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4375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年 10 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摇 摇 Oct.2023摇摇 摇 收稿日期:2023-07-18摇 摇 作者简介:宋水英(1984-),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摇 摇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科规划 2022 年度课题(2022GZGJ277)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宋水英(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摘摇 要:清末时期,广东不少女子负笈东渡,她们当中有人思想温和,听从父命,亦有人思想进步,勇于尝“新冶。在面对国内爆发辛亥革命

2、战争时,不少女子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救国活动与女权运动。但进入民国初年后,因国内局势动荡,这些进步女子受丈夫政见、女权运动受阻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淡出了公众视线。在不同时代,她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她们在选择中顺从传统或超越了传统身份的禁锢,也在选择中顺从了时代的发展。不论是超越,还是顺从,她们的时代选择共同书写了清末广东留日女子为家国奋斗的历史。关键词:清末;思想进步;时代选择;留日女子中图分类号:K252;G648.9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文章编号:1008-2638(2023)10-0042-04Transcendence and obedience:the choice of Gua

3、ngdong womenwho studied in Jap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ONG Shui-yi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510830)摇 摇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many women in Guangdong went to Japan with their father or brothers.Some of them weregentle and obeyed their father

4、s orders,while others were progressive and brave enough to try the new.In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Revolutionary War of 1911,many women came forward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national salvation activities and feminist movements.However,after ente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due

5、 to the domestic turmoil,these progressive women were affected byfactors such as their husbands political opinions and the obstruction of the feminist movement,and eventually faded from the publiceye.At different times,they made different choices.They obeyed the tradition or transcended the imprison

6、ment of traditional identity,and also obey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Regardless of surpassing or obeying,their epochal choices write the history of the strug鄄gle of Guangdong women who studied in Japan for their home coun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摇 摇Key words:Late Qing Dynasty;progressive;ep

7、ochal choices;Guangdong women who studied in Japan摇 摇 据谢长法的不完全统计,1902-1904 年,广东有 5 名女子赴日留学,1906-1911 年人数有所增加,增至 14 人。1“广东留日女学生也为数不少,其中的佼佼者当数何香凝冶。21903 年,何香凝在敬告我同胞姊妹中犀利指出:传统女子“不知国家为何物,兴亡为何事。冶3“省察自身与国家之间关联的重要改变冶4后,何香凝认为,闺阁女子应“急除旧习,灌输新知,游学外国,成己成人。冶何香凝留日归来后,选择为农工、妇女事业奉献了一生,成为引领旧社会女性走入近代社会的杰出女性,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8、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其他广东留日女子则相对黯然失色,而这也和她们当时的选择密切相关。据周一川统计的学籍信息可知,清末广东留日女子出身成分较为多样化,除官绅名人妻妹外,还有部分人可能是华侨学生。561,167目前,有关何香凝以外的、广东留日女子的研究成果,除黄元蔚家书所见康梁活动史迹对认识康同荷赴日经过、与康有为关系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外,还有如鲍桂娥的学籍信息7、叶慧哲参加的辛亥革命等8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顺带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华侨之女鲍桂娥、康广仁之女康同荷、曾热衷革命的叶慧哲为例,探究广东留日女子在面对时代变化时所做出的选择,以期进一步丰富清末广东留日史的研究。一、顺从父言为家忙鲍桂娥

9、(1889-1965),原籍香山。1903 年抵日后,入横滨市大同学校。5136办学初期,学校汇集了广东革命派和维新派人士。但由于学校尊孔,导致两派间隙日显,并于百日摇维新后愈演愈烈。1899 年,大同学校一些倾向革命派的华侨和非粤籍华侨另外组建了东京高等大同学校,9自此,大同学校成为保皇派的根据地。另外,早在明治初期,“在横滨的中国人相当的一部分是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府出身的。冶10且不少人先后加入日本国籍。1904 年 5 月“清人住横滨者,即庐款(颖)衢,鲍滔宗、任康名、源明、曾茀臣、鲍芳昭、郑星垣等七人,禀请归化,去四日已经允许。冶11鲍桂娥在父亲加入日本国籍后便成为了华侨。因该校受鲍桂

10、娥父亲鲍滔宗等广东省出身的商人资助创办而成,从鲍桂娥赴日后入读该校可管窥当时鲍滔宗思想较为温和。1907 年,鲍桂娥从大同学校毕业后,于 3 月入读私立女子美术学校编物科选科普通科,1909 年毕业。12期间还修习编物科速成科、刺绣科选普通科。该校旨在将学生教育成“无论主持家政,或担负艺术教授的责任,或从事工艺的生活,于实际上都具有相当必要的艺术知识冶13的人。无独有偶,1907 年 1 月,清廷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并确立了其教育目标为以“养成女子小学堂教习,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期于待裨补家计,有益于家庭教育为宗旨。冶女子美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完全符合清廷鼓吹的“新贤妻良母冶 育成观念。鲍桂娥

11、的入读,进一步表明父亲鲍滔宗培育子女的思想倾向性,即将女儿培养成清廷所需的“新贤妻良母冶。鲍滔宗担任大同学校值理时,十分赏识该校留学生郑锦,他不仅资助郑锦入读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还于 1910 年将鲍桂娥婚配与郑锦。14婚后的鲍桂娥相夫教子、亲操杵臼、少事针黹,丈夫郑锦专注个人事业,发展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事业。郑锦逝后,鲍桂娥更是手录了郑锦号褧裳先生略历,对个人生平却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在鲍桂娥看来,丈夫便是自己的事业。鲍桂娥赴日入读的学校以及婚姻轨迹,反映了她循规蹈矩、听从父命、贤惠持家的传统女性品质,亦正因如此,她始终没有独自走入社会公共空间,亦没有超越传统女性身份,而是选择了顺从,但她支

12、撑了和郑锦组建的家庭,并支持丈夫的美术教育事业,她手录的丈夫略历,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史料。二、不随家翁却从君康同荷(1891-1938),字文漪,南海人。父康广仁,戊戌百日维新六君子之一,就义时“年仅三十二:无子,遗一女,名日同荷,八龄耳。冶15母黄谨娱,中国女学会倡办董事。父亲于 1895 年与伯父康有为创办粤中不缠足会,故康同荷亦幸免于缠足。因父亲维新变法失败后惨死,康同荷改由康有为抚养。光绪二十九年四月三日(1904 年 4 月 29 日),康有为在致李福基书中写道:“小女同壁、侄女同荷想已抵美,望招呼。闻同会诸君备极殷勤,不胜感感(谢)。冶1655但或由于经费问题,康同荷并没有去美

13、国,而是折回澳门读书。有学者指出,这可能成为俩人关系生分的一个转折点。696光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1905 年 6 月 1 日),麦孟华在信上写道:“荷世妹前月过此赴日本留学。顷得舍弟鼎华来书云:荷世妹已入东京涩谷实践女学校。冶319康同荷与何人一同赴日,目前仍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康有为并不支持康同荷在日学习。康有为希望其到美国留学,他曾在信上写明:“嘱汝赶学期来,汝乃置若罔闻,亦不回复。给汝之学费、游费,存在同门谭张孝处,而汝竟不理。冶697字里行间透露出留日后的康同荷明显有了“逆反冶心理,拒收学费、拒回信、拒伯父命。于是,康有为认为,康同荷的“脱轨冶与“不慎冶交友有关,是“受外人

14、招呼冶所致。在康有为看来,远在日本的康同荷在他人教唆下变得离经叛道,藐视家规,“妄学自由冶。但此时远在美国的康有为也只能通过书信不断催促而别无他计。相比之下,日人眼中的康同荷“能操英語,又善交际,性恬静,寡言笑。精数学,满点毕其业。学术兼优,品行无劣。冶17丝毫没有半点叛逆之嫌。另康同荷在接受日人记者采访时道,“尽瘁于我国之家庭改良,女学教育等之方面。然自觉年齿太稚,思欲请中国部舍監阪寄光子女史,再为绍介于大学,以研究理科云云。冶17显然,接受过女学教育的康同荷很清楚自己肩负改良家庭这一国家责任,同时她亦明白身为女子对女学教育应尽的义务。中国的女学从兴办到制度的制定,话语权均由男子掌控。康同荷

15、意识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眼前,中国女学完全依赖于男子,于是有所觉醒,认为不应继续接受“被安排冶的命运。这份觉醒让她进一步区别于伴随父兄留日的女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此番言论也表明了康同荷的决心,她要将传统被动地接受教育的身份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身份,这实际上便是男女平等意识的萌芽。康同荷于 1907 年 3 月从实践女学校毕业后,与同年赴日的粤人杨敢平一同搬到黄元蔚家,“即康之叔父之住处也冶。17虽然黄元蔚可能与其母亲存在外亲关系,但未婚男女同住一屋檐下,并非是“良媛淑女冶之举。这点也侧面反映了康同荷对所接受过的女学教育有所取舍,她摒弃了女学教育对女子行为过于刻板的约束,并自主解放自身行为。

16、换言之,她是一位有主见、且不轻易受他人言行左右的女子,更非是康有为口中受人唆使的人。是年 5 月,康同荷入读日本女子大学校普通预科,毕业后继续修读教育学部,并从自费生转为官费生18完成学业。在学期间,她还翻译了环球游览图志,可谓是“当时学有所成、追求进步的新女性冶699。此外,康同荷还追求思想上的进步。她虽然没有加入同盟会,但与当时有革命思想的留日学生有过交往。国民会成立时,康同荷身体不适,本不打算赴会。谭学衡的女儿以父志未成等语斥之,康同荷赴会,并发表演说,受在场人士的热烈支持。19对此,大革命家铁厓于同年 7 月 18 日评议之,称其“大倡革命诚所谓出淤泥而不染者矣。冶201911 年 3

17、 月5 日,康同荷加入留日女学会,并任该组织的招待。21该会旨在提高女性地位和参政权。康同荷参加的这些活动已经超出了其为女子教育效力的初衷,行为更为“激进冶。这表明她超越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和过去的属性,接触并参与了早期女性解放事业。辛亥革命后,国内局势动荡,梁启超组织政党,1913 年,梁启超与袁世凯合作,与国民党对峙。康有为虽远在日本,其言行皆受到媒体的关注。此时康同荷与黄元蔚已结为连理,丈夫黄元蔚出任吉林都督兼署民政長陈昭常的秘书,22且“希望妻子与伯父保持一定的距离,脱离政治矛盾以求自身安全。冶699黄元蔚认为,在局势未明朗的情况下,与政治圈的人扯上关系容易招惹是非,因此,他希望康同34摇

18、第 10 期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摇荷置身事外,或受丈夫的政见及其身份的影响,康同荷的社会活动嘎然而止,她选择淡出公众视野,这表明婚姻是康同荷没有继续为妇女解放事业奔波的重要原因。三、局势不平志未酬叶慧哲,生于 1890 年,卒年不详。东莞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到东,在东京留东女学会毕业后,于 1908 年 4月入读女子美术学校,“学女子美術学校一年。后入高等日语学校研究邦语。冶23并于“宣统元年八月入日本医学校肄业。冶24申请官费失败后,与吴墨(亦写作“木冶)兰入读大成学校理科。据日人称,叶慧哲受广东纯粹女学教育,本应“不染末俗放纵之僻习冶,但据东京朝日新闻1911

19、 年 11 月15 日25报道,身在大成宿舍的叶慧哲“穿着黑色洋装冶,对于当时穿和服为主的学生来说,叶慧哲穿衣自由,思想前卫,不拘泥于传统规矩。此外,采访过程中,叶慧哲还当场挥写了一首诗词:“漂泊天涯百感深,莽莽神州叹陆沉。无策救时谁助我,每怀时事泪盈襟。锄非子冶。“锄非子冶为刘道一的自署名,刘道一因萍醴浏起义失败被捕,于 1906 年 12 月 31日为革命英勇就义。此诗作是否由刘道一亲笔所写,目前仍未能证实。叶慧哲之所以能执笔疾书,必定是对该诗作深有共鸣。1911 年 11 月 10 日前,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先后脱离清朝政权宣告独立,一千二百名留学生在日举行了庆祝革命成功大会,十多名留

20、日学生发表了热烈的演讲,其中,女留学生吴墨兰、叶慧哲发言尤为激烈,令人印象深刻。25除了言论上支持革命外,她和吴墨兰是月乘坐博爱丸回国,更以实际行动救国。23被日本记者问及对革命的看法时,叶慧哲和吴墨兰回答说“为革党致死命耳。冶其后,叶慧哲还吟诗一首“二百余年不自由,脽肝北虏奋同仇。可有女儿能敌忾,愿随豪杰复神州。冶要结束多年的压迫和种种不自由,非革命一事不可成,叶慧哲为革命献身的思想彻底且坚定,她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并见证了清王朝的彻底灭亡。此外,叶慧哲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沈佩贞,并于民国元年 1 月 26 日成为女子尚武会的书记,该会主旨为“以达建设共和政体目的、为我女界吐气者冶。27推翻清王

21、朝的统治后,叶慧哲开始为提高女性地位奔走。是年 3 月 11 日,沈佩贞、叶慧哲等人出于“民国业已统一,急宜讲求生计建设种种国利民福之业务冶28的考虑,发出中央女子工艺产招股通告,以兴实业。叶慧哲的时代嗅觉是敏锐的。在清末留日运动中、革命思潮暗流涌动,她意识到革命和独立才是国家的希望,因此,不顾个人性命安危参与其中,且在留日学界、日本媒体中小有名气。倒清革命成功后,她捕捉到生计对女子的重要性,于是提倡实业。不论是革命、还是实业,她都展现出了超越传统女性身份的限制的、与时俱进、注重实干、敢为人先的新女性风范。较之于康同荷,叶慧哲参与的社会活动更具组织性及规模性,且活动范围更广。但吊诡的是,自此之

22、后,申报等近代知名报纸几乎没有再出现过有关叶慧哲的报道。她悄然退出了女权运动现场,这是否与吴墨兰、沈佩贞的遭遇有关,亦值得仔细玩味。1912 年 2 月,唐群英、沈佩贞、吴墨兰等人联合组成女子参政同盟会,要求南京临时参议院给与女子参政权,3 月19 日该要求遭到驳回,4 月 1 日,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并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不久“二次革命冶爆发。革命失败后,“在讨袁中鼓吹革命的吴木兰、蔡蕙等人遭到通缉,再次东渡日本。1914 年 吴 木 兰 从 日 本 回 国 返 回 抚 州 老 家 时 被捕。冶29并从此形成一种思想,她认为当政者皆为谋个人权益,并没有真心实现富裕国家、造福人民的目标。30女

23、子参政同盟会亦于 1913 年 11 月被勒令解散。另一方面,沈佩贞亦从女权运动名将,沦落为袁世凯的“女顾问冶。吴墨兰、沈佩贞等女权运动领头人遭遇这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妇女平等思想受到摧残,妇女运动陷入了苦境。参与其中的女性或如吴墨兰般心灰意冷,沈佩贞般改变立场,或自此不问世事,只求个人安稳。以上几种结局,对于叶慧哲的隐退或具有较大的启发性。晚清时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重创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救国保种的当务之急便是解放女子、兴女学,于是,在男权的鼓励声中,女子开始走出闺阁、步入女学堂、接受女子教育。清末最后 10 年,清廷推行教育新政,奖励游学。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时,

24、广东出现了不少随父兄赴日的女子。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留日女子,她们开始萌发男女平等意识,并从一开始的被解放对象转为主动解放的主体,但由于时代的复杂性、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性,以及男子始终掌握着社会的话语主导权,她们在自我解放以及群体解放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她们面对着父权、夫权、以及社会对女性生活空间的种种限制。因此,顺从,成为了绝大多数留日女子的最终选择。但在这之前,亦不乏有人勇于跳出传统的禁锢,如康同荷和叶慧哲从衣着、言行上解放自己,超越了传统女性的特质。虽然进入民国初年后,康同荷因丈夫身处政界,且囿于与康有为的关系,不便继续活跃在社会公共空间,最终选择了游走于政治圈之外的平稳生活;叶慧哲在吴墨兰、

25、沈佩贞等人遭受失败以及改变立场后,亦退出了公众视野。从结论上看,她们在时代洪流的猛烈冲击下,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杰出女性,但历史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其过程充满了无数的偶然、突然以及没有结果的事件。“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冶冶。31清末时期留日女子的超越与顺从,书写了近代社会广东女性为家国奋斗、努力的历史,撰写了由女性主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摇 摇参考文献:1谢长法.中国留学教育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56-57,61-65.2马至融,裴艳,姜清波,焦鹏.广东留学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77.3何香凝.杂录:女学文丛:敬告我同胞姊妹J.江苏,1903(04):

26、4.4柯惠铃.近代中国革命运动中的妇女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09:39.5周一川.近代中国女性日本留学史(1872 1945 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06.6马忠文.黄元蔚家书所见康梁活动史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44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摇摇7贺晓舟.晚清学堂艺术教育和工科大学堂的发生与演进 艺术学与工学的混沌期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460.8李兰萍.辛亥革命与广东妇女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179.9李剑萍,杨旭.教育家康有为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186.10.罗晃潮.

27、日本华侨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9.11清人归化N.台湾日日新报,1904-05-25.12石井洋子.中国女子留学生名簿1901 年 1919 年J.辛亥革命研究(1),1981(03):56.13刘海粟.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25:145.14陈继春.郑锦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12:23.15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2.09:64郾16方志钦主编,蔡惠尧助编.康梁与保皇会 谭良在美国所藏资料汇编G.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5.17支那之二女才媛N.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07-0

28、4-11.18游学生监督处.官报 第 12 册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281.19女士热心国民军.申报N.1911.04.21.20章开源.雷铁厓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23.21俄人窥伺蒙藏之真相N.申报,1911-04-21.22三月十七日临时大总统命令N.申报,1913-03-20.23娘子军敢死队启程N.汉文台湾日日新报,1911-11-21.24学务饬司议给留东女学生官费(广东)N.申报,1911-04-18郾25吴女士与叶女士N.东京朝日新闻,1911-11-15.26小岛淑男.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留日学生的动向M/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主编.孙中山研究

29、第 1 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86-87.27女子尚武会招生广告N.申报,1912-01-27.28创办中央女子工艺厂N.时事新报(上海),1912-03-12.29于玉梅,胡春如,魏小琴主编.江西省妇女组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53.30纪吴木兰逮捕就审供词N.申报,1914-04-09.31王德威.想像中国的方法 历史小说叙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责任编辑摇 李摇 维)(上接第 34 页)神的过程中感悟生活,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

30、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冶358综上所述,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14 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将其融入新时代新征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能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摇 摇参考文献: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2何伟志.深刻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本质内涵N.学习时报,2022-07-27.3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习近平著作选读(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76-477.5叶丽,王琼.同向同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03):41-46+2.(责任编辑摇 董翔薇)54摇第 10 期超越与顺从:清末广东留日女子的时代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