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年级、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
3,课时数:第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这些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学生探索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提供了知识与方法上的双重支撑。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本课要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采用无序到有序、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务进行搭配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两种事物搭配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集聚众人智慧抽象、概括出相应的规律。同时,教学中要以定性描述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本课教学难点是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感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探索活动的基本线索,使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按照“选配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这样教学,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另一方面,用图形表示实物,用字母表示人物,这又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体会符号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发现规律
能发现选配的规律
小熊穿衣java插件
学生操作
好
有序思考
能知道为什么有这个规律
每个物体与其他物体怎么搭配课件
学生操作
好
解决问题
能准确解决问题
练习题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
演示
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插件的使用
5’
(运行前需安装JAVA虚拟机,如没有请先下载安装)
myfile/weiguo/msjavx86.exe
【百度搜索】互动工具
(屏幕广播插件首页)小熊今天过生日,爸爸妈妈各送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给他,你觉得他穿哪件上衣、哪条裤子去生日晚会现场最漂亮?你只要将上衣、裤子拖动到小熊身上。
学生打开插件,给小熊穿衣服。
展示成果(左下角会出现穿好衣服的小熊,计算机自主判断,重复的只出现一次), 小熊的上衣和裤子有不同的搭配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自主探索上衣与裤子搭配的规律
15’
出示表格:
衣服(件)
裤子(条)
不同的搭配总数
…
…
…
你能发现搭配数与上衣、裤子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比较选择的方法。
师:你觉得哪几种选择方法更好?为什么?
还可以怎样选择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学生通过“CUSTOMIZE”按钮改变裤子和衣服的数量,猜想操作,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
填写表格
学生找规律
交流:你是怎样选择的?
一个物体和另一类每个搭配。
打开课件中的“符号化”菜单,做做,看看,说说。
另一类物体有几个,这个物体和它们就有几种搭配。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数,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应用提高,对比发散。
运用规律
18’
1、 巩固性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
师:小华从学校经过街心花园到少年宫,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师:为什么?2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电脑显示:从学校到街心花园中的一条路可以选3种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的路线,另一路也同样可以选3种,这样就有6种了。
师:如果老师在从学校到街心花园多增加一条路线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2、 综合性练习
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
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问题选择需要的条件回答问题吗?
① 穿衬衣和裙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② 穿衬衣和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为什么?
③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为什么?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如果我再多加一件衬衣呢?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种穿法吗?
3、 拓展性练习
韦老师西装和皮鞋配穿,一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猜一猜,我可能有多少套西装和多少双皮鞋?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用数的方法知道有6种路线的。在电子白板上画或者在键盘上按1-6显示
用算的方法知道的:2×3=6
2表示从学校到街心花园有2条路,3表示从街心花园到少年宫有3条路。
算的方法3×3=9
有3件衬衣,2条裤子和3条裙子。
学生连一连线
有9种不同的穿法
衬衣有3件,裙子有3条,3×3=9
有6种不同的方法。
衬衣有3件,裤子有2条,3×2=6
一共有15种穿法。
我是把刚才的9种方法和6种方法加起来的。
我是用3×5=15算出来的。因为衬衣只有3件可以选择,裤子和裙子共有5条可以选择,这样就有15种方法了。
4×5=20
交流,
根据1×8=8,2×4=8解答。
四、全课总结
总结归纳
2’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地方不懂吗?
只要我们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再有一个“数学”的头脑,就一定会有“数学”的发现。
我学会了用连线的方法来找规律。
我学会了用算的方法来找搭配的方法总数。
教学总结和反思
本课,从猜想到验证都充分运用工具,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我运用“互动工具”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上做到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集聚众人智慧抽象、概括出相应的规律。做到了按照“选配实物→用符号表示实物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在讨论和反思中发现规律”的顺序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教学一般规律。这与纯实物教具相比,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同时也更形象,留下思维轨迹,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java插件为代表的互动工具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协调各教学要素关系,构建了新型稳定的教学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构建了教学支架与环境。Java互动工具以其强大的模拟和纠错能力为数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学习的支架和环境,离开了这种环境,缺少这种工具,这类探究活动很难开展。
2、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来组织教学,学生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工具的应用探究得出规律,逐步建构知识和形成能力,工具则由教师演示变为学生自主探究,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主题关系,形成了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新型教学结构。
3、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Java互动工具的使用,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强调了做中学的经验,培养了知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实验过程中,符号化的图形代替生活探究中的实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操作工具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提高。
4、提高了学生信息素养。学生操作工具的过程,本身要对工具进行熟悉,使得学生多了一份学习信息工具的经历,他必须请教他人或借助其他信息工具(如翻译软件、搜索工具等)来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数学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了学生信息能力。
当然,在使用java互动工具进行教学时还应注意一下问题:利用java互动工具进行数学探究学习,应避免学生把探究体验和实验、生活完全割裂,而应把生活经验与互动工具的探索结合起来;网上有许多java互动工具可供使用,每个工具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根据选题作好选择,并适当铺垫;运用java互动工具,教师要以“关注学生发展”的眼光设计教学,java互动工具并不是用作“接受学习”时的演示工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工具”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知,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所提的问题,还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思考性、挑战性,为学生的成功探究搭建“脚手架”,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java互动工具的优势,对学生学习数学起到更好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