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4-1--电阻-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精讲精练(华师大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581478 上传时间:2025-0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电阻-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精讲精练(华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4-1--电阻-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精讲精练(华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符号R表示。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常用单位还有千欧(符号kΩ)、兆欧(MΩ);换算:1兆欧(MΩ)=103千欧(kΩ) 1千欧(kΩ)=103欧(Ω)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材料、长度一定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超导现象:金属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如水银在-269 ℃时,电阻会突然消失)。超导现象说明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点拨】在电厂发电、输电、贮电等电力方面使用超导体,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而引起的电能损耗。 要点诠释: 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一段导体的电阻由导体的自身情况决定。不管这个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也不管两端的电压是否改变,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总是存在的。无电流通过时,这种阻碍作用仅仅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5、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比较电阻大小的方法 ①定性比较:在同一电源下,把对照的电阻分别和同一小灯泡串联,观察比较灯泡的亮暗。 ②定量表示:在同一电源下,用电流表测定并比较通过对照电阻的电流大小。 (3)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导线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 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其结果表明:不同的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是不相同的。因此,与密度、比热容、导热性等特性一样,导电能力的强弱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每一种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不相同的。 【温馨提示】拓展——电阻定律: (1)内容:对于一定材料制成的横截面均匀的导体,在温度保持不变时,导体的电阻R跟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2)公式:。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l、S、R的单位分别是米、米2和欧。代表电阻率,它的单位是欧·米。电阻率和导体的材料有关,并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和合金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城小。 1、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外,还与 有关。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0,这就是超导现象,超导现象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制造 。(选填“电热丝”或“输电线”)。 【答案】材料(或导体材料);输电线。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有电流通过时不会发热,不能做电热丝,若用在输电线上,可以减少由于发热而产生的电能损耗,所以适合做输电线。 2、导体电阻的大小不仅跟材料和温度有关,还与其 和 有关。 【答案】长度;横截面积。 【解析】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3、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如图所示,在M、N两点之间分别接入不同的电阻丝,其规格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实验中应通过观察 来比较电阻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 ; (2)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 (3)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 (4)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编号为 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 【答案】灯泡亮度;转换法;长度;横截面积;AD。 【解析】(1)将不同的电阻丝接入电路,电流大小不同,灯泡亮度不同,因此实验中是通过观察灯泡亮度来比较电阻大小的,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称之为转换法。 (2)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3)选用编号为A、C的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材料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可以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4)为了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保持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选择AD两根电阻丝。 1、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为R,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变为4R,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将铜导线对折起来,接在电路中 B.将铜导线用拉丝机拉长至原来2倍 C.将同样长、同样粗的铝导线代替铜导线接在电路中 D.将两根相同的铜导线连起来 【答案】B 【解析】A、将铜导线对折起来,导体的长度变小,横截面积变大,则电阻变小,不符合题意;B、将铜导线用拉丝机拉长至原来2倍,由于铜导线的体积不变,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所以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故符合题意;C、铝的电阻率不是铜的2倍,所以这种操作是不符合题意的;D、将两根相同的铜导线连起来,此时只有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电阻会变成原来的2倍,故不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电子,所以它的电阻非常大,不容易导电 B.玻璃烧红后能导电,说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导体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一般来说,人体的电阻的平均值为1 000~2 000 Ω 【答案】D 【解析】A、绝缘体内有电子,但大多数都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电阻非常大,不容易导电,故A错误;B、玻璃在常温条件下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但是烧红的玻璃却能够导电,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故B错误;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电压、电流的大小都无关,故C错误;D、一般人体的电阻的平均值为1000Ω-2000Ω,故D正确。 3、现需要探究的课题有: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②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③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a、b、c(其长度关系la=lb>lc,横截面积关系Sa>Sb=Sc),电源、电流表、开关各一个,若干根导线。由以上器材可以完成的探究课题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a、b、c(其长度关系la=lb>lc,横截面积关系Sa>Sb=Sc) (1)如果取a、b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长度均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可判断电阻大小,据此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故①可以完成;(2)如果取b、c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只有长度不同,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可判断电阻大小。据此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故②可以完成;(3)已知三根合金线的材料相同,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时,无法达到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③不能完成。综上所述,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①和②。 4、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 【答案】C 【解析】A、D、只对灯泡玻璃芯加热,玻璃芯能否导电不能判断。设计方案都不合理;B、灯泡玻璃芯与小灯泡并联,无论玻璃芯是否导电,小灯泡都能发光。设计方案不合理;C、灯泡玻璃芯与小灯泡串联,对玻璃芯加热,如果灯泡发光,说明玻璃芯能导电;如果灯泡不发光,说明玻璃芯不导电。设计方案合理。故选:C。 5、两根不同材料做成的电阻丝,已知电阻相同,长度也相同,那么它们的横截面积(  )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解析】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四个: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在此题中,两导体的电阻相同,长度相同,如果再告诉温度相同,那么就是电阻率大的这种材料的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大,电阻率小的那种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小,两根电阻丝的横截面积一定不同。但由于此题中没有告诉两者温度的大小关系,所以也会出现这样一种可能:两者的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电阻率大的那根电阻丝的温度低,电阻率小的那根电阻丝的温度高而导致了了两者的电阻相等。综上分析这两根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有两种可能:①相等,②不相等。故选:C。 6、白炽灯工作时,灯丝温度可达2 000℃以上,用钨作灯丝,因为钨的 高。用久的灯泡会发黑,这主要是由于钨先 ,然后在玻璃泡内表面凝华所致。此时灯丝的电阻与新买时相比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熔点 升华 变大 【解析】灯丝升华后,材料和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变小,故其电阻会变大。 7、如图甲那样连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发现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玻璃在常温下属于 (“导体”“绝缘体”或“半导体”);给玻璃珠加热,如图乙所示,当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发现小灯泡发光了,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或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常温下的玻璃属于绝缘体,在高温时或玻璃处于熔融状态时变成了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8、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M、N间分别接入2、3两种电阻丝可以探究电阻与 的关系;实验中有的同学提出:实验时灯泡的亮度变化不大,电路中电阻的大小的变化不能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现出来,但可以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那么这个灯泡的作用是 。 【答案】材料 保护电路(或防止电流过大或防止短路) 【解析】2、3两种电阻丝的特点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接入灯泡是为了保护电路。 1、甲和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当l甲>l乙时,关于甲和乙的横截面积S及电阻R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S甲>S乙,则R甲一定大于R乙 B.若S甲<S乙,则R甲可能大于R乙 C.若S甲=S乙,则R甲一定小于R乙 D.若S甲>S乙,则R甲可能等于R乙 【答案】D 【解析】同种材料的两根导体,相同横截面积、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相同长度,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AD、根据题意:甲、乙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与R乙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D正确;B、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R乙,故B错误;C、当L甲>L乙时,如果S甲=S乙,则R甲>R乙,故C错误。 2、小科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金属丝电阻大小的因素。他手边除了有电路中的器材外,还有一根金属丝,则(   ) A.只能探究电阻大小与金属丝长度的关系 B.电阻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能探究 C.电阻大小与金属丝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都不能探究 D.只能探究电阻大小与金属丝横截面积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将电阻丝的一段固定在A端,然后使B在电阻丝上滑动,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即可探究电阻与电阻丝长度的关系;将电阻丝的一半分别接入A、B两端,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将电阻丝对折后接入A、B两端,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通过比较电流的示数即可得出电阻与电阻丝横截面积的关系。 3、“全碳气凝胶”是浙江大学的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材料,其构造类似于海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由此可见,“全碳气凝胶”是( ) A.密度小的绝缘体 B.密度大的导体 C.密度大的绝缘体 D.密度小的导体 【答案】D 【解析】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世界上最轻的材料之一”说明密度小,故选D。 4、电阻R1与R2并联,若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则R1、R2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 ) A.R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B.R2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 C.R1和R2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样大 D.大小关系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值就越大,相同电压情况下电流就越小。 5、如图所示,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跟水在塞满石头的水管中的流动类似,会受到阻力。下面是几位同学根据“水管一石头模型”的理解和对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猜想,其中错误的是( ) A.粗细相同的水管,管子越长,阻力越大,猜想导体越长,它的电阻可能越大 B.长度相同的水管,管子越粗,阻力越小,猜想导体越粗,它的电阻可能越小 C.同学们在猜想过程中利用了对比这一思维方法 D.“水管一石模型”利用了物理中的建立模型法 【答案】C 【解析】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与水流的形成相似,粗细相同的水管,管子长,阻力大,猜想导体越长,它的电阻可能越大,故A正确;B、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与水流的形成相似可知,长度相同的水管,管子粗,阻力小,猜想导体越粗,它的电阻可能越小,故B正确;CD、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的定向移动,跟水在塞满石头的水管中的流动类似,会受到阻力,所以“水管−−石头模型”利用了物理中的建立模型法,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闭合两开关后,看到的现象是:电流表甲 (填“有”或“无”)示数,电流表乙 (填“有”或“无”)示数;点燃酒精灯,在加热过程中,你会发现:电流表甲示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现象说明 。电流表乙示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现象说明 。 【答案】无 有 变大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导体 变小 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 【解析】(1)玻璃本来是绝缘体,当玻璃接入电路时,闭合开关,由于玻璃是绝缘体,所以左边电路中没有电流,即电流表甲无示数;因为灯丝是导体,所以,开关闭合后电流表乙有示数;(2)当对玻璃加热后,玻璃的导电性能会发生改变,玻璃会变成导体,也就是说此时左边电路中会有通过电流,所以电流表甲的示数从零逐渐变大;当对灯丝加热时,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所以电流变小,即电流表乙的示数变小。 7、小科在学习电阻的过程中了解到“金属导体的电阻一般随导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他想:铅笔芯也是导体,铅笔芯的电阻与温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呢?于是,小科和几位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铅笔芯的温度变化对其电阻有何影响”的实验。 (1)实验思路:保持电源不变,给铅笔芯加热,测出不同 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铅笔芯电阻大小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 (2)小科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①先将H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 ②用酒精灯给铅笔芯加热,使铅笔芯的温度逐渐 ,每隔10 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 ③再分别将HB型、2B型铅笔芯接入电路,重复以上实验过程。 (3)下表是小科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加热时间/s 0 10 20 30 通过铅笔芯的电流I/A H 0.16 0.18 0.20 0.22 HB 0.24 ______ 0.32 0.36 2B 0.30 0.36 0.40 0.44 由于同学粗心,漏掉了其中一个数据,请你按图乙所示的电流表示数将上表补充完整。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 (4)小科他们的实验存在什么不足?写出其中一条: 。 【答案】(1)温度 (2)升高 (3)0.28 减小(4)铅笔芯容易燃烧,加热时的温度不宜太高(合理即可) 【解析】(1)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时,要让材料、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使用转换法,将电阻的大小通过灯泡的亮暗或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不变,给铅笔芯加热,测出不同温度时通过铅笔芯的电流,根据电流的变化情况,得出铅笔芯电阻大小与其温度变化的关系,其依据是: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2)②要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应控制其它量不变,改变温度,从表中也可以看出,实验中用酒精灯给铅笔芯加热,使铅笔芯的温度逐渐升高,每隔10s测量并记录通过它的电流;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铅笔芯的温度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即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实验存在的不足:铅笔芯容易燃烧;不能直接测量铅笔芯的温度;用酒精灯加热不能保证铅笔芯受热均匀;电路中没有接保护电阻;加热时笔芯容易断裂;温度超过笔芯的熔点等。 8、如图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下表中给出了可供选择的几种导体,分别用A、B、C、D四个字母代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6 0.4 B 镍铬合金 1.0 0.4 C 镍铬合金 0.6 0.6 D 锰铜合金 0.6 0.6 (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判断导体的电阻大小,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 。 (2)通过对 和 导体进行实验,可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3)分别将A和C两导体接入电路进行实验,发现接入C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接入A导体时更大,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 有关。 (4)若把A、B两导体首尾相连后再接入电路M、N两端,会发现电流表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这说明两导体串联后的电阻值将 。 (5)生活中,通常选择铜芯线、铝芯线作为输电线,而不选择铁芯线,是因为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 有关。 【答案】(1)显示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保护电路 (2)A B (3)横截面积 (4)变小 变小(5)材料 【解析】(1)实验中,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判断导体的电阻的大小,运用了转换法;小灯泡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显示电路中导体电阻的大小,保护电路;(2)探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故选取A、B导体进行实验;(3)选取A、C导体进行实验时,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发现接入C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接入A导体时更大,故说明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4)若把A、B两导体首尾相连后再接入电路M、N两端,两导体串联后的电阻值等于AB两导体的电阻之和,即电阻变大,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5)通常选择铜芯线、铝芯线作为输电线,而不选择铁芯线,主要应用其导电性好特性,因为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9、小科在复习“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产生了一些疑惑:实验中为什么选择不常见的镍铬合金丝作为研究的导体,而不选用常见的铜丝?难道选用铜丝会不利于探究?带着这些思考,小禹决定进行实验验证。 (1)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电阻的变化,小禹可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接入 ;且与研究导体 联。 (2)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 状态。 (3)实验中,选择一根带鳄鱼夹的导线,主要是为了方便改变 。 (4)分别用铜丝、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对比实验记录,发现用 作为研究导体,实验现象不明显。不明显之处是: 。 【答案】(1)电流表 串 (2)断开 (3)电阻接丝入电路中的长度 (4)铜丝 铜丝电阻小,电流变化小 【解析】(1)电阻的大小是不便于直接观察的,所以我们将电阻的大小转化为电流表的示数来观察;电流表应与研究导体串联;(2)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3)实验中,选择带鳄鱼夹的导线,主要是为了方便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4)由表格数据可知,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变化相同),通过铜丝的电流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相同条件的铜导线的电阻小,通过铜丝的电流变化很小。 10、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对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起课堂上老师把电压比作水压,把电流比作水流,于是他想:电阻也可以比作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他还想到水管内部粗糙程度、有无杂物和它的长短粗细都可能导致水管对水流的阻力不同,因此经过分析,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室有如上表格中的7种电阻丝,则: (1)若要探究电阻跟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依次把图中M、N跟电阻丝 、 (填导线代号)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2)若依次把M、N跟电阻丝C、F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这时探究的是电阻跟导体的 的关系。 (3)在上面的实验中,电阻的大小并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反映出来,电流表的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 。 【答案】 A D 材料 小 【解析】 (1)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选取的电阻丝必须长度相同、材料也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由表格数据可以知道,应选A、D两电阻丝。(2)C、F两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分析比较C、F两根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可探究电阻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3)实验中通过电流表示数大小反映电阻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电阻丝的电阻越小。 10、在做“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如图所示。 导线代号 长度 0.5 0.5 1.5 1.0 0.5 1.5 0.5 横截面积 1.2 1.8 1.8 1.2 0.8 1.2 1.2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电流(A) 0.6 0.5 0.2 0.3 0.4 0.2 0.2 (1)实验中,通过 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导线 ,得到的结论是 。 (3)接着有同学想研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做了下列两个物理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甲实验看到的现象是:随着玻璃珠温度的升高,小灯泡亮度越来越 ,这个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 ;而乙实验随着镍铬合金丝温度的升高,灯泡的亮度越来越 这个实验说明: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 。 【答案】(1)电流;转换法;(2)ADF;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亮;绝对界限;暗;大。 【解答】解:(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电源的电压不变时,导体电阻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小,所以电阻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来反映的,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可知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应对比ADF;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3)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所以将玻璃珠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此时小灯泡不能发光;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珠,当玻璃珠温度升高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玻璃处于高温时电阻变小,变为导体,使电路连通,这个实验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用酒精灯给镍铬合金丝加热,在镍铬合金丝温度升高过程中,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逐渐变暗,说明电路中电流变小,说明加热时镍铬合金丝的电阻在增大,可得出结论:镍铬合金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做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图甲,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镍铬合金 0.5 0.5 镍铬合金 1.0 0.5 镍铬合金 0.5 1.0 锰铜合金 0.5 0.5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 、 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填序号)。 (2)分别将和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导体的电阻与 有关。 (3)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阻值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 (4)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 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 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选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A、B;②;(2)导体的材料;(3)不明显;(4)减小;减小。 【解析】(1)要验证猜想①,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符合此要求的有A、B两根电阻丝; 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A、C两根电阻丝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因此研究的是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2)A、D两根电阻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3)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因此不能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 (4)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导线的横截面积增大了,电阻值减小了,导线上消耗损失的电能也就减小了,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