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慢性病管理要防三误区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目前在慢病管理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其中就包括以下三个误区。
一、把慢性病人的管理等同于慢性病的管理
目前许多社区都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档案,有的地区还分为强化管理与一般管理,定期检测病人的血压、血糖等。不少社区医师就此认为对这些慢性病人的管理就是慢性病的管理。其实,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不仅包括对慢性病人的管理,还应包括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例如,社区糖尿病的管理,就不仅包括对社区已确诊糖尿病的管理,还应包括对肥胖、高血压、糖耐量异常(IGT)、血脂异常、生过巨大胎儿的妇女等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管理。因为慢性病的管理的关键在于防治结合,既要治疗、管理现有的慢性病人,也要积极地预防高危人群变成慢性病人。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有效的社区干预与管理,可以使该人群10年内发生糖尿病的概率减少30%~50%,由此可见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管理是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未能真正应用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来管理慢性病。
虽然不少社区医师都接受过全科医学教育或培训,也对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慢性病管理中完全应用该模式的还很少。如在对高血压的管理中,多数社区医师会首选使用药物来降低患者的血压,而不是首选通过戒烟、降体重、低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患者的血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患者的依从性不好,比如有的患者认为自己活了这么一把年纪了,也就好抽一口烟,要自己通过戒烟来降血压实在难受。要让这样的患者改变生活方式需要耗费许多口舌和精力,社区医生为图患者和自己省事,就干脆选择了药物。另一方面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降低患者的血压见效慢又没有经济方面的鼓励,而通过药物来降低患者的血压见效快又有一定经济的收入,这也是社区医师往往更愿意选择后者的原因。
三、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割裂开来。现在愈来愈多的医学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社区常见慢性病具有相同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高热量饮食、缺少运动等,可以把它们通称为生活方式疾病。而目前不少社区医生往往把这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割裂开来。其实对它们可以进行联合的社区干预与管理,这样不仅效果更好也节省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如进行社区健康教育时,往往是这次讲高血压的饮食治疗,下次讲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这样固然有针对性强的好处,但是缺少综合、横向的联系,其实我们可以来个“健康饮食”或“长寿饮食”的讲座,告诉居民如何吃才是真正健康的,既能预防高血压,也能预防糖尿病,还能预防冠心病、高血脂,让居民获得更全面的健康知识,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