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录学期末考试题型壹:名词解释记录学:记录学是有关记录的原理、原则和措施的科学。重要研究和阐明搜集、整顿与分析客观现象记录资料的原理和措施,同步也揭示记录对象的本质特性和发展规律。(书P2)描述记录学:描述记录学研究怎样获得反应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与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应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性。(书P4)记录学研究措施:记录学研究措施是在记录学的研究过程中,根据各不一样阶段数量信息资料的处理需要,使用的多种专门措施。概括来说重要有试验设计法、大量观测法、记录描述法和记录推断法。(书P9)记录图:记录图是运用几何图形和详细事物的形象来体现记录数
2、据的一种形式。常见的记录图重要有直方图、条形图、折线图、曲线图、圆形图等。(书P48)记录数据整顿:记录数据整顿就是对搜集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应总体特性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书P31)记录指数:从狭义上说,记录指数是反应不能直接加总计算的多种事物或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状况的相对数。(书P156)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就是运用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原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记录分析措施。(书P165)记录预测:记录预测就是以记录资料为基础,运用记录措施,揭示现象的变化特性、数量关系和发展规律,进而对其未来发展状态做出估计和推断。(书P192)记录分
3、组:记录分组是根据记录研究的目的和规定,将总体单位或所有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提成若干组,使组内的差异尽量小,组间的差距尽量明显,从而使大量无序的混沌的数据变为有序的、反应总体特性的资料。(书P32)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是指将某一记录指标在不一样步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书P134)题型贰:填空题记录学的研究措施概括来说重要有试验设计法、大量观测法、记录描述法和记录推断法。从记录活动的程序来看,记录工作过程重要包括记录设计、记录采集、记录整顿和记录分析四个阶段。从研究的层次和措施来看,记录学可以分为描述记录学和推断记录学。根据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变动特性,可供选择的分组
4、方式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反应标志集中程度的指标重要有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反应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重要有全距、平均差、原则差、变异系数等。构成时间数列的多种原因,按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不一样,可大体分解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准时间数列指标体现形式的不一样,可以把时间数列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按照编制措施的不一样,可以将记录指数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按照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一样,可以将综合指数分为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题型叁:单项选择题记录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点是( B )。A总体性 B数量性 C详细性
5、 D社会性记录指标是阐明( B )。A总体特性的 B总体单位特性的C总体数量特性的 D总体质量特性的记录分组的关键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线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状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状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状况某企业的一种生产班组有5名工人,其月工资分别为700元、800元、850元、900元、950元,则这5名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 B )。A800 B840 C780 D870某企业某年计划企业利润为25000万元,而实际该年企业利润为30000万元,则企业利润计划完毕程
6、度为( C )。A110% B115% C120% D125%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00亿元,为460亿元,则该地区的发展速度为( D )。A98% B109% C105% D92%某班级5位同学的英语成绩分别为80、78、92、85、88,则这5位同学英语成绩的全距为( D )。A8 B5 C12 D14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B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C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D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原因。A基期质量指标 B汇报期数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 D汇报期质量指标假如零售价格上涨10%
7、,销售量下降10%,那么销售额( B )。A有所增长 B有所减少C没有变化 D无法判断在进行记录预测时,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 B )。A搜集记录资料 B确定预测目的C选择预测措施 D进行预测为了用原则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C )。A两个总体的原则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题型肆:图形题请用阴影画出各事件在文氏图中代表的部分。ABABAB(1)事件:AB (2)事件:A()B (3)事件:AUBABCABCABC(4)事件:ABC (5)事件:A()BC() (6)事件:ABUBCUAC题型伍:计
8、算分析题一、分组问题随机抽取某单位36名员工,调查他们的月工资,月工资数据已经按照工资额大小进行了升序排列,见下表。最终的分组表格已经给出,分为5组,请根据给出的分组表格进行记录数据分组,并分别计算(1)全距;(2)组距。某单位36名员工月工资(单位:元)150015201650175017901860196521002250236723802390258025902640270027902830290029502980310032003245338034503480358035903650368037803790389039004000答:计算过程如下:按月工资额分组(元)员工人数(人)比重
9、(%)1500-719.44-2500513.892500-3000925.003000-3500616.673500-4000925.00合计36100.00全距=4000-1500=2500; 组距=2500/5=500。二、平均值计算问题随机抽取某大学1500名学生,得到他们每月生活费资料,并进行分组,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校大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月生活费支出(元)组中值(元)x人数(人)f600如下500300600-800700280800-10009004201000-120011002601200以上1300240合计1500答:该校大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为: 三、记录指数问题某菜市场三种农产品销售状况如下表所示:商品名称计量单位销售量q单价p上月本月上月本月土豆元/公斤2002202.52.0猕猴桃元/个5004502.02.2西瓜元/斤8007203.03.5试编制(1)土豆的销售量指数;(2)猕猴桃的价格指数;(3)西瓜的销售额指数;(4)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规定:选择基期数据作为同度量原因)答:(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