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风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557307 上传时间:2025-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风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9月初,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欲办“风水班”的消息在全国传开,一时成为媒体、全国人民的争议焦点。这一切,都缘于“风水”二字。 实际上,中国人对风水的研究与应用从来没有间断过,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出现了不少风水的书,其中包括博士论文和研究课题。近20年,国外关注风水的人也更多了(由于风水仍被视为迷信,还未能实现在国内培养建筑风水的研究生,港、台风水学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而韩国和日本的风水学研究更为兴盛,上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风水学博士学位,被韩国人尹宏基从美国取得;日本110所大学开设着风水课;上网查阅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发现与风水相关的图书多达500余种,其中,英文版的比中文版的还多)。看来西方欧洲国家已掀起中国“风水热”。从大的背景看,西方工业化时代依靠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繁的发展和荣,但其负面效应,如环境、能源等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好象单靠西方文明是无力解决的。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出路,并似乎从东方文化包括风水文化找到了一些启示。 在其源头的中国,国人在感到骄傲的同时,特别是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我们更应该知道源于《易经》的风水应用价值的重要性。 什么是风水?先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解释: 《辞海》说:“风水,也叫堪舆。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墓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 《辞源》说:“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 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风水探源》一书,潘谷西教授在序中指出:“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村落、城市诸方面。风水施加于居住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基址的选择,即追求一种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满足的地形条件;地二,是对居住的布置形态的处理,包括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第三,是在上述基础上添加某种符号,以满足人们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 “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是,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至少风水是讲的是有关于环境,那麽我们今天所讲的环境艺术设计又是什么呢? 让我们翻开教科书的第一页就知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有着密切联系的的综合性学科。“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理解为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段对建筑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活动。环境的要素包括宏观的自然山水、地理、、气候、动物以至微观的室内空间、家具陈设等。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生活、工作和社会提供一个合情、合理、舒适、美观、有效的空间场所,总之,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是“人性化”的空间场所。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技术与材料等等。 从上面的概念不难看出:风水为环境艺术服务,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风水。 首先来看几千年来风水为我们的祖国所做的贡献以及他是怎么来影响、作用于环境的: 新疆八卦城——特克斯,现在他已经成为研究易经如何运用于城市建设的重要基地; 老昆明,三面湖光抱城郭,四面山势锁烟霞; 温州旧地,山如北斗 城似锁; 古阆中,千水成亘 天造地设; 延安俯城,西高东低,崇武尚义; 衡阳,三道水口锁大江; 穿越生死的中轴线——明十三陵和紫禁城…… “气”(现代物理学称其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上也就有 “山环水报必有气”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屈曲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怎样才能“藏风聚气”,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用风水的话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国人这种理想的居住景观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家用山围护起来。所以苏州园林是风水佳穴的最好实践标本。 “觅龙”(由于山脉在形态上与龙相似,所以风水学把山脉比喻做龙),我国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亘,如龙伏、龙舞、龙腾、龙飞。所以,风水称山川为龙脉。他由太祖山、少祖山、父母山、父母山下便是“龙穴”所在,所以中国的大多城市也就建在有靠山的地方,这样有纳阳御寒的气候实利功能。 “察砂”也指山体,“龙”的周围还需要各种“砂”来呼应,如果没有“砂”,“龙”就很难聚纳生气。风水称之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因此,风水认为考察吉祥点的时候,周围群山的位置和形态也很重要。 “观水”能纳气,“观水”就是对水的考察,包括对水的来源、走势和质量三个方面的考察,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就知道择地而居。《墨子?辞过》云:“古之民,未知为宫室,就陵埠而居,穴而处。”所谓陵埠,就是河流的台阶地带。许多考古遗址都是在靠近水边的土坡上发现。先民生活在这样的地带,容易取水和捕鱼,也不会受到洪水的淹没。这正是风水师提倡的“近水而居”的原则。 “立向”就是方向、朝向,一般指与建筑基址走向垂直的方向。从考古发现的住宅看,位于产河右岸台阶地带的新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这正是风水师提倡的“子午向”原则。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招阳,夏季迎风纳凉。这正是采光,通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风水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化煞”,就是对心灵的抚慰作用。譬如,科学不可能说,中银大厦像尖刀,正对着不好。但从心理感受上看,每天正对着一个巨大的明晃晃的尖角或者一条刀刃般的楞线,是会让人感到不安的。而风水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在设计香港中银大厦时所遇到的“风水风波”。 高达351米总共有70层的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在看过设计图纸后,中国银行给贝聿铭发去了电报,对大厦的立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形钢架深表忧虑。因为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只有罪犯的名字上面才打“X”形的大叉。最后贝聿铭十分精明地把“X”横向钢架隐藏起来,并把暴露在外的部分改变成类似佛教中的吉祥符号——万字符的形象,这才皆大欢喜。 虽然贝聿铭充满诗意地将中银大厦形容为雨后春笋,但大厦建成后,人们还是议论纷纷,因为风水师说,大厦像一把寒光四射的尖刀,有许多尖角和刀刃一样的楞线。正对着这些尖角和楞线的建筑纷纷感到了不安。 这个故事听起来似乎充满了迷信和荒诞的色彩,但是这仅仅是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如果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看,就会发现风水并不是荒诞不经的。从上面的故事,我至少看出了风水的美学价值和对心灵的抚慰价值。 譬如,从科学的角度看,中银大厦的“X”形钢架是合理的,从一般的建筑艺术角度说,“X”形的钢架也可能是美的。但是这些忽略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在中国 “X”形的符号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而风水师却会注意到这些。如果说“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忽略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的东西,在中国人的眼中不会是美的。可以说风水是从文化的角度对科学的一种平衡和校正。 许多西方人惊叹中国大地上村落分布所呈现出的美,其实这种美的形成跟中国人讲究风水密切相关。尽管风水主观不是为了美,但是客观上风水成了中国人建筑规划的美的标准。但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看来,风水选择环境的方法,不外对于地形地貌、水源水质、气候环境、土质情况、植被绿化和景观氛围、采光和通风进行综合考虑,在加上社会方面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因素而裁定,也正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要追求的。 其实上面所讲的风水对环境设计的影响、作用、应用只是概括的,真正要利用很好是很复杂的,其中还涉及阴阳变化、八卦、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配合罗经才能完成的。这真正体现了风水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重要性。 不管风水是迷信还是精华,但源于中国《易经》的风水已经存活了几千年,也有他的合理性,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一代人,人民“宁可信其有”,所以风水是设计师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环境和心理的设计师们,不能对风水影响更能引起重视吗? 在本次毕业论文结束前,我要特此感谢师傅姚世长,指导教师应安华等对我本次论文做了大量的指导和帮助,再次感谢!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月刊 2006年第一期 风水专辑 《环境艺术设计原理》董万里 段红波 包青林 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风水与建筑》 程建军 孔尚朴编著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风水理论研究》 王其亨 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神秘的风水》 王玉德 编著 广西人民出版社 《风水与环境》 汉宝德 编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 《方位艺术》 高友谦 编著 团结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星座/运势/风水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