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敬亭说书同步练习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黧黑/黎明形骸/核实叱咤/姹紫嫣红B沽酒/砧板 蓦地/开幕 空甓/瓮瓮有声C呫哔/喧哗 剪灯/煎熬 恬静/恬不知耻D疤癗/蓓蕾 谛听/并蒂 婉娈/鸾凤和鸣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犷悍/旷达盱眙/危殆湍急/简练揣摩B缙绅/溍水 皖帅/东莞 戏谑/欢嗢噱C文檄/缴税 吾侪/济南 镖局/耳剽口熟D飒然/五卅 檀板/龙潭 亥时/鸟悲兽骇二、文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柳敬亭传黄宗羲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2、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
3、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句:
4、勾画B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简:简单C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目:看待D援古证今,极力为之援:引用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A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B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后,先后到了盱眙、
5、扬州、杭州、金陵等地,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C宁南伯结识柳敬亭后,感觉相见恨晚,并且让他在府中担要职,因此军中官员也不敢轻视柳敬亭。D宁南死后,柳敬亭上街头重操旧业,他结合在军中的见闻,使得说书造诣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三、语言运用7有人建议废除现在大陆通用的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并提出了三个理由:简化汉字违背了汉字的艺术和科学性,比如“爱”字,繁体字“愛”里有个“心”,简化后成了“无心之爱”;现在很多人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不能再说繁体字难认难写,不利于传播了;现在台湾地区依然用繁体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下面是针对第一个理由提出的反驳,请参照这一示例
6、从第二、第三两个理由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反驳。要求理由简洁明了,句式大致相当。示例:“爱”字里有心就真有爱了吗?一个人有没有爱心,不在他怎样写字,而在他怎样做人。_柳敬亭传同步练习一、1D解析:选D。A项,l,hi/h,ch;B项,/zhn,m/m,p/wn;C项,b/hu,jin/jin,tin;D项,li,d,lun。2D解析:选D。A项,ung/kun,y/di,tun/chui;B项,jn,wn/un,xu/ju;C项,x/jio,chi/j,bio/pio;D项,s,tn,hi。二、3B解析:选B。简:选择。4A解析:选A。A项,两个“之”都当“到”讲。B项,用;认为。C项,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D项,代词,他,代宁南;那些。5C解析:选C。是侧面描写。不是表现说书技艺。6B解析:选B。时序颠倒,到盱眙是在柳敬亭说书技艺达到精妙程度前。(二)三、7(示例一)用电脑打字就不用先认先写了吗?文字是否难认难写,不在使用什么工具,而在文字本身的繁简。 (示例二)用了繁体字就能使两岸统一了吗?两岸能不能统一,不在写字用简用繁,而在思想感情是否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