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1-3钠盐与焰色试验(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617272 上传时间:2025-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54.09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2-1-3钠盐与焰色试验(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3钠盐与焰色试验(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化学同步备课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3钠盐与焰色试验 1.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pH:Na2CO3>NaHCO3 B.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盐酸分别滴入相同浓度的盐溶液中反应的剧烈程度: Na2CO3>NaHCO3 D.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量:Na2CO3<NaHCO3 【答案】C 【详解】A.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碱性比碳酸氢钠的强,pH:Na2CO3>NaHCO3,故A正确; B.相同温度、相同溶剂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即相同温度下,在水中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故B正确; C.Na2CO3先与盐酸反应生成NaHCO3,而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相同温度下,与酸反应时,NaHCO3反应更剧烈,故C错误; D.106g Na2CO3和84g NaHCO3均为1mol,与过量酸反应时,由C原子守恒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均为1mol,即放出CO2的质量相等,所以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出CO2质量:Na2CO3<NaHCO3,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物质与Na2CO3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CO2 B.NaOH C.BaCl2 D.稀硫酸 【答案】B 【详解】A.Na2CO3溶液可以和CO2反应生成NaHCO3,A不符合题意; B.Na2CO3溶液与NaOH不发生化学反应,B符合题意; C.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C不符合题意; D.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气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3.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加入少量水,测量温度的变化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滴几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 【答案】C 【详解】A.碳酸钾溶于水放热,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分别加少量水,温度高的是碳酸钾、温度低的是碳酸氢钠,故A不符合题意;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故B不符合题意; C.K2CO3、NaHCO3均可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可鉴别,故C符合题意; D.K2CO3的碱性强于NaHCO3,故加入酚酞颜色更深,可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少量的Na2CO3杂质,最易选用加入的物质是 A.干冰 B.盐酸 C.碳酸氢钙 D.氢氧化钙 【答案】A 【详解】A.干冰是固体CO2,在溶液中CO2、H2O、Na2CO3反应转化为NaHCO3,且CO2在室温下是气体,易挥发出去,故能够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达到除去杂质、净化的目的,A正确; B.盐酸与NaHCO3、Na2CO3都发生反应,当加入少量盐酸时,先与Na2CO3反应产生NaHCO3,同时产生NaCl杂质,且盐酸的量不容易控制,因此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错误; C.碳酸氢钙与Na2CO3杂质反应产生CaCO3沉淀和NaHCO3,但碳酸氢钙溶液的量不容易控制,因此不能很好的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C错误; D.氢氧化钙与NaHCO3、Na2CO3都会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5.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不可用的方法是 A.逐滴滴加盐酸 B.加入氯化钙溶液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pH试纸 【答案】C 【详解】A.逐滴滴加盐酸,开始没现象,后来出现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开始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氢钠溶液 ,故A不选; B.加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碳酸钠溶液,没有现象的是碳酸氢钠溶液,故B不选; C.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也生成碳酸钡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 ,故C选; D.等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溶液,用 pH试纸测pH值,值大的是碳酸钠,故D不选; 故选:C。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只能采用焰色试验的是 A.K2SO4和NaCl B.NaCl和KCl C.NaCl和MgCl2 D.KCl和CaCO3 【答案】B 【详解】A.可用氯化钡鉴别,出现白色沉淀的为K2SO4,无现象的为NaCl,故A错误; B.阴离子相同,Na、K的焰色反应分别为黄色、紫色,只能采用焰色试验鉴别,故B正确; C.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无现象的为NaCl,故C错误; D.可利用盐酸检验,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为碳酸钙,无现象的为KCl,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铝制餐具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和咸的食物 B.《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青[Cu2(OH)2CO3]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碱 C.Fe2O3 是碱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产Fe(OH)3 D.所有的金属都有特殊焰色,可用焰色试验鉴定金属元素 【答案】A 【详解】A.铝、氧化铝都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铝制餐具在盐溶液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长时间存放酸性、碱性或咸的食物,A正确; B.白青[Cu2(OH)2CO3]名称为碱式碳酸铜,属于盐,B错误; C.Fe2O3是碱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C错误; D.不是所有的金属都有特殊焰色,例如Pt、Fe等,D错误; 故选A。 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放出 C.观察纯碱的焰色反应 D.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答案】D 【详解】A.Na和水反应放热,大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红墨水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选A;     B.Na2O2与H2O反应有O2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选B; C.钠的焰色为黄色,用铁丝做纯碱的焰色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需要把碳酸氢钠放在小试管底部、碳酸钠放在大试管底部,故选D; 选D。 9.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较好地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 B.用乙装置制备Fe(OH)2沉淀 C.丙装置的现象可证明Na2O2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用丁装置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答案】C 【详解】A.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应该为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钠的氨溶液中,故A错误; B.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如图不能制备氢氧化亚铁,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脱脂棉燃烧说明反应放热,故C正确; D.碳酸氢钠和氯气、氯化氢都能反应,不能除杂,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D正确;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①用Ba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②用观察法鉴别Na2O和Na2O2 ③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④用稀盐酸鉴别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①Na2CO3溶液可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而NaHCO3溶液与BaCl2溶液不反应,①正确; ②Na2O为白色固体,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以用观察法鉴别二者,②正确; ③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能与Mg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用MgCl2溶液鉴别,③错误; ④可以根据稀盐酸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快慢鉴别两溶液,④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④,故答案选A。 12.钠、碳及它们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1)将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中会产生蓝色沉淀,用方程式解释这一现象_______。 (2)利用下图,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则物质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若要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做供氧剂。 已知:A中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B中加入饱和NaHCO3溶液;C中加入Na2O2,D中加入NaOH溶液,E中加入水。回答下列问题: ①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C中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D的作用为_______,E中收集到的气体成分为_______。 Δ 【答案】(1)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 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2)     NaHCO3     2NaHCO3 = Na2CO3+H2O+CO2↑ (3)     NaHCO3+ HCl=NaCl+H2O+CO2↑     2Na2O2+2CO2=2Na2CO3+O2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O2 【解析】(1)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或2Na+2H2O+CuSO4=Na2SO4+Cu(OH)2↓+H2↑。 Δ (2)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放在套管的小试管中,小试管内温度更低都可以分解而温度更高的外管中碳酸钠都还并未分解从而证明热稳定性,若要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 Na2CO3+H2O+CO2↑。 (3)B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 HCl=NaCl+H2O+CO2↑;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自身的歧化反应生成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 D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的CO2,氧气在E中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