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场域理论视域下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的扎根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3583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域理论视域下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的扎根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场域理论视域下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的扎根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场域理论视域下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的扎根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4Vo1.50alNo.400StudiesinForeign Education第5 0 卷总第40 0 期No.10,20232023年第1 0 期外国教育研究场域理论视域下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的扎根分析何晓芳,马越(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辽宁大连1 1 6 0 2 4)【摘要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的关键领域。场域理论以其特有的实践理性的视角,适于从行动者的行动中推导和建构理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术活动纪要是该校学术治理场域实践的客观呈现。通过对5 4份纪要文本资料进行扎根的质性研究,可以勾勒出该校学术治理的实践体系及其内在结构和运行逻辑,挖掘其学

2、术治理实践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提出促进我国大学学术治理实践优化的思考。【关键词场域理论;学术治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活动纪要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0 0 6-7 46 9(2 0 2 3 1 0-0 0 5 4-1 3学术治理是大学治理的核心,是大学治理的“主责主业”。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化,我国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但治理能力发展却无法一而就。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改革发展的趋势来看,大学治理体系的变化出现趋同性特征,即治理的形式越发相近,而治理的过程与活动却千差万别,提示大学治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大学治理实践的具体行动、文化逻辑、权力关系及其

3、实际运行状态的分析,一直是传统“自上而下”2 的大学治理研究所忽视的领域,有助于为大学治理现代化提供自下而上的直观经验。美国典型大学的治理实践较为丰富,其分享共治模式更适合整合大学内部学术利益诉求,对其治理实践的研究可对我国大学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有益经验与启示。一、学术治理实践及其场域分析视角学术治理的本质是将高校中的“知识分子组织起来”3 的某种“复杂程序”4,就其合理性与合法性而言,是一种解决利益攸关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并使其达成【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 0 2 0 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教师失范及治理的社会学研究”(项目编号:BIA200168)。【

4、作者简介】何晓芳,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越,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生。55外国教育研究第5 0 卷总第40 0 期2023年第1 0 期某种共识的制度安排。5 如果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学术治理就是在大学组织环境中,学术利益相关主体在参与学术性事务的决策、执行、评价与监督等多种治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维护主体有序互动与动态制衡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学术治理体系表现为一系列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系统组合,其核心功能是合理配置学术资源、有效促进学科发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与实现大学组织高效率运行等。而学术治理的实践就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制度化的框架内所开展的一切交流活动

5、。对学术治理的理论研究是滞后的。以美国为例,如果从最早的殖民地学院时期开始算起,美国大学治理领域中围绕处理高校外部权力主体关系与资源配置方式的制度确立已有3 8 0 多年的历史,而关于内部权力主体参与治理的正式制度建立仅有短暂的6 0 年。直到2 0 世纪7 0 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人普及化阶段,6 随着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提上日程,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HigherEducation)才发布报告学术治理中的教师参与(Faculty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Governance),第一次对学术治理进行制度设计,并明确

6、将学术评议会作为学术治理的基本制度。7 对学术治理体系的学术研究以静态的制度分析为主,大多藉由章程分析对权利主体的价值与逻辑进行文本解读。其中,“学术和行政共同体协同治理”8 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同,“提升学术团体的决策地位 9-1 0 以及“促进教师群体参与治理 1 成为一种普遍关注。多位学者对学术委员会的职能与建设开展了大量研究。1 2-1 静态的制度分析一直是比较研究的擅长领域,但用其解读动态的治理实践时,总显得力不从心。场域理论(Field Theory)是布迪厄用来解释实践活动逻辑的经典范式。“场域”是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结构化的位置空间”,表现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或构型

7、”。1 6 场域中的各种力量主体,基于特定的资本类型,分布于场域不同的结构位置,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进而形成了某种实践惯习,这是分析特有场域的基本视角。不同的场域具有不同的属性,为了“超越专题式的研究和形式化的空洞理论之间的决然对立”,布迪厄认为“对特定场域运作情况的分析可以质疑和解释其他场域”,说明“场域运作具有普遍机制”。1 7 第一,场域结构是“权力关系的一种状态”,或者就是“某种特定资本的分配状态”。“场域斗争归根结底就是保护或颠覆特定资本的分配结构”。因此,场域结构是场域的核心,场域活动就是权力主体位置结构的变化。第二,惯习是包含了“策略”“技术”“信念”的集合,是一种在集体信念共识

8、基础上“通过隐性或显性的学习而获得的主体行动策略”。1 8 惯习意味着行动者对场域内在规律和利害关系等事情的普遍了解和基本共识。第三,场域中所有行动者在一种“不言而喻”的层面上共享一定数量的基本利益。在布迪厄看来,这是场域不明显的特征,但又是场域存在的基石。新玩家对于场域价值和运作规则的认可是其加人的入场费。场域斗争并不对场域内在的价值与信仰提出质疑,甚至行动者借由保护场域的基石进而保护自己。第四,理解场域要理解场域的历史,即对场域所蕴含的自身的特定历史的掌握,布迪厄将其称之为“场域效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强调的是场域的整体56Vo1.50alNo.400nergStudies in Fore

9、ign EducationNo.10,2023场域效应(历史、传统、信念)场域规则场域主体场域活动(结构、关系设定)(占有资本、结构位置)(个体惯习、策略)场域功能(功效、作用)图1 场域理论分析框架功能,其分析框架如图1 所示。场域理论具有实践理性视角,善于将经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从场域特征与机制中推导和建构理论,适用于对大学学术治理的分析。大学治理具备场域的一般特征。1 9)学术治理相关主体遵从并认可场域共同价值,在一系列外显制度架构下居于场域结构中的特殊位置,在学术决策、执行与监督等治理实践中形成特定关系网络,构成学术治理的场域运动。与其他场域一样,学术治理场域具有文化性与历史性,

10、受到不同的场域文化与价值的深刻影响。对于“学术自治”的精神追求与权利诉求,是学术治理场域存在的前提,也是场域成员的基本利益与共享价值。学术治理的场域结构受制于大学治理结构,后者是前者运行的合法化来源。学术治理主体的场域位置取决于其所在组织的结构位置,其所掌握的资本类型与数量也与结构位置直接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是位置决定关系。研究希望借助场域理论,从实践维度探讨学术治理的理性与运行逻辑,以促进我国大学学术治理实践的持续优化。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的扎根分析(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治理传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术治理模式直接来源于加州大学的“共同治理”传统,在美国大学治理领域颇具代表性。该校

11、建校之初就确立了董事会治理的权力架构,即大学的法定权力归董事会所有,由后者继续向大学行政部门和校长授权。早期大学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充斥着大量董事会与校长、校长与教授间的权力博奔。由于董事会垄断权力,1 8 9 9 年本杰明惠勒(BanjaminWheeler)担任加州大学校长之后,要求董事会全权授予校长管理大学的权力,随即治理权力实现了从董事会向校长的转移。然而,校长的强权专断又引发了“伯克利革命”,2 0 董事会开始赋予学术评议会及教师更多治理权力。1 9 2 0 年学术评议会以“共同治理”2 1 为基获得直接或间接的治理权力。克拉克克尔(ClarkKerr)任职时期,随着各分校的陆续建立,

12、加州大学系统逐渐庞大,共同治理成为理想与现实的必然选择,也作为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的核心价57第5 0 卷总第40 0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1 0 期值,在各项治理文本与会议文书中不断得到强化。此后由董事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部门和以教授为代表的教师团体共同治理的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以学术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治理体系和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治理体系,两个体系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作用,逐渐成为美国大学具有标杆性质的治理特色。(二)研究设计与过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依托客观资料数据分析,自下而上摩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形式与内容。由于学术治理相关会议纪要与年度报告具有纪实性、提要性的特点,其所呈现出的

13、会议的议题、参与者的行为、决策的结果、工作内容与进展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因此,研究主要选取该校在2 0 1 5-2 0 2 0 年学术治理相关的5 4份会议纪要与年度报告作为原始资料,形成对其学术治理实践的整体认识。研究将所有资料内容“打散”,通过定义现象和概念归类,将大量文字资料提炼总结,逐级“缩编”,最终定义了3 2 4个现象、6 5 个概念以及1 9 个初始范畴。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发现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关系。通过主轴编码,归纳出5 个主范畴,分别是学术治理的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以及功能体系(详见表1)。表1 学术治理实践概念与范畴概念副范畴主范畴鼓励学生参与,鼓励

14、教师参与,各方支持共享治共享治理理学术治理的价积极征求各方意见,言论自由的重要意义言论自由值体系关注学术自由,争取学术自由学术自由学术卓越的状态,学术卓越的追求学术卓越学术评议会,教师,学术评议会主席,教授,学术学术主导评议会成员,学术评议会分委员会学术治理的组学生,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代表学生参与织体系校长,院长,行政人员,副校长,教务长,董事会行政支持自上而下的审查与监督,汇报与报告,审核与决策纵向运行对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对相关事务展开讨论,学自下而上的学术治理的运术个体行使投票权纵向运行行体系利益相关者合作解决问题,学术人员关注参与行动态制衡的政事务,行政人员参与学术事务横向运行人员

15、的选举、聘任与晋升,教师福利,颁发教师荣保障资源合理配置誉教师行为规范,招生,教学与课程,学位与论文,维护学术自由与创学术治理的功学术政策、条例与章程,学院与学系建设,学术研究新能体系促进大学可持续校园建设与服务,大学财政与预算发展581.场Vo1.50eneralNo.400Studies in ForeinEducationNo.10,2023续表1 学术治理实践概念与范畴学生心理健康,学生生活与学习保障,学生培养培养教育人才与发展章程(Bylaws),条例(Regulations),政策(Poli-制度设计cies),准则(Guidelines),手册(Manual)制度指导实践,关注制

16、度实施过程与结果制度运行学术治理的制审查相关准则制度审查度体系意见征询制度反馈撤销相关制度内容,增改制度内容制度更新通过选择性编码将大部分研究结果囊括在了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形成了完整的“故事线”,进而归纳形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实践体系的运行机理(详见图2)。为了检验数据是否充分,研究运用两种检验方式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在原有的54份文件资料中随机抽取一份文件进行重新编码,没有挖掘出新的范畴;对提前预留的1 份会议纪要进行编码,未形成新的范畴。可以认定研究所收集到的数据达到饱和状态。2(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实践场域及其特点域文化:学术治理的核心价值及其实践指向学术治理

17、价值是高校学术治理的思想理念、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总体构成。2 3 学术治理实践基于一系列正式的制度规范与非正式的文化共识,离不开大学组织内各主体的价值认同、遵从与支持。伯克利分校学术评议会的几乎每份会议纪要与年度报告都提到该校在治理传统与发展现实中的文化传承与价值原则,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共同治理”的制度原则、“学术自由”的基本立场以及追求“学术卓越”的发展目标。共同治理是伯克利学术治理实践的重要基础,其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2 0 世纪2 0 年代的教师群体争取学术治理权利的努力。正如学术评议会主席奥利弗奥赖利(OliverReilly)所提到的,该校“教治理价值治理规则治理主体与组织(文化共识

18、)结构与边界设定制度设计学术主体地位共享治理制度运行学术主体类型言论自由理念制度审查行政治理支持学术自由引领制度反馈惯习塑造追求学术卓越制度更新治理活动与机制纵向运行:上下结合治理功能横向运行:动态制衡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功能实现保障学术自由与创新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图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实践运行机理59第5 0 卷总第40 0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1 0 期师争取治理权利的百年历程就是学术评价会权力的合理性来源”(AS-19)。至于成立“征集意见委员会”和开展大量面向师生的意见征集活动更是各级委员会的常态操作。绝大部分会议纪要和委员会报告中都有邀请校长和教师出席常规意见征集会的记

19、录。2015-2020年多份学术评议会的会议纪要中记录了尼古拉斯迪尔克斯(NicholasDirks)校长等对学术自由精神的坚持,提到伯克利将一直支持学术自由并保持开放的态度”(AS-07)。在治理体系的保障下,对于学术自由的坚持与对学术卓越的追求,符合历届校长的办学理念。第七任校长田长霖确立了“以卓越为立校之本”,即使多次面临经费困境也一直坚持卓越水准。这些发展中形成并确立的理念融入了学校的治理文化,得到组织内部各主体的普遍认同。在新冠疫情直接冲击全球留学教育的大背景下,该校学术规划与资源配置委员会主席仍提到“必须确保学术部门得到有效资助,以支持学术卓越和满足学生需求”(AS-21)。当面临

20、多种价值矛盾冲突的实践困境时,价值还发挥了消利益纠纷、形成统一认识的作用。例如,在学术评议会作出与其他大学合作办学等重要学术决策的时候,所有成员均赞同“将学术水平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AS-11)。2.场域规制:学术治理制度设计与实践调整制度为学术治理场域提供规则边界,限定行动者行为的同时,又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力。一套完整有效的治理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落实治理的价值共识,将利益多元的主体凝聚成具有合法性的权力组织,在不断规范学术治理行为的过程中彰显自身的权威。伯克利分校的学术治理制度比较健全,同时建立了促进制度完善的有效机制,保障了静态的制度设计与动态的制度流程建设的严谨性。该校学术治理制度包括一

21、系列相关章程(bylaw)、条例(regulation)、准则(guideline)、政策(policy)、手册(manual)等的制度文本,在静态上规约了相关主体的职责权力、学术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学生与教学事务治理的内容与程序。学校章程是治校的总纲领,主体是对董事会的体制机制进行相应规定,并包括了学校行政人员、教师、雇员及学术委员会的相关条例。学术评议会章程(Bylaws of the Academic Senate)是学术治理基本制度的集合,界定了学术治理主要行动者与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力,设立了会议制度、成员资格与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学位制度、预算制度等。学术人员手册(Academic Pe

22、rsonnel Manual)规定了总校以及各分校内的学术人员的任命、晋升、招聘、薪酬与福利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明确了学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政策制定过程指南(PolicyDevelopment ProcessGuide)是对制度制定与修订的程序规定,以保证制度过程的公开透明,并争取更多的理解认同与治理参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评议会条例(Regulationsof theBerkeleyDivision of the Academic Senate)是对于学生学术事务治理的专门制度,是对于本研究中,AS表示学术评议会会议纪要,AR表示各级委员会年度报告纪要,DC为各类学术组织章程,数字为材料编

23、号。60No.10,2023Vo1.501No.400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学生专业项目、成绩认定、招生录取、学位颁发、学生处理等事务治理的具体说明。除此之外,招生政策、新生准则、教学课程委员会手册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定了与教学事务相关的制度要求。总体来看,该校学术制度体系较为完备,在治理实践中发挥着引导性、规范性作用。除了静态的学术治理制度体系,该校更为强调各治理主体对于制度内容与程序的理解和认同,以从根本上保障制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治理效率。学术评议会开展了大量对学术制度的意见征集反馈、审查、修订的工作。学生与教师的意见通过各分委员会收集后在学术评议会上集中

24、研讨。围绕下设委员会提交的制度修订提案的研讨是评议会的重头戏,纪要中详细记录着每份制度补充与修删的具体过程。例如,招生委员会每年对招生制度文件进行审查(AR-02),学术委员会定期对章程以及条例的内容进行查改增删(DC-04)。在制度动态调整的实践过程中,最大程度上使各项制度能够为更多主体所认同、接受和践行。可见,该校不仅重视静态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更强调在治理实践中建立促进制度优化、程序合理、结果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保证学术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场域主体:学术治理权力关系的实践组织学术治理的组织体系,要回答学术治理实践过程中各权力主体及其主体间的关系,体现了制度体系所规定的治理权力的作用手

25、段与作用方向。根据扎根分析,该校学术治理场域中的行动者主要有三类:一是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参与组织,二是以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支持组织,三是以学术评议会为代表的学术主导组织。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是该校学术治理场域中最活跃的两大主体,在学术治理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校长主导的行政委员会包括校长、教务长、副校长在内的1 9 名成员,围绕学校战略与重点问题开展工作。同时充分吸纳教师、学生和职员组建7 8 个行政委员会,协助解决各类行政问题(DC-18)。学术评议会作为最高学术决策机构就多项议题向行政团队提供建议。其成员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总校校长、分校校长、副校长、教务长、院长以及所有教授、副教授、全

26、职讲师等在内的众多成员(AR-14)。学术委员会是学术评议会的执行机构。评议会下设多个常设委员会。基层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数量较多,属于混合型评议会。通过结合该校章程文本对主体权力关系的规定,得到如图3 所示的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的学术治理组织结构图。学生代表在44个行政委员会、1 5 个学术评议会下设的教育教学相关常设委员会中有固定席位。他们在众多学术决策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维护学生团体的权益。这些学生代表由加州大学学生会(Associated Students of t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选出。该组织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官方认可的学生协会,是美国最

27、大的学生自治组织之一。该组织有自己的评议会,其功能是听取学生意见,解决学生组织和个人在自治与参与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该机构在学术治理实践中扮演了联结学校和学生的重要作用,其组织体系如图4所示。61第5 0 卷总第40 0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1 0 期加州大学董事会(Boardof Regents)授权学术评议会加州大学校长(Academic Senate)(President)学术评议会大会常设与特设委员会学术委员会(AssemblyoftheAcademicSenate)(StandingandSpecialCommittees)(AcademicCouncil)授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8、校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评议会大学发展及校友关系(Chancellor)(DivisionalAcademicSenate)行政执行副校长&教务长教师与评议会事务相关委员会教育事务相关委员会分校委员会平等与包容财政副校长副教务长学术自由委员会学术规划与资源配置委员会招生入学与预备教育委员会教学课程委员会奖项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本科生委员会科学研究学生事物大会代表委员会规则选举委员会教师奖励委员会教师福利委员会监察员委员会任期娄员会研究委员会本科教育图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组织结构加州大学学生会所有学生选举所有学生选举所有研究生选举通过代表监督加州大学任命执行官立法机构研究生大会加州大学

29、学生联盟学生会评议会监督任命主席经济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大学与外部选举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事务委员会外部事务治理与内部副主席事务委员会学术事务监督监督与任命副主席监督与任命学生倡导人首席官行政办公室监督监督委员会特许项目图4加州大学学生会组织结构几乎所有会议纪要都体现了多元化学术治理主体存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这是对其学术治理价值与制度设计的坚持和践行。复杂的组织结构规约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保障学术治理主体活力的同时,强调了行政群体在学术治理中的辅助与监督,也落实了学生参与治理的主体地位。4.场域活动:权力的实践运行与制衡机制学术治理实践运行,是学术治理相关主体实际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执行、评价与监督

30、的治理活动及其过程。治理体系的运行是动态的治理,是作为过程的治理,是主体权力的具体实践,也是对学术治理价值的落地,是对制度设计及其实际效果的检62No.10,2023Vo1.501No.400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验。学术治理场域中的权力关系是复杂的。主体常常在学术资源配置等关键事务的治理过程中产生博奔与对抗。但是,学术治理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它需要在场域中促使多个行动者达成理性的平衡状态,用较小的治理成本最大程度实现组织发展目标。伯克利分校的学术治理运行在横向上体现了动态制衡的权力关系,在纵向上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运行轨迹。横向上行政群体与学术群体

31、之间形成某种相互牵制状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双向的信息流通,保障主体的知情权。评议会有议题相关分管校领导出席机制,分管校长作为没有表决权的代表参会。主要管理者同时担任学术评议会成员,大量行政人员被邀请出席学术评议会及其常设委员会的会议。例如,研究生评议会章程修订时,“分管研究生事务的副主任被新增为评议会无表决权的当然成员”(DC-11)。反之,行政人员有责任让学术群体了解组织发展现状与目标。分校校长在多次学术评议会上“汇报学校战略规划与财务情况并就行政决策进行充分解释”(AS-22)。其次是双向参与,即不同群体相互参与对方治理过程。例如,一份涉及到研究生课程的相关议题,属于教学课程委员

32、会和研究生委员会的交叉领域,评议会在明确治理权责归属、促进治理合作的基础上,把“最终决策权集中到教学课程委员会”(DC-16),以避免权力交叠产生治理乱象。最后是多方合作。实践中通常建立临时工作组或委员会,将学术评议会与行政人员联结起来共同解决诸多实践难题。纵向上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学术治理运行状态。自上而下表现为,在学术治理组织结构中处于相对位置优势的组织或个体通过接受报告、监督审查以及审批决策等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学术治理。例如,学术评议会分委员会将每年的工作进展在评议会大会上汇报;研究生委员会每年对学系的学术项目和专业进行审查和质量监督;教学课程委员会每年审批课程变更。自下而上

33、的路径是指在学术治理组织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主体所采取的行动。个体在委员会系统中有较为顺畅的渠道参与治理实践,表达合理诉求,行使治理权力,维护学术决策的科学公正5.场域功能:学术治理的功能实现学术治理功能,是学术治理组织基于静态的制度设计与动态的治理实践达成的治理能效,是治理的实践结果。又由于治理结果可以反推治理手段的优劣,治理功能也可以作为学术治理实践体系运行是否科学合理的判断标准。资料显示,该校学术治理实践功能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保障学术资源合理配置、维护学术自由与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学术资源配置是学术治理的核心要务。会议纪要体现了治理主体在三方面资源配置中所

34、发挥的作用。其一,在学术治理参与权的分配上,学术评议会自行选举任命分委员会成员,同时可提名分校代表参与加州大学委员会或出席重要事务决策研讨,以保证学术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二,在学术荣誉资源分配方面,学术评议会的相关分委员会可根据各自职能提名教师荣誉奖项,明确考核标准和流程,维护教师荣誉分配的公平公正。其三,在福利资源分配方面,保障学术群体对与自身利益密切相632023年第1 0 期外国教育研究第5 0 卷总第40 0 期关事务的合理参与,如健康、住房、休假以及退休福利等。此外,包括研究项目与经费、研究空间与条件等的学术资源配置也一直是学术委员会的重点议题。在学术决策与治理实践中,该校强调学

35、术自治,鼓励课程、招生、学位领域中的改革创新。决策过程中,常常邀请行政组织的支持和辅助。会议纪要多次提到由学术委员会决策并提请行政团队强化执行的各项学术改革举措,还同样强调了委员会对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多份会议纪要体现了学术组织对于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对大学财政和预算的重视。学生群体的学业压力、学业表现、基本生活保障、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是学术评议会的高频议题。三、学术治理实践体系建设的启示学术治理是个复杂场域。学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既包括学术“善治”的价值养成、学术制度体系的内在完善,也包括治理方式与权力关系的优化,还有组织内涵与机能的不断完善,以促进学术治理功能的

36、高效达成。(一)形成学术治理实践中的价值共识场域所特有的价值导向对行动者的行为实践有重要影响。学术治理价值,是学术治理的利益相关者在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关学术治理的理念、目标、道德、行为规范、制度安排等的普遍共识,也是治理主体一致行动的内在逻辑。“价值”一直存在,但“共识”不易达成。学术治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培育和凝练学术治理场域中的价值共识,这是实现学术“善治”的首要任务。学术治理的价值共识应当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和工具性。所谓普遍性,表明这种价值是一种“求真求实”的精神预设,来自于学术治理的根本性质。它不靠行政或其他力量强制推行,而是在经历了治理实践检验后为所有学术个人和组织普遍认可和自愿践行

37、的。所谓包容性,是指学术治理价值共识的生成,要容纳不同学术群体、组织与个人的学术需求和利益选择逻辑。所谓工具性,是指当利益追求面临矛盾与冲突的时候,价值共识还具有识别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分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功能,以实现去伪存真、统一思想的效果。当出现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资本逻辑相冲突的情况,价值共识既能彰显学术权力,又能够促进权力制衡,有效配合实现高效率治理。(二)厘清学术治理行为的规则边界完备的制度是对治理规则的正式约定,权力主体的认定是对行动者“入场”身份的确证,职责描述有助于主体对于治理角色的体认,也是对于主体行动边界的设定,制度自身的完善是对治理逻辑自洽与优化的尝试,无数个点

38、与线的规则组合构成了学术治理实践网络。良好的制度规则可以激励具有合法身份的行动者积极“人场”,也会使其产生合理行动的预期,更会对违约行为进行威慢。因此,虽然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已经取得阶段任务,而且存在关于“治理结构优化并不必然提升治理实64No.10,2023Vo1.50alNo.400Studies in ForeinEducation效”的讨论,制度建设仍然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作为大学学术体制机制改革的先导,是使大学焕发学术生机的重要因素。(三)创设有组织的学术治理活跃场域学术治理是有组织的治理,学术治理组织是为了解决复杂治理问题而出现的。这种组织模式能够较好地将松散的学术主体统合起来,

39、将个别的“学术人”“理性人”变成集体组织中的有效行动者。法国组织学派认为,组织能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集体行动中的合作,“唯有靠集体行动才能实现目标”。2 4 因此,委员会系统的创建,可以通过分工协商合议的方式达成复杂学术治理的共同目标。学术治理相关主体受组织文化和制度的约束,同时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治理权力,以各自的实践和行动践行治理目标,并形成合作开放的权力关系。这样的学术治理组织才是团结和高效的。(四)明晰学术治理运行中的常量与变量不同的学术治理运行体系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常量与变量的思考或许有助于帮助梳理隐藏于事物纷繁表象下的内在规律。学术治理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系统建设,是学术治理的核

40、心要素,体现着学术治理实践的普遍规律。变量代表的是学术治理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大学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治理运行的复杂性。决策目标与技术路线的模糊性,以及决策参与人员的流动性,常常使大学的决策处于一种“有组织的无序”2 5 状态。学术治理运行的常量大体相似,而变量则千差万别。案例高校学术治理实践中的组织共识凝练、权力制衡机制、上下结合的治理路径等,是治理变量,但却在治理实践中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大学有必要梳理学术治理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凝练形成自身的实践智慧。(五)提升学术治理的能力与实效学术治理能力的提升可思考两个维度的问题,即“硬治”与“软治”。“硬治”是指在制度的设计、执行、监督与完善的

41、闭环中体现出来的综合治理能力,需要破解的是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难题;“软治”是在建立治理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的治理功能,特别是强化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的内涵建设。从案例高校对学术治理功能的表述来看,其有意识地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功能提升学术治理能力,重在对学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总之,场域的视角拓展了从实践维度对于治理的思考。从新时代下大学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来看,学术治理面临的困境基本上都在实践领域。改革的关键在于开展自下而上的学术治理体系优化,探索学术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将对治理的理性思考进行充分的实践验证,形成具有较普遍意义的学术治理的模式与经验。参考文献1 Sh

42、attock,M.International Trends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Autonomy,Self-Government and the65第5 0 卷总第40 0 期外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1 0 期Distribution of AuthorityM.New York:Rutledge,2014:5.2 Huang,F.University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Japan:Major Findings from National Survey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

43、velopment,2018,63(11):12-19.3 Indiran,J.Academic Governance:Insights and the Way Forward J.Acta Universitatis Bohemi-aeMeridionalis,2022,25(2):43-51.4 Claudia,N.&Liviu,N.Academic Governance and Product Design in Relation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ducational Marke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44、2013,(83):552-556.5 The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UNESCAP).What is Good Governance?EB/OL.2023-03-10.https:/www.unescap.org/resources/what-good-gov-ernance.6何晓芳.大众化进程中的中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研究 J.中国高教研究,2 0 1 2,(1):45-50.7 Weber,A.Faculty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Go

45、vernanceR.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1967:34.8】张文江.大学治理中学术共同体与行政共同体的协同作用 J.高校教育管理,2 0 1 5,(6):59-63.9祁占勇.高等学校学术权力本位治理结构的现实困境与逻辑路向 J.高等教育研究,2 0 1 1,(2):27-33.10钱亮.治理视角下我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调整与重塑 J.继续教育研究,2 0 1 7(4):9-11.11陈金圣,张晓明,谢凌凌.大学学术权力的运行现状及教师体认一基于六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J.大学教育科学,2 0

46、1 3,(2):6 8-7 6.12别敦荣.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性质及其运行要求 J.中国高等教育,2 0 1 4,(8):2 7-3 0.13张君辉.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论析 J.教育研究,2 0 0 7,(1:7 2-7 5.14】杨开忠.深化高校学术委员会改革的几点思考 J.中国高等教育,2 0 1 4,(8):2 1-2 4.15毕宪顺,赵凤娟,甘金球.教授委员会:学术权力主导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J.教育研究,2011,(9):45-50.161718【法 皮埃尔布迪厄.社会学的问题M.曹金羽,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151,151-162,161.19乔元正.大学场域

47、论释义:问题、特质与意义 J.高教探索,2 0 1 5,(4):2 8-3 1.20 Brint,S.The Academic Devolution?Movements to Re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1985-2010EB/0L.2023-04-02.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11962.pdf.21 Berkeley Academic Senate.Bylaws of Berkeley Academic Senate EB/OL.2022-06-

48、02.https:/academic-senate.berkeley.edu/bylaws/2-membership.22马越.场域理论视角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术治理体系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2:37.23李立国.大学治理的内涵与体系建设 J.大学教育科学,2 0 1 5,(1):2 0-2 4.24 Olaya,C.&Ruess,M.The Sociological Theory of Crozier and Friedberg on Organized Action66义责任编辑:胡No.10,2023Vo1.50alNo.400Studies in ForeiggnEdu

49、cationSeen Through a Simulation Model EB/0L.2023-02-15.https:/citeseerx.ist.psu.edu/doc/10.1.1.120.4180.25】马伊里.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8:1 0 2.University Academic Governance Practi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eld Theory:Basedon a Grounded Analysis on the Academic Activi-ty Minutes of

50、 the UC,BerkeleyHE Xiaofang,MA Yue(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Abstract:Academic governance is the key area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Field theo-ry,with its uniqu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rationality,is suitable for deriving and construct-ing theo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