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5634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71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GA∕T 1739-2020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公共安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13.310 A91 GA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公 共 安 全 行 业 标 准 GA/T XXXXXXXXX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 Access control system Controller (报批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发 布 GA/T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符号 . 1 3.1 术语和定义 . 1 3.2 缩略语 . 2 3.3 符号 . 2 4 设备构成 . 2 5 分类分级与标识 . 3 5.

2、1 安全等级 . 3 5.2 安装类别 . 4 5.3 环境类别 . 4 5.4 标识 . 4 6 功能及性能 . 5 6.1 出入口控制点 . 5 6.2 指示/通告 . 6 6.3 识别 . 7 6.4 胁迫 . 8 6.5 优先控制 . 9 6.6 通信 . 9 6.7 自我保护 . 9 7 供电 . 10 8 电气安全性 . 11 8.1 绝缘电阻 . 11 8.2 抗电强度 . 11 8.3 泄漏电流 . 11 8.4 温升 . 11 8.5 阻燃 . 11 8.6 过流保护 . 11 8.7 过压运行 . 11 8.8 标志的耐擦性 . 12 9 环境适应性 . 12 9.1 高温

3、(工作状态) . 12 9.2 低温(工作状态) . 12 GA/T XXXXXXXXX II 9.3 恒定湿热 . 12 9.4 温度变化(工作状态) . 12 9.5 正弦振动 . 12 9.6 冲击 . 12 9.7 盐雾循环耐久 . 12 9.8 外壳防护等级 . 12 10 电磁兼容性 . 12 10.1 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 12 10.2 静电放电抗扰度 . 13 10.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 13 10.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 13 10.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 13 10.6 浪涌(冲击)抗扰度 . 13 10.7 无线电骚扰限值 . 1

4、3 11 试验方法 . 13 11.1 一般条件 . 13 11.2 简化的功能测试 . 14 11.3 出入口控制点检验 . 14 11.4 指示/通告要求检验 . 16 11.5 识别要求检验 . 17 11.6 胁迫功能检验 . 18 11.7 优先控制功能检验 . 18 11.8 通信功能检验 . 19 11.9 自我保护功能检验 . 19 11.10 供电要求试验 . 20 11.11 电气安全性试验 . 20 11.12 环境适应性试验 . 21 11.13 电磁兼容试验 . 23 12 检验规则 . 23 12.1 检验分类 . 23 12.2 检验项目及顺序 . 23 12.3

5、 组批规则与抽样规则 . 24 12.4 判定规则 . 25 13 文件提供 . 25 13.1 文件内容 . 25 13.2 同 ACU 一起提供的资料 . 25 13.3 文件格式 . 25 13.4 标识文件 . 26 1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26 14.1 标志 . 26 GA/T XXXXXXXXX III 14.2 包装 . 26 14.3 运输 . 26 14.4 贮存 . 26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时序图 . 27 GA/T XXXXXXXXX I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

6、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艾克塞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浩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峰、陶磊、金巍、卢玉华、史源、龙中胜、何军、龙罡、朱红亮、李井山、严瑾、孙丽萍、吴文、李文洁。 GA/T XXXXXXXXX 1 出入口控制系统 控制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入口控制器的设备构成、分类分级与标识、功能及性能、供电、电气安全性、环境

7、适应性、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文件提供,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出入口控制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32016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42082017 外壳

8、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52112013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环境适应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 15408 安全防范系统供电技术要求 GB 167962009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201382006 电器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IK代码) GB/T 301482013 安全防范报警系统 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 GB/T 37078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GB/T 3707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多目标

9、驻留 multiple occupancy 保证在任何时候,停留的目标数不小于在指定受控区设置的最少停留目标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种系统功能。 注:也称多占用。 3.1.2 驻留目标清点 roll call 列出停留在受控区内的凭证和/或目标信息的一种系统功能。 注:也称点名。 GA/T XXXXXXXXX 2 3.1.3 自我保护 self-protection 用于防止、探测和/或报告,有意和无意破坏和/或干扰设备正常运行的措施。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CS 出入口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 ACU 出入口控制器(Access Contr

10、ol Unit) ID 身份识别信息(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PIN 个人记忆信息凭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REX 请求离开装置(Request-to-Exit Device) RTC 实时时钟(Real Timing Clock) 3.3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NP = 不允许。 OP = 可选项。 M = 强制的。 OP* = 相同*编号的选项,应至少选择一项。 NA = 不适用。 4 设备构成 ACU的构成示意及与其它部件的关系如图1所示。 注:图中阴影覆盖部分对应的是 ACU。 图1 ACU 构成示意图

11、及与其它部件的关系 GA/T XXXXXXXXX 3 ACU逻辑上应包括如下部分: a) 处理(A):按照系统预设规则与产生的预先定义的行为之间的变化比较、判断和决策; b) 通信(B):在出入口控制系统组件和确保预设规则应用之间的信号传递; c) 配置(C):设置 ACU 各类信息的处理规则; d) 对出入口控制点设备控制(D): 1) 出入口控制点执行功能: 用于控制出入口控制点执行装置, 实现根据预设规则对出入口开放和保护; 2) 出入口控制点监测:实时监测出入口的启/闭状态,和/或出入口执行装置的闭锁/释放状态; 3) 出入口控制点优先控制功能:旁路预设规则,手动对出入口实施的闭锁/释

12、放。 e) 识别(E):通过对目标凭证的识别,完成对被授权目标出入请求的认可; f) 通告(F): 1) 警示:控制指示器,以提示人们评估有关的通告信息; 2) 指示:控制系统内的可视和/或可听的装置的变化,展现有关的通告信息; 3) 日志:ACU 的各类操作和活动的日志和归档。 g) 胁迫信号管理(G):对授权目标被强制提出出入请求条件下的无声警示; h) 与其它系统的连接(H):实现系统内功能和/或变化与其它系统的共享; i) 系统自我保护(I):用于防止、探测和/或报告有意和无意破坏和/或干扰系统工作行为的系统功能; j) 供电(J):对 ACU 的供电及其管理。 当一个出入口控制系统的

13、一部分(如出入口控制点接口)形成入侵报警系统的一部分时, 该部分的供电应当与入侵报警系统相关标准中供电的相关要求相符。 5 分类分级与标识 5.1 安全等级 5.1.1 一般要求 5.1.1.1 按照对 ACU 设备的出入口控制点、指示/通告、识别、胁迫、优先控制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及供电要求的不同配置, 确定出入口控制点系统设备的安全等级, 以满足保护对象面临的风险程度和对防护能力差异化的需求。 5.1.1.2 ACU 的安全等级分为四级,安全等级 1 级为最低等级,安全等级 4 级为最高等级。 5.1.1.3 由多个电子设备/部件的组合而成的 ACU 的安全等级取决于各电子设备/部件中的最低的

14、安全等级。 5.1.1.4 应在文件中明确电子设备/部件所声明的功能对应本标准的安全等级, 并按照 5.4 的要求, 将安全等级标注在设备标识上。 5.1.2 安全等级的划分 5.1.2.1 等级 1:低安全等级 防范的对手基本不具备ACS的知识,且仅使用常见、有限的工具,当对手在面对最低程度的阻力时很有可能放弃攻击的念头。 注1:该等级通常可用于风险低、资产价值有限的防护对象。 GA/T XXXXXXXXX 4 注2: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和拖延对手行动。 5.1.2.2 等级 2:中低安全等级 防范的对手仅具备少量ACS知识,懂得使用常规工具和便携式工具,当对手意识到可能已被探测之后很可能放

15、弃继续攻击的念头。 注 1:该等级通常用于风险较高、资产价值较高的防护对象。 注 2: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拖延和探测对手的行动。 5.1.2.3 等级 3:中高安全等级 防范的对手熟悉ACS,可以使用复杂工具和便携式电子设备。当对手意识到可能会被认出及抓获,有可能放弃继续攻击的念头。 注 1:该等级通常用于风险高、资产价值高的防护对象。 注 2: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拖延和探测对手的行动,同时可以提供方法,帮助认出对手。 5.1.2.4 等级 4:高安全等级 等级4的设备防范的对手具备攻击系统的详细计划和所需的能力或资源,具有所有可获得的设备,且懂得替换出入口控制系统部件的方法。 当对手意识

16、到可能会被认出及抓获, 有可能放弃继续攻击的念头。 注 1:该等级通常用于风险很高、资产价值很高的防护对象。 注 2:防护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拖延和探测对手的行动,同时可以提供方法,帮助认出对手。 5.2 安装类别 应根据在受控区内外安装部位的不同,将ACU划分为两种安装类别,并按照5.4的要求,将安装类别标注在设备标识上: a) 安装类别 0:ACU 设计为可安装在该控制器所管理的对应受控区、同权限受控区、高权限受控区以外的区域; b) 安装类别 1:ACU 设计为仅能安装在该控制器所管理的对应受控区、同权限受控区、高权限受控区以内的区域。 5.3 环境类别 ACU划分为4种环境类别,分别对应

17、于GB/T 15211-2013中的环境类别I、II、III、IV,应按照5.4的要求,将环境类别标注在设备标识上。 5.4 标识 5.4.1 ACU 应采用图 2 的方式对设备类型、安全等级、环境类别、安装类别及厂家编号进行标识。 5.4.2 设备类型用设备的缩略语 ACU 表示。 5.4.3 安全等级用阿拉伯数字 1、2、3、4 表示,分别对应安全等级 1、2、3、4。 5.4.4 环境类别用阿拉伯数字 1、2、3、4 表示,分别对应环境类别 I、II、III、IV。 5.4.5 安装类别用阿拉伯数字 0、1 表示, 分别对应安装类别 0、1。 5.4.6 厂家编号(可选)由制造商自行规定

18、。 5.4.7 组合式设备,应对各独立部件分别标识。 GA/T XXXXXXXXX 5 ACU-L x x x-(厂家编号) 图2 ACU 设备标识方式 示例:ACU-L430-D8022SN8918910, 表示本设备为出入口控制器,安全等级 4 级、环境类别 III 类、安装类别 0 类、厂家编号为 D8022SN8918910。 6 功能及性能 6.1 出入口控制点 6.1.1 释放时间 ACU对所连接的出入口控制点执行装置的释放(解锁)时间应符合表1中功能A的要求。 6.1.2 出入控制 出入控制应符合表1中功能B的要求,识读与控制时序应符合附录A所示的时序图要求。 6.1.3 出入口

19、状态监测 出入口控制点的状态监测应符合表1中功能C的要求。 6.1.4 输入信号 出入口控制点输入信号应符合表1中的功能D的要求。 表1 出入口控制点接口要求 功能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A释放时间 1 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的释放时间,不可更改 OP1 OP2 NP NP 2 各出入口控制点可配置统一的释放时间 OP1 OP2 NP NP 3 各出入口控制点可配置不同的释放时间 OP1 OP2 M M 4 制造商预设不可更改时的释放时间值应不小于 3s M M NA NA 5 当释放时间是可配置的, 出入口控制点可根据目标的访问权限设置不同的释放时间 OP OP OP M B出入

20、控制 6 对进入受控区提供访问控制 M M M M 7 对离开受控区提供访问控制 OP OP M M 8 强防重入 OP OP M M 9 弱防重入 OP OP OP OP 10 全局/系统防重入 OP OP OP M 11 对防重入功能的旁路 OP OP OP NP 12 区域控制防重入 OP OP OP OP 13 进入/离开超时警示 OP OP OP M 设备类型 级别标志头 安全等级(1,2,3,4) 环境类别(1,2,3,4) 安装类别(0,1) GA/T XXXXXXXXX 6 表 1 (续) 功能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B出入控制 14 配置有效/无效的时间段 O

21、P OP M M 15 对凭证的添加、删除、启用、禁用操作 M M M M 16 访客陪同出入 OP OP OP OP 17 监管模式 OP OP OP OP 18 配置复合识别 OP OP M M 19 多目标驻留受控区 OP OP OP OP 20 配置多重识别 OP OP OP M 21 配置验证模式 OP OP OP M 22 防尾随 OP OP OP OP 23 配置异地核准 OP OP OP M 24 电梯控制 OP OP OP OP C出入口状态监测 25 监测出入口的启/闭状态 OP M M M 26 监测出入口控制点执行装置的闭锁/释放状态 OP OP M M 27 只能使用

22、制造商预设的开放时间。开放时间不少于 10s OP OP3 NP NP 28 各出入口控制点可配置统一的开放时间 OP OP3 OP OP 29 各出入口控制点可配置不同的开放时间 OP OP3 M M 30 当开放时间是可配置的, 出入口控制点可根据访问权限设置不同的开放时间 OP OP OP OP D 输入信号 31 输入信号为开关量时,能处理持续时间大于 400ms 的信号(如:开关量门状态信号、REX 操作信号等) OP M M M 6.2 指示/通告 ACU的指示/通告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 指示/通告要求 功能 序号 要求 指示 警示 日志 安全等级 1 2 3 4 A识读现场

23、1 允许出入 - - M M M M 2 不允许出入 - - M M M M 3 在准许出入前(出入口关闭状态) - - OP OP OP OP 4 开放超时本地警示。 开放超时本地警示时间可统一配置或各出入口单独配置(建议默认值:10s) - - OP OP M M B监控台通告和/或通告信号 5 允许出入 - - OP OP OP OP 6 允许出入 - - M M M M 7 胁迫 OP OP M M 8 载体凭证的使用次数 - OP OP OP OP 9 使用过期凭证而遭到拒绝访问 OP OP M M 10 复合识别使用了 PIN,且无效 PIN输入次数超过设置值。如果无效PIN 输入

24、次数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应不大于 5 次 OP OP OP M GA/T XXXXXXXXX 7 表 2 (续) 功能 序号 要求 指示 警示 日志 安全等级 1 2 3 4 B监控台通告和/或通告信号 11 只识读 PIN 信息,且使用无效 PIN的识读次数超过设置值。 如果无效PIN 输入次数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30s 内的可输入次数应不大于 5 次 OP OP NP NP 12 事件记录 - - OP M M M 13 允许出入后,出入口开启 - OP OP M M 14 允许出入后,出入口未开启 OP OP OP M 15 拒绝访问时 OP OP M M 16 拒绝访问的原因

25、OP OP OP M 17 按时间表或手动改变出入口闭锁/释放的状态时 - - OP OP M M 18 主电源故障 OP OP M M 19 主电源恢复 - OP OP M M 20 备用电源故障时 (电池欠压和无电池) OP OP M M 21* 进入和离开配置模式 - OP OP M M 22* 使用驻留目标清点功能 - OP OP M M 23 出入口被强制开启 OP M M M 24 出入口被强制开启后关闭, 或强制开启时间超长 OP OP M M 25* 通过类型、地点、时间和日期识别发生的所有事件 - OP OP M M 26 探测到防拆信号 OP M M M 27 开放超时 O

26、P M M M 28* 凭证追踪 - OP OP OP M 29* 识读设备追踪 - OP OP OP M 30 识读设备离线 OP OP OP M 31 执行装置异常 OP OP OP M 32 达到最大记录能力 90%时 OP OP M M 33* 监控台接受的警示信息保持到系统操作员确认 OP OP M M 34 当达不到多目标驻留受控条件时(未达到最小数量的目标数) OP OP OP M 35* 所有操作的类型、 操作者 ID、 时间和日期 - - OP OP OP M 36* 系统操作员对警示的处置意见 (包含操作者 ID、 时间和日期、 被处置的警示事件等) - OP OP OP

27、M 37* 对访问记录的信息检索、打印、导出等, 记录操作者 ID、 时间和日期 - - OP OP M M 38 平均每个识读设备的事件记录能力的最小数量 - - 32 500 1000 1000 注:“”表示有该项要求,“*” 表示该项仅适用于有监控台功能的ACU,“-”表示不适用或无要求。 6.3 识别 ACU的识别应符合表3的要求。 GA/T XXXXXXXXX 8 表3 识别要求 功能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A时钟要求 1 ACU 的 RTC 精度不低于每周10s OP M M M 2 ACU 的 RTC 能处理闰年 OP M M M 3 ACU 的 RTC 具有与主

28、时钟或其它可信的时钟源同步的功能 OP OP M M 4 ACU 断电后,RTC 能保持运行的最短时间 OP 24h 120h 120h B出入授权 5 可配置用户出入级别的最少数量 1 8 16 64 6 可配置出入时间段的最少数量 0 4 8 16 7 可配置出入时间段,包括星期、小时、分钟 OP M M M 8 可配置出入时间段,包括年、月、日 OP OP M M 9 可配置特定日期(如法定节假日、特殊的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最小数量 0 2 16 24 10 按群组出入管理方式分配访问权限 OP OP OP M C识别的设备和方法 11 每个目标对应唯一的 ID OP M M M 12

29、只识读 PIN 信息 OP1 OP2 NP NP 13 只识读模式特征信息或与其它识别方法(载体凭证、PIN)复合使用 OP1 OP2 OP3 OP4 14 只识读载体凭证信息 OP1 OP2 OP3 OP4 15 复合识读载体凭证和 PIN 信息 OP1 OP2 OP3 OP4 16 当用有效载体凭证但无效 PIN 的访问次数超过设置值时, 该载体凭证的访问权限能在设置的时间段内被停用。如果无效 PIN输入次数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 可输入次数应不大于5次。如果凭证停用的时间段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应不小于45s OP M M M 17 只识读 PIN 信息,且使用无效 PIN 的访问次

30、数超过设置值时,PIN 输入设备能在设置的停用时间段内无效。如果无效 PIN 输入次数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30s 内的可输入次数应不大于 5 次。 如果 PIN 输入设备的停用时间段只能使用制造商预设值时,应不小于 45s OP OP NA NA 18 当 ACU 只识读 PIN 信息时, 可分配的 PIN 总数和用户的最大数量之间的最小比率应至少为 1000:1 如,当 PIN 使用十进制代码时: 10 个以下用户为 4 位数 100 个以下用户为 5 位数 M M NA NA 19 ACU 识读的载体凭证的密钥量 104 nmax 106 nmax 106 nmax 106 nmax

31、20 当采用复合识读载体凭证和 PIN 信息, 或复合识读模式特征信息和 PIN 信息时,ACU 识读的 PIN 至少有 10000 种组合(十进制代码 4 位数) OP OP M M 21 ACU 应对完整的凭证信息(如:唯一的卡号)进行识别 M M M M 22 读取的凭证识别码在有监控台功能的 ACU 中不应被直接显示 M M M M 注:“nmax”表示每种凭证在ACS中可使用的最大数量。 6.4 胁迫 ACU的胁迫功能应符合表4要求。 GA/T XXXXXXXXX 9 表4 胁迫功能要求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1 胁迫功能 OP OP OP M 2 输入胁迫凭证的操作

32、不能在胁迫发生的地方产生可视和/或可听的信号 M* M* M* M 3 不强制对不同的人员采用相同的胁迫凭证 OP OP OP M 注:“M*”表示只对有胁迫功能的做强制规定。 6.5 优先控制 ACU的优先控制功能应符合表5要求。 表5 优先控制功能要求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1 手动操作使单出入口的单次自由出入授权(手动单次开启) OP OP M M 2 手动使单出入口或一组出入口保持自由出入授权(手动常开) OP OP OP OP 3 按时间表使单出入口或一组出入口保持自由出入授权(定时常开) OP OP OP OP 4 手动使单出入口或一组出入口保持闭锁(手动出入口封锁

33、) OP OP OP OP 5 按时间表使单出入口或一组出入口保持闭锁(定时出入口封锁) OP OP OP OP 6.6 通信 ACU的通信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 通信要求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1 在通讯失败运行模式下,能执行那些除了受通信失败影响以外的所有功能 OP M M M 2 能确保与监控台之间、与用户接口之间有关出入口授权信息发送或接受的数据通信的完整性 OP M M M 3 有防止信息传输过程中未经授权的阅读(理解)和修改的信息安全措施 OP OP OP M 4 在 ACU 设备测试阶段能提供实现信息安全措施的说明 OP M M M 6.7 自我保护 ACU的自

34、我保护应满足表7的要求。 表7 自我保护要求 功能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A 保护 1 ACU 的电源断电后,ACU 的记忆存储信息应保持的最小时间 10min 14d 14d 14d 2 电源断电,在电源恢复后 ACU 应自动启动 M M M M 3 ACU应有自检功能,对自检结果给出通告 M M M M GA/T XXXXXXXXX 10 表 7 (续) 功能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A 保护 4 ACU 的设计应确保在安装后,需要使用工具才能触及 ACU 内部元件 M M M M 5 安装类别为 0 的 ACU,需对打开 ACU 外壳有防拆探测 OP M M

35、 M 6 安装类别为 0 的 ACU,需对移离其装面有防拆探测 OP OP M M 7 安装类别为 0 的 ACU,其外壳应满足相应 IK 等级要求 IK04 IK04 IK06 IK06 8 安装类别为 0 的 ACU,在其任意端口施加开关量信号,都不能导致出入口控制点的开启 OP M M M 9 ACU 和监控台之间的通信断开后,ACU 应能存储并在通信恢复后上传的平均每个识读设备最小事件数量 32 500 1000 1000 10* 应使用有效凭证(如密码,信息卡、指纹)才能进行监控台的管理功能(包括配置) M M M M 11* 操作员访问权限的最少数量 1 1 2 4 12* 当操作

36、员只用 PIN 登录时,其信息位数的最小值和信息特征要求 N 表示仅需含数字,A 表示应包含字母 4N 5N 6A 8A 13* 当操作员只用 PIN 登录时,PIN 信息不允许顺序升序或降序,也不允许相同字符连续使用大于两次 OP OP M M 14* 当操作员使用复合识读载体凭证和 PIN 信息, 或复合识读模式特征信息和 PIN 信息登录时,PIN 至少有 1000 种组合 OP OP M M 15* 操作员的登录凭证只能由系统管理员设定 OP OP M M 16* 制造商预设的登录凭证能被重写 OP OP M M 17 电源断电后,存储在 ACU 的记录事件的最小保留时间 24h 48

37、h 120h 120h 18 当 ACU 与 ACS 其它组件之间使用公共共享网络(如互联网)通信时,采用加密通信 OP OP M M 19 通信故障或恢复不应导致出入口控制点的开启 M M M M 20 在与监控台通信中断后,应能在单机模式下运行 M M M M 21 所有接线端子、调整装置应位于设备外壳之内 M M M M 22 ACU 与识读设备采用加密通信,并对识读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OP OP OP M B 探测和通告 23 数字输入线路短路 OP OP M M 24* 当输入无效配置信息时,能发出通告信息 M M M M 25* 配置超时保护 M M M M 注:“*”表示该项仅适用

38、于有监控台功能的ACU。 7 供电 ACU的供电除应满足GB/T 15408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表8的要求。 GA/T XXXXXXXXX 11 表8 供电要求 序号 要求 安全等级 1 2 3 4 1 供电装置应安置在一个或多个设备中或使用独立的外壳 M M M M 2 提供备用电源并给出备用电源的额定容量和类型 OP OP M M 3 在满负荷状态下(负荷不包括出入口控制点执行装置) ,备用电源确保 ACU及其附件正常运行的时间 OP OP 2h 4h 4 备用电源的充电电池应能在 24h 内充电到 80%的额定容量,72h 内达到 100%的额定容量 M* M* M M 5 主电源断电

39、或恢复都不应影响 ACU 的正常运行 M* M* M M 6 对备用电源的电池欠压和无电池进行通告和/或发出通告信号 OP OP M M 7 主电源在额定电压的 85%-110%范围内变化时,应正常工作 M M M M 注:“M*”表示适用于有备用电源的ACU。 8 电气安全性 8.1 绝缘电阻 ACU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4.4的规定。 8.2 抗电强度 ACU的抗电强度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4.3的规定。 8.3 泄漏电流 ACU的泄漏电流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4.6的规定。 8.4 温升 ACU的温升应符合GB 16796-200

40、9中5.6.2的规定。 8.5 阻燃 ACU的阻燃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6.3的规定。 8.6 过流保护 ACU应有如下过流保护措施: a) 在 ACU 中的变压器的初级所装的断路器或保险丝, 其额定电流不应大于产品最大供电电流的 2倍。应保证在严酷的非正常电路故障状态下,应无触电或燃烧的危险; b) 在 ACU 中,对于不要求区分极性的接线柱,与相邻接线柱之间形成短路、反接或碰到电源端,均不应损坏设备,也不能使内部电路损坏; c) 在 ACU 中,对要求区分极性的接线柱,应把极性标志放在最靠近接线柱的地方。 8.7 过压运行 使用交流电网电源供电的ACU,在电源电压115%供

41、电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GA/T XXXXXXXXX 12 8.8 标志的耐擦性 ACU的制造商标志的耐擦性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3.2的规定。 9 环境适应性 9.1 高温(工作状态) ACU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8.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试验时间16h,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9.2 低温(工作状态) ACU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10.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试验时间16h,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9.3 恒定湿热 ACU在温度402、相对湿度(933)%的环境中保持48h,试验中及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9

42、.4 温度变化(工作状态) ACU温度变化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11.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 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9.5 正弦振动 ACU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23.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试验后功能应正常,外观应无明显机械损伤。 9.6 冲击 ACU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20.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试验后功能应正常,外观应无明显机械损伤。 9.7 盐雾循环耐久 对于声明使用在沿海地区的ACU产品进行本项试验,ACU应符合GB/T 15211-2013中18.3.4中I-IV其中一个类别的规定,试验

43、后外壳应无锈蚀,并应能正常工作。 9.8 外壳防护等级 ACU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安全等级 1、2 级的室内用 ACU 应符合 GB/T 4208-2017 中 IP31 等级的规定; b) 安全等级 3、4 级的室内用 ACU 应符合 GB/T 4208-2017 中 IP41 等级的规定; c) 室外用 ACU 应符合 GB/T 4208-2017 中 IP55 等级的规定; d) 在淋水试验后对产品进行抗电强度和绝缘电阻试验应符合 8.1、8.2 的规定。 10 电磁兼容性 10.1 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 GA/T XXXXXXXXX 13 按照GB/T 301

44、48-2013中8.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2 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照GB/T 30148-2013中9.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照GB/T 30148-2013中10.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按照GB/T 30148-2013中11.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照应符合GB/T 30148-2013中12.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

45、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6 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照GB/T 30148-2013中13.3.4中的规定进行试验,ACU在试验中及试验后功能应正常。 10.7 无线电骚扰限值 ACU的无线电骚扰限值至少应符合GB/T 9254-2008中A级的要求。 11 试验方法 11.1 一般条件 11.1.1 测试的大气条件 除特别声明环境条件的试验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15%75%; 大气压强:86kPa106kPa; 环境照度符合本产品对环境照度的要求。 11.1.2 测试的运行条件及样品配置 测试的运行条件及样品配置符合下列规定: a) 按制造商

46、在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安装 ACU,并按制造商规定给样品供电; b) 在按本标准测试 ACU 样品时, 可按 ACU 所有功能正常运行的最低限度配置相关组件。 输出连接到制造商规定的最大负荷(代表性)。出入口控制点执行装置、探测设备可用等效装置代替,监控台如需则应当连接; c) 需要进行测试的任何辅助的设备(如:监测输出状态和激活输入所需的设备)由制造商提供; d) 允许制造商提供专用模拟 ACU 外围系统的工装设备及软件进行测试。 11.1.3 允差 除非另有说明,ACU环境测试参数的公差按GB/T 15211-2013中相应项目给出的条件进行试验。如果在要求或测试程序中没规定公差或偏差极值,

47、那么使用5%的偏差极值。 GA/T XXXXXXXXX 14 11.1.4 测试的规定 ACU的制造商在说明书中需声明如下内容:安全等级、环境类别、安装类别、所具备的可选功能。 11.2 简化的功能测试 在ACU的环境适应性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安全性试验或标准规定进行简化功能试验的项目中,对受试设备进行以下简化功能试验,用以快速判断受试ACU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a) 用有效的凭证开启和关闭出入口; b) 记录在出入口控制点输出的指示信息,并检验功能是否满足表 2 第 1 条的要求; c) 检验确认出入口控制点的闭锁状态在访问授权前是否可以显示, 并检验功能是否满足表 2 第 3条的要求; d)

48、 用无效的凭证尝试开启出入口,并检验功能是否满足表 2 第 2 条的要求; e) 测试开放超时后,并检验功能是否满足表 2 第 4 条的要求; f) 关闭出入口,并检验功能是否满足表 2 第 3 条的要求。 11.3 出入口控制点检验 11.3.1 释放时间 依据说明书判断释放时间为表1中第15条规定的何种情况,授权一个有效的用户凭证,并按说明书设置释放时间。输入用户凭证,验证访问是否被允许并记录出入口释放时间,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表1中第15条的要求。 11.3.2 出入控制 11.3.2.1 将受试 ACU 的 2 个出入口控制点,一个设定为受控区入口,另一个设定为受控区出口。 11.3.2.

49、2 授权一个有效的用户凭证,在入口控制点输入用户凭证,验证访问是否被允许。在设定的重输入时间之前或之后(如有),再次输入相同用户凭证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表 1 中第 6 条的要求。 11.3.2.3 授权一个有效的用户凭证,在出口控制点输入用户凭证,验证访问是否被允许。在设定的重输入时间之前或之后(如有),再次输入相同用户凭证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表 1 中第 7 条的要求。 11.3.2.4 依据说明书判断结果是否具有防重入功能以及支持何种模式(强、弱、全局/系统、对防重入功能的旁路、区域控制),如有则开启该防重入功能,并依据下述方法进行试验: a) 设置受试 ACU 为强防重

50、入状态,将受试 ACU 的 2 个出入口控制点,一个设定为受控区入口,另一个设定为出口,授权一个有效的用户凭证,在出入口控制点输入用户凭证,在设定的重输入时间之后(如有),在原控制点再次输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表 1 中第 8 条的要求; b) 设置受试 ACU 为弱防重入状态,将受试 ACU 的 2 个出入口控制点,一个设定为受控区入口,另一个设定为出口,授权一个有效的用户凭证,在出入口控制点输入用户凭证,在设定的重输入时间之后(如有),在原控制点再次输入,并记录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符合表 1 中第 9 条的要求; c) 设置受试 ACU 为全局/系统防重入状态,将受试 ACU 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维稳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