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472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常剑(1987),男,高级工程师,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常剑1,2鄢磊1,2王倩1,2孙丽军1,2许利生1,2(1.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2.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矿山大规模开发过程中不断对地表产生扰动和破坏,甚至诱发地表沉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采矿安全和当地经济发展。目前仍无法通过地表监测判别未塌陷和具有拱形结构的空区存在,难以有效评估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以某地下开采铁矿山的地表塌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块体计算比较塌陷空间体积与采出矿石体积量的方法,对崩落带是否存在拱形空区进行判别;进一步采用FLAC数值模拟,对塌陷

2、区现状及回填治理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估,以实现治理和再次开发过程的作业安全,并为塌陷区次生灾害评估提供经验依据。关键词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稳定性评估FLAC数值模拟DOI:10.3969/j.issn.1674-6082.2023.09.065Identification and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Disasters in Mining Subsidence AreaCHANG Jian1,2YAN Lei1,2WANG Qian1,2SUN Lijun1,2XU Lisheng1,2(1.Sinosteel Maanshan General Ins

3、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Ltd.;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afetyand Health for Metal Mine.)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arge-scale mine development,the disturbance and destruction of the surface are constantly produced,and even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surface subsidence are induced,which s

4、eriously threaten the mining safety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t present,it is still impossibleto distinguish the existence of empty areas with no collapse and arch structure through surface monitoring,and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ssess the possibility of secondary disasters.Taking the s

5、urface subsidence area of an underground iron m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method of comparing the volume of collapsespace and the volume of extracted ore is used to distinguish whether there is arched cavity in the cavingzone.Further,FLAC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it

6、uation of subsidence area andthe stability after backfilling treatment,so as to realize the operational safety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andre-development,and to provide empirical basis for secondary disaster assessment in subsidence area.Keywordssubsidence area,secondary disaster identification,s

7、tability assessment,FLAC numericalsimulation总第 653 期2023 年 9 月第 9 期现代矿业MODERN MININGSerial No.653September.2023矿产资源是特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随着地下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不断对地表产生扰动和破坏,甚至诱发地表沉陷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到采矿安全和当地经济发展1。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新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表沉陷的监测和分析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如基于SBAS-InSAR技术2-5 通过Sentin-le-1A数据源采用小基线

8、集技术,并行时序预测,改进了传统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失相干等问题,实现累计形变计算和异常变形区域的识别6。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发挥无人机技术优势,以更高效经济的监测手段获得较大规模沉陷区的近地监测的高精度结果7-9,有利于进一步提取特征和分析评估。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地表监测很好地实现了地表沉陷的监测和观测预警,然而对于未完全塌陷的沉陷区域,甚至存在拱形结构的采空区,仍然无法实268现代矿业2023 年 9 月第 9 期总第 653 期现准确预测。王开江等10 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测采区内地电断面展布,实现采空区和未塌陷区的预测。相较于地表监测,该方法虽然能够很好预测地下采

9、空区和未塌陷区,有效地甄别可能发生二次沉陷的危险区域,然而由于地下岩体各向异性的特质和地下采矿作业等不确定性干扰因素的制约,其预测精度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在地表监测的基础上建立DTM模型,通过块体计算法对比塌陷区域与采出矿量的体积空间,实现沉陷区崩落带拱形空区的预测,并以采用崩落采矿法开采的某矿山的地表塌陷区为工程实例,实现预测和回填治理后的稳定性评估。1工程背景某铁矿山采用崩落采矿法开采,区域地表平坦,最高标高+44 m。目前,该区域出现约60 000 m2的沉陷区,沉陷区最低标高-53 m,最大沉陷处位于塌陷区北部,深度为97 m。应对区域沉陷,矿山方采取积极治理

10、措施,利用废石等固体废弃物对部分沉陷区域进行回填,已回填区域位于沉陷区西部,回填区域标高约+20 m,如图1所示。区域发生大面积塌陷后,无法确定该区域内崩落带是否存在未塌陷区、拱形空区结构及沉陷后的稳定性等,威胁着进一步治理作业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开展评估和稳定性研究。2塌陷区稳定性评估2.1拱形空区和未塌陷区预测2.1.1采出矿量分析根据采出矿石量、塌陷区及崩落带空间体积,通过块体计算法对比,实现沉陷区崩落带拱形空区的预测,从而实现崩落带是否存在拱形空区初步判断。根据矿山历年开采资料显示,该区域内共采出原矿量(赤铁矿)5 929 500 t。赤铁矿平均密度3.16 t/m3,岩石密度

11、 2.72 t/m3;回采率为 78%,贫化率为22%;通过计算可知,采出原矿3.06 t/m3,则采出原矿体积为1 937 700 m3。2.1.2塌陷空间分析基于块体模型的空间概念,即在一定范围内将一定的空间范围采用空间块体进行划分;采用次级块体划分以保证获得较为准确的空间拟合。每个块体对应一个质心,通过属性定义块体属性,以地表模型等作为约束条件,从而获得约束条件下的块体模型。通过计算块体模型即可获得约束区域内的矿岩量和体积。矿山于2007年投产,根据生产前后塌陷区所在区域地形,采用 3Dmine软件,分别建立塌陷区 2007年原始地形及和塌陷区2020年7月地表现状DTM模型,通过块体模

12、型计算2007年至2020年7月间沉陷体积。2.1.3采出矿石量与沉陷空间平衡计算分析通过计算结果可知,塌陷形成的空间为1 801 000m,矿山采出原矿量为1 937 700 m3,塌陷形成的空间为采出原矿体积的92.95%。由于矿山已在塌陷区内部分区域回填了废石,2020年7月实测塌陷区为回填了部分废石所形成的现状,同时考虑崩落带岩体松散系数,可确定崩落带内未形成较大拱形空区和未塌陷区,地表塌陷区亦随采场降深渐进扩展。在开采结束后,塌陷区趋于稳定。然而,在此降塌陷过程中形成明显地表塌陷,塌陷区是否会发生小规模二次沉陷仍无法确定。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回填的方法对地表塌陷进行处理,以保障该区域安

13、全。2.2未回填塌陷区稳定性分析显式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分析法FLAC 由美国ITASCA公司推出,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领域。与采用隐式有限元求解、矩阵分解法不同,该方法通过显式时程函数求解代数方程,因此,FLAC在非线性大变形计算中更具有计算优势。该方法不需要重新构建刚度矩阵,因此不会过度消耗计算机内存容量用于存储时步刚度矩阵结果,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11。因此,本文采用FLAC3D6.0对地表塌陷区沉降变形进行计算分析。2.2.1计算模型建立对塌陷区进行简化建模后,建立三维网格模型,模型尺寸为 200 m200 m370 m。将整个模型划分为5组:岩石移动散体、塌陷区基底和围岩部分(围岩自上而

14、下划分为3组,分别为闪长岩组、砂岩组、灰岩组),如图2所示。设置边界条件:模型前后和左右边界施加水平约束,边界水平初始位移为零;模型底部边界施加垂直约束,垂直初始位移为零;模型顶部为自由269常剑鄢磊等:采矿塌陷区次生灾害判别及稳定性评估2023 年 9 月第 9 期边界。2 2.2力学参数选取根据矿山地质报告及设计资料,用于计算的矿岩及岩移散体的力学参数见表1。2.2.3计算结果分析从图3模型位移云图中可以看出,模型最大位移沉陷位于岩移区,沉陷量为0.600.63 m,地表塌陷区的底部平台及与岩移区交接带的最大位移为0.5 m;处于-300 m的岩移区底部沉降为0.05 m,基本稳定。随着岩

15、体向深部延伸,位移形变量逐渐减少,最终趋于0。图4为模型剖面最大主应力云图,可以看出,模型均处于压应力状态,岩体随着深度增加,压应力逐渐增大。地表塌陷区域及附近岩移区处于整个水平区域的最大应力状态,说明地表模型仍有一定沉降变形。从图5模型的塑性区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深色部分为塑性区,将模型中塑性区位置回归至实际矿山地表中,发现地表塌陷区及岩移区均处于塑性破坏状态,Z轴方向,从+20 m至地表塌陷区底部平台处于塑性破坏状态。2.3回填后塌陷区稳定性分析回填体力学参数选取,见表2。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回填治理后塌陷区位移、应力及塑性区计算结果如图6图8所示。由图6中可以看出,最大位移沉降为岩移区,沉降

16、量为1.201.25 m,地表塌陷区的底部平台及与岩移区接触带的最大位移为1.0 m;-300 m的散体底部沉降为0.1 m,基本趋于稳定状态。随岩体向深部延伸,位移变形逐渐减小,最终趋于0。从图7可以看出,岩体处于压应力状态,随着矿270现代矿业2023 年 9 月第 9 期总第 653 期岩深度递增,矿岩应力逐渐增大。位于同一水平矿岩压应力状态相似,地表塌陷区域及附近岩移区为整个水平区域的最大应力状态,说明地表岩体仍有一定的沉降变形。塌陷区域回填废石后的应力比未回填时增大,这一结果与工程实际一致,同时验证了位移云图中,回填后的地表塌陷区位移沉降比未回填的沉降量增大这一特征。从图8可以看出,

17、深色部分为塑性区,将模型中塑性区位置回归至实际矿山地表中,发现地表塌陷区及岩移区均处于塑性破坏状态,沿Z轴方向,从+20 m至地表塌陷区底部平台及深部岩体处于塑性破坏区,回填后的塑性区域较未回填的塑性区显著增大。采用废石回填后,由于回填体有较大的体积和荷载,会对趋于稳定的崩落带产生挤压,导致塌陷区底部平台产生一定沉降,沉降量为1.01.2 m,是未回填时沉降量的2倍。-300 m处岩移区底部沉降量为0.1 m,稳定性较未回填时变差;模型内部应力数值和塑性区分布较未回填时有所增大。3结论利用3Dmine软件分别建立了塌陷区原始地表及塌陷区现状块体模型,通过块体模型计算,得出塌陷区空间为1 801

18、 000 m,与采出矿石量相当,初步确定了崩落带内未形成较大拱形空区和未塌陷空区。在塌陷区内,塌陷所形成的边坡陡峭,坡顶处存在可见张拉裂纹,说明塌陷区边坡仍存在一定的岩移和沉降,应加强监测及时防范。塌陷区回填治理后,受回填体荷载作用塌陷区沉降量较高,可达1.01.2 m,建议开展监测观察,加强管护,对回填后的自然沉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参考文献1 刘小东.建筑工程施工须杜绝色膳来来深圳一地面塌陷隐患点治理工程工地发生一起塌事故 J.广东安全生产,2023(3):58.2 韩守富,赵宝强,白艳萍等.基于SBAS-InSAR的窑街煤矿开采沉陷研究 J.矿山测量,2019,47(3):1-5.3 李辉

19、,卫星,朱哲,等.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抚顺市矿区地表沉陷监测与分析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7):173-175,178.4 谭志祥,杨嘉威,邓喀中.基于SBAS-InSAR的矿区全盆地开采沉陷求参方法研究 J.煤炭科学技术,2021,49(1):312-318.5 张童康,师芸,王剑辉等.InSAR和改进支持向量机的沉陷预测模型分析 J.测绘科学,2021,46(11):63-70.6 郎佳鑫,魏赛拉加,刘文涛,等.基于SBAS-InSAR技术的高寒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与时空分析 J.科学技术创新,2023(8):30-34.7 高凌洁,张少凤.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采煤地面

20、塌陷监测中的应用 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7):66-68.8 侯恩科,首召贵,徐友宁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采煤地面塌陷监测中的应用 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7,45(6):102-110.9 赵男,王末,唐文泰,等.无人机低空遥感在采煤塌陷区地裂缝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J.自然科学,2023,11(3):437-444.10 王开江,孙举孔,高子涵,等.综合物探方法在云南吕合煤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 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3,48(2):153-155.11 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 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收稿日期 2023-07-11

21、)(上接第267页)块体模型,基于距离幂次反比法原理进行品位估值和资源量估算,并对估算结果进行全局和局部对比验证,资源量估算精度达到5%以内,表明模型估算资源量结果较为可靠。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为后期矿山勘查、开采设计及数字化矿山建设等方面工作提供了高效、科学的应用基础。参考文献1李青元,贾慧玲,王宝龙,等.三维地质建模的用途、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J.中国煤炭地质,2015,27(11):74-78.2胡建明.3DMine矿业软件在地勘工作中的应用 J.矿产勘查,2010,1(1):78-80.3朱宗杰,刘成皓,郏威,等.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在罗河铁矿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J.现代矿业,20

22、19(5):48-52.4栗雪彬.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J.矿产勘查,2020,11(4):726-731.5贺宇昊,陈勇,苗作华,等.矿体三维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J.金属矿山,2015(3):1-7.6武强.数字矿山中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应用 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43(12):1996-2006.7贾慧敏,常云真,王潇洒,等.河南洛宁县中河银多金属矿区三维可视化及资源量估算 J.矿产勘查,2020,11(7):1518-1525.8魏明,王锐,潘振兴,等.基于Micromine软件的澳大利亚某矿床铅锌品位分布规律研究 J.地质与勘探,2019,55(4):1092-1100.9王丹,梁利志.马城铁矿矿区地质模型的三维软件构建与应用J.现代矿业,2019(6):191-194.10 汪德文,邹国富,周罕,等.东川滥泥坪铜矿复杂矿体三维地质建模及应用 J.现代矿业,2020(6):39-43.(收稿日期 2023-07-14)2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