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0辑:赏天下千曲,晓中华之声+汲勤之力量,扬劳之灯火
第19篇:赏天下千曲,晓中华之声
(以对偶句形式呈现中心论点,观点鲜明,富有文采,斩截有力)
对音乐的演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格。世界文化之林,也正因为不同文化的参差多态而展现出多元的精彩。正如《周易》所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赏得天下多元之音,方能追寻“中国味”之韵。
(紧扣材料中关键词音乐,在肯定世界文化因多元而多彩的前提下,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周易》中名句,增加了文采和深刻性。)
不接纳外界的事物,不是孤芳自赏,而是画地为牢。中国音乐固然雅致动听,可单凭同一音调而奏,无异于小天地里的自娱。只有看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乐于接受西方文明的流光溢彩,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才能构造出独特且兼容并蓄的“中国味”文化。
(从空间横向角度,运用正反对比分析,论证只有吸纳西方文明,兼容并包才能“构造出独特且兼容并蓄的‘中国味’文化”)
试观清朝“闭关锁国”,把异己之物拒之门外,结果被所谓“异己”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国门。清政府只想退而守一方天地,却丢了自己的国宝与土地。而今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之下,中国与海外各国你来我往,交流不同的见解,借鉴先进的技术,齐奏共享的乐章,因此有了现在的盛世景象。
(从时间纵向角度分析国情,古今对比论证,指出借鉴才能发展,保守只能倒退的道理。)
所谓“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拒绝多元文化的做客,只认可“中国味”的价值,是尤为片面的见解。 接纳了外界的事物,却转化为对自身文化的全盘否定,依旧不能称之为深刻的见解。异域之音,有《月光曲》里黑白琴键流水般的抒情,亦有《小夜曲》里小提琴弦上舞蹈的音符;但在“中国味”的音乐世界里,也有“昆山玉碎凤凰叫”的箜篌长鸣,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低语。
(从反面批驳了两种错误做法:一是盲目排外,故步自封;一是全盘吸收,否定自身。在文化差异之中,要能够看到异域文化的优势,也要找出中国音乐、文化的不同点、优点。)
它们皆是世界音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亦是如此,“中国味”离不开中国,它是炎黄子孙世代守护的瑰宝。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作根基,一味崇洋媚外仍是不切实际的。如今,随着许多民间手艺的逐渐失传,传统节日被许多年轻人淡忘,这些无一不警示着我们,接纳外来文化与自我发展应相辅相成。只有取外来文化之精华,与自家的文化共冶一炉,“中国味”的本质才能得以保留。
(从分析音乐上升到分析文化,联系中国历史与现实,运用事实论证,强调要立足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时,能够“拿来主义”式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揭示了取长才能补短,“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的道理。)
事实上,“异域风”和“中国味”从未有孰高孰低的价值差距。同属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瑰宝,它们应受到同等程度的尊敬;且作为“中国味”的新时代传承者,我们更应以一颗包容之心,博取外来文化之长,赏得天下千曲,从而去寻找“中国味”之声。通过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办,中国与世界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对话;“进博会”里,中国作为东道主,直接担当起促进文化交流的责任,实现了多元文明的美美与共。多样的文明没有对立之说,走向一致才是潮流;天下本是殊途,因为包容的存在方得以同归。
(运用辩证分析,指出了文化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费孝通)的道理,增加了论证的深刻性)
聆听天下千曲,便能奏出“中国味”之韵。今天,我们更应以宽容之心将多元相济,从而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紧扣关键词“‘中国味’”,再次强调中国只有走海纳百川的包容之路,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首尾呼应,强化论点,振奋人心)
点评:
本文论证深刻。全文采用了“引议联结”的纵向论证结构。在分析问题部分有立有破,从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在,中国与外国等多个维度对比分析,既有历史的反思,又有现实的关照;既有文化的溯源,又有艺术的评判;既有宏观的国际视域,又有微观的中国情怀。因而论证有深度、广度和高度。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试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第20篇:汲勤之力量,扬劳之灯火
江西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称呼显出礼貌)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明确演讲主题)
不知从何时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成为青年人的通病,无论是用学习忙逃避劳动,或是因苦累厌弃劳动,都是出于对劳动价值的浅薄理解。而我认为,身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抛弃疏于劳动的惰习,明了劳动的意义,以劳动践行所学所知,以劳动实现青春价值。
(从作文材料中引出话题,十分自然;反面论述,先破后立)
不以苦累为笼,不以忙碌推托,理解劳动价值是尊重的基础。
(一层:理解劳动的价值、意义等)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习总书记说得好,“幸福是用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所谓奋斗,便是一种具体的体现。但有些同学却说:劳动可以请钟点工、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无需我们亲自动手;或新闻中所报道的,不尊重清洁工的劳动等等,这都是忽视劳动价值所致。需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正是研发人员勤劳的结晶,而个人一时的“不劳”,也是建立在千万人“勤劳”之基础上的,千万人之劳,才铸就了你的舒适。换言之,一切生命所需,皆由劳动获得。因此,革除个人自身怠性或陋习,认同劳动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是理解劳动的基础。
以融知于行为旗,以克难坚韧为剑,劳动是传承与创新的共同呼唤。
(二层:指出劳动的作用——可传承与创新等)
学习忙碌而劳动可助所学化为实践,“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劳动辛苦,而于磨难中锤炼意志,为日后的攀山跃岭夯实基础。而望向历史纵深,“夙兴夜寐,洒扫庭院”的传统美德,亦将劳动的接力棒递向了我们青年。如今的时代,更需要劳动者将瞬息变化的想法与机遇,化为实干与成绩。于实验室中无数次操作实验,求证知识,劳动促成了石墨烯的研发突破;行走在西藏的钟扬知道,植物种子的收集与保存,只可由劳动实现。而对于当代青年,劳动是我们必须肩负的复兴之任,是我们创造未来的利刃。
积小行成大事,劳动于微处显力量,青年以己身扬劳动之光。
(三层:劳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而真正做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还需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气魄与谦虚。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员,我倡议:(提倡议)
从行小善的劳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坚持独立的劳动中培养“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的担当与毅力。无论是在刺骨寒风中清扫积雪,抑或是在炎炎夏日中负重前行;无论是家中勇担家务的背影,抑或是校园内拾起落叶的细心,我们都应以劳动联结个人与社会,绽放青春光彩。
(写到了“我”“我们”应该怎样)
于勤中汲力,扬劳之灯火。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束语,礼貌语,首尾呼应)
点评:
本文亮点多多,主要有三:
一、切合题意,立意深刻。全文针对“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立意,紧密结合材料,论说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非常切合题意。文章从劳动的价值意义多角度展开论述,立意深刻。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演讲稿的格式正确,文章采用“三段式”安排结构,非常清晰,论述层次分明。最后,并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有很强的针对性。结构上还不忘首尾呼应,行文中身份意识和受众意识明确。
三、语言流畅,鼓动性强。标题较有特色,对偶而出,简洁醒目。全文语言雅洁、流畅,清新自然;全文有很强的鼓动性。(特级教师 李弗不)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