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探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312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探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设计创作摘 要以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茶室体验店为空间载体,在茶室中“活态化”设计文化符号。首先对文化遗产构成进行整理和归类;然后从概念性、视觉性、关系性、实用性四方面提炼设计造型、纹样、色彩和寓意;最后通过直接提取、间接提取、抽象转换和元素嫁接四种方式完成设计实践。实现创造性转化思维的设计推演,实现文化与茶室体验店的创造性结合与创新性发展。通过该设计手法实现文化符号的活态化衍生。关键词茶马古道;茶业;文化符号;茶室体验店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556(2023)16-0063-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韩晓旭,唐文兰,李慧敏.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

2、探究J.天工,2023(16):63-65.韩晓旭1 唐文兰1 李慧敏21.燕京理工学院 2.天津传媒学院茶马古道文化视角下茶室体验店的设计探究作者简介:韩晓旭(1993),男,河北沧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文化遗产。唐文兰(1990),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陈设设计。李慧敏(1993),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文化遗产。一、茶马古道与茶业发展的关系(一)茶马古道与传统茶叶的发展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一带跨地域、跨族群的民间陆路长途贸易交通要道1。茶马古道凝练了“商贸物质、国家

3、社会、精神行为”三个层面交互催生的史诗性文化价值,是民族融合的文化桥梁。茶马古道既有显性的马蹄踩踏出的商贸经济,又有隐性的跨越千年、横亘万里的文明对话。通过强大的线路交通,北上连接丝绸之路衔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衔接海洋文明,国内的商贸路线编织出一张巨大的文化经济交流网络,不断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一匹丝绸、一件瓷器和一片茶叶为南亚、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打开了贸易大门,也把华夏文明和习俗传播出去。在西汉时期茶马古道已经呈现雏形,在中国境内的范围延伸至云南、西藏、四川,甚至可以辐射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茶马古道网格分为主道、支线、小路三个层次,其中

4、主干道 16 条,次干道 5 条,经过京杭大运河和隋北上遍布各地,而在国外则遍及现在的印度、尼泊尔、不丹、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日本等国家。到了宋、元、明、清时期,茶马古道的商业价值得到强化,各地与国内的商贸交易频繁,为国内小农经济社会注入商贸气息。目前,世界以“tea”和“cha”发音的国家不在少数,多聚集在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沿线,印证了中华文化和经济的输出。(二)茶马古道与茶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茶体现了谦虚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早在唐宋时期,茶就通过茶马古道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的谦虚和礼敬的价值观,通过一片茶叶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和交融。2022 年 11月 29 日晚,“

5、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力。除了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茶马古道沿线的遗产也是中华文化更深层次的基因分子。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丰富的遗产遗址,并将其转化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产,是留住现代与过往文化记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新,转变茶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问题迫在眉睫。农业中传统业态不断引进、融合新元素,如信息技术、拓展文化内涵等,促成新业态,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多功能性2。在传统的茶产业中把握供给侧改革的主线,对效率和质量进行层层把关,赋予其原有的文化属性,深度挖掘中国故事和地域茶文化,开发相关创意产业。在茶叶售卖空间的形态中融入

6、茶马古道文化符号和数字技术,增强文化的输出形式和互动体验感,以文化宣传、科技体验、商品售卖“三元”新业态方式,推动传统茶产业再发展。树立和打造茶马古道文化标签,将再次推动茶产业成为联通国内国际的衔接点,不断刺激内需,挖掘消费潜力,打破国内国际需求紧缩僵局,动态平衡供求关系。在创新设计运用中,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入、文化符号的创新应用、商品营销的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茶产业形态,将成为推动茶产63天工 2023 年第 16 期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二、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构成和归类(一)茶马古道文化的价值茶马古道具有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文化的和社会的综合价值。古道沿途的驿道、

7、桥梁、石碑石刻、建筑等遗址贯穿唐宋,直至民国,每个文化遗产都是研究西南地区陆路交通发展和变迁的重要实物证据,也是每个地域历史发展的印记。茶马古道沿线的宗教建筑、会馆建筑、屯堡和驿站商铺等聚落,承载经济贸易发展、宗教文化传播和民族流动融合等重要历史信息。茶马古道路线众多,在当时科技的发展下,每一条路线走向的形成、道路修筑的方式、材料的选择、商贸交易节点的设置和商贸线路的衔接,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通过对茶马古道沿线的茶文化研究、建筑构筑技术研究和相关文化历史研究填补国内相关理论空缺和拓宽研究视野。茶马古道沿线的建筑造型、雕刻技艺、笔法韵味,都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体现出一定的艺

8、术价值。在茶马古道商贸体系中,拥有生产、加工、运输、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并随着商贸的推进在沿线的各地域、各民族衍生出不同的制茶工艺、茶俗、茶器等,从而丰富了中国的茶文化。(二)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构成和归类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孕育出无数文化遗产资源集合的带状区域,将一些原本关联不紧密的地域串联成线,构成链状的文化生活交流区域。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是再现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交融的融合剂。通过对茶马古道文化带的研究,采集其丰富的文化基因构成要素(文化遗产),从而证实正是这些遗产语言要素催生了丰富的文化带现象。茶马古道遗产构成主要包含两类,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以物质遗产为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不可移动文物

9、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含文物本体和文物环境。文物本体包含道路体系、物质资料、官方治理、民间商贸、文化交流,又可以按文物类型进行细化和分类。文化环境包含山川、植被、气候等自然环境和河流、村落、城镇等建成环境要素。茶马古道沿途的非遗各具特色,与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我国西南地区文化原生形态,形成一条辉煌的民族文化走廊。这些文化遗产语言的组织和构成形成了丰富灿烂的茶马遗产文化,为文化标识的塑造和提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茶马古道文化素材的归类和提取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塑造、提升地方知名度、打造地方形象、推动文旅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茶马古道地理环境和自然元素都是重要的历史足迹3。无论是沿线的自然

10、风景,还是文化遗产,这条文化商贸路线中可以梳理出四类文化元素,分别为概念性元素、视觉性元素、关系性元素、实用性元素。如以视觉性元素为主,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和沿线自然景观的视觉元素大概归纳为造型、纹样、颜色、寓意四个方面。茶马古道遗存种类多呈现为土路、石板路,多以平铺、引马石、山体开凿等方式铺设。沿线山景体态、道路体态、建筑形态、商品种类等实体物质都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商贸交往中石头、山体、断崖、建筑、商品、制茶工具等造型可归类为视觉性元素的造型方面。建筑、遗址、文物、器物上的装饰纹样与自然景观的水纹、木纹、聚落体态、茶园体态等可归类为纹样方面。陶瓷的洁白、道路的泥灰、工具的木色、自然与

11、茶叶的蓝绿色、不同古建筑的颜色、衣饰丝绸的颜色等可归类为色彩方面。春夏秋冬变化的心酸、道路风景转换的美感、传统纹样示意的象征、昼夜交替的辛劳,以及筷子、猴子、马锅头三宝作用等可归类为寓意方面。通过对茶马古道视觉性元素的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将造型用于茶室体验空间形态设计中,纹样用于空间装饰中,材质和颜色用于空间体态中,进而展现空间材料的质感、历史文化的美感。三、茶室体验店中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设计探究(一)茶马古道曲线元素在茶室体验店平面形态中的运用茶马古道从横断山脉盘旋至雪域高原,从南海之滨绵延到大漠深处,是多民族迁徙、交往、融合的走廊,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茶马古道

12、商贸途中不管是起伏蜿蜒的山川之态,奔腾流动的河水之势,象征生命希望的花草之形,无不遵循曲线的规律,这是大自然的规则。相反,茶马古道的轨迹和运输商品的造型,体现出来的曲线元素是结构性的,是在空间中特定的地点进行的转换。从宏观层面来看,商贸利益的驱使和道路险阻的被迫都促使通行线路进行转换,从而产生不同的线路曲动。从微观层面来看,茶制品的卷曲条形、丝绸的柔美绵长和瓷器的曲形体态,都展示出视觉美感和功能体验感。所以,茶马古道中的曲线是有目的的,是根据路途因素和商品造型特点不断发生变换,其体现的是变换和转折。当把这种曲线元素应用于室内空间和平面规划中时,其微妙的视觉变化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会使整个空间

13、变得柔和,打破了直线带来的呆板和无趣,界限分区不再硬朗,为空间增添了灵动感。通过空间中错落的线条,凸显茶马古道庞大的交通网络。整个茶室体验店的曲线布局体现出茶马旅途的速度感和弹性感,曲线和弧线的设置,赋予了整个空间动态多变的感觉。通过曲线装饰分割空间布局,再结合灯光的效果和别致的展示架,营造出优雅别致的氛围。茶室体验空间通过茶马古道的文化符号和相关茶元素,赋予了商品展示新形式、新思维,使商品具有极高的中国历史文化 IP 价值。(二)茶马古道造型元素在茶室体验店装饰结构中的转换设计的寓意是需要通过符号来感知的,设计的过程实际就是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手法将创意直观化,通过文化符号的设计使观者在瞬间通过

14、符号化元素将相64 设计创作关文化映入脑海。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确立需要经过“划分归类延展提炼运用”五个环节,其中提炼是重要的设计环节,是文化符号确立的关键一步。茶马古道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运用包含直接提取、间接提取、抽象转换和元素嫁接四种方式。其中以直接提取方式为主,间接提取和抽象转换为辅,元素嫁接多用于展架物品设计中。其一,直接提取茶马古道元素。茶室项目中颜色采用陶瓷的白色、瓦灰和茶绿,展现出空间的素雅,以及茶产业和文化的生命力。在造型装饰方面,整个商业展厅分为两个大空间,顶面设计采取日月和群星环绕的方式,与不同道路体系、水景区、断崖域交相辉映,并设置茶马摊位和马帮的缩影进行点缀,传递道路中昼夜

15、前行的艰难环境。文化宣传区的凉亭直接采用茶马沿线古建顶棚和勾连搭的结构形式和造型,展现出建筑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其二,间接提取茶马古道元素。茶室体验店门头设计为半弧形,提取叶子幼芽的形状。夜晚门面设计运用镂空方式,借助光影关系展现造型美感,在门头叶芽形状中设置内嵌灯光进行装饰,表达茶马路途中的日月交替之意。前台背景墙采用村庄坐落的剪影,为防止设计单调,配置枯木和石头进行点缀。茶具走廊区以白色为主,通过对马蹄造型的间接提取,运用半弧造型进行装饰,打破空间的呆板,增添一份动态气息。其三,抽象提取茶马古道元素。整个茶室空间中,运用了寓意的提取,马帮运输常常根据星象和星辰分布进行位置的分辨,在茶室的过渡

16、空间中,运用到北斗七星的排列和功能元素提取,在断崖形态的情景设置中起到导向指引的作用。茶马古道文化符号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法焕发新生,展现出新时代语境和文化新话语体系。(三)茶室体验店与数字技术的创新结合嗅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但在设计研究领域经常被忽略。嗅觉与情绪之间的神经联络十分密切,人类的情绪 75%是由嗅觉产生的。嗅觉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直接影响脑部的感官形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气味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欲望,通过“视、听、嗅”三维加深记忆印象。通过气味营销的方式构建一个全新交互模式,打造身临其境般的茶室。这就需要融合现代数字气味技术,要获得真正的自然体验和历史还原需要多模态的协同工作,以空气作

17、为媒介,引导消费者的情绪与思考。整个茶厅空间中除了茶叶制品原本的、固有的气味,还应该把茶马古道环境中的各种气味通过数字技术引入每一个感知通道,真正实现气味还原度高;并且长时间使用,不易混淆;从而体验到纯净、分明、清晰、有感的气味。在茶马古道茶室空间中气味分为两个体系。其一,自然气味体系。这里容纳了危崖耸立的峡谷深涧、阴柔共媚的溪水和林木、空气阳光与花草异石,在展厅相应的环境空间设置相关的气味设备。通过数字控制系统进行接受信息的气味匹配、气味还原,再通过传感器进行范围性气味扩散传播,展现出完善、成熟、具有沉浸感的极致嗅觉体验。其二,茶体气味体系。在不同商品的展架前放置数字设备,设备终端散发出茶园

18、弥漫的清香和炒茶过程中产生的芳香,还可以通过面前的二维码溯源茶产地,察看生产加工过程,掌握每一批和每一种茶叶的一切动态。气味代表着自然界的化学信息,这是一个与光、声信息完全不同的维度4。通过数字气味技术和数字虚拟技术互补设置,增强茶室体验店的历史印象和符号印记。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入,不仅能赋能茶业的发展,也能更好地实现遗产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换。四、结束语茶室体验店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促进茶业经济发展,引导人们关注古道文物遗迹,更应该了解茶马商贸和相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除全面了解路径网络之外,还需挖掘茶的生产、运输、交易到进藏后的转运、销售整个环链,这是对中华民族高原地带一种特定生态结构的深入了

19、解。所以,新时代下,以地域文化创新为首要任务,着力发掘、释放地域文化潜力5。茶室体验店设计应结合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设计延展,通过触碰民族文化基因结构,提取和转换茶马古道的文化符号,并装饰在茶室之中,传递传统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茶室体验店设计项目的设计始终秉持“以茶室作为空间载体,以茶制商品为主体,以茶马古道文化符号为装饰”的理念,实现新业态“文化+科技+体验”的三重商业效果,打造出“看、听、嗅”三维一体的展示空间,革新人们的设计观念,促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推动茶叶从单一的制品转变为具有文化、商业双重属性的产品。通过与茶产业相结合,利用多种营销方式,切入市场,刺激消费,从而实现国家的文化

20、振兴和产业振兴。参考文献:1杨海潮.茶马古道研究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兼论茶马古道与佐米亚的可能关联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3):56-65.2雷鹏,周立.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研究:基于福建安溪茶庄园产业融合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72-181.3李克难,倪畔.茶马古道视域下出口茶叶包装中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J.包装工程,2022,43(18):434-440.4路奇,杨佳伟.智能嗅觉感知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J.装饰,2022(9):34-38.5向国成,石校菲,邝劲松.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吗?J.消费经济,2021,37(5):44-55.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