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单选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
2、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手的(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3、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B ) A:马克思 B:斯密 C:李嘉图 D:马尔萨斯 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 A:辨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剥削、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2.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A ) A: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辨证唯物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3. 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是(C ) A: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D: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1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5、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1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B )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6.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阶级性 17.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变为自在阶
6、级 18.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辨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9.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多选 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C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人民性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 A: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
7、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代表人物是(ABC)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莫尔 5.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B ) A:斯密 B: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第 6.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BC ) A:康德 B:黑格尔 C
8、费尔巴哈 D:笛卡尔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运动 8.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9. 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10.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
9、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BC )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BCD )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12.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
10、包括(ABCD ) 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 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简答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
11、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第四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
12、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
13、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辨析题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准确。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
14、物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辨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形成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不正确。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等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
15、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马克思主义是
16、为全人类服务的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6.坚
17、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这种说法不对。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
18、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分析题1.材料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材料2:以为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19世纪和20世纪的世界
19、同样有效。”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材料3: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请回答:(1)材料1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2和材料3说明了什么?答:(1)材料1说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革命性的理论创新
20、对于解释当今世界及其未来走向仍有影响力,至今仍未过时。(2)材料2中的“BBC”是一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它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马克思却在这一中产阶级喉舌进行的调查中当选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耐人寻味。材料3是西方学者的观点,这些说明当今时代仍是资本主义向未来社会过度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并未过时,而是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影响着时代的进程。这一结果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度,又说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2.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
21、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
22、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请回答:(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1)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对待自己的理论有一种辨证的态度,他们主张理论要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检验。他们强调:“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2)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努力在掌握
23、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从理论体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在历史时期作的特殊结论,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加以体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我们还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方面,要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态度,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
24、教条主义是本本主义,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只能使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实用主义则是容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往往给马克思主义附加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从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选 1. 哲学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2. 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D ) A:唯物论 B:唯心
25、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 A:存在性 B:结构性 C:运动 D:客观实在性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5.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B)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6. 马克思主
26、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D)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B:各种实物的总和 C:主体利客体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7. 毛泽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8.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
27、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9.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A)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 苟子说:“心不使焉,则自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表明(B ) 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C:人的意识具
28、有对象性 D: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 12.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一观点的错误是(C ) 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13.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观点是说(B )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
29、4.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C ) A: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是绝对对立的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 )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16. 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D ) A:人类社会 B:自然界 C:精神 D: 实践 1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18.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B )
30、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19. 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C )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问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20.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条河流”是(B ) A:辩证法观点 B:诡辩论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
31、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1.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A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3.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B )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2、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24. 事物的性质是由( D)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C:矛盾斗争性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5.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C)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26.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C)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D:事
33、物发展是否显著 27.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A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 )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2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A)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
34、据是(C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 A:用思维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客观事物的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2.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正确认识客观规律 D: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33.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D ) A:预见性 B:决定性 C:对象性 D:能动性 3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
35、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B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享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35.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A) A: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 B:是否在一定的阶段上得到广泛的传播 C:是否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多选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ABC) A: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B:它是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
36、的根本问题 C: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D:它是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BD ) A: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B: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C: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意义是(ABCD ) A: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C:坚持了世界的多样性的物质统一,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37、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 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一论断(ABC ) A: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 B:说明意识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 C: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合乎物质的特性的 D:说明意识的产生是偶然的 5.“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AB ) 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 C: 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 D: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6.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
38、段话应理解为(BC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自在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7. IBM公司制造的计算机“深蓝”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拉斯帕罗夫,这说明(BC )。 A:机器也可以代替人进行思维 B: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计算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计算机战胜象棋大师,实质上还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D:人脑的活动和计算机的活动一样,都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8.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ABCD ) A:社会发展是一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
39、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9.“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 10. 实践具有(ABCD ) A: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1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D).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C: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D: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
40、观点 12. 联系的普遍性是(ABC ) 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 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 13.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B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14.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人WT0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C) A:矛盾双方在互相斗争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41、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 15.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CD) 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欲擒故纵 C:防微杜渐 D:物极必反 1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ABD)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D: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7. 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自我的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8. 下列属于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ABD) A:原因和结果
42、B:必然和偶然 C:运动与静止 D:可能性与现实性 19. 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CD) A: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C: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20.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ABCD)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B: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
43、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C: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这一说法不准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
44、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通过人类长期实践证明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以被认识的问题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通过实践,思维反映存在又反作用于存在,实践是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和辩证统一的基础。实践是驳斥唯心论、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的武器。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人们进行活动的动机和实现动机的意志对于活动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即能否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人们的动机和意志。 只有人们的动机和意志符合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并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才能保证人们活动的目的得以实现。否则,即使动机善良、意志坚强也会事与愿违。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是列宁在意识起源问题上的正确论断。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形态都具有的属性,它是物质形态在同他物的相互作用中复制、再现他物属性并留下“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