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极限的思想与理论,是整个高等数学的基础,连续、微分、积分等重要概念都归结于极限. 因此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条件. 本章将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介绍极限与连续的概念.
§1-1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定义1.1 设有一非空实数集D,如果存在一个对应法则,使得对于每一个,都有一个惟一的实数与之对应,则称对应法则是定义在D上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其中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习惯上称y是的函数,D称为定义域.
当自变量x 取定义域D内的某一定值时,按对应法则f所得的对应值y0, 称为函数y=f(x)在x =x0时的函数值,记作f(x0),即 y0=f(x0). 当自变量x取遍D中的数,所有对应的函数值y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记作M,即
例1 已知,求,,
解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解(1),所以定义域为
(2),所以定义域为
由函数定义可知,定义域与对应法则一旦确定,则函数随之惟一确定. 因此,我们把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两个要素.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法则均相同,那么可以认为这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 反之,如果两要素中有一个不同,则这两个函数就不是同一函数.
例如: 与,因为,即这两个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而且定义域均为R,所以它们是相同的函数.
又如与,虽然,但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所以这两个函数不是同一函数.
通常函数可以用三种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表格法、图形法和解析法(或称公式法).三种形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实际问题中往往把三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
二、函数的性质
1、 单调性
设函数在()内有定义,若对()内的任意两点,当时,有
,则称在()内单调增加;若当时,有,则称在()内单调减少,区间()称为单调区间.
2、 奇偶性
设函数在D上有定义,若对于任意的,都有,则称
为偶函数;若有,则称为奇函数.
在直角坐标系中,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定义域必定关于原点对称,且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 有界性
若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任意的,恒有,则称函数y=f(x)在()内有界.
如y=sinx与y=cosx都在()内有界.
4、 周期性
设函数在D上有定义,若存在一个正实数T,对于任意的,恒有
,则称是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通常所说的周期函数的周期,是指它们的最小正周期. 如的周期是2,的周期是,的周期是. 函数,(为常数)是周期函数,但不存在最小正周期,此类函数称为平凡周期函数.
三、反函数
定义1.2 设函数,其定义域为D,值域为M. 如果对于每一个,有惟一的一个与之对应,并使成立,则得到一个以为自变量,为因变量的函数,称此函数为y=f(x)的反函数,记作
显然,的定义域为M,值域为D. 由于习惯上自变量用x表示,因变量用表示,所以的反函数可表示为
例如的反函数是,其定义域就是的值域,值域是的定义域,如图1-1(a)所示.
(a)
(b)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f(x)和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如图1-1(b)所示.
图1—1
四、初等函数
1、基本初等函数
下列六种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1)常数函数(为常数),其图形为一条平行或重合于轴的直线.
(2)幂函数(为实数),其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如图1-2所示.
图1-2
(3)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值域为,图形如图1-3所示.
(a)
(b)
图1-3
(4)对数函数,定义域,值域为R,图形如图1-3(b)所示.
(a)
(b)
(5)三角函数,,,,,. 其中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为R,值域都为,正切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R,这三个函数的图形如图1-4所示.
图1-4
(6)反三角函数,,,,其中反正弦函数与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域都为,值域分别为和反正切函数y=arcanx的定义域R,值域为,这三个函数的图形如图1-5所示.
图1-5
2、复合函数
定义1.3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的值域为,若,则将称为与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称为中间变量,为自变量.
如函数,因为的值域包含在的定义域(0,+)内,所以是与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
注意:(1)并不是任何两个函数都可以复合的,如与就不能复合. 因为的值域为,而的定义域为,所以对于任意的所对应的,都使无意义;
(2)复合函数还可推广到由三个及以上函数的有限次复合.
例4 指出下列函数的复合过程
(1) ; (2).
解 (1)是由与 复合而成的;
(2)是有, 复合而成的.
例5 已知f(x)的定义域为,求f(lnx)的定义域.
解 由得
所以的定义域为.
3、初等函数
定义1.4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和有限次的复合,且可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1
o
y
图1-6
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当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要用不同的解析式表示,这类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分段函数中有些是初等函数,有些是非初等函数.
例6 已知,求,
1
,,,并作出函数图形
解 ; ;
;
图形如图1-6所示
五、建立函数关系举例
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常先要找到这个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把变量间的这种依赖关系用数学解析式表达出来(即建立函数关系),最后进行分析、计算.
例7 如图1-7,从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铁皮上剪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条边长为x,周长为P,面积为A,试分别将P和A表示为x的函数.
解 设矩形的另一条边长为=
该矩形周长P=,
矩形面积, . 图1-7
例8 电力部门规定,居民每月用电不超过30度时,每度电按0.5元收费,当用电超过30度但不超过60度时,超过的部分每度按0.6元收费,当用电超过60度时,超过部分按每度0.8元收费,试建立居民月用电费G与月用电量W之间的函数关系.
解 当时,G=05W
当时,G=
当时,G=
所示
习题1-1
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3) (4)
2、已知,求,,的值,并作出函数的图形.
3、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 (2) (3)
4、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2)
(3) (4).
5、分析下列复合函数的结构,并指出它们的复合过程
(1) (2)
(3) (4)
6、把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圆木截成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方木,若此长方形截面的一条边长
厘米,截面面积为A平方厘米,试将A表示成的函数,并指出其定义域.
§1-2极限的概念
一、数列的极限
先看下面两个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1)1,,,……,,……
(2),,,……,,……
我们称它们为数列,分别记作,.
现在来考察无限增大时,这两个数列的变化趋势. 为清楚起见,我们把这两个数列的前项:, ……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1-8,图1-9所示).
图1-8
图1-9
由图1-8可以看出,当无限增大时,表示的点逐渐密集在点的右侧,且无限接近于0;由图1-9可以看出,当无限增大时,表示的点逐渐密集在点当的左侧,且无限接近于1.
上述两个数列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即当无限增大时,它们都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对于具有这样特征的数列,我们给出定义.
定义1.5如果当无限增大时,数列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则把常数A称为数列的极限(也称数列收敛于A)记作
或当时,
因此,上述数列(1)有极限为0,记作;数列(2)有极限为1,记作.
例1 观察下面数列的变化趋势,并写出它们的极限.
(1) (2)
(3) (4)
解 (1)的项依次为1,,,……,当无限增大时,无限接近于0, 所以 =0;
(2)的项依次为2,,,……,当无限增大时,无限接近于1,所以=1;
(3)的项依次为,,,,……,当无限增大时,无限接近于0,所以=0;
(4)为常数数列,无论取怎样的正整数,始终为4,所以.
一般地,一个常数数列的极限等于这个常数本身,即
(为常数)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数列都有极限,如数列,当无限增大时,也无限增大,不能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常数,所以它没有极限. 又如数列,当无限增大时,在-1和1这两个数上来回摆动,不能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常数,所以它也没有极限.
对于没有极限的数列,我们称该数列的极限不存在,亦称该数列发散.
二、函数的极限
对于函数的极限,根据自变量的不同变化过程分两种情况介绍.
1、当时,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的绝对值无限增大时,记作.
定义1.6 设函数在时有定义(为某个正实数),如果当自变量的绝对值无限增大时,函数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则称常数A为当时,函数的极限,记作(或当时,).
需要指出的是,表示既取正值而无限增大(记作),同时又取负值而其绝对值无限增大(记作)
显然,函数在时的极限与在,时的极限存在以下关系:
定理1.1 的充要条件是.
例2 讨论下列函数当时的极限.
(1); (2) ; (3).
解 (1)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形及性质可知,当无限增大时,无限接近于0,所以=0;
(2)由指数函数的图形及性质可知,,,所以不存在.
(3)由反正切函数的图形及性质可知,,,所以不存在.
2、 当时,函数的极限
当自变量无限接近于某一定值时,记作.
定义1.7 设,我们把集合{x│}称为点的邻域,点称为邻域的中心,称为邻域的半径. 称集合{x│0}为的去心邻域.
如图1-10()、()所示. 显然,的邻域即为开区间),记为N();的去心邻域即为)),记为N().
图1-10
定义1.8 设函数在的某去心邻域N()内有定义,如果当无限趋近于时,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则称常数A为当时函数的极限,记作
或当,A
图1-11
图1-12
如函数,从图1-11可看出,当从1的左、右两旁无限趋近于1时,曲线上的点M与M'都无限接近于点N(1,2),即函数的值无限接近于常数2,所以.
需要指出的是:
(1)由于现在考察的是当时函数的变化趋势,所以定义中并不要求在点处有定义;
(2) 表示自变量从的左、右两旁同时无限趋近于.
例3 考察当时,函数的变化趋势,并求时的极限.
解 从函数的图形(图1-12)可知,当从左、右两旁同时无限
趋近于-1时,函数的值无限趋近于常数,所以
定义1.9 设函数在()(或())内有定义,若当自变量从的左(右)近旁无限接近于,记作()时,函数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则称常数A为时的左(右)极限,记作
或,(或).
极限与左、右极限之间有以下结论:
定理1.2 的充要条件是.
例4 讨论下列函数当时的极限.
(1); (2).
解 (1)因为,,所以根据定理1.2,不存在. 称为符号函数,见图1-13.
图1-13
(2)因为,,所以根据定理1.2,,如图1-13().
习题1—2
习题1-2
1、观察下列数列的变化趋势,并判断极限是否存在,若存在,指出其极限值。
(1) (2)
(3) (4)
2、考察下列函数当时以的变化趋势,并求出其当时的极限。
(1) (2)
3、 讨论下列函数当时的极限
(1) (2)
§1-3 极限的运算
一、极限的四则运算
定理1.3 设,,则
(1);
(2),(C为常数);
(3);
(4)(B)
说明:
(1)上述运算法则对于时的情形也是成立的;而且法则(1)与(3)可以推广到有限个具有极限的函数的情形.
(2)由于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在正整数集上并依次取值的函数,所以数列极限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极限. 因此,对于数列极限也是有类似的四则运算法则.
例1 求.
解 =
=
=1+21--3=0
例2 求
解 =
=
==4
例3 求.
解 因为当时,分母的极限为零,所以不能直接应用法则(4).但因,在的过程中,,所以
例4 求.
解 因为当时,与的极限都不存在,所以不能直接应用法则(1)计算,应先通分,进行适当的变形,然后用相应的法则来计算.
==
= ==--1
例5 求下列函数极限.
(1); (2).
解 (1)因为时,分子分母的极限都不存在,所以不能直接应用法则(4).可先用同除分子、分母,然后再求极限
====
(2)不能直接应用法则(4).先用同除分子、分母,
====0
例6 设无穷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q满足,求数列的所有项之和S.
解 设数列的前项的和为,由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得:
所以
==
=
=
因为,所以
故==
由此例可知,若一无穷等比数列的公比绝对值小于1(称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则其所有项和为. 其中为首项,为公比,此式称为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二、无穷小与无穷大
1、无穷小
定义1.10 在自变量的某一变化过程中,若函数的极限为零,则称此函数为在自变量的这一变化中的无穷小量,简称为无穷小.
如函数,因为,所以函数是当时的无
穷小.
又如函数,因为,所以函数是当时的无穷小.
值得注意的是:
(1)说一个函数是无穷小,必须指明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如是当的无穷小,而当趋向其它数值时,就不是无穷小;
(2)常数中只有“0”可以看成无穷小,其他无论绝对值多么小的常数都不是无穷小.
无穷小具有如下性质:
(1)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为无穷小;
(2)有限个无穷小的代数和为无穷小;
(3)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为无穷小.
例7 求.
解 因,,即是当时的无穷小,是有界函数. 所以根据无穷小的性质知,仍为当时的无穷小,即
2、无穷小与极限的关系
定理1.4 在自变量的某一变化过程中,函数的极限为A的充要条件是可以表示成A与一个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量之和. 即
3、无穷大
定义1.11 在自变量的某一变化过程中,函数的绝对值无限增大,而且可以任意地大,则函数称为在自变量的这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大量,简称为无穷大,记为
这里采用极限记号只为方便起见,并不表明极限存在.
例如当时,无限增大,所以是当时的无穷大,记作;当时,总取正值而无限增大,所以是当时的无穷大,记作;当时,取负值而绝对值无限增大,所以是当时的无穷大,记作.
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若为无穷大,则为无穷小;反之,若为不恒等于零的无穷小,则为无穷大.
例8 求.
解 因为===
所以 .
结合本节的例5、例6,并可以证明:
三、无穷小的比较
定义1.12 设与是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无穷小,
(1)若,则称是比高阶的无穷小,记作;
(2)若(为非零常数),则称与是同阶无穷小,特别地,若,则称与是等价无穷小,记作∽.
例9 下列函数是当时的无穷小,试与相比较,哪个是高阶无穷小?哪个同阶无穷小?哪个等价无穷小?
(1) (2) (3)
解 因为=
==3
==0
所以当时
是与等价的无穷小,
是与同阶的无穷小,
是比高阶的无穷小.
习题1-3
1、求下列函数的极限:
(1) (2)
(3) (4)
(5) (6)
2、求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的所有项之和.
3、试比较下列各组无穷小阶数的高低
(1)与 ()
(2)与 ()
(3)与 ()
§1-4两个重要极限
一、极限存在准则
我们不加证明地给出以下两个极限存在准则:
准则1 如果函数,,在(或在时,)有
,而且==A,则
=A
准则2 如果数列单调有界,则极限一定存在.
二、两个重要极限
1、
这个极限的正确性可用准则1来证明. 这里,我们仅列表考察当时,的变化趋势.
0.8414709
0.9588511
0.9983342
0.9999833
0.9999998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时,的值无限趋近于1,所以
例1 .
解 令则当时,,所以
===
此例还可以用正弦的二倍角公式来解:
====
例2 求.
解 令 则当时,所以
===1
例3 证明.
证 ===1
例4 求.
解
实际上,这个重要极限还可推广到一般情况:当时,若,则有
例5 求.
解 ===
例6 求.
解 ==1
2、
这个极限的正确性可用极限存在准则2来证明,在此从略,仅列表考察当时,函数
的变化趋势.
x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2.59374
2.70481
2.71692
2.71815
2.71827
2.71828
x
-10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2.86797
2.73199
2.71964
2.71842
2.71830
2.71828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或时,的值都无限趋近于无理数所以
若令,则当时,,所以上式也可改写成:
一般地,当时,若,则有
例7 求.
解 ==
例8 求.
解 =
==
例9 求.
解 ==
==
习题1-4
1、求下列各极限
(1) (2)
(3) (4)
(5) (6)
2、求下列各极限
(1) (2)
(3) (4)
§1-5 函数的连续性
在许多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变化往往是“连续”不断的. 例如,气温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等,其特点是时间变化很小时,这些变量的变化也很小. 变量的这种变化现象,体现在函数关系上,就是函数的连续性. 本节我们将用极限来定义函数的连续性.
一、函数的连续与间断
1、函数的改变量
设变量从初值变到终值,则终值与初值的差称为变量的改变量,也称为增量,记作△.即
△
变量的改变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当△为正时,变量是增加的;当△为负时,变量是减少的.
现设函数在内有定义,当自变量在该邻域内从变到(即在处有改变量△)时,函数相应地从变到,所以函数相应的改变量为
这个关系式的几何解释如图1-14所示.
图1-14
例1 已知函数,当自变量有下列变化时,求相应的函数改变量.
(1)从变到1;
(2)从1变到0;
(3)从1变到.
解 (1)
(2)
(3)
2、函数在点处的连续性
由图1-14可以看出,如果函数的图形在的某一邻域内没有断开,那么当保持不变,而让时,曲线上的点,即,从而函数改变量
由此有如下定义.
定义1.13 设函数在内有定义,若当自变量在处的改变量趋近于零时,相应的函数改变量也趋近于零,即
则称函数在点处连续,称点为函数的连续点.
例2 试用定义1.13证明:函数在点处连续.
证明 显然函数在点的邻域内有定义. 现设自变量在处有改变量,则由例1,当,相应的函数改变量的极限.
所以,根据定义1.13,函数在点处连续.
在定义1.13中,若令,则就是,
,就是,即就是.
因此,函数在点的连续定义也可叙述如下:
定义1.14 设函数在内有定义,若当时,函数的极限存在,而且极限值就等于在点处的函数值,即
则称函数在点处连续.
例3 试用定义1.14证明:函数在点处连续.
证明 显然在的邻域内有定义,由无穷小的性质可知,
即
所以根据定义1.14,函数在点处连续.
3、函数在区间内的连续性
若函数在开区间内的每一点处都连续,则称函数在开区间内连续
若函数在有定义,且,则称函数在处.
左连续.
若函数在有定义,且,则称函数在处右连续.
显然函数在处连续的充要条件是:函数在该点既是左连续,又是右连续.
若函数在开区间内连续,且在右连续,在左连续,则称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
4、函数的间断点
由定义1.14可知,函数在点处连续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函数在点处有定义;
(2)当时,的极限存在;
(3)极限等于在点处的函数值,即.
上述三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函数在点处就不连续.
若函数在点处不连续,则称函数在点处间断,称点为函数的间断点.
定义1.15 设为的一个间断点,如果与均存在,则称为函数的第一类间断点,(特别地,当,为函数的可去间断点)否则,称为的第二类间断点.
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我们不加证明地给出如下重要事实:一切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都是连续的.
这样,求初等函数的连续区间就是求初等函数的定义区间. 关于分段函数的连续性,除按上述结论考虑每一分段区间内的连续性外,必须讨论分界点的连续性.
例4 求下列函数的连续区间和间断点,并指出间断点的类型.
(1) (2)
解 (1)
其连续区间即为定义区间:、、,是它的两个间断点.
因为 ,所以是第二类间断点.
因为 ,所以是第一类可去间断点.
(2)显然,在分段区间内连续,现考察分界点的极限.
所以是间断点,且是第一类间断点.
;
所以 是连续点,故函数的连续区间是,.
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定理1.5(最大值、最小值定理) 若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则函数在区间上必然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
如图1-15所示,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则在闭区间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即对一切,均有成立;同样,也至少有一点,使得是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即对一切,均有成立.
图1-15
图1-16
定理1.6(介值定理) 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则对于与之间的任一值,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如图1-15所示,在上连续的曲线与直线(介于,之间)至少有一个交点,设交点横坐标为,则纵坐标为.
定理1.7(零点定理) 设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且,则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
如图1-16所示,当时,上的连续曲线与轴至少有一个交点.
习题1-5
1、已知 证明在处连续,在处间断.
2、求下列函数的连续区间和间断点,并指出间断点的类型.
(1) (2)
3、已知函数 在内连续,试求与的值.
本章内容小结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有界性,奇偶性,单调性和周期性;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复合函数与初等函数的概念.
2、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四则运算;无穷大与无穷小的概念;两个重要极限与及运用.
3、函数的连续点与间断点的概念;函数在某点连续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定理.
学习中要注意的几点:
(1),
(2)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仅适用于有限个具有极限的函数的情形;
(3)极限与连续的关系:若在点处连续,则极限存在;反之不一定成立.
复习题一
图1-17
1、 设为定义在对称区间上的函数,试判断函数与
的奇偶性. 你能从此题
的结果中得出什么结论?
2、设圆锥底面直径和母线都为,在该圆锥
内作内接圆柱(如图1-17),试将圆柱体积表示
成圆柱底面半径的函数.
3、求下列极限
(1) (2)
(3) (4)
(5) (6)
(7) (8)
4、设,求
5、求下列函数的连续区间和间断点,并指出间断点的类型.
(1) (2)
6、已知,求常数、之值.
7、已知 在处连续,求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