度以免迷失自我 这段材料主要是说“我”与世界的矛盾,强调“我”应该如何处理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写作的重点在于如何把握这个“度”。学生写作时应该明确的是,不能让世界适应我,即太自我而只有个性,但是也不能盲目顺从外界而失去自我。 材料四 有人说,生活中失去了健康和青春才知可贵。不过,失去可贵的东西不止于此。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解析:注意标题式话题中的动词 这段材料中,学生审题时必须明确三点:第一,必须是以前拥有的才能失去;第二,认识上有一个转变,比如以前不重视或不珍惜;第三,必须是失去后不容易再拿回的东西,比如亲情等。 如果材料中给出一个标题式话题中有动词,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个动词必然是重点,比如“直面孤独”,这个作文的重点就在于“直面”,而不是孤独。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