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知识清单
一、城镇化的概念
1.概念: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1)人口的集中过程。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3.主要推动力: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
(1)发达国家:1950年后城镇化速度先快后慢,现在速度放缓、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2)发展中国家:1950年后城镇化速度先慢后快,现在快速发展。
2.典型国家和地区城镇化
(1)欧美发达国家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实现了城镇化,现在城镇人口比重已很高。
②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
(2)日本
①20世纪50~60年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②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90%,空间上高度集中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
(3)非洲
①长期处于较低的经济水平。
②部分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膨胀,就业岗位不足、导致贫民集聚。
(4)亚洲东南部
①城镇化基本特点是人口急剧膨胀,但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方面还是有乡村的特点。
②部分国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
3.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1)时间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2)空间上: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3)发展空间:我国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三、城镇化的利弊
1.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的主要表现
(1)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调整。
(2)社会进步、传播文明。
(3)科技进步、生产发展。
(4)城乡互动、全面发展。
2.城镇化带来阶段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
(3)住房问题。住房紧张,出现贫民窟和棚户区。
(4)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
(5)医院、学校等其他基础设施难以满足过多人口的需求。
3.解决措施:控制城镇规模、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加强城镇管理、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等。
强化训练
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呈增加趋势 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近年来,城市内涝一直困扰着很多城市,人们纷纷为解决城市内涝献计献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内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减少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广阳、永清、固安、涿州等临界北京的县市多年来的城市空间发展都围绕北京,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成密集的带状铺开,大多数城区积极做好“睡城”的文章,让工作在北京的人在此居住,两地通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纷纷定位北京“睡城”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优越 B.人口迅速增长
C.分担北京压力 D.区域发展策略
6.河北省三河、大厂、涿州、永清等县市“邻接京津”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影响是( )
A.利于发展大企业总部经济
B.形成环北京高水平经济带
C.增强京津部分资源供给力
D.促进京冀经济髙水平融合
7.新建成的城区在环北京的东部、南部边界呈密集的带状可以推测( )
A.大城市群已经形成 B.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C.北京人口规模缩小 D.北京产业外迁显著
下表为1990-2010年三峡库区主要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比例(%)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主要地类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
2005-2010
1990-2010
耕地
-0.40
0.41
-0.27
-0.35
-0.20
林地
0.11
-0.25
0.18
0.07
0.06
草地
0.40
-0.63
-0.33
-0.09
-0.22
水域
1.26
4.54
-1.83
2.64
1.74
建设用地
2.91
6.43
3.66
6.72
9.28
8.三峡库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域增速最慢 B.建设用地增速最大 C.耕地变化最小 D.林地和草地增速相当
9.影响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地质 B.水文特征 C.科学技术 D.社会经济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0.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上图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
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11.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成都市实施“东进、南拓、西控、中优、北改”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市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下图为成都市域分区发展规划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成都市实施“西控”,即生态控制、产业控制、建设控制,其发展目标包含( )
A.大力引进第二产业 B.优化生态功能区布局
C.新扩建商品住宅区 D.打造国家级产业中心
13.成都市“南拓”的规划重点是拓展新兴功能,适合在该区域布局的是( )
①科技创新中心 ②行政政务服务中心 ③区域性总部基地 ④国际化工生产基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9.58%;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由材料可推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 )
A.城镇化将维持在现有水平 B.城镇人口比重将持续上升
C.城镇人口持续向农村回流 D.大城市环境压力明显减轻
1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该决策的意义是( )
①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②促进各等级城镇均衡发展③促进低端产业向大城市集中④吸引人口进入大城市⑤加快城乡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6.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比例
年份
1950年
1970年
1990年
2025年
发达国家
50%
66.6%
72.6%
80%
发展中国家
17.0%
25.4%
3.6%
57%
(1)图甲中虚线代表____国家,实线代表____国家。简述目前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情况____。
(2)图乙说明了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发展中国家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数量变化的特点是____。
(3)据表归纳发达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