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电磁振荡与电磁波》高分必刷巩固达标检测卷(基础版)
全解全析
1.B
【详解】A.天然磁体、电流和运动的电荷都可以产生磁场,故A正确;
B.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才有感应电流产生,故B错误;
C.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的电场,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故C正确;
D.地磁场的磁感线由地理南极发出,指向地理北极,故D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2.C
【详解】医疗检查使用的CT扫描仪利用的是X射线。
故选C。
3.A
【详解】调谐是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出所需频率的高频信号,然后进行高频放大,再从放大后的高频信号中“检”出高频信号所承载的低频声音信号(解调),最后将这些低频声音信号放大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麦克斯韦首先预言电磁波,而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A错误;
B.红外线波长大于紫外线的波长,故B错误;
C.均匀变化的电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将不能再产生电磁波,故C正确;
D.电磁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把手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盒中,手机能接收到电磁波的信号,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A.法拉第提出可以用电场线描绘电场的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故A正确;
B.麦克斯韦依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给予了证明,故B错误;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
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没有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A.米波是无线电波,传波无需介质,故A错误;
B.米波也是一种波,会发生反射现象,故B正确;
C.真空中,米波的传播速度也是光速,故C错误;
D.无线电波也有粒子性,只是粒子性比较不明显,故D错误。
故选B。
7.C
【详解】A.法拉第最早引入电场的概念。故A错误;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故B错误;
C.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推出动能定理,这种物理方法是演绎推理。故C正确;
D.采用比值法定义了电流强度这一物理量,不是用欧姆定律定义了电流强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相关的物理史及相关的物理定义。
8.A
【详解】A.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产生涡流,A正确;
B.微波炉利用微波来加热食物,B错误;
C.图中实验用的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安培力而转动的原理制成的,C错误;
D.金属探测仪利用电磁感应来探测金属,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A.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电场,故A错误;
B.只有空间某个区域有振荡变化的电场或磁场,才能产生电磁波,故B正确;
C.电磁波最早由麦克斯韦预测,由赫兹通过实验证实,故C错误;
D.均匀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只能产生恒定的磁场或电场,不会产生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由图可知,电容右极板带正电,负极板带负电。由磁场方向可知电流方向为由负极板流向正极板。故电容正在充电,电容器电压增大,自感线圈两端电压与电容器两端电压相等,线圈的自感电动势增大,磁场能减小,电场能增大,震荡电流正在减小,故A正确、BC错误;
D.当储罐内的液面高度升高时,两板间充入的电介质增多,电容增大,根据LC震荡周期
可知回路的振荡周期变大,故振荡频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及规律。
11.BCD
【详解】A.可见光属于电磁波,故A错误;
B.紫外线可以用于消毒,故B正确;
C.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来侦测目标的,故C正确;
D.不同温度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特征不同,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帮助人们在夜间看见物体的,故D正确。
故选BCD。
12.AD
【详解】AB.当单刀双掷开关S由A端拨到B端时开始计时,电容器开始放电,电容器电荷量减小,且减小得越来越快,减小到零后,电容器反向充电,电荷量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故A正确,B错误;
CD.电容器放电时,电流逐渐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之后反向充电时,电流逐渐减小,但减小得越来越快,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3.AC
【详解】ABC.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舱内有空气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舱外没有空气,不能用语言直接交流,舱内航天员与地面之间可通过电磁波进行交流,故AC正确,B错误;
D.在太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率与频率无关,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传播速率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
14.BC
【详解】A.无线电波属于电磁波的一种,故A错误;
B.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产生并向远处传播的,所以不需要介质,B正确;
C.电磁波传播的过程中电场能和磁场能也随之传向了远方,所以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就是电磁场能量的传播过程,C正确;
D.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介质都有关,所以在不同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不同,D错误。
故选BC。
15.BD
【详解】A.用X光扫描肺部,是因为它是各种电磁波中穿透能力较强的,可用于医用透视,而γ射线才是电磁波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故A错误;
B.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滤光片,让它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减弱玻璃的反射光而使景象清晰,故B正确;
C.泊松亮斑是光通过不透光的圆盘发生衍射时形成的,故C错误;
D.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光的折射率越大,根据可得波速越小,故D正确。
故选BD。
16.AD
【详解】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A正确;
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B错误;
C.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错误;
D.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采用场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D正确。
故选AD。
17. 如解析图所示 (都算对)
【详解】(1)[1]将LC电路的周期公式变换为
(2)[2]从而认识到图线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图像的斜率为,则
正确作出图线如图
(3)[3]由计算出L的平均值为范围内的某一数值。
18. a 左 电源提供的电压太小以至于电磁铁磁性太弱或弹簧劲度系数太大,电磁铁的吸引力小于弹力
【详解】(1)[1]由题图甲可知,热敏电阻RT在温度升高时阻值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把右侧衔铁吸引过来,与a接触,故c应接在a处。
(2)[2]若要使启动报警的温度提高,则应使电路中电阻更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
(3)[3]电源提供的电压太小以至于电磁铁磁性太弱或弹簧劲度系数太大,电磁铁的吸引力小于弹力。
19.
【详解】根据题意,设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为,由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20.
【详解】根据公式,其中,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可得光的频率
已知可见光在真空传播时的波长范围为400nm到700nm,故光的最小频率为
最大频率为
因此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
21.见解析
【详解】由图1可得,0到这段时间内电流先增大后减小,则说明电容器先放电后充电,所以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变化情况是:0到时间内电荷量减少,时间内电荷量增加。则能量转化情况是:0到时间内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时间内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22.300m/s
【详解】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从左图中可以看出两次时间间隔为4个刻度线,即
利用公式可得刚开始相距为
同理173s后相距
结合几何关系,故移动的距离为
移动速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