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5997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2 0 2 2-1 1-0 7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草原旅游地牧民生计类型分化及贫困异质性研究”(编号:N J S Y 1 9 0 3 3)。作者简介:王晶莹(1 9 8 0),女,讲师,硕士,就职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旅游。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王晶莹,秦兆祥(内蒙古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2 2)摘 要:草原旅游地牧民的旅游介入模式能够反映出该旅游地的旅游发展程度以及状态,但由于地域条件、家庭状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牧民选择了个体自营的方式,即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牧家乐介入旅游业。基

2、于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牧户自营介入旅游业的相关调查情况,以牧民自营的牧家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在旅游介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建议。关键词: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矛盾 中图分类号:F 5 9 2.6 1(2 2 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6 9 2 1(2 0 2 3)1 60 0 5 10 3 草原旅游地就是以草原作为旅游目的地,并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区域。旅游介入,即介入旅游的经营决策、开发、管理等过程。草原旅游地牧民的旅游介入模式能够反映出该旅游地的旅游发展程度以及状态、牧户生计类型的改变、分散经营、规模局限等方面的矛盾,因此旅游介入研究

3、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旅游地牧民介入旅游的方式主要有承包经营、参与经营、联合经营以及个人自营4种方式。承包经营是政府或企业将旅游景区或景点承包给牧民,牧民享有经营管理权并承担经营收益和风险。参与经营是由牧户提供自家的马匹、蒙古包或自身掌握的技艺等作为景区游客的体验项目,以此获得收益的形式。联合经营指若干家牧户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牧家乐,在经营管理上分工比较明确,按一定投资比例享受收益。联合经营的牧家乐规模一般比较大,分工也比较细致,接待能力相对比较强。牧户个体自营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牧家乐,因投资能力有限,规模比较小,但由于地域条件、家庭状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牧民选择了个体自营

4、的方式介入旅游业。笔者基于对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牧户自营介入旅游业的相关调查情况,以牧民自营牧家乐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旅游介入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1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条件和特征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辖5个镇,1 个苏木,下辖2 7个嘎查,3 4个村,1 3个城镇社区。乌审旗现有农牧家乐1 2 0家,星级农牧家乐有6 6家,还有近一半的农牧家乐由于规模、接待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评定星级。从2 0 1 92 0 2 1年乌审旗的旅游收入来看(见表1),乡村旅游在整体的旅游收入中占比还比较少,基本处于6%8%之间。草原旅游地的乡村旅游接待基本以牧家乐的形式为主,表1

5、的数据反映出牧家乐的发展还应该有提升的空间。表1 乌审旗2 0 1 92 0 2 1年乡村旅游接待情况年份接待人次/万旅游收入/亿元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万元乡村旅游收入/亿元2 0 1 91 3 1.94 2.2 55 8.83.52 0 2 01 1 03 13 82.12 0 2 11 0 9.13 2.5 64 32.5表2 牧户旅游自营情况经营者姓名介入动机生计类型经营项目经营方式旅游收入万/年面临问题周*江改善生活畜牧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1 2受环境影响大,旅游收入不稳定乌*改善生活畜牧、农业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1 0草场和牲畜少,规模比较小阿拉腾*改善生活畜牧、文化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

6、营1 2接待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提升难敖*解决牲畜数量过剩畜牧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1 0旅游收入不稳定斯琴*改善生活农业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1 2受环境影响大,旅游收入不稳定宝*增加收入畜牧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2 0受环境影响大,旅游收入不稳定乌云*拥有资源优势畜牧、农业和旅游牧家乐家庭自营和雇佣员工3 0受环境影响大,旅游收入不稳定 在调查中得知大部分经营牧家乐的牧民生计方式由以前的畜牧业专营转变为畜牧业和旅游业兼152 0 2 3年8月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A u g u s t 2 0 2 3第1 6期 总第5 3 0期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7、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E c o n o m yN o.1 6 T o t a l N o.5 3 0营。草原旅游地的牧民生计方式的转型困难比较多,而旅游介入的门槛比较低,且在经营自家牧场的同时也具备了旅游自营的一些介入条件(见表2),相对于其他生计方式来讲,旅游介入的成本对于牧户来讲比较低。1.1 牧民自营旅游介入条件1.1.1 具有资源优势。在调查中发现,以自营方式参与旅游的牧民都拥有自家牧场或兼有耕地,且自家牧场都具有一定规模,牧民经营的牧家乐蒙古包的数量从三四个到二十几个都有,且牲畜数量也比较多。牧民介入旅游,既能解决自家牧场的牲畜数量过剩的问题,

8、又能满足牧家乐接待客人的需要。1.1.2 介入的直接动机为增加收入。通过访谈得知大部分以自营方式参与旅游的牧民最初的动机为改善自家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牧民主要的生计来源为畜牧业,但由于这种生计方式依托的资源相对比较脆弱,受很多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限制,不确定因素比较多,收入的波动比较大,因此相当一部分牧民想要稳定或增加收入,通过自营牧家乐可以转嫁专营畜牧业的风险。1.1.3 拥有固定的家庭劳动力。绝大部分牧民经营牧家乐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起初规模比较小,主要劳动力多为家庭成员,只有少数牧家乐在旅游旺季时会通过雇用临时工的方式来满足接待的需要,但主体仍是自家的家庭成员。1.1.4 具有一定的旅游服务

9、意识。通过调查了解到自营方式介入旅游的牧民一般都是文化水平相对比较高,或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意识到了旅游自营能够给自家带来改变,开始对旅游接待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大众旅游市场的需求有了简单的了解,也具有一定的服务意识,能够利用自家的接待设施和资源为游客提供餐食和住宿,有些规模大、实力强的牧户可以为游客提供游、购、娱等服务。1.2 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的特点1.2.1 规模差异大。由于牧民草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草场的面积又存在大小的差异,投入资金数量也有一定差距,加之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旅游地牧民经营的牧家乐规模差异比较大,有的牧家乐只有三四个蒙古包,而有些规模比较大的牧家乐最多有二三十个蒙古

10、包,这些牧家乐在娱乐活动方面类型比较多样,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游客可以在牧家乐骑马、射箭以及体验牧民的生活,旅游活动比较丰富。1.2.2 动机多为改善生活状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以自营方式介入旅游的牧民大多由于草场面积小,牲畜数量少,加之农业用地土质较差的原因,收入一般比较低,这一类牧民介入旅游大多为了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而只有少部分介入旅游的牧民是由于自家牧场较大,牲畜数量比较多,但由于销售渠道的限制导致牲畜销售不畅,经营牧家乐既可以将广阔的草场和大量的牲畜作为吸引物,又可以满足游客餐饮的需求,可达到“双赢”的效果。1.2.3 多为分散经营。在该地区,旅游自营的牧户大多选择一家一户的分散经

11、营模式。虽然旅游介入的门槛相对比较低,但是由于当地牧民每户掌握的资源不够均衡,有的牧户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一些,交通不是很便利,但联合经营的平衡关系很难掌握,相对来说,以分散经营的方式介入旅游业对于他们来讲更容易些。1.2.4 旅游产品同质化。以自营方式介入旅游的牧户,基本都是经营牧家乐的形式,大多数为游客提供餐饮、骑马等基本旅游接待服务,各个牧家乐的服务和产品大多雷同,因此旅游吸引力比较弱,很容易被周边的同质旅游产品所取代。2 旅游介入的矛盾2.1 可投入资金和收益的矛盾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牧家乐,可投入的资金有限,但由于要满足游客基本的餐饮以及娱乐的体验需求,基本的旅游接待设施就需要较为完

12、备,因此基础设施投入的多少,自然会影响收益。收益的减少,就会导致牧户没有资金扩大规模,如果旅游客源增加,那么牧家乐将无法满足更多的接待需求。2.2 地理环境和资源不均衡的矛盾自营的牧家乐一般位于镇周围的34 k m处,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办法进行分工协作,所以大部分牧户只能通过自营的形式经营牧家乐。但由于资金和资源的限制,这些牧家乐营销渠道单一甚至有些牧家乐只能靠吸引路过的散客,在客源方面没有保障。由于旅游自营的牧户资金投入有限,无法在旅游营销中投入过多;分散经营的模式也无法实现牧户的联合营销,自营的牧家乐营销方式单一,营销渠道也不够丰富,大多依靠熟人介绍来获得客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收益,

13、没有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2.3 服务水平和质量间的矛盾自营的牧家乐接待对象一般为散客或小规模的游客,服务人员一般为家庭成员,其服务的标准和服务意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如摆台标准、服25总第5 3 0期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务礼仪等方面,也就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甚至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3 矛盾产生的原因3.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虽然以自营方式介入旅游业的牧户大多的直接动机为改善自家的经济和生活状况,但在进行旅游接待的过程中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以及民族文化符号的推广都起着推动的作用。因此,政府对牧民参与旅游经营是支持的,但具体的扶持措施还没有完全

14、落实,对于牧民从业方面的培训以及资金方面的资助也非常有限。在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牧家乐自营者介入旅游业之初在服务标准以及语言表达方面都有障碍,希望能够接受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3.2 自营产品品质不高由于牧民个体经营一般规模比较有限,即使个别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牧民在竞争中具有优势,能够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从整体来看还是存在管理水平比较低、客源不能保证、宣传和营销无法积极推广等问题。各个牧户之间无法形成联合经营,各自为战的经营方式使得每一个牧家乐的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强,因此打造星级牧家乐也有很多障碍。3.3 介入动机的局限牧民旅游介入的动机大多是改变

15、目前的单一生计方式为混合型生计方式,如有些牧户以前依靠的是畜牧业,介入旅游业后变成了混合型的生计方式。这些牧民希望通过经营牧家乐,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相对于传统的畜牧业和农业的生计方式,旅游接待工作没有放牧那么辛苦,同时又能够获得相对可观的收入,因此只要具备一定接待条件的牧户都有介入旅游的动机和意愿。但这种介入动机导致了牧户向着旅游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路径不清晰,也是草原旅游同质化发展、恶性竞争的根本原因。4 矛盾的解决建议4.1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对于个体自营的牧户来讲也不例外。这些牧户要想扩大规模、做好自家牧家乐的品牌化建设,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16、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落实好草原旅游开发鼓励、项目倾斜与奖励、品牌推介等相关政策与支持,帮助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等。如积极推广基金项目以及贷款贴息等形式,引导牧户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和产品的升级;此外,政府还应该利用旅游淡季对牧户进行旅游接待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牧户的服务意识,提高牧户的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4.2 构建经营主体联合机制要使旅游开发与牧户利益形成联结机制,引导知名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牧户+旅游企业+政府”的联结机制和保障机制。如对规模较小,经营资金有限的牧户可以引导其通过草场、牲畜及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参与景区的经营,如以自家的马匹

17、入股,作为景区的游客体验项目,同时作为体验项目的工作人员,定期参与分红,政府对牧户的利益起到监督和保障的作用,这样既解决了牧户资金投入的困难,又可以保障他们收入的稳定。4.3 增强自营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竞争力牧户自营的牧家乐虽然规模小,但是自营的模式使得其旅游产品各具特色,如果能够增加其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体现出不同牧家乐的异质性,又能够提升各自的竞争力。牧户经营的牧家乐既是牧户的家也是他们的工作地点,可以设计一些真实场景的旅游体验项目,让游客体验到真正的蒙古族家庭生活,在参观蒙古包的过程中为游客介绍相关的习俗和禁忌;让游客参与奶制品的制作过程,从挤牛奶一直到奶食品制作完成的一整套流程;还可以

18、让游客体验在草原上骑马的乐趣,为他们讲解马鞍等知识,这不仅是旅游体验的升级,更是旅游产品品质的提升,不仅为牧户带来经济收益,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更赋予了旅游体验的特殊意义,对于牧户的牧家乐甚至是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结束语草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牧户的积极参与,牧户自营的参与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参与动机的局限;分散经营的模式限制了规模;缺乏统一的管理,服务有待提高等。但自营模式介入的门槛低,对于牧户来讲进入比较容易,依靠自家现有的资源就可以实现,而且能够满足其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目的。总之,只要完善牧户的参与模式,通过利益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分配机制保证牧户的利

19、益,加强引导,这种模式就会健康发展。牧户参与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乡村振兴等方面都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下转第5 7页)35王晶莹,等 草原旅游地牧民自营旅游介入问题的思考2 0 2 3年第1 6期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1 4,3 6(2):1 4 4-1 4 9.1 8 张京祥,邓化媛.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J.国际城市规划,2 0 0 9,2 4(1):4 3-4 7.1 9 王苑,邓峰.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 0 0 9,3 4(1 1):6 0-6

20、 4.2 0 郭凌,王志章,陈丹丹.旅游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6,4 3(4):5 3-6 0.2 1 P e t e r s o n M.P e r f o r m i n g t h e“P e o p l e s P a l-a c e”:M u s i c a l 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 t h e p r o d u c-t i o n o f s p a c e a t t h e C h i c a g o C u l t u r a l C e n t e

21、rJ.S p a c e a n d C u l t u r e,2 0 0 2,5(3):2 5 3-2 6 4.2 2 孙萌.后工业时代城市空间的生产: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中国城市艺术区发展和规划J.国际城市规划,2 0 0 9,2 4(6):6 0-6 5.2 3 胡志强,段德忠,曾菊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J.城市发展 研究,2 0 1 3,2 0(1 2):1 1 6-1 2 1.2 4 黄斌,吕斌,胡垚.文化创意产业对旧城空间生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南锣鼓巷旧城再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 0 1 2,1 9(6):8 6

22、-9 7.2 5 诸武毅,刘云刚.深圳O C TL O F T华侨城创意产业园的空间生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1 3,4 5(5):1 0 6-1 1 1.2 6 周宇.转型时期基于消费文化视角的创意产业空间再生产研究:以田子坊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 0 1 3,2 8(1 1):2 9-3 4.2 7 王娟,张广海,张凌云.艺术介入空间生产:城市闲置工业空间的旅游开发J.东岳论丛,2 0 1 3,3 4(8):6 6-7 3.2 8 张机,徐红罡.民族旅游地区家空间的主客角色冲突研究:以丽江白沙村为例J.地理科学,2 0 1 6,3 6(7):1 0 5 7-1 0 6 5.2 9

23、 欧阳文婷,吴必虎.旅游发展对乡村社会空间生产的影响:基于开发商主导模式与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对比研究J.社会科学家,2 0 1 7(4):9 6-1 0 2.3 0 吴忠军,代猛,吴思睿.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变迁与空间重构:基于平等侗寨旅游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 0 1 7(3):1 3 3-1 4 0.3 1 保继刚,邱继勤.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J.人文地理,2 0 0 6,2 0(2):1-4.3 2 刘相军,孙九霞.民族旅游社区居民生计方式转型与传统文化适应:基于个人建构理论视角J.旅游学刊,2 0 1 9,3 4(2):1 6-2 8.3 3 杨军辉.

24、居民与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1 7(2):1 1 0-1 1 4.3 4 周年兴,梁艳艳,杭清.同里古镇旅游商业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形成机制及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1 3,3 6(4):1 5 5-1 5 9,1 6 4.3 5 罗镜秋,黄平芳.民族旅游村寨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与影响效应:基于湘西L寨的个案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 8,4 4(3):8 1-9 2.3 6 刘美新,蔡晓梅,麻国庆.乡村民宿“家”的生产过程与权力博弈:广东惠州上良村案例J.地理科学,2 0 1 9,

25、3 9(1 2):1 8 8 4-1 8 9 3.(上接第5 3页)参考文献1 秦兆祥.蒙古族牧民草原旅游介入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 0 1 7,4 6(2):8 3-8 7.2 吕君.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发展研究,2 0 1 2(8):3 0-3 4.3 刘丽梅,吕君.内蒙古社区参与草原旅游发展的调 查 与 分 析 J.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 报,2 0 1 3,4 2(4):1 3 5-1 3 9.4 张冠群.内蒙古草原旅游社区参与问题探析J.前沿,2 0 1 6(3 9 3):9 4-9 9.5 李文龙.内蒙古草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改善农牧民生计的思考J.北方经济,2 0 2 1(9):5 7-5 9.6 宋河有,张冠群.民族旅游与民族社区的互动发展:内涵、动因与保障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 0 1 9(1 7 7):9 0-9 4.75任娟 旅游地空间生产的研究述评与展望2 0 2 3年第1 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